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高用秀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高用秀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高用秀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高用秀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高用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6 十 社 戏鲁 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2.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理解劳动人民的淳朴可爱。【重点难点】1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2.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理解劳动人民的淳朴可爱。【自主导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cun duo( ) 肆无忌dn( ) f( )水 chn chn( )流水 yng( )跃 家jun( ) di( )慢 jio( )洁 wn( )藻2填空(1)社戏作者是_,原名_,字豫才,伟大的_家,_家,_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

2、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社”原指土地神,又是古代划分地区的一个小单位。小说以“社戏”为题,点明了中心事件,_是文章叙事的线索,全文是按照_ _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是什么?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5、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6、作者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与社戏无关的一部分? 7、小伙伴们对台上唱戏的内容感兴趣吗?又为什么想要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8、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反馈检测】(20分)9、依

3、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 )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10、将每组中加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内。(4分) 11、选择恰当的字填空,并回答问题。(5分) 退 奔 上 出 架 驾 拔 磕 点 转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后几尺,即又 前 了桥。于是 起两

4、支橹所填动词的作用: 12、课内语段阅读。(9分)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 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

5、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1)选文写出了“我”看社戏转机的出现。这转机全在于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请你概括出来。(3分)(2)双喜敢写包票的原因有哪些?从选文中可看出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4分)(3)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把画线句子改为“这十几个少年,委实全都会凫水。”表达效果与原句有何不同?(2分)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认识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2 品析生动的语言。3、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叙事的详略

6、。【重点难点】1.品析生动的语言。2.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叙事的详略。【自主导学】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在我是乐土:( )我在这里( )得到优待,( )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14.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D作者运用比喻

7、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15.默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 , 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自主合作探究】16.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7.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8.“我”之所以喜欢平桥村,除了“社戏”外,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一群淳朴、友爱的小伙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9.“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夹杂”“朦胧

8、”有怎样的具体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馈检测】2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5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边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使我的心也_,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9、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文中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_、_、_、_。(4分)选出对“似乎听到歌吹了”“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三个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似乎”“也许”表示猜测,“大概”表示基本肯定。B“似乎”表示猜测,“也许”“大概”均表示肯定。C“似乎”表示猜测,“也许”表示猜测的另一种可能性,“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D“似乎”“也许”“大概”都表示猜测。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3分)前文交代的句子后文相照应的句子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或者也许是渔火B.C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A“但我还

10、以为船慢”;B“然而又自失起来”;C“果然是渔火”;D“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_、_、_、_的心理。(4分)对这几段文字写景时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船上 仰视 B岸上 平视C船上 平眺 D岸上 眺望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开的,请把有关语句摘抄在下面。(5分)a视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b听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c嗅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d触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_以景物描写衬托“我”急切心情的语句有_ 对选段中画线的比喻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船离开平桥村,行驶急速,“我”当时看戏心切,觉得起伏的“

11、连山”像踊跃的兽脊,心中充满了向往。B这个比喻符合当时舟中观夜景的实际情形:因山势起伏,船行疾速,山色淡黑,群山极像“踊跃”的、“铁”青的巨兽的脊背,同时也写出了船速之快,看戏心切。C这个比喻将静止的景物写作流动的视景:连山起伏,静止不动,作者将其比作踊跃的兽脊,化静为动,形象生动。D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夜间山景的特点:群山起伏,山色淡黑,极像踊跃的野兽的脊背。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_ _ 十一 端午日沈从文【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3.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4.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12、【重点难点】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2.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自主导学】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8分)(1)zhn( )酒(2)划jing( )(3)缠gu( )(4)n( )喊2、端午日作者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等。3、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4、作者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5、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自主合作探究】6、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叙述赛龙舟的场面?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赛龙舟的场面有什么作用?7、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

13、的一种联想,这在描写角度上应该是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8、你认为龙舟赛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9、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节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反馈检测】(40分)10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4分)(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手脚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A强壮 粗壮 B结实 伶俐 C健康 伶俐 D结实 粗大(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A立即 纯粹B即刻单纯 C即刻 单

14、调 D顿时 纯粹11、填空: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大体主要有以下三个:_、_、_。(3分)12课文以端午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课文中作者描写湘西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加以概括。(不少于三点)(3分) 1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7分)(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个场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分)(2)体会一下,课文开头的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3分)(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

15、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2分)(4)作者说:“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如果你也在场,你又会有哪些想像?(3分)_ (5)作者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习俗?你的家乡过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3分)_ (6)查查资料,说说端午节的来历。(2分)_ 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人情美?(2分)_ 从文中“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_ 15、课堂小练笔(5分)用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运用准确的动词,将老师进教室上课时的一连串动作表现出来。 十二 本命年的

16、回想 刘绍棠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思路,理清结构。 2.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难点】1梳理思路,理清结构。 2.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自主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烙饼( )簸箕( )大吃大嚼( )吆喝( )腌渍( )骚扰( )2辨形组词。栗()薯()抠()粟()署()呕()3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样写的意图是 。4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谁吃到

17、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今年岁逢丙于,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5你知道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吗?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6、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俗称“过年”。那么过年有什么习俗呢?7、朗读课文第4段,读后思考这一段写了过年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写上小标题。【自主合作探究】8、课文记叙了过年十件事情,这十件事是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能从课文的原话里找到答案吗?9、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地

18、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那些期盼?10、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11、课文所写的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反馈检测】(20分)1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秫()穿()疙()门()()家 灶()箕( ) 打()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小沈阳的表演幽默可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

19、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14、课内阅读(14分)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

20、腊八粥了。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3分)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B这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奶奶的心情是愉快轻松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D奶奶这是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请你想像一下,“土炕烫得能烙饼”这一细节

21、表现出当时怎样的情景?烘托了怎样的气氛?(4分)就你自己的观察体验,描写你的家乡过年时的风俗。(4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进一步理清结构,感悟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重点难点】1.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2.进一步理清结构,感悟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自主导学】1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烙饼( ) 糖粘儿( )磕头( ) 浸渍( ) 邪魔鬼祟( )16.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装在簸箕里,到院里凉脆。( )吃得我食火上伸,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灶王爷走了,门神也该换岗了,便在影璧后面竖起天地杆儿。(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 )17

22、.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适当的成语。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语):“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小米、玉米糁、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看到美好的前景而心情愉快),舍不得吃。( )买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自卖自夸。( )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由衰老恢复青春)之感。( )18.根据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将下面加点的字代表的节气名称写完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 ) ( ) ( ) ( ) ( )【自主合作探究】19.著名作家刘绍棠的

23、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本命年的回想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读完全文,谈谈你真切的感受。20.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行文思路。21.语言品析。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预热”“增温”“红火”“发烧”这四个词用的精妙,试作分析。)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既“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

24、能保平安。(试体会“抠”“抹”“叮嘱”这三个词的意味。)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这句话意蕴很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反馈检测】(20分)22.校园是大家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常看到如下提醒: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悄悄地来,悄悄地去。请你选择校园的某一场所,参照上面的示例,你出一则广告语。(3分)2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

25、,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这段文字写了过大年的两件事情,请你概括出来。(4分)先找到拜新年的祝福语,然后对之进行赏析。(4分)根据这段文字内容,

26、分析一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寄托了怎样的期盼。(3分)你能将你在大年初一或年夜三十夜晚的活动写出来吗?要求不超过个字。(6分)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两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着三首诗,积累咏月的诗词。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2.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导学】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

27、朝的_(填人名)。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作者_,字_,号_,_代人。这首词,上阕写_,下阕写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3十五夜望月是诗人为怀念友人_而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抒发了思念_之情;而_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则表达了渴望_的愿望。4默写。不知天上宫阙,_。我欲乘风归去,_ ,_ 。_,_,_。不应有恨,_ ?_ ,月有阴晴圆缺,_ 。中庭地白树栖鸦,_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_ 。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A

2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7给加点字注音。宫阙( ) 绮户( )8解释。达旦:_兼:_【自主合作探究】9你认为十五夜望月前两句通过写景表达了何种情感? 10“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落”换成“在”好不好?为什么? 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愿望?12“我的思念是圆的”,此处的“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馈检测】阅读理解(15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2分)_ 14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2分)_ 15“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3分)_ 16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2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17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主要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30、 (2分)_18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2分) _19. 写月的古代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两到三句。(2分)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学习目标】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重点难点】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自主导学】1.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对联有哪些主要特点? 3默写。(1)四面湖山归眼底,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3)物华天宝, 。 【自主合作探究】4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虽然只有16

31、个字,却气势磅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5“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特点?对联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方志敏将课文中这样一副对联挂在卧室里,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反馈检测】(20分)7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鲁迅先生逝世所写的挽联,其上联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上联:(4分)A、懂得进退攻守 B、要打叭儿落水狗 C、岂仅文坛闯将 D、临死也不宽恕下联: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上联正确的顺序是: 8.结合文学名著西游记对出下联的内容。(6分)上联: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下联: 9.结合课文幼时记趣的内容,对出下联。(5分)上联:耳闻夏蚊如雷

32、下联: 10.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你能对出下联吗?(5分)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 下联: HYPERLINK /Index.html t _blank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检索名家名著、查检工具书。2、学习怎样摘录和怎样做读书卡片。【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检索名家名著、查检工具书。2、学习怎样摘录和怎样做读书卡片。【自主导学】1.填空:(1)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 ;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 ; 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 。(2)图书馆一般分为 、 、 三部分。2. 你知道图书馆对读者有哪些要求你知道吗?尽可能地多地把它们写在下面

33、。3.制作读书文摘卡的要求有哪些?【自主合作探究】4.学校开展“我所知道的图书馆文化”为主题活动,要求将搜集的材料整合成专题资料,进行展示并介绍,你打算分哪些专题? 5.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图书馆(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并说出该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或写出你自己的一个读书的故事(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以及从该故事中获得的收获。 6.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请介绍给大家。 【反馈检测】(20分)7.为了配合点三单元课文的学习,你班开展“走进图书馆 ”活动。你作为学习委员将怎样组织这次活动? (1)走进图书馆之前,你将向同学们讲以下几点内容。(不少于3点) (6分)(2)结合第三单元课文内容设计一两个活动主题? (6分)(3)请你完成下面的图书卡片的制作:(8分) 书 名 作 者主 人 公 姓 名 性格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