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_第1页
×××××××××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_第2页
×××××××××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_第3页
×××××××××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_第4页
×××××××××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x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XXXXXXXXXXXxxxx年X月XX日 1.工程概况2.试验测试目的2.3.场地气象条件、测试孔及地层条件简介4.现场使用的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简介4.1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简介4.2测试过程简介6.4.3测试理论5. 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Tc的测定.9.6.岩土比热容计算107.测试孔测试结果分析107.1供电电压、循环液流流量、压力损失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107.2载热流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7.3测试孔土壤平均热传导系数的确定127.4测试孔钻孔热阻的计算138.场地浅层地热能换热量预测139.结论和建议1510.勘察资质

2、证书和仪器校正证书16 xxxxxxx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xxxxxxxxxxxxxx,主要由加工车间和办公 楼组成,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拟采用节能环保的地埋管地源热泵供热 与制冷。在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前在现场布设了一眼地埋管现场热 响应试验钻孔,钻孔直径为150mm深度为100m埋设了 Dn32单U形PE 管,xxxxxxxxx(勘测单位) 对地埋管试验孔进行了现场热响应试 验。试验测试目的(1)通过试成孔和埋管,获得施工场地的地层分布知识,寻求合适的施 工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及室内分析,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场地岩土热物性参数,确定岩

3、土层换热能力,预测浅层地热能换热量。根据工程场区初始地温测试结果,综合考虑场区地形地貌、地层结 构、地质构造等因素,给出建议地层平均初始温度。根据工程场区勘查测试成果,评价场区浅层地温资源状况。(5)指出施工中和系统运行后应注意的事项。场地气象条件、测试孔及地层条件简介山西省XX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 10.7 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08.9mm多年平均风速为2.8m/s,主导风向为北及西北风,最大风速达17m/s,标准冻土深 度为0.74m。拟建场区地貌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自然地形北高南低,最大高差7.57m,现场地已平整。根据热

4、响应试验孔钻探揭露,场地地层情况见图1。图1.试验孔钻孔柱状图现场使用的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简介4.1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简介采用XXXXXXXXX(勘测单位) 型地埋管岩土热响应测试仪,其 原理图见图2。测试仪由以下部分组成:膨胀补水排气水箱、循环水泵、流 量控制阀4、流量传感器、电加热器、进孔温度传感器、三通接头、回水温 度传感器、阀门组、供电及数据采集系统等。该仪器主要有如下特点:1)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当采用单相220V供电时,如果加热功率太大,电缆中的电流就会很大, 会造成工地供电线路中的负荷不平衡,容易造成跳闸现象,既影响测试工作1/3。的连续性,又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而

5、工地上一般有三相电源,采用三 相电源时,同样的加热功率,每相电流值只有单相供电的)采用丫型连接的电阻丝加热方式用特制的三相电阻丝加热器加热,三相电阻丝连接成丫型,当线电压为220V时,每一相两端施加的电压仍为 220V。)加热功率可调当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时,加热器三档加热功率分别为 3kW 6kW和9 kW,通过空气开关可自由调节。当昼夜电压变化幅度 10%寸,通过可控硅固态调压器可实现恒功率加热。)采用自吸离心泵供水采用单相电动机驱动的自吸式离心泵供水。离心泵的额定流量和扬程分 别为3m/h和40m通过阀门调节能保证150m孔深范围内的HDPE De25De32的单U和双U形管排气和测

6、量对流量的要求。)流量可调根据不同的埋管直径、方式和深度,测试时,调节阀门4的开闭程度可 将流量调节到所要求的流量值。6)7)流量采用精度等级为0.5级、带变送器的电磁流量计测量。给水与回水温度采用高精度 DS18B2(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加热功率采用精度等级为0.5级的三相有功功率传感器测量。水泵功率采用精度等级为0.5级的单相有功功率传感器测量。10)测量数据可实时显示并可实时记录在 U盘中。图2. GP-3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工作原理图试验前对温度传感器进行矫正,以050 C的精密水银温度计为基准,误差小于士 0.1C。试验前和试验后,对流量传感器采用体积法进行校正。设置 不同的扬程值,并固

7、定该值,将按泵送的水的体积除以泵送时间所得流量与仪器采集流量进行对比,流量计的误差小于1% 4.2测试过程简介试验孔静置时间:当采用原浆+膨润土 +砂完成测试孔回填后,应放置至 少48h以上,再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其目的有两点:一是使回填料在钻孔 内充分地沉淀密实,二是使钻孔内温度逐渐恢复至与周围岩土初始温度一 致;当采用水泥作为回填材料时,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出现缓慢放热, 测试孔应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宜为十天),以保证测试孔内温度恢复至与周 围岩土初始温度一致。本工程为钻孔原浆 +砂回填,故完成钻孔下管和钻孔回填后48小时即可开始测试。本工程实际钻孔静置时间为4天。管路连接:若为单U形管,

8、直接将U型管的两个接头接入测试仪的进水 接口和出水接口。若为双 U形管,则通过三通接头,将两根埋入钻孔之中的U形管并联接入测试仪的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之间。排气:关闭阀门1和阀门4,打开阀门2和阀门3,以最大的泵量排出仪 器内部管道和U形管中的空气和杂质。地层平均初始温度测量:在不打开电加热器的情况下,关闭阀门3和阀 门4,打开阀门1和阀门2,水不通过水箱,在管路中闭式循环半个小时以 上,进孔温度传感器和回水温度传感器测出的温度平均值,即为埋管深度范 围内地层原始温度平均值。正常测试:打开阀门1和2,关闭球阀3,调节阀门4将循环于U形管中 的循环水流量调节到需要值,对于 De32单U型管,循环水

9、流量控制在1145L/h左右。打开加热器,加热48小时以上,U盘自动数据采集时间间隔 为5分钟,手工数据采集间隔为20分钟。为减少热量损失,测试仪中所有管道,包括流量计、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以及阀门等全部用壁厚20mm勺橡塑管包裹,测试仪外壳内侧粘贴有橡塑板。连接测试仪与钻孔内U形管之间的水平管长度约1.5米,外套壁厚 20mm勺橡塑管保温。测试现场照片见图 3。片图3.现场测试照片4.3测试理论1)线热源理论采用线热源理论,假定钻孔周围土体传热为纯传导方式。土体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当系统加热功率恒定时,载热流体平均温度Tf(t)可表示为:插入公式(1)式中:Tf(t)载热流体的平均温度,C

10、;qc 加热试验时单位长度钻孔的加热量, W/m ;Tc 土壤初始温度,C;人土壤热传导系数,W/( mC);t 加热时间,s;rb 钻孔半径,m;Rb 钻孔热阻,C /(W/m)Y欧拉常数,a 热扩散率,0.5772;m2/s; a =兀s/PCm , P 为土壤密度,kg/m3; Cm 为土壤的比热,J/(kgC);2)用线热源理论,通过试验求土壤的热传导系数As加热功率恒定时,(1)时可简写为:插入公式式中:插入说明(2)式表明,载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与加热时间的自然对数成正比,故只 需根据测试结果作出载热流体平均温度与时间对数的关系曲线(理论上为直 线),确定该曲线的斜率k,即可按下式求出

11、土壤的热传导系数。插入公式3)用线热源理论,通过试验求钻孔热阻 Rb测求出叽后,根据(2)式中(插入公式)得:插入公式4)单位深度钻孔散热量和取热量计算换热孔的换热量是与换热管内的流体特性、换热管的材料特性、周围土 壤的土质、土壤的赋水情况、地下水是否流动、回填料的特性、土壤的原始 温度和换热管内流体的温度等诸多因数有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土 壤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由于地下土壤结构及分布比较复杂,只有通过测出试验孔的综合传热系数后,再根据工程资料以及已知参数,进行详细 计算。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Lc的测定进行热响应测试前,首先对地埋管深度范围内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进行 测试,为地下换热器的设计

12、提供参数。在测试之前,埋入钻孔中的U形管内已事先灌满了自来水,且已等待了 4 天以上,U形管中的水温与地温相互达到了平衡状态,但其温度随着深度的 不同略有变化,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为钻孔埋管深度范围内土壤温度的平均 值。测试时,将测试仪与钻孔中的 U形管相连,开启循环泵,先排除管路连 接时混入管路中的空气,然后在不开加热器的条件下维持水的循环,一直到 循环管路中的水温趋于恒定,此温度即为地下换热器埋深范围内土壤的初始 平均温度。1号测试孔土壤初始平均温度测试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如图4所示。片图4.测试孔土壤初始温度测试时水温的时间响应曲线图由图4可见,1号试验孔的土壤初始平均温度可取为x

13、xxxCo6 .岩土比热容计算32.65 x 10岩土比热容是根据岩土样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和干密度等岩土参数进行计算 的,根据经验,场地埋管深度范围内土壤的平均比热容可取为3kJ/(m K)。测试孔测试结果分析7.1供电电压、循环液流流量、压力损失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完成了钻孔埋管土壤初始平均温度测试后,开启加热器进行钻孔埋管热响应试验。进行热响应试验时,测试孔供电电压、循环液流流量、流体在地埋管内流动时的压力损失随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见图5。试验孔加热试验 时,供电电压的波动情况统计结果见表 1,表2为热响应试验时,PE管内载 热流体的平均总流量和流体在PE管内的流速和压力损失,流速值符合地源

14、 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表1.热响应试验时供电线电压波动情况统计结果试验孔号测试时间平均值(V)范围值(V)正偏差(%)负偏差(%)1#试验孔397376-4123.785.29表2.热响应试验时平均流量与流速试验孔号测试时间流量(L/h)流速(m/s)压力损失(kPa)备注1#试验孔13150.687332单uT00m表2表明试验孔试验时电压负偏差略大于 5%电压基本稳定,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图5.测试孔测试时供电电压、流量、压力损失随时间变化曲线7.2载热流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图6为测试孔进孔水温、出孔水温及平均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在恒功率热响应试验基本稳定后

15、,试验孔的载热流体进孔与出孔温度平均值 见表3。表3.热响应试验24小时时各试验孔液流平均温度试验孔编号1号试验孔液流平均温度C)34.30测试时间2014.11.19插片图6.载热流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7所示。7.3测试孔土壤平均热传导系数的确定 测试孔的流体平均温度与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对数关系曲线如图图7.测试孔的流体平均温度与时间的对数关系曲线测试孔加热6个小时(x=21600s)后进出孔平均温度与加热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对数之间回归直线方程(图7)的斜率、截距、按(1)式计算的热 扩散率和按(3)式计算的导热系数见表4。表4.热响应试验半对数曲线回归直线的斜率、截距及各孔土壤平

16、均导热系数试验孔号每延米钻孔加热量(W/m)斜率K截距b土壤平均导热系数 K(W/Km)土壤平均热扩散6 2率 a (10- m/s)1#试验孔64.982.85521.92591.8110.68347.4测试孔钻孔热阻的计算由(2)式得:XXXXXXXXX公式式中:Y欧拉常数,为0.5772 ; rb为钻孔半径,将已知数代入上式,得出的各试验孔的钻孔热阻值见表 5。表5.钻孔热阻试验孔编号1号试验孔钻孔热阻Rb(KmW)0.184场地浅层地热能换热量预测设试验工况时,载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Tf试验,单位散热量为qc试验,则根据(1)式可得试验工况时载热流体平均温度Tf试验满足下式:(5)XXX

17、XXXXXX公式设,释热工作工况时,载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Tfmax,单位释热量为qc释热,则根据(1)式可得释热工作工况时载热流体平均温度Tfmax应满足下式:XXXXXXXXX公式在地源热泵载热流体平均温度变化范围内,土体的热传导系数rb、欧拉常数丫热阻Rb、土壤热扩散率a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而钻孔半径 又为常数。故将(6)式除以(5)式有:XXXXXXXXX公式由(7)式可得释热工作工况时,单位孔深释热量为:式中:XXXXXXXXX公式(8)qc试验一试验工况时载热流体的单位孔深释热量W/mqc释热一释热工作工况时载热流体的单位孔深释热量W/mTf试验一载热流体试验工况时的平均温度;Tf

18、max 载热流体释热工作工况时的平均温度;Tc土壤的初始温度。设取热工作工况时,载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Tfmin,单位释热量为qh取热,则根据(1)式可得取热工作工况时载热流体平均温度 Tfmin应满足下式:XXXXXXXXX公式与推导(8)式同理,将(9)式除以(5)式有:XXXXXXXXX公式(10)由(10)式可得取热工作工况时,单位孔深取热量为:XXXXXXXXX公式(11)按(11)式计算的取热量为负值,一般习惯用其绝对值表示。XXXXXXX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冬天取热工况:载热流体中不加防冻剂,温度取值为25C,即Tfmin =3.5 C;夏天释热工况载热流体温度取值为 3631 C,即Tf max =33.5 C。按(8)式和(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