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 散文二篇第四单元 凡人真情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3.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聆听两位作家是怎么说的。字词梳理洗涤d臼齿ji卑微bid牛犊炫耀xun疲倦jun繁殖zh俯瞰kn蔓延mn消逝sh飓风jbn濒临字词梳理词语解释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2、。凋谢:(草木花叶)脱落。卑微:地位低下。炫耀:照耀;夸耀。濒临:紧接,临近。俯瞰:俯视。永久的生命走近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整体感知导思1.严文井在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时,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安排内容?有何好处?新颖构思导思2.你觉得人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感受、启发生命关键词歌唱生命整体感知第二部分(2、3)第一部分(1)写生命的永久。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精读细研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

3、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精读细研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

4、,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疑难探究本文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作者先谈生命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凯歌。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赞美生命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生命的奇迹抑扬主旨归纳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走近作者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

5、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整体感知导思1.罗素在为什么而活着?怎样生活导思2.你觉得应该怎样对的生命?感受启发关键词为什么活着精读细研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飓风”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的影响之大,作者所追求的原动力就是这三种感情。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在追求过程中给作者所带来的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

6、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因为这三种感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精读细研2.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希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还有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精读细研3.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的人,同情无助的老人,同情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精读细研4.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最后的抒情,表达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三种感情的坚守和执着,抒发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疑难探究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是怎样把三种感情联系在一起的?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 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