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 页码11页/总NUMPAGES 总页数11页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A卷)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 卑鄙(b)盎然(ng)腈纶(jng)翌日(y)B. 撺掇(cun)彷徨(png)萦绕(yng)瞳仁(tng)C.寒噤(jn)翩然(pin)狡辨(bin)戛然(ji)D. 拾级(sh)糜子(mi)连翘(qio)遏制()2.下列各组词语依次填入空格处,正确的一项是()以变制变,是一种 _,是一种智慧。世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尊重 的同时,要善于以变制变,不

2、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赢得主权。A. 谋略 规律 进而 B. 策略 规则 从而C. 策略 规律 从而 D. 谋略 规则 进而3.下列关于语法、修辞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凄凄芳草,路之何忍,用手去轻轻地触摸吧,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丝丝在手掌心划过,若干纤小的生命韵律从手传递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叹如此细弱的植物竟然有这样顽强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应春风,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蜈舞,春光明媚,文中加点的“芳草”、“细腻、“传递”、词性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文中加点的短语“轻轻地触摸”、“顽强的生命”、“春光明媚”都是偏正短语。C. 文中“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句的修辞方法是比喻。D. 文中“

3、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光明媚”一句的主语是“植物”。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庄子作者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北翼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B.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即是芦苇。本诗采用了反复吟唱的手法。C.样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主人公,前期。样子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健壮的”后来样子成为“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的人,这是封建社会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战争教科书”。文言诗文默写填空。(5分)关关雎鸠, 。

4、 ,白露未已。安得广厦千万间, (4)曲径通幽处, (5)_,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6题。【甲】卖炭翁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乙】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

5、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散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衣操。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6.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卖炭翁主要写了一个烧木炭老人谋生的困苦,作品揭示了“宫市”高败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予以鞭挞和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碳老人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愿”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矛盾心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C. 观刈麦写出了农民一家辛苦劳

6、碌地割麦和一个妇人怀抱孩子拾麦的情景,作品表达了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对自己无功无德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人们割麦精疲力竭却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惜”字就是为了赞美人们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美德。(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7、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那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扩、麻集(桌,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7.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8、是()(3分)A. 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B.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D. 处处志之 与众共之,故可同处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惟 计 口 授 地 以 耕 以 蚕 不 可 取 食 于 人 耳9.翻译下列句子。 (5分)(1)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2)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10.【甲】【乙】两文中的洞穴之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都表现了作者对_ 理想社会的追求。 (4分)(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1112题。(5分)【材料一】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

9、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库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材料二】中国园林的窗子对园林的造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造园家常常将窗子设计成扇形。成为“便面”(扇子的一种)。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顾

10、和园和乐寿堂差不多四面都是窗子,周围粉墙都开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这就是清代李渔说的“尺幅窗,无心画”。造园家所说的“漏窗”,就是将不同景区的景色相互露出来,使园中景色流动起来,江南园林常常在窗外,布置一根石笋,几根竹子。明人有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与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户,把外边的景色引了进来,没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的美。顾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也是这个意思。【材料三】中国的园林,它同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感情

11、不同形式的表现。比方说明末清初的园林,同晚明的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思想感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明末的计成,它既是园林家,也是画家。清朝的李渔也是园林家,又是一个戏剧家。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可以产生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学问来。而中国文化,又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感染。可以说中国园林是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11.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材料一】认为苏州园林花墙、廊子、镜子在苏州园林中的恰当设置,可以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B.【材料二】举颐和园和乐寿堂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C.【材料二】文中的小诗“一琴几上闲

12、,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所营造的意境可以印证材料三的观点。D. 三个材料都是围绕园林而谈,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中国园林之美的认识有相通之处。(4分)请概括材料一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材料一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17分)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明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朝!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

13、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劳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14、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13.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分)14.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2分)15.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16. 选文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17.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3分)18.对于胜利和争到光明,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4分)(五)阅读选文,完成1923题。(16分)寂静除夕夜(1)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

15、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獬,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

16、竭动弹不得。(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

17、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做鞭炮,一个也不放。”(10)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1)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12)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13)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子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 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

18、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14)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15)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哮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聘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少也没放鞭炮。(16)以后的日了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17)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

19、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8)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19. 文章要素梳理填空。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时间是_,地点是 ,人物是_全文记叙的顺序是_。(4分)(3分)20. 文章内容理解。“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_文章最后一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 和 21.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摧残的原因是什么?22.(15)段“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德?23.本

20、文题目为“寂静除夕夜”,作者却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三、写作(50分)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们、航天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的人们他们就象一束光,照亮了世间,照亮了你、我、他作为普通人,我们虽没有英雄们的万丈光芒,却也可以活成一束光,照亮身边的人,温暖身边的人。(1)请以“我也是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得套写、抄袭阅读材料。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如果需要就用A、B、C等代替。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不少于600字。(

21、2)按要求作文。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经历,或喜、或悲、或奋斗、或努力、或成功、或失败,正是这些经历编织成了一个个成长的的故事,编织成了多彩的人生。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书写真实的经历,抒发真实的感情,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楚,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不得套写、抄袭阅读材料。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如果需要就用A、B、C等代替。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不少于600字.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15分)1 C(2分) 2C(2分) 3B(3分) 4D(3分)5(1)在河之洲(1分) (2)蒹葭采采(1分) (

22、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4)禅房花木深(1分) (5)子非我(1分)二、阅读理解(55分) (阅读题答案,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一)6D (3分)(二)7C (3分)8 惟 计 口 授 地 / 以 耕 以 蚕 / 不 可 取 食 于 人 耳 (2分)9(1)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2分)(2)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 (3分) 10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没有战乱、没有苛政、人人平等 (2分) 自由、平等、美好、幸福 (2分)(三)11.B (1分)12材料一说明的主要内容:苏州园林讲究远景和近景的层次,而且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分)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园林是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 (2分)(四)13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2分)14“你们”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2分)15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 (2分) 表达作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