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材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课件_第1页
教育学原理教材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课件_第2页
教育学原理教材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课件_第3页
教育学原理教材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课件_第4页
教育学原理教材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德 育一,德育概述1,概念及地位2,德育的历史发展3,德育的功能4,德育的人物和内容二,品德发展规律1,道德认识发展:皮亚杰,柯尔伯格2,道德情感发展:弗洛伊德3,道德行为发展:班杜拉三:德育过程1,个体品德自我建构2,知情意行整体发展3,自我教育四:德育原则:七项原则五:德育途径与方法1,途径:7种2,方法:7种01德育一,德育内涵和意义“德育”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名词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德育,但无“德育”之名。传统的德育与现代的德育1,传统的德育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忽视了学生品德发展的生活基础和学生的能动性。2,现代的德育德育就是学生在

2、教师影响和学校教育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品德的过程。 德育的概念界定:广义:社会有目的的对其成员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学校德育。 思考:学校德育有目的吗?目的是什么? 德育的意义: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德育的功能(补充)德育的功能,简言之就是育德既能满足学生的道德成长需要,传授学生道德知识、规范,激励学生的道德实践,启发学生的道德觉悟.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幸福。德育的负功能由于德育方向或方法不对,甚至方向、方法都不对

3、,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阻碍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就是负效果,这样的德育功能便是负功能。品德发展规律(补充)一,道德认识的发展1,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2-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8-12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

4、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2岁以后),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2,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二,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本质特点:当某种道德评价与情感体验密切结合的时候,遵守道德行为规范才不是服从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成为

5、人们自觉的愿望。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道德是儿童超我人格的发展。本我原始无意识“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不足以控制本我超我完善原则限制本我、指导自我三,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 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 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系列行动。在品德结构中,道德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文和地位。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1,获得新的反应方式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 2、抑制已习得的反映贡献:突出了榜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原则与方法(补充)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

6、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原则德育途径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心理咨询6,班主任工作7,校园生活德育方法1,明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境陶冶法4,实践锻炼法5,自我修养法6,制度育德法7,奖惩法三、德育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02智育一、智育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智育是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并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能,提升核心素

7、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不同时期内涵古代:人文、社会知识,生活经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现代:更强调智力,基础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交流合作。2.智育的意义智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智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智育是对个体心智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二、智育的目标(一)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指人类认识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控制动作执行的合乎法则的行动方式。(二)发展智力智力:指个体认识适应和改变外部世界的心智能力,它是适合于多种活动的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

8、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行动力,创新力等。(三)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指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能够获得的信息,有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掌握知识不意味着能力的发展,但发展能力则需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指个体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追求创新的欲望、求异的观念、冒险精神。中小学智育的内容:语言课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等。数学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演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等。科学课程。传授有

9、关自然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社会课程。训练社会探究的方法与技能,培养观察与理性思维的能力。三、智育的内容知识和心智能力的关系:实质教育论:学校教育应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如:语文,算术,历史,地理,物理,商业,法律。形式教育论:学校应该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如:古典语言,语法,逻辑,数学,古典人文学科。你支持哪一种?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实践活动没有治愈的成分和内容,因而不应给予重视。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03体育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中国古代:“六艺”中的射、御一,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体育萌芽于原始社会。原始人群为了采摘果实、围捕野兽,发展了走、跑、跳、投掷、攀登、游泳

10、等各种身体活动技能,这是体育在实践活动中的萌芽。但是,原始人群的上述各种身体活动,是作为生产劳动的诸种活动方式而存在的,那时并没有单独的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的体育。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的身体活动直接与健康、医疗相结合,人的身体练习直接为促进人本身的身体生长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服务时,体育才从生产劳动和其他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体育在很长的一般历史时期内,没有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把各种身体操练活动统称为“体操”。到19世纪,“体操”一词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运动项目,建立了“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的新概念。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操”与“体

11、育”两词并存。直到20世纪,世界各国才逐渐统一使用“体育”的概念。中国于1904年实行近代学制,开邕在学校课程中设“体操科”,1922年改称“体育科”。 (一)体育的内涵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身体锻炼。狭义的体育即是学校体育,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健身的体育活动知识技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的教育活动。 (二)体育的意义1,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2,为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奠定基础。体育是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体育为劳动技术教育奠定

12、重要基础。3,普及和拔尖的需要(补充)二、体育的目标(一)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增进身体健康。(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三、体育的内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特征(补充)1,学校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与扩大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身体娱乐2,学校体育的作用受到了普遍重视3,运动教学构成了学校体育过程的基本方面学校体育=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正“V”:运动教学是体育活动的基础 学校体育的内容1,田径运动2,体操3,球类4,游戏5,军事体育活动6,游泳7,武术体育过程的特

13、殊性1,体育过程的操作性这里的操作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学必须运用一定的场地、器械才能开展体育活动。现代体育,可理解为人按一定的规范熟练地操作“工具”、创造性地进行力与美的运动与竞赛,如球类、田径与体操等均要对相关的场地、器材与设备进行操作。现代体育注重操作性,是讲究体育质量和创新的表现。 2,体育过程的流动性体育课与文化课教学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不断变换运动空间和教学环境。这种流动性,不仅要求学校配备相应的体育基础设施,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体育过程的分散性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如果集中在一起活动,就有可能达不到锻炼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往往采取按项目或依据性别、能力

14、进行分组活动。这不仅对场地、器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且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4,体育过程的强度性体育课就是以一定的运动强度为手段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为了有计划地提高运动的强度,教师必须在加强密度和提高强度上对体育教学过程做周全安排。思考:学校体育应该如何促进学生发展。04美育一、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审美教育”来源于德文,是对一切旨在培养人们美感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简称“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涉及美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相近概念的辨析(一)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应当是

15、心理教育与德育、美育的有机融合过程,主要是一种道德教育。 (二)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情感教育。(三)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只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途径。(四)审美教育是精神教育。 精神教育与德育、智育都有联系,不仅仅是美育。 中国古代占主流地位的美育观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美育价值论。重视美育的伦理价值和政治功能,认为艺术教育是社会文化建设和统治秩序整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二、美育心理论。认为外在的道德律令必须经由审美教育转化为人的内在心理需求,并着重对美育的心理基础和活动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第三、美育方法论。倚重艺术教育、尤其是诗歌和礼乐的形式来进行审美教育,成为古代

16、美育理论的共识。 美育的意义美育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精神。美育有助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美育有助于学生培养和形成劳动的观点。二、美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三、美育的内容艺术美欣赏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作品。感悟艺术家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一样悲伤欢乐等典型情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社会美聆听,观看和分辨社会生活中美的要素。如。婚嫁宴会,比赛收获,节日庆典等来发现审美中的生活情感和生活

17、现实的联系区别。科学美科学美的实质在于反应自然界的和谐。世上万物在其运动过程中就具有简洁节奏,旋律明暗周期等特征。充满艺术美感的科学世界,激发人们的好奇和兴趣。自然美引导观察,欣赏,体验自然事物本然的自然属性。如线条形状,声音色彩等,使教育者从中产生审美意义的体验。美育的途径和方法(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1.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科学文化知识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2.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 (二)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天地有大美庄子” 第一,欣赏大自然的美可以增强学生的审

18、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二,欣赏自然美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砥砺品行。 第三,利用大自然进行美育,还要掌握自然美的特征和学生的审美特点。 第四,要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 1.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 2.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作体现美 第一,应当使学生明了爱美是热爱生活的表现。 第二,要引导学生善于选择衣着打扮讲究服饰美。 第三,要教育学生讲究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美05劳动技术教育一、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内涵:学校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特别是参与劳动技术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有关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意义1.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有助于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