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六)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六)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六)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六)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六)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六)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六) 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

2、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巧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

3、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蓍(sh):种草,古人用来占卜。坎、离:均为卦名。青兕(s):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4、.始筮仕,决以蓍具以沛公言报项伯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驰椒丘且焉止息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下列各组句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劝京决策南向 弃疾间与之游 弃疾斩其首归报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

5、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6、,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摧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

7、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七月/始皇帝

8、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

9、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B.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 C.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去世。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太子: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指称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夷等,他都出了力。 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献物,祝

10、他长寿,李斯慨然长叹,不知道归宿在何方。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密,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

11、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粤王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

12、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 B.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 C.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

13、国中所居而治 D.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国中所居而治 2).对文中下列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对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回答自汉朝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五伯,即春秋五霸,说法之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D.茂材,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称,明清两代称为生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的后面讲学;弟子们后人学

14、的要由先人学的传授学业,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他。 B.董仲舒居家著书,仍然关注国事。他辞官归家之后埋头修学著书,但只要朝廷派官员到他家征询他对重大问题的意见,他都会有根有据地作出解答。 C.董仲舒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他先辅助骄傲勇武的易王,后辅助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他审时度势、巧施计谋,将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 D.董仲舒廉洁正直,受到权臣嫉恨。他认为掌握大权、位至公卿的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因此对董仲舒心生嫉恨,之后终于寻找时机对他进行了报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2)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15、。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

16、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

17、,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薯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B.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孳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C.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18、/ D.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开始的察举制中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忧,指父母的丧事,母优即母亲去世,又称“内忧”“内艰”;父亲去世,又称“外忧”“外艰”。 C.太守,是我国古代对郡守的尊称,是郡的最高长官,掌管着地方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 D.元年,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了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陈蕃任职乐安,曾为周璆

19、置榻。他因太尉李固的荐举,升为乐安太守;他尊重周璆,特意为周璆置张床周璆离开就把床悬挂起来。 B.陈蕃为人正直,仕途经历坎坷。他触怒大将军梁冀,被降为修武令,反对派兵讨伐山贼,被外调到豫章;上书救李云,被免职归家。 C.陈蕃敢于担当,维持国家稳定。桓帝去世,各尚书害怕触怒权臣,都称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各尚书后都去朝廷办公。 D.陈蕃为国理政,痛恨宦官乱政。他和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共同参与理政;宦官乱政,他决心消灭宦官,却因事泄发生变乱而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 (2)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

20、师,而群贼弭息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

21、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

22、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

23、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2).下列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 B.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3).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 C.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但谏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在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

25、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密字令伯。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

26、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醮:古时称妇女出嫁。谯周:人名。安乐公:蜀国后主刘禅降魏后的封号。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1).下列对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

27、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B.太子洗马: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

28、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 C.疏:奏章。封建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也可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如有“居丧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有时照顾祖母劳累过度以致生病。 B.李密很有才学。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李密忠孝两全。他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担任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因怨被罢。李密认为自己没有

29、得到重用,颇有怨言。他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

30、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

31、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