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_第1页
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_第2页
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_第3页
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_第4页
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美学: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97年12期?学术月刊?刊载的朱立元先生大作?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阐述的几点考虑?,对97年1期?文艺研究?陆梅林先生?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提出了商榷意见。无论陆先生对马克思译文的重新校译、诠释,还是朱先生对陆先生美学观点的置疑,放到当下的美学学术环境中都非常珍贵。这说明,我国美学界一批中老年美学家仍然在坚守美学阵地。众所周知,美学危机是个世界性的话题。早在本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放弃了对美的本质的考虑,认为美学注定具有悲剧的色彩1。而随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兴起,在当代西方,传统美学的悲

2、剧命运也已宣告完毕;各种美学体系已被解构成语言的碎片了2。在20年纪下半叶仍然能保持繁荣的中国当代美学,能否防止这一危机,这已是摆在各美学派别面前的共同课题,也是美学界所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实际上,90年代以来,美学在中国的危机同样来势迅猛,中青年美学学者在纷纷背弃或解构美学的同时,也开场对美学合法性进展质疑。赵汀阳先生便曾尖刻地指出通常意义上的那些美学研究,无论多么深化和细致,都无法消除我们在艺术活动中所可能遇到的任何一个审美上的困惑。简单地说,那些美学理论没有用途。美学只是一种手法而已3。试问:假如美学学科本身都没有存在价值了,那各美学派别之间的论争还有什么意义呢?正因如此,我在对陆、朱二

3、位先生深表钦佩的同时,也对他们之间的讨论,以及围绕理论美学的论争前景深表忧虑。美学论战,从来易攻难守,极易两败俱伤。我国美学界数十年论争不断、增熵不已、使美学学科日趋衰败的历史教训值得反思。所以,我想借两位先生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坦诚地谈一下我对美学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标准性、建立性意见,一并请教于两位先生及美学界同行。从美的规律阐释谈美学研究方法无论对中国那一派美学来说,?巴黎手稿?中包含的美学思想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它不仅对审美发生学美具有纲领性意义,而且对审美价值研究极具启发意义。但无论那一派美学家从?巴黎手稿?中获得怎样的美学理论资源,得到怎样的启迪,有一点,我认

4、为应当达成共识,即?巴黎手稿?不是马克思的美学著作。马克思确实有天才的美学思想,但马克思并没有建构并完成自己的美学理论。这是美学的缺憾,但不是马克思的缺憾。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是真正把社会科学变成科学的理论巨人,他是以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研究的。众所周知,?巴黎手稿?全称是?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在?手稿?中已作了充分展开。但其后,马克思却用了数十年的心血来完善自己经济学体系,临终?资本论?还没有完稿。每当我读?资本论?时,都会为马克思博大学识缜密逻辑所深深折服。因此,我们应以同样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包括美学遗产,不应轻言马克思美学,更不应自称为

5、马克思主义美学。前苏联有一个很坏的学风,即轻帅地拼凑或建构各种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借马克思的招牌吓人。假如马克思地下有知的话,我想,他肯定会像他晚年严正声明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退一步讲,即使马克思美学已经成为完善体系,如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那样,它也不应当成为我们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当代中国的经济理论和理论已经大大打破和开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我们的美学研究又有什么理由停留在对?巴黎手稿?的推演和阐释上呢?当代的美学研究,应当是开放的,方法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我们提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西方引进的各种方

6、法,但唯有这种从本本出发的经典演绎方法不应提倡,这不仅因为它早已为经典作家所深恶痛绝,而且将遗害美学研究本身。到头来,不仅将导致美学的悲剧,还将酿成美学学者自身的悲剧。但凡符合美的规律的东西就是美的事物。那也就是说,事物的美不美,都决定于它是否符合于美的规律。那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事物的美就是由于它具有这种规律。这里的关键是把符合规律偷换成具有规律。具有规律虽然极不合常理,但却是蔡仪先生得以推出他的结论的关键环节。因为蔡仪先生认为,美的规律所要求的,就是以非常突出的现象充分地表现事物的本质,这不就是我们在艺术理论中所说的典型的法那么吗?是的,美的规律就是典型的规律这是根据马克思的话的

7、意思符合逻辑地得出来的。蔡仪先生这篇大作的题目是?马克思终究怎样论美??4其实,却是蔡仪先生在论美。不知这是否也是一种规律:所谓经典推演方法,最终都变成了六经注我;彻底的唯物主义,导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经典演绎的美学方法,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些中年美学家对待?巴黎手稿?的态度上,同样存在于中青年美学家对待当代西方哲学经典的态度上,只不过他们的美学研究起点和逻辑归宿,是换成更时髦的海德格尔等人罢了。但愿新一代美学家不要把这种方法带进21世纪假如21世纪中国的美学仍然存在和繁荣的话!从美的规律性质谈美学学科定位无论马克思是在普通语义上还是在美学意义上运用美的规律概念,美的规律

8、对于美学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美的规律如何认识和把握,却涉及到美学学科性质定位问题。美学终究是什么性质的学科?在我们的美学研究中,这似乎是一个无需提出的自明性问题。翻开任何一本美学史,尤其是中国人编著之美学史,我们会看到,几乎中外古今所有名家涉及美的学术言论艺术思想统统被纳入视野之内,横串纵联,网络成篇,似乎人类历史上真有那么一门以美为探究对象的美学,流派纷呈、但学科性质一样,有某种与伦理学、文艺学比肩平坐之学术地位。其实,这只是近现代人,尤其是专冶美学学者自作多情地主观架构。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从来就没有过同一性质的元美学。同样美的话语,在不同学者那里,其语义所指、逻辑意义、哲理内涵是大

9、不一样的。根据各自研究的方法和向度的不同,我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大类四种不同的美学:一大类是属于人文哲学学科的思辨美学、诗化美学,另一大类那么是社会科学美学和自然科学美学。当然,这两类美学是有关联的,人文美学自然也要摭拾一些美的经历羽片,但那只是它用来进展哲学思辨和美感体验的素材,它们往往是所谓唯心哲学或分析哲学、生命哲学、人本哲学、艺术哲学等等的附属,其美学往往是与相应哲学一体的存在;科学美学也有人文哲学根底,但它的哲学根底一般是科学的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这些哲学只是其讨论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的理性工具,其美学本身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便是所谓美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和复杂之处。5对

10、这几种美学性质的详尽阐述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在此所要强调的只是这种划分本身。因为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陷于统一美学的误区中,似乎只要沿着既往美学家思路探寻下去,便能走出美之迷宫,发现美的本质和规律的奥秘。如今终于明白了,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对古典和现代许多思辨哲学或诗化哲学家们来说,美是他们思辨苦海中的一叶扁舟、心灵索道上的一根青藤。只有凭籍它,哲学家才获得思辨的自由、才能进展自由的思辨;只有抓住它,哲学家才能寻到自由的灵魂、才能体验到灵魂的自由。从本质意义上讲,纯粹的哲学人文美学都是意义和灵魂美学,美的规律也是意义存在和灵魂探求的规律,而对意义的终极追求、对灵魂的自我拷问,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

11、操练,实际上是永无止境的,美的规律也是永无终结的。但对于真正的科学美学来说,诠解美的本质,阐释美的规律,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美的本质、规律阐释对于它来说,不应是只能容许某种信仰生存的狭小载体,而应是能普渡众生抵达美的世界的宽畅通道。它应当可以经受住形而下的证伪,应当具有共度性,具有可复验性,美的规律也应当具有真理性,即使是相对真理。因此,各类不同性质的美学虽然可以互补共存,为美学繁荣作出自己的奉献;但它们之间,由于所根据的理论基储研究方法和学科标准不同,所提醒的美的规律根本上是无法兼容共度的,也难以通过论争辨明是非的。打个不非常恰当的比喻,科学美学的派别之争,好比足球,通过剧烈角逐,可以分出胜

12、负、发现美的真理;而哲学思辨美学,好比气功,虽皆体大精深,益智启明,美妙无比,但各派之间难以兼容;而人文诗化美学,干脆如同中国的太极,一人一套路数,感悟甚美,但你却无法与其过招。这便是宗白华先生、王朝闻先生极少遇到批评对手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进展美的规律讨论时,便首先要确定自己并搞清对方的美学性质。朱立元先生在批评陆先生将美的规律客观性混淆自然规律时,指出:美的规律在我看来,无疑是属于社会历史范畴的。美的规律显然是与人不能别离的,是人类社会的规律,而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规律。根据上述美学分类,这里的无疑显然是有限度的:对于社会科学美学来说,它无疑是正确的,笔者本人也认同这一观点;但放到其它美学之

13、中,却是可以有疑的。譬如对人文哲学美学来说,虽然其本身属于社会历史现象,但所阐释的美的规律却不一定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同样,对于自然科学美学,其美的规律虽然与人不能脱离,但也不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在前文化审美物理、生理、心理层次上,所谓美的规律就是与人体构造直接相关的自然规律。分开假设干自然规律,前文化美的规律便荡然无存。目前美学界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缺少对学科性质定位的自觉,许多学者都认为自己所建构、所研究、所坚持的美学是一种既有思辨性、又有科学性的元美学,自己所发现和把握的美的规律是普遍性规律,结果却往往衍生出某种既非人文美学亦非科学美学、既无哲学品格又无科学生命的僵死美学教条。某些洋洋大观的美

14、学著作,一面言明要用美的规律唯物地指导审美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立;一面却得心应手地操作着各派哲学美学语言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使美的规律越来越玄学化,越来越失去理论意义。譬如美是和谐、美是自由象征、美是形式内容统一之类的美的定义或规律,对康德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但放到形而下的科学美学体系中用来指导审美理论,那么近乎处处通处处不通的谶语。其实,中国很需要有自己的纯思辨美学,需要有思辨的美的规律;但前提是要有纯思辨的哲学,而在形而上学已被解构的今天,要建立这样的哲学和美学体系,显然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同样,蔡仪先生的美是典型说,假如放到自然科学美学体系中,完全可以成为重要派别,笔者曾将其运用

15、在前文化层次人体美的阐释上,发现它很有科学性。无论女人体还是男人体,但凡不能充分表达类特征的个体,很难被视为美。但遗憾的是,蔡仪先生将美是典型视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普遍规律,那么破绽百出。陆梅林先生认为美的规律是前人类就存在的,在譬如物理或生理美层次上,也无不妥。笔者也认为,假设干前文化美确实与人的动物躯体和生理构造亲密相关。譬如,假如人的双眼不是对称构造而是如比目鱼那样挤在一边,那今天人类视觉对称美便荡然无存,这也与理论毫无关系6,但陆先生同样把它视为普泛的美的规律,那么难以自圆了。这里附带谈一下我对理论美学的认识。我认为,理论美学最大限度地开展了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与国内其它美学

16、派别相比,最具有理论阐释功能,但它同样存在严重缺憾。弥补理论美学缺憾的关键,我认为并不是宣布要超越或否认它任何想超越和否认它的美学学者,尽可去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而不必靠超越、否认的言论迫使理论美学的引退而是理论美学自身的学科定位:它终究是给审美理论以指导的社会科学美学还是建立在理论哲学根底上的人文思辨美学。目前的理论美学是具有科学品格的,譬如,在对审美发生规律的提醒上,理论美学的科学性是无可替代的;在文化审美价值生成的阐释上,也是有阐释力的,当然需要对本质力量对象化所造成的泛美主义加以适当限定详见后文。但就理论美学的整体学科特征来看,我个人认为,它更接近于思辨美学。理论美学中不仅有积淀、有意

17、味的形式等难以证真或证伪的思辨概念,而且,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的人化也成为以理论为本体思辨展开提醒美的本质与规律的逻辑起点或理论基石。这使理论美学所提醒的美的本质与规律,同样具有极大的审美阐释盲区。当然,对于思辨的理论美学来说,这并不是缺陷,或许正是其纯粹学术品格的表达。譬如说视觉对称美,只是源自人的两眼构造,显然毫无学问深度可言,而假如用思辨的语言,将其解释为有意味形式、自然向人生成或理论劳动创造等等那么显然深奥的多。但对于要走向科学的理论美学来说,这却是严重的缺陷,但它并不能靠对现有体系的修补来解决,而是要靠新的体系建构和对美的规律的充分提醒来实现。这却是很难的。笔者从事社会科学美学研究,

18、自知才疏识薄,用了几乎15年时间也没有穷尽对美的规律的把握。因此,看到有些先生能在一篇论文提醒美的规律,而且附带将真、善、美规律统统网尽,我只有像当年福楼拜对乔治桑所表示的那样,羡慕之余,只能自愧弗如7。从价值属性谈审美价值从价值学角度讨论美的本质和规律,正如朱立元先生指出的,确实不是美学新说;但引进价值概念后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并没有获得打破性进展,也是事实。究其原因,我想大半不在美学自身,而在价值学。数十年来,哲学界对价值学深化研究后,竟得出几乎与二千前年柏拉图美是难得的同样的结论:价值是哲学理论中最深奥、最烦难的领域之一8。我这样说,也决没有否认价值学美学的意思,而只是说,美学学者在运

19、用价值概念时要多一些慎重。像陆梅林先生认为价值是物的论文联盟.Ll.物质属性的观点,今天在价值学研究中便已被大多数学者所否认。否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的说法,而是因为其学说本身难以自圆。像商品价值,它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9,怎么能说成是物的物质属性呢?朱立元先生认为价值是关系范畴,是目前哲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我那么认为价值的存在论本质是一种系统属性,是一种构造性和获得性系统质,如商品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系统中才存在。当然,不同的价值理论可以共存,彼此间的论争也不属于美学范畴;无论我们引进怎样的价值理论,关键是要能解决美学的理论困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之中同样不应当有马克思主义价

20、值理论。马克思生前虽然在一般语义上用过价值概念,但他从未从哲学角度研究过价值;马克思著作中的价值,主要是经济学的价值。这与西方学术史上哲学价值学较经济学价值学诞生较晚的轨迹是根本一致的。因此,陆先生所谓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看来云云,是欠严谨的。而朱立元先生引用的马克思那段论价值的经典语录也有误,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10,并不是马克思原话,而恰恰是马克思转述他所要批驳的瓦格纳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这一误读,是十多年前郝晓光先生首先发现并更正的。其后,李德顺先生在他的?价值论?中又有详尽的考证。马克思不同意把商品价值作为这种价

21、值属概念的原因很清楚,因为这种作为种概念的价值实际上是从使用价值演绎出来的等值概念,瓦格纳企图用这种推演将商品价值变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派生物,以抹煞商品价值的特殊社会本质。因此,无论这一表述多么符合我们对价值的理解,也不能拿来作为马克思对价值概念的定义11。但十多年来,由于学科隔膜,美学界经常有人将其作为马克思的价值定义习惯性地转引,这里顺便更正,以免继续误读下去。其实,这段话是不是马克思的原话,并不影响它的真理性。李德顺先生自己也认为哲学价值更接近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他的价值定义也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属于价值效用说。因此,上述误读,也不影响朱立元先生对价值和审美价值阐述和他对陆梅林先生的批

22、评。而正如朱先生指出的,陆先生同样也认同价值效用说,陆先生甚至直接把使用价值概念作为价值的定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价值效用说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无法涵盖作为价值特殊的商品价值,更无法充分解释审美价值,尤其是文化审美价值。一些学者在运用效用价值讨论审美价值时,甚至陷入了阐释的循环:客体具有审美价值,所以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而客体所以具有审美价值,那么是因为它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求。这样的美学研究,确如赵汀阳先生所说,没有用途。同时,审美应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超功利性,这也是各派美学的共识,而效用价值恰恰是指物的功利价值。尽管效用价值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审美价值,但毕竟不应成为审美价值尤其是文化

23、审美价值的主体。正因如此,价值效用说使我的审美价值系统研究,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我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观点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文化价值与文化效用价值共存的价值二重性观点。大家知道,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能的文化理论活动,都是自觉的意志行为,都有着既定的理论目的;人类在理论中创造文化客体、创造客体的文化效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和对象的文化价值。人类的一实在践活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创造力合目的性的付出,表达出主体的文化效应价值;作为详细的理论活动,创造出客体的千差万别的文化效用价值。人类的一实在践活动,从另一方面看,那么是对人类创造力本身确实证,它表达出主体的文化价值;作为性质一样的人类创造性活

24、动,它对象化形成客体的文化价值。客体的效用价值不完全等同于主体的效用价值,更不完全等同于主体或客体内含的文化价值。而主体的文化价值对象化为客体的文化价值,并由客体文化价值加以对象性确证,因此,这两者是完全等值的。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我这里所谓的文化价值,就是客体所对象化、物化的人的本质力量,它同样源自?巴黎手稿?,而且应当成为科学的理论美学中应有的概念,因为它既是对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价值描绘,又可以解释文化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确实,人们欣赏理论创造文化客体时,主要并不是欣赏它的效用价值,而是欣赏它所内含的主体创造性人类的力量、技术、学识和智慧。尽管分开效用价值,很多文化客体将失去审美价值,但客体的审美价值却与其效用价值没有直接关系。那些模拟名家足以乱真的赝品,并不影响对外行观众的审美效果,但在行家眼中,它却一文不值,因为其中缺少人类最珍贵的文化独创性。当然,引进文化价值概念,并不能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