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_第1页
《滕王阁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_第2页
《滕王阁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_第3页
《滕王阁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_第4页
《滕王阁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滕王阁序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 2掌握写景方法。 3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通过赏析,掌握对偶和用典在课文中的使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 1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甘放弃的情怀.。.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实施策略预设. 1.精讲课文,侧重情感;诵读课文,融入情境; 2.名句赏析,感受美景,学习永不放弃精神; 3.美图熏陶,散文改写,陶冶情操,开阔胸襟。 教学重难点

2、.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字词,疏通大意 二、知识背景导入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

3、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

4、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三、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

5、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四、预习检测 强调: 通假宇: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童子何知(童子,

6、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

7、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五、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播放朗诵视频,指导诵读方法。 明确:1.把握节奏2.捏准情感。 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

8、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2)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都督/阎公/之雅望。 3.齐读课文。 六、小结 本节课梳理清楚了字音词义,进一步丰富了文言知识。再就是,掌握好了文章的朗读节奏,控制好了朗读情感,进一步提高了课文朗读水平。 七、作业 学海导航之“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9、一、朗读课文导入 二、整体把握全文脉络框架. 1.探究文章的情感脉络 从文章中找到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然后加以疏通即可。 分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明确:兴悲欢。 2.概纳段意 分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明确: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三、合作探究,赏析名句 赏析如下句子,或探究其写景方法,或分析其情感取向。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展示美图ppt) 评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0、,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色彩变化之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示美图ppt)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上下混成之美)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

11、阳之浦。(展示美图ppt) 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此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虚实相衬之美)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分析其情感取向)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

12、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四、小结 本节课,概纳了文章的结构大意,疏通了文章情感脉络,了解了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从微观而言,对名言名句也做了赏析。总之,结构框架,情感经络,宏观微观,都做了全面的剖析。 五、作业 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背诵检测 二、欣赏美丽图片导入(PPT) 三、用散文化语言改写二三自然段。 注意写景方法,遵循其特点。力求语言优美,景致大气,明朗开阔。 四、赏析语言特色 分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明确: 1工整的对偶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对偶句式繁多,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全文以四

13、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显得参差,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分明,有一种很强的音乐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文用词艳丽,色彩丰富,流光溢彩,气韵生动。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如: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宗悫”表投笔

14、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五、朗诵 注意语气语调,把握好情感。喜则声高气扬,怒则声疾气足,优则声低气缓,爱则声柔气徐。 六、小结 本文,用词丰富,手法多样,情景相生,文情并茂。故韩愈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再就是,本文作者那种不敢沉沦,不言放弃,勇于进取,积极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七、作业 完成血海导航之“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景美:明朗开阔.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变化之美 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是千古至文,语言精致凝练、华美工巧,情感千转百回、荡气回肠,令人仰卧吟唱,爱不释手。美是美

15、,但是怎么教学呢?从哪里入手?有的人说从情感入手,有的人说从朗诵入手。但是如果不了解文意,一切都是扯淡。要知道此文有很多典故,如果不加以疏通的话,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犹如天书晦涩难懂。所以我觉得此文教学可以从文意梳理入手,文意是基础;接着情感,情感是脉络;最后朗诵,朗诵是升华。 就这样,文章的教学,我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文意疏通。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检测。检测翻译,检测文言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基础做得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第二步情感梳理。这个其实不难,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表示情感的语句,然后加以梳理即可。学生会很快找到这些较有代表性的句子:“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

16、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经过提示,一条感情线索就梳理出来了:兴悲欢。接下来的教学就简单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经过合作探究,结合相关的背景介绍,学生的脑海中会不断地明朗起来。因为“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佳人盛筵,所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但是这种畅快的情感只是暂时的,对于封建孺子而言,不能宦途通达,建功立业,都是“失路之人”。这种失路之人,只能临渊羡鱼,“望长安于日下”。期盼朝廷眷顾,却遥遥无期。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想起了李广,忆起了贾谊,似乎英雄失路是种普遍现象,悲悯之情,直干云霄,感天动地。至“所赖”一句,情感为之陡变。再到“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情感由消沉而奋起,由低沉而高涨。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警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