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1页
政治学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2页
政治学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3页
政治学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4页
政治学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第一节 阶级与国家的起源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第三节 国家的职能第四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第五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阶级与国家的起源一、 国家的起源二、中国的国家起源三、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国家的起源 1. 氏族公社的解体与阶级的产生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组织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第二,氏族的管理机构是议事会,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国家的起源 1. 氏族公社的解体与阶级的产生 “原始民主制” 第一,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其原始性在于它是人类社会

2、初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第二,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 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不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性力量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形成,阶级开始出现,氏族制度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则是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国家 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第二,由于劳动已经能够生产出比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更多的生产品,私有制出现了,有了人剥削人的可能 第三,父权制代替了

3、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出现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单位 第三,部落联盟的出现 “氏族制度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近部落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独立的、压迫和统治自己人民的机关了。”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产生了高利贷的剥削和土地的买卖与抵押,财富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穷人日益增多 第二,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国家的

4、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阶级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在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不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起源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恩

5、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着重考察了雅典国家、罗马国家、德意志国家三种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揭示出国家是阶级分化的结果、国家权力是国家形成的标志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1)雅典形式 雅典国家是直接从氏族氏族社会中产生的,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因此,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2)罗马形式 在氏族制度末期,氏族内部分化出世袭贵族,掌握着氏族的权力。为争得与氏族成员的平等权利,平民同贵族展开尖锐的斗争,成立了新的人民大会,只要按财产等级服兵役就享有同等的权利,这一新的制度代替了旧的

6、氏族组织而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机关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3)德意志形式 德意志国家是日耳曼部落征服广阔的外国领土的结果。但对外征服只是日耳曼国家形成的直接原因,日耳曼国家产生的决定性原因,仍然是阶级的出现及其矛盾的激化中国的国家起源 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是自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依次出现的三个古代国家,应属于现代人类学者所称的早期国家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方式,与欧洲早期国家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中国与欧洲国家赖以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以定居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体系中国的国家起源 与欧洲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不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是一种“从家到国”的途径 中国

7、古代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原有的父权制家庭并没有受到破坏,而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原有的家族结构成为国家结构的基础,使得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组织结构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中国早期国家也是阶级分化的产物,并具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系统,这是与欧洲早期国家共有的特征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1. 神权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源于神(天、上帝),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级往往利用神权论来维护专制统治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1. 神权论 中国古代的神权思想相当发达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天工,人其代之” 中世纪基督教的势力支配了整个西方思想界,神权思想发展到了巅峰“

8、除上帝外,别无权力”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2. 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包含两层涵义:一层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层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2. 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包含两层涵义:一层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层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2. 契约论 契约论论述的自然状态不是一种历史事实,而是一种理论假设;所谓众人缔约建立国家也不是一种历史事实,而是一种虚构逻辑,其实质是把国家解释成为超阶级的一

9、个社会共同体 契约论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国家是人类自身创立的,提出了统治权来自人民主权的观点,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的斗争,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3. 暴力论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暴力论的非科学性主要在于抹煞国家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结果认为政治上的奴役行动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 暴力论的实质在于否定国家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就掩盖了国家的阶级属性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二、其他国家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从国家的起源来分析国家的本质,即通过与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特征对比来界

10、定国家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国家本质的基本方法 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不是氏族组织的简单继承,而是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别的特殊的社会组织 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专门的强制性权力机构的设立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而是社会从内部产生的一种力量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建立以来的 政治

11、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控制冲突、维护社会秩序 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论断是与阶级分析紧密联系的没有阶级就没有国家,阶级性决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其他国家观分析 1. 社会共同体说 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观点,其基本特征是把国家看作人们基于特定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这种观点仅仅涉及国家的形式外观,并没有深入到国家阶级本质的层面,而且也未能把国

12、家与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区别开来其他国家观分析 2. 国家契约说 是资产阶级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观 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组成国家,目的是使之仲裁自由人之间的纠纷,制止违背自然法的行为 国家契约说基于某种主观假设,认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其他国家观分析 3. 国家要素说 “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三要素说”:主权、领土、居民 “四要素说”:领土、主权、居民、政府 国家要素说只是描述了国家的外观特征,实际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不过,在特定条件下,并不反对从地理意义上以要素区分民族国家国家的职能一、内

13、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要求和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的本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内容和实现形式 内部职能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 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在国家的实际活动中,其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和平时期,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相比,内部职能居于主要地位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外部职能则可能上升为主要职能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都注重统筹两种职能,使其相互协调政治职能和社

14、会职能 按照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通常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受特定社会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 国家的社会职能实际上也具有政治性质 国家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特定统治阶级和统治秩序的

15、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基础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存在 社会管理职能与人类社会相始终,而政治统治职能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的两种职能所行使的范围、程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在本质上已不同于以前的任何国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统治职能的作用范围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异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 社会管理职能则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日益增强和扩展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一、 国家的历史类型二、国家的消亡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

16、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对建立在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体现特定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国家的共同特征的概括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生产方式,国家的历史类型也相应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是工人阶级和广大

17、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是建设社会主义进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组织,因此,它与以往一切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家的历史类型 2. 国家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决定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方式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 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专政国家的历史类型 2. 国家的历史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运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

18、动人民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其本质上必然是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对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分子实行专政的国家国家的历史类型 3.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社会政治发展的质变 代表着新的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旧的政治统治,才能推动一种国家类型向另一种国家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国家的历史类型 3.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方式 政治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调整和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因

19、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国家的历史类型 3.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改造 改良是在不改变统治阶级和既有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国家的历史类型 3.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二,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引发阶级斗争和冲突,导致革命的发生 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措施国家的历史类型 3. 国家历史类型

20、的更替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不是一种和平的进化过程,而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 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政策和制度调整国家的历史类型 3.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政治革命更替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 随着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逐渐消失,社会主义国家随之逐步自行消亡,这就是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国家的历史类型 4.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 从国家历史类型演变的角度看,不同历史类型国家的顺次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

2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家由一种历史类型发展变革为另一种历史类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国家的历史类型 4.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国家在具体更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呈现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的理论,从分析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本质入手,对国家本质进行了深刻的阶级剖析,从而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类型及其更替规律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走向消亡,但这是有条件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彻底消灭阶级 国家的消亡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的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是发展高度的社会生产力,消灭阶

22、级压迫和剥削,从而使国家演变成纯粹的社会管理组织,完成从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转变国家的消亡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具备国家消亡的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一、 国体与国家性质二、 中国的国体三、 中国国体的基本内容国体与国家性质 所谓国

23、体,是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属性,主要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还有国家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 理解国体,最重要的是明确哪个或哪些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在几个阶级联合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则要进一步分清哪个阶级是这个联盟的领导阶级国体与国家性质 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公开表明无产阶级这一阶级本质,并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的国体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体,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

24、础 中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 新型的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指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权利 新型专政,是指全体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中国的国体 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特殊实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国体 从人民民主思想提出到新中国国体确立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25、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民主的伟大政治成果中国国体的基本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体,既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特征,又体现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同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国体的基本内容 1. 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是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与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辩证统一中国国体的基本内容 2. 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领导力量,是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由人民

26、民主专政国体的性质所决定的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国体的基本内容 3.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 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二是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国体的基本内容 4.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工人阶级领导与工农联盟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是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 点 编 写 教 材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HIGHER EDUCATI

27、ON PRESS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 国家权力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二、国家权力的特征三、国家权力的结构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国家权力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权力 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代表的是以国家意志为表现形式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阶级性是国家权力的本质规定性国家权力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第二,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

28、位的阶级力量 第三,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国家权力的涵义 在西方政治文明史上,国家权力现象早就引起思想家的关注(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 近代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对于“权力”的涵义展开探讨(马克斯韦伯、罗伯特达尔等) 西方学者对于权力的解释,尽管角度上有差别,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着力于论述权力的形式和外部特征,并没有揭示国家权力的阶级本质国家权力的特征 1. 主权性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基本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要件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最高统治权和决定权,即国家权力意志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任何其他意志都不能与国家权力意志相抵触国家权力的特征 2. 强制性 国家权力之所以对

29、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就在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是国家权力有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国家权力的特征 3. 普遍性 国家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这就是说,它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具有约束力国家权力的结构 1. 国家结构的构成权力 国家结构的构成权力包括两种权力,一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功能分工划分的不同功能性权力,另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层级配置划分的不同层级的权力 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国家层级性权力主要是国家权力在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由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构成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30、,是国家功能性权力相互关系和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三权分立”作为政权组织原则,其主要做法是按照不同功能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并由三个相应的机构来掌管 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的产物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原则通常体现为: 第一,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第二,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31、第三,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第一,实行民主集中制目的是要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第二,除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外,对国家的元首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也都有明确的划分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第三,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和做出其他决定,均经过充分协商讨论,并以投票表决

32、等方式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集中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第四,按照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国家权力的结构 3.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是国家层级权力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在组织和机构方面体现为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的相互关系结构国家权力的结构 3.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 (1)纵向权力的划分和配置 通过适当的方式和程序,将国家权力分别配置给中央政权机关和地方政权机关 (2)纵向权力的协调和制约 使中央和地方政权机关

33、所拥有的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以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协调和制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二、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 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及其组成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2. 政体与国体 任何国家都是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 国体规定着哪个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政体规定着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政权实现统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国家

34、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2. 政体与国体 国体反映着国家的阶级属性,构成国家的阶级内容 国体是政体的本质和归宿,政体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 政体反映国体,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2. 政体与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国家必然要求实现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3. 政体的选择 (1)影响政体的因素 政体的基本原则是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的,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还受到政治力量对比的制约 具体历史条件

35、、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也都会影响政体形式的选择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3. 政体的选择 (2)政体选择的多样性 由于一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和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政体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哪一种政体是可以普遍适用的 相同性质的国家完全可能选择不同的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3. 政体的选择 (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体,最终是由那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来决定和选择的 “有些事情,在某些国家能实行的,不一定在其他国家也能实行。” 邓小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3. 政体的选择 (4)政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 国体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会是比较稳定的

36、,而政体的灵活性要大得多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其国体并没有改变,但其政体形式却可能发生变更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最早划分政体类型的是希罗多德,他根据执政者人数把不同政体划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政体问题,并提出了政体划分标准 统治者是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 统治者人数的多寡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政体问题的研究,并探讨了政体的划分标准 布丹;洛克;孟德斯鸠 西方学者确定国家政体分类标准并且进行政体分类,通产仅仅限于技术性层面国家政权组织形

37、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在对国家政体进行分类时,联系特定国家的国体即国家的阶级统治性质来进行,由此不仅显示国家政体的类型,而且揭示特定政体形式的阶级属性 联系国家阶级本质对政体进行分类,是把握国家形式与本质的统一的重要途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第一,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君主制政体;共和制政体 第三,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 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

38、力的政体类型 贵族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 专制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 共和制 共和制政体的总体特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贵族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采取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但是这种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有着本质区别 1. 公社制 2. 苏维埃制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

39、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纵向划分与配置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民族构成、历史传统、文化联系、国民情感等都会成为影响一个国家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 单一制 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1)中央集权型单一制 法国 (2)地方分权型单一制 英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2. 复合制 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般特征是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1)联邦制 联邦权力被视为联邦成员权力的让与,联邦与其成员之间是契约与合作的关系 (2)邦联制 主权国家之间的特殊联盟关系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

40、织形式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三、特别行政区制度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

41、织形式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由我国的社会政治发展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第一,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国只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采取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

42、的政权性质,最适合于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力地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又有效地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中央和地方的

43、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第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四,全国人大批准省级地方的建置,国务院批准省级地方的区划并批准省以下地方的建置和区划,全国人大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第五,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

44、效 第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要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也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中国之所以采用单一制,是因为: 第一,我国历史上有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第二,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第三,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第四,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维护祖国统一 第五,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各民族之间结成了休戚与共、互相合作的紧密联系 第六,我国各民族具有团结友爱的光荣传

45、统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 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这种单一制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一般行政地方和民族自治地方两类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 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2. 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46、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特别行政区制度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为贯彻“一国两制”原则,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宪法保障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特别行政区制度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国家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个中央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一国两制并没有改变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特别行政区制度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特别行政区基

47、本法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法律,不仅特别行政区要遵守,全国都要遵守,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方都不允许干预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实行的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制度 实施“一国两制”方针,设立特别行政区,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和领土完整,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 点 编 写 教 材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一、国家机构的涵义二、国家机构的构成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

48、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载体 (1)阶级性 (2)社会性 (3)实体性 (4)职权性国家机构的构成 从横向来看,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从纵向来看,国家机构通常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等 1. 国家元首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司法机关国家机构的构成 国家机构的设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国体因素 二是政体因素 三是社会因素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二、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 相互关系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 分

49、权制衡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历史发展进程 分权制衡原则,又称权力分立原则,是目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组织原则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权力相互制衡,互相制约,保持平衡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 分权制衡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历史发展进程 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相互平行的不同功能性权力,使之彼此分立和相互制约,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 分权制衡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历史发展进程 分权制衡原则从思想萌芽发展为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完成后,资产阶级逐步巩固其国家政权,以

50、宪法和组织法的形式把分权制衡确定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来协调、制约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分权制衡原则由此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机构设置和制度运行的基本原则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分权制衡原则作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权的组织原则,既具有特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也具有与生俱来的阶级局限性 相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来说,分权制衡原则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阶级属性来看,分权制衡原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约,但又共同维护其整体利益的原则,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局限性 西方国家

51、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分解了统一的国家主权,否定了人民主权至上的国家政治原则 就其国家机构运行的主导价值来看,实际否定和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宣称的民意至上原则 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实际导致了政治决策主体的变异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政治决策成为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治交易的游戏 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常常严重歪曲社会公共意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扭曲政治决策的公共合理性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立法机关 西方国家的立法机关,又称国会或议会,是指由若干议员组成的政权机关 (1)议会的组

52、织结构形式 以议会内部行使立法权的组织实体数为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立法机关 (2)议会的基本组织结构 主要包括指导机构、议会委员会、议会党团和事务机构 (3)议会的职权 第一,立法权 第二,财政权 第三,监督权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法案、推行国家政策的机关 (1)行政机关的类型 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议会制行政机关、总统制行政机关、半总统制行政机关和委员会制行政机关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 按照行政机关内部各机构之间

53、的职能配置,主要包括行政领导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 行政领导机关是指负责组织政府在履行行政机关职能的过程中处于首脑地位的机构 行政管理机关是指具体承担政府某一方面职权并行使任务的机构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3)行政机关的职权 第一,执行法律和委托立法权 第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外交权 第四,军事权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是指享有司法权,按照宪法和法律裁决法律纠纷的机构 (1)司法机关的构成 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主要是指审批机关法院,是资本主义国家司法体系的主体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1)

54、司法机关的构成 按照管辖范围和管辖案件的性质,各国法院有普通法院、行政法院、专门法院、宪法法院等类型 从纵向层级结构来看,各国法院体系呈金字塔结构,分别设有初级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等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2)司法机关的职权 第一,处理民事非诉讼性事务 第二,审理诉讼案件 第三,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行政法规、行政命令以及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判决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3)司法机关行使职权的原则 第一,司法独立原则 第二,不告不理原则 第三,无

55、罪推定原则 第四,被告辩护原则 第五,法官保障原则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机构一、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二、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 关系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涵义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的组织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议事,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在此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集体决策,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涵义 (1)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2)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民主集中制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中国国家机构

56、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国家机关的组成遵循民主原则 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采用民主机制 国家权力的行使贯彻集中要求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3. 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优越性 第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和保证 第二,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构成的合理性 第三,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行 第四,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

57、1)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乡(镇、民族乡)四级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权力机关 第一,立法权 第二,决定权 第三,任免权 第四,监督权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2)国家主席 中国的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元首,其地位和职权是其他国家机关所不能代替的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3)行政机关 中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及其领导下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实行首长

58、负责制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是指在国务院工作中,总理有全面领导权、决定权、人事提名权等,并对此负责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3)行政机关 第一,行政立法权 第二,提案权 第三,行政管理权 第四,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 第五,对外事务管理权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4)司法机关 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它们包括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和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广义的司法机关)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4)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国

59、家审判权 人民法院体系包括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层级以及军事、海事等专门法院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4)司法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 人民检察院包括县级人民检察院、省辖市和地区级地方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层级,以及军事等专门检察院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 中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5)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统帅机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 中央军事委员

60、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中国主要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 (2)在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方面,两者是不同权力职能的分工关系 (3)在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 点 编 写 教 材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第四章 政治民主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涵义第二节 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