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_第1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_第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_第3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_第4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知识要点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及学习的意义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与经济学的含义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在我国古代,“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的意思,意指治理国家和拯救贫民。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他所著的经济论中,把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首次用“经济”(Okovou

2、la)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日本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经济学著作,并使用中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翻译英文economy,而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又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一、经济与经济学的含义(一)经济的含义现在所说的经济大致有四层含义:4321四是指节约。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一是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一、经济与经济学的含义4321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专门学科。(二)经济学的含义色诺芬所著经济论一书问世,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色诺芬经济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奴隶主家庭

3、或庄园)管理或规划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的第一篇中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什么是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的家庭经济问题。一、经济与经济学的含义从近代以后,经济学的含义逐渐超越了这种狭隘的概念,成为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运动规律,以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一门科学。一、经济与经济学的含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克服了重

4、农主义的片面性,他们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对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亚当斯密用10年时间完成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简称国富论。在这部书中,亚当斯密比较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阐明了财富增长和分配的规律,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理论上坚持并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对立关系以及在分配领域中的表现,作了比亚当斯密更深刻的分析。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庸

5、俗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庸俗经济学虽然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事实,但受阶级利益的局限,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重大转折。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有为它辩护的经济理论,于是庸俗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穆勒。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庸俗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既不能阐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又不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尚未

6、找到能够创建新社会制度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日益激化,无产阶级也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蓬勃发展的工人阶级斗争,也激烈地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于是产生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伟大的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也充分地暴露出来,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理论来予以指导。为适应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

7、需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基础上,搜集和研究了资本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列宁(18701924年)。1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新特点,提出了

8、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还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确立了社会主义还不能消除而是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列宁之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作了探索,也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以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为基础,苏联科学院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些经济规律,曾经一段时间流行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政

9、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转向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而有益的尝试。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邓小平根据当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新的阶段。二、

10、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4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发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新世纪战略目标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新探索,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5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胡锦涛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10年中,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以习近平、李克强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面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坚持高举马克思

11、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旗帜,明确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一、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一、物资资

12、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劳动是指劳动者耗费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物,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一)人的劳动劳动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一、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劳动对象是指劳动加工的物质对象,如煤矿工人挖煤,煤就是劳动对象。(二)劳动对象 未经劳动加工的自然物, 即自然生成物 经过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动对象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劳动对象的用途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增多一、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使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连接

13、起来的媒介物。(三)劳动资料不仅包括劳动工具,还包括充当劳动对象容器的物品,如管、桶、瓶等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 产力生 产关 系社会生产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人的因素 是指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 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 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一)生产力(二)生产关系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广义定义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

14、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建立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具体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如企业中股东、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侠义1. 生产关系的含义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哪种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广义的生产关系。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生产关系四环节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指人们结合起来,通过一定方式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即直接的生产过程。生产(起点)是指人们消费物质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消费(终点)是指社会对劳动产品的分配,它决定个人对产品

15、占有的比例。分配(中间环节)是指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交换(中间环节)(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但在社会生产方式中,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决

16、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一、经济规律的含义和特点二、经济规律的分类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一、经济规律的含义和特点(一)经济规律的含义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如同其他规律一样,经济规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过,人们能够发现和认识它们,并能正确地利用它们为社会谋福利。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一、经济规律的含义和特点(二)经济规律的特点其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其二

17、,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按经济规律形成的客观经济条件和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将经济规律分为三个层次:二、经济规律的分类经济规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需求上升的规律等。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等。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二、历史

18、唯物主义方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畴以及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的方法论总称。一、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万事万物无时不在发展变化,事物内部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入手。科学抽象法就是指人们运用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历史经常出现跳跃或曲折,运用逻辑分析法可以摆脱直观的历史形式和起扰乱作

19、用的偶然性,进行逻辑推理。但它必须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对立,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人类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领域,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

20、规律的科学。1除了运用科学抽象法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外,也要借鉴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指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据以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法力求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或“不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这类问题。规范分析方法是指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假设前提出发来分析人们的经济活动,并预测经济活动后果的方法。实证分析力求回答的是经济现象“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类问题,而不回答“好”或“坏”的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中经常统

21、一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是指运用数学和统计,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反映规律性的数量联系,揭示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中反映质的数量规定和界限的方法。定量分析要能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客观描述其表现形式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性质及学习的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一)实践性从本质上说,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22、。实践性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二)阶级性阶级性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表现,反映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四)人文性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人文性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本内涵和标志。性 质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1学习政治经济学对于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不可或缺的。2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3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

23、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规律。知识要点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第二节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商品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人类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经历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需要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扩展和变化。

24、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生存资料的需要享受资料的需要发展资料的需要(一)自然分工分工或劳动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企业或单位内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个人显然不能依靠自己的独立活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而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劳动和产品,于是便产生了分工。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即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早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就出现了氏族成员之间按性别和年龄的分工。自然分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

25、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分工逐渐确定和巩固下来。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也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其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动产品也有所不同。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分工阶段。自然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产发生交互关系的经济形式,在人类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二)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的含义与自然分工相适应的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结合成

26、一个自然经济单位从事生产,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其劳动互换也是直接进行的。一、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使它与商品经济区别开来。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一)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

27、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在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形成的自然地域分工,在它们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行为促成了社会分工的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畜牧业和农业逐渐分离,有的部落以农业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于是形成了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8、,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由于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地区的不断扩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就经常发生困难。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分离,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人阶层的出现,逐渐产生了城市经济,于是就有了城乡的分工。使社会上一部分人有可能依靠剩余产品生活,这部分人完全摆脱了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监督生产,管理国家及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另外,由于这时国家已经出现,科学、艺术

29、等方面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又促使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这种分工尽管体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但它的出现,无疑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于是就有了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互相交往的经济形式,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伴随着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这些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偶尔的交换,以后,出现了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

30、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的含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内,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2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工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3.商品经济的特征特征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一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第四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三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31、济(二)商品经济4商品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商品经济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第三阶段是社会化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5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它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商品经济中各经济单位互相依赖、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单个商品生产者在经济交往中发展自己,在互

32、相竞争中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6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同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商 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商品价值量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五、商品拜物教与经济人假说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从质

33、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一)使用价值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二)价值一、经济与经济学的含义1交换价值商品作为用来交换的产品,必须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互相矛盾的。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任何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虽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有些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一、

34、商品的二因素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讲,只能实现其中一种属性,不能同时两者兼而有之。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二、劳动的二重性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由于劳动的目的、工具、对象、方法和成果各不相同,其具体形式也不相同。这种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一)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于具体劳动具有多样性,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多样性。马克思指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人和自然之

35、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如17世纪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把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马克思发现并加以科学论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立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反映着商

36、品生产者进行劳动交换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形式。三、商品价值量(一)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定义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和命运。(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三、商品价值量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学习,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复杂劳动换算成简

37、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三、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第一第二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一切矛盾的总根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

38、命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进程。五、商品拜物教与经济人假说(一)商品拜物教1商品拜物教的含义拜物教是指把某种物当做神来崇拜的一种宗教迷信。所谓商品拜物教,并不是说人们向商品顶礼膜拜,而是指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人们将商品神秘化,认为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为商品生产者所崇拜、迷信。商品原是人生产出来的,由劳动创造其价值。而商品拜物教宣扬商品具有物的天然属性,本身就具有价值,从而掩盖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进而来掩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五、商品拜物教与经济人假说2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表现出来,它只

39、能通过商品交换间接地表现出来。这样就产生了价值是物的天然性质的假象,似乎劳动产品天然就有这种社会特性,于是商品就成了独立于人类之外存在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了。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表现为不受人控制的强制力量,这就更加强了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商品拜物教归根到底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五、商品拜物教与经济人假说3货币拜物教的产生因为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首先以货币的形式体现,然后才能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货币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可以支配和左右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这样就造成了人们对货币的崇拜。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与特殊表现,马克思说:“货币拜物教的

40、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货币出现后,商品拜物教逐渐发展为货币拜物教。五、商品拜物教与经济人假说(二)经济人假说经济人假说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说”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新生的资产阶级要求彻底打碎封建主义枷锁,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阶级意志。1776年问世的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这个历史时代的产物。他的基本思想包括:一是论证资本家利己行为是合乎理性的行为。二是论证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理性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正确理解“经济人假说”的内涵,构建符合时代特征

41、和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知识要点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第二节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三、货币的本质四、货币的职能五、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而商品也就具有二重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使用价值形式是商品本身的物质形式,即商品的自然形式。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形式,以货币来表现价值是价值形式发展

42、的最终结果。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逐渐发展为货币形式。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简单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或偶然的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氏族之间的物物交换之中。由于当时还不存在商品生产,人们只是把极少量的、多余的产品拿来交换,因此,交换带有偶然性。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只是价值表现的萌芽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既是不完全的,又是不充分的。随着进入交换的商品种类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简单价值形式必然向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

43、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或简单价值形式的扩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仍有明显的局限性,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表现形式,自然会妨碍商品生产者自由交换。商品交换的范围越扩大,这种矛盾就会表现得越突出。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陷,决定了它会被一种新的价值形式即一般价值形式所取代。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局限性,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出现了,用于交换的商品品种和数量增多了,商品交换的地区也扩大了,

44、这种状况就在客观上要求有一种固定的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时,一般价值形式就过渡到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三)一般价值形式当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分离开来,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四)货币形式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逐渐由贵金属即金和银代替。因为金银等贵金属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同时,贵金属还具有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 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藏;不易变形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

45、;硬度小,质地均匀,利于分割和合并。一切商品都必须转化为货币,它的价值才得到实现。货币的出现,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也是商品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货币形式出现以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为两极:一极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并总是要求转化为价值,实现为货币;另一极是作为价值代表出现的货币,并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在货币形成初期,牲畜、皮毛、布、粮食、贝壳等实物都曾固定地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当这些实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不再是一般物品,而是货币。但是,这些实物货币存在着不少缺

46、点。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实物货币必然逐渐被金属货币所代替。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形式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共同接受的价值代表物,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黄金、白银作为货币形式,起初大小不等、重量和成色不一,在每次交易过程中都要验成色、称重量,比较麻烦,因此,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块状贵金属货币便渐渐为铸币所替代。最初铸币由商人铸造,后来才由国家铸造。也有的国家用一般金属如铜铸造货币。用一般金属铸造货币时,铸币上往往会铸上代表一定面额价值的文字。铸币是指专门铸造的、有一定名称、形状、重量、成色的贵金属货币。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二)贵金属货币形式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致使其实际

47、价值和面额价值不一致,但它仍旧按原来的面额价值流通。这就表明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需要足值的,于是,出现贵金属铸币用价值符号代替的现实可能性。到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即纸币。纸币是用于代替铸币的货币形式。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三)纸币(四)信用货币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信用货币是在以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既可作为支付手段发挥其职能,又可以作为流通手段在市场上流通。信用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流通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其流通范围和接受程度,均取决于发行商人或银行的信用条件。信用货币是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电子货币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

48、通的主要形式,随着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电子货币将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取代现金。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五)电子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从有形向无形发展,出现了电子货币存储于电脑中的货币。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一系列内在矛盾外在化了。整个商品世界划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另一极是货币。从而一切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它的价值才得以实现。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三、货币的本质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步具备

49、了五种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的社会经济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四、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直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而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货币的多少来间接表现,所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形式。四、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制定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指货币的计量单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价格标准。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说:四、货币的职能2

50、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对商品价值大小的度量;价格标准是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做出的技术规定。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从区别来说:四、货币的职能区别第一第二第三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量,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价值尺度本身具有价值,并随着生产金属货币材料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标准则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四、货币的职能(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是观念上表

51、现了商品的价值。而商品价值的实现,则只能通过商品流通。四、货币的职能(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或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块。这种对金银等贵金属的贮藏在历史上曾经是货币贮藏的最主要形式。四、货币的职能货币贮藏好比一个蓄水池,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部分贵金属就退出流通,变成贮藏货币;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贮藏货币就会重新投入流通,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四、货币的职能(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

52、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解除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商品的交易规模和生产规模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在促进商品经济顺利发展的同时,也会加深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四、货币的职能(五)世界货币马克思的观点:“货币一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块的形式。”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一国流通领域并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四、货币的职能(五)世界货币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执行三个方面的职能: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作为国际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或劳务;

53、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在国际间转移。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五、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也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五、货币流通规律在流通领域里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1待出售的商品数量;五、货币流通规律(二)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的。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是由国家发行、强制流通的。所以,“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

54、际流通的数量。”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意味着纸币所代表的价值或象征的社会劳动会变小,即发生货币贬值。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通货不足、货币升值,进而引起物价持续下跌。这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通货紧缩。如果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那么,纸币与金属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物价就可保持稳定。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55、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的变动也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可见,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变动。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与下落部分会相互抵消,从而使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 从不

56、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无论商品价格怎样变动,它既不会无限地上涨,也不会无限地下跌,而是始终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的。(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恩格斯说,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产品的跌价和涨价才亲眼看到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和不需要什么”。价值规律的这种自发的调节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破坏性。会造成相当一部分生产要素资源的闲置无用或者损失浪费。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客观要求必然推动在市场上处于劣势或不利地位的商品生产者,不断革新生

57、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的这种作用又常常使一部分商品生产者破产,是以社会劳动的一定程度损失为代价的。同时,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也往往会相互保守技术秘密,从而又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三)促进优胜劣汰,激励商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竞争资本雄厚、技术设备先进、管理现代化的生产经营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生产经营者会迅速发展壮大,并率先发家致富;资金短缺、技术设备差、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产经营者可能会破产,陷入贫困境地。价值规律提高了

58、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促成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及意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知识要点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工资的本质和形式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第二,商品流通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是“为买而卖”,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表现为资本家拿出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下一步卖掉商品重新收回货币,是“为卖而

59、买”,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第一,商品流通公式在交换中的顺序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的顺序是先买后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在流通的形式上同样适用于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概括地表明了各种资本形式的实质都是为了攫取剩余价值。(二)资本总公式资本的总公式:GWG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三)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在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或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

60、,所有商品都按照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剩余价值根本无从产生。2剩余价值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家如果不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既不买也不卖,而是把货币贮藏起来,那么,无论贮藏多少年,也绝不会产生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劳动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必须能够有权支配它。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不占有生产资料。第二个基本条件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价 值第一第二第三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