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7《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优化方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7《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优化方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7《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优化方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7《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优化方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7《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优化方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7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惜花韩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作“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能手。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且能透过物象形貌,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

2、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点,状物而得其神。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惜的心情。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这里的“片片

3、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了“眼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随,有追踪的意思。不说“眼看”,而说“眼随”,更深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至于“恨满”的“满”,既可以指诗人惆怅满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也从中得到了体现。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

4、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瘦”。结尾一句不言花尽,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写法,正显示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内心矛盾。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像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仅仅是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吗?当然不限于此。近人吴闿生认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2011年高考浙江卷)(二)阅读

5、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_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然是开篇,就要考虑总领、开门见山等作用;另外,就可从诗歌的主旨、情感的角度去考虑。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_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

6、中的孤寂、惆怅之情。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分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即诗句使用的修辞、诗句中景物的关系等,然后还要结合诗句的主旨和情感进行分析。1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风格。2分析词的意境及艺术手法。3感知词表现出的离愁与思念之情。2解释词语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销金兽: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厨: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成的帐子,夏季用以避蚊蝇。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将息:保养,调养。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这里相当于“煞”,“憔悴损”就是“憔悴煞”的意思。怎生

7、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4走近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工诗、文,更擅长词,诗名、文名为词名所掩。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的金石字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在孤寂中,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在词方面,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前期多描写

8、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后期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移情于物,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清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后人辑有漱玉词。5了解背景(1)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重阳节思念赵明诚而写下此词。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

9、数阕,然终未有一首胜过这首醉花阴。(2)声声慢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6开阔视野(1)夫妻赛词的故事李清照把自己的词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十分叹赏,想尽办法要胜过妻子。于是杜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词五十首。他将李清照的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鉴赏。陆品味再三,说只有三句写得绝妙

10、。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写的。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2)清照雅称号:易安居士。婉约宗主:沈谦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幼安)称首。”戏称:李三瘦。李清照被人戏称此名,是由其三句名言得来: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3)后人仿拟元人乔吉天净沙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通篇都用叠字组成。陆以湉冷庐杂识就曾指出:“不若李(李清照)之自然妥帖

11、。”白雨斋词话更斥为“丑态百出”。严格地说,乔吉此曲,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4)豪放与婉约宋词可以分为两个风格流派,婉约派与豪放派,听起来,两者似乎是各成一体,风格各异,其实不然,婉约与豪放相互影响,丰富了宋词的词坛创作。说到婉约,我们自然地想到委婉、柔美的语言和意境,想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缠绵,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婉约派的内容大多表现的是男女之情和个人的遭遇,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婉约词的特点多为词藻婉转,清新圆润,结构精致细密,在表达上非常含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煜、李清照、温庭筠等,柳永雨霖铃中的

12、“杨柳岸晓风残月”则被称作婉约词作的代表句。从这句不难看出婉约派的词以凄凉、孤苦、郁闷为感情基调,多抒写个人情感、离愁别绪,但也并非是绝对的,不少婉约派的词人也有豪放风格的作品。和婉约派相反,豪放派的风格较为豪放,气势恢弘,视野广阔,豪放派较婉约派更注重诗文的文法、句法和字法。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而在他之前,词坛上的婉约派词风大为流行,而豪放派的风格正是扭转了这一单一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宋词的内容和风格,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豪放派词人代表词句。豪放派代表还有辛弃疾,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读者描绘出奋勇杀敌、壮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13、,可见豪放派的情绪多为“气吞万里如虎”。在婉约派风格的影响下,豪放派的词人也有些婉约风格的佳作,例如苏轼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婉约佳句。婉约和豪放,交织起来,编织出宋朝词坛上的两朵奇葩,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读醉花阴)1吃透文本醉花阴这首词写词人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上阕通过写“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表达了词人离愁与孤独凄凉的心情。下阕描写把酒赏菊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一句“人比黄花瘦”活画出词人多愁善感、销魂憔悴的形象。2设疑激智(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

14、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

15、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恰切地反映了当时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3)醉花阴的上阕是如何表达离愁的?“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销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一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到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

16、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销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分析其艺术性。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人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

17、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感觉十分新巧,在结构上又照应了上阕“重阳”节气,浑然一体,意味无穷。3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薄片瑞恼销瘦重阳B凄惨沙厨东篱冷清C次第憔悴堆积相识D梧桐黄昏将栖难堪C(A.恼脑,销消;B.沙纱;D.栖息。)D(损:煞)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醉花阴全篇精华所在,结尾的一个“瘦”字更是全篇的“词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人比花,显得新奇,又可见其形,亦能传其神。B以此句来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C李清照词中的菊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而且菊花瓣长,色泽以黄色为基调,易于联想到“瘦”。D再加

18、上菊花象征着隐士,不追求功名富贵,与词人精神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富于创新。D(“象征着隐士,不追求功名富贵”不对,应该是菊花品行幽雅高洁,与词人精神有相通之处。)4对醉花阴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写的是大清早刚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B“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写睡在碧纱帐里,枕着玉制的枕头,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这淡淡的叙述,不假修饰,明白如话,其中寄寓了的悠悠思

19、夫情,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却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何其淡泊!C“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销魂”带动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之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的警句来。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种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D从本词提供的信息看,写离愁有三个切入点:“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但后两个却被词人邀来后,略事提醒,又旋即推掉了,紧紧抓住重阳佳节这

20、个特定日子来写。D(写愁的主要切入点是“黄昏后”。)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B“醉花阴”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这两首词都是词人南渡后的作品。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宕,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D李清照生活在两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变为凄清

21、。B(醉花阴是词人早期的作品。)6选出下面对联中,不是写宋代词人的一项()A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翼南宋莫随鸿雁南飞C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C(C项是有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对联,原意出自琵琶行;A项姜夔,意出扬州慢;B项是辛弃疾,曾向朝廷进十策,称“美芹十献”;D项为李清照,意出词集漱玉词,并指词人与丈夫所收集的金石录。)第二课时(讲读声声慢)1吃透文本声声慢这首词写的是无与言比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

22、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2设疑激智(1)声声慢的意境有什么突出之处?这首词意境凄绝,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开篇连用几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接着进行层层抒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寒气袭人的晚风、南飞的秋雁,无不增添词人的满怀愁绪,引发词人的家国之思和亡夫之痛。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最终逼出全词主旨,“怎一个愁字了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

23、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双声、叠字和舌音、齿音的运用,为本词带来了极富表现力的音韵效果。九组叠字用得尤为精妙,声情并茂,如珠落玉盘。词人还选用“将息”“怎生”“次第”等口语入词,浅而不俗,富有韵味。全词一字一泪,如泣如诉,凄绝,惨绝。(2)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这时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3)如何正确理解李清照的哀愁?这首词中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

24、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联系的遭遇,可知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她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丈夫去世、朝廷腐败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哀愁,这就使这首词的感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愁情的词,不但没有消极性,而且因为深刻表现了时代性而成为千古绝唱。(4)声声慢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叠音叠字的使用,使全词极富表现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

25、,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正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的心扉,简直不能自抑!B(憔悴,指菊花枯萎凋谢。)D(A销:焚烧,动词,通“消”,消散,动词;B.把:端,持,动词,将,介词;C息:休养,动词,叹息,动词;D.怎:怎么,疑问代词。)D

26、(A项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回暖;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项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4对声声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大雁,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

27、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词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是言酒量之少,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解不了心中的愁。)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照,字幼安,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出身名门,擅长于诗、词、文、书、画。B李清照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