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赵氏孤儿》复仇可能性_第1页
浅析电影《赵氏孤儿》复仇可能性_第2页
浅析电影《赵氏孤儿》复仇可能性_第3页
浅析电影《赵氏孤儿》复仇可能性_第4页
浅析电影《赵氏孤儿》复仇可能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电影?赵氏孤儿?复仇可能性摘要电影?赵氏孤儿?讲述的复仇故事,只是其外在情节框架,影片的内在思想是在讨论复仇的可能性,进而讨论爱的可能性问题。影片主要讲述草泽医生程婴的复仇故事,程婴爱恨交织的内心矛盾其实正是导演陈凯歌在影片中的叙事困惑所在。2022年贺岁电影?赵氏孤儿?,仍延续着所改编的同名元杂剧的复仇母题,这是影片吸引人的关键所在。但这只是影片的外在情节框架,影片的内在思想却是在讨论复仇的可能性,进而讨论爱的可能性问题。谁在复仇?为谁复仇?如何复仇?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否复仇?电影?赵氏孤儿?不仅讲述了赵孤的复仇故事,更是讲述了草泽医生程婴的复仇故事,情节线索显然更为丰富了。但由于程婴采

2、取的是一种独特的复仇方式,因此在漫长的时间等待中,自己和孤儿的命运就出现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或者说更多的可能性。能否复仇?这不仅仅是影片情节开展的一个重要悬念,更是导演陈凯歌对古人复仇故事进展现代阐释的有效入口。在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中,父仇子报父债子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存在任何疑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血缘宗法制社会。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宗法制度,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而作为一种制度,它形成于商周时期。在这一社会制度中,由于强调血缘关系和权利等级观念,因此父仇子报、血亲复仇自然地具有合法性,并得到全社会成员的肯定和同情。作为儒家学说创立者的孔子,

3、他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周代一切礼仪制度都非常崇拜,对于为亲人复仇他亦很赞成。1后世儒学,尽管学术观点屡有改变,但对血缘宗法制的维护却始终如一。到了近现代,由于对封建宗法制的剧烈批判和否认,同时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的引进、宣扬,个人本位观念逐渐压倒了家族本位观念,成为时代的主导精神。另外,由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引进及其中国化,阶级及阶级斗争观念也一度成为时代的主流观念。不管是阶级观念还是个人本位观念,虽不能取代但都超越了传统的血缘家族观念。因此,建立在血缘关系根底上的血亲复仇的合理性就在这两种新的思想观念的照射下显出了其不合理性。但传统文化的惯性权力仍然存在,

4、甚至成为民族文化成员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不同思想观念观照下的复仇故事,其结果可能大不一样。就文学创作来说,中外文学史上描写复仇的作品不在少数。我国现代较早的一篇,鲁迅的?铸剑?,直接取材于三王墓的民间传说,写黑色人替眉间尺复仇,黑色人身上有鲁迅自己的影子,表达了作者对王的专制残暴和民的无聊、麻木的极大愤慨和彻底的斗争精神。鲁迅之后,曹禺的三幕话剧?原野?和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复仇?,讲述的都是父仇子报的故事。不过,前者的复仇者仇虎在复仇之后却陷入了精神迷狂之中,最后自杀身亡;后者的复仇者在找到仇人时,并未给予致命一击,而是放下刀剑,与仇人共同投入到开凿山道的事业之中。这两种复仇故事的结局,都说明

5、了其作者对于传统伦理准那么的现代性质疑。与汪曾祺笔下的复仇故事相类似,余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鲜血梅花?也侧重于复仇者的旅途故事,所不同的是,复仇者一直未寻找到自己的杀父仇人,仇人已被别人杀死。复仇者甚至在旅途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余华的小说彻底颠覆了传统复仇故事的固定结局和内在意义,具有一种文字游戏的性质。以上作品都可以说是从个人本位观念出发对传统复仇故事的重新阐释,尽管复仇者的命运结局各不一样,但无不灌注着作者现代的思想观念。除此以外,还有两类描写复仇故事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照传统叙事的文化角度。一种是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作品,主要以阶

6、级和阶级斗争的观念观察和反映历史生活。如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家族复仇的故事,写被逼出外谋生的农民朱老忠不远千里又一次回到家乡,要给父亲、姐姐报仇。但是,朱老忠回到家乡后遇到了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他将个人的、家族的仇恨转化为阶级的仇恨。就这样,小说从家族复仇的传统故事逐渐开展到阶级斗争的新英雄传奇。在此,复仇者和仇人是分属于界限清楚的农民、地主两个阶级阵营的。假如两者都出如今同一阶级内部,那么情节该如何开展呢?高云览的长篇小说?小城春秋?提供了复仇的这种可能性。何剑平和李悦是两个世代仇恨的家族的后代,在家族械斗中,何剑平的父亲被李悦的父亲李木所杀,李木带着儿子出逃在外。当

7、已是革命者的何剑平见到同是革命者的李悦时,他一扭头跑了,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何剑平的阶级意识超越了家族伦理,他不仅承受了李悦这个战友,还来看望死里逃生归来的李木,并为死去的李木执绋送葬。因为这时李木不再是杀父仇人,而是战友李悦的父亲。而当自己的叔父何大雷成为汉奸后,何剑平果断地与他断绝了关系,听到他的死讯后也毫无可惜之情。另一类作品是武侠小说中描写的复仇故事。快意恩仇是武侠小说的根本叙事语法,但为了超越仇雠无已冤冤相报的场面,作者往往通过佛法和爱情来消解恩仇,或借扩大恩仇的含义来突出其合理性2。扩大恩仇的含义,即把个人恩仇扩大上升到民族恩仇的高度上,梁羽生就经常以个人恩仇纠缠民族斗争作为其武侠

8、小说情节开展的主要线索。但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这一人物,却超越了民族仇怨。因此,当武侠小说中的复仇者在复仇过程中,假如遭遇到炽热爱情、宗教感召、民族大义等因素时,其复仇故事就有许多变数,是否可以最终复仇也成为一个未知数。稍加检阅20世纪较为著名的描写复仇故事的作家作品后,我们发现,原来复仇者的复仇故事竟有如此之多的开展路向。回到电影?赵氏孤儿?,它的复仇故事又是如何开展的呢?电影?赵氏孤儿?的复仇故事主要来自同名元杂剧。元杂剧是以忠奸清楚的界限设置人物关系的,赵家人遇害是忠良受害,赵孤的复仇不仅是替父报仇,而且是为民除害,有着为家与为国民双重的伦理合法性。电影却抛弃了原剧中人物那种大忠大

9、奸、侠义等传统观念,代之的是当代现实生活中一个平民的爱憎情感尤其是主人公程婴身份的置换,这使影片在获得了更多普通观众共鸣的同时,也失去了情节开展的强劲动力,因为忠奸不仅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外在标志,也是促进人物采取一系列行动构成故事情节的内在动力源泉。忠良战胜奸恶,这是情节开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观众普遍的审美期待。电影抛弃了传统的忠奸、善恶等观念,却仍保存着复仇的情节框架,那么复仇的动力从何而来?复仇还有无可能性?电影?赵氏孤儿?首先排除了复仇的其他可能性。其一,因为屠岸贾并非大奸大恶的掌权者,所以鲁迅?铸剑?式的针对于残暴专制统治者的复仇不复存在。其二,是韩厥提出的一种可能性:在赵孤长大前有个好歹

10、,那复仇的希望岂不落空?再引申一下,在赵孤长大前屠岸贾有了一个好歹,那复仇的希望岂不也落空?假如是再引申的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余华的?鲜血梅花?中的复仇而仇人已死的遗憾,而不像曹禺的?原野?,仇人已死尚有子代。第三,还是韩厥提出的一种可能性:程婴既让赵孤与仇人屠岸贾相亲相爱,那么到时候赵孤怎么下得了手杀死仇人?有可能出现汪曾祺?复仇?那种结尾:与仇人和解。甚至出于同一阶级、国家或民族的情感立场,携起手来共赴国难之类事业?前述一些描写阶级斗争的小说和武侠小说就是这么做的。第四,赵孤长大后,复仇前,坚决要去打仗,假如战死,程婴十五年不是白养了他?复仇更是无从谈起。第五,赵孤长大后不相信程婴告诉他的

11、事实真相,产生困惑,或相信真相但却主动放弃复仇,如林兆华版和田沁鑫版的话剧?赵氏孤儿?。第六,程婴不愿自己用毒药杀死屠岸贾也许类似这些可能性还能列举一些,但影片只选择了如今观众看到的这种复仇方式。论文联盟.Ll.这种复仇方式,用程婴的话说就是:等他赵氏孤儿长大了,我要把他带到屠岸贾面前,告诉他这孩子是谁,我是谁。在这里需要区分两种复仇:一种是赵孤的复仇,另一种是程婴的复仇替死去的妻儿报仇。电影?赵氏孤儿?实际上弱化了前一种复仇而强化了后一种复仇,后半局部情节主要就围绕程婴的复仇而展开。情节的开展需要动力,电影?赵氏孤儿?后半局部的情节开展动力主要来自复仇者程婴的内心斗争。假如那些传统的忠孝节义

12、观念已不复存在,那么程婴复仇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假如仅仅出于仇恨的心理,那么他可以药里下毒杀死屠岸贾或不给救命药丸让他死于毒箭之伤。程婴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两种观念或情感及其斗争,一种是爱,一种是恨,爱恨交织,爱恨斗争。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性,程婴仇恨的内心情感主要直观外化为韩厥这一人物,韩厥可看作是另一个程婴,时时提醒程婴注意不要忘了仇恨,甚至他脸上永不消退的伤疤,亦是仇恨的外在标志和象征。韩厥每次拜访程婴都是在夜间,这可看作是程婴在潜意识中与另一个自己对话:是按照自己选择的那种方式复仇,还是按照韩厥所说的那样快捷地复仇?当韩厥用毒箭射杀屠岸贾归来,程婴与韩厥紧紧抱在一起,这也许说明程婴向另

13、一个自己的妥协。程婴内心除了仇恨,还有大爱,对赵孤真正的父子之爱。正像导演所说的,程婴给了孤儿一个非常完好的人格,一个安康的生活,一个阳光的生命。3对赵孤的大爱与对屠岸贾的仇恨因为所施对象不同,按道理并不矛盾,但程婴需要借助赵孤去报自己的仇,此时不管是出现哪种可能性,都会出现爱与恨的冲突。最大的可能性是,当程婴把赵孤带到屠岸贾面前告诉他孤儿是谁,他是谁,与电影中情节开展类似,赵孤主动拔剑愿为程婴报仇,但因技不如人,为屠岸贾所杀,或者屠岸贾不想让程婴计策得逞,主动杀死赵孤电影中屠岸贾后来确有杀死赵孤也让程婴生不如死的意图,结果是赵孤死去,程婴、屠岸贾存活。当程婴带着长大的赵孤站在屠岸贾面前告诉他

14、真相时,他应该意料到这种可能性极有可能发生,而这种结果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当屠岸贾与赵孤持剑对峙之时,他面对屠岸贾倒在他的剑下,而给了赵孤一个时机、一条生路。此时,程婴的内心斗争一定非常剧烈,当赵孤主动拔剑之时,他并未阻拦显然他仍想杀死屠岸贾复仇,当他喊出勃儿我们杀不了他时他是否又想放弃复仇,保全赵孤?总之,此时程婴一定陷入了爱恨斗争的漩涡之中不知所措,甚至恐惧不安,死亡是最好的解决途径。程婴的内心矛盾其实正是导演陈凯歌的矛盾,一方面陈凯歌不想袭用?赵氏孤儿?传统叙事那种忠孝节义的陈旧观念,而想借用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重新阐释传统故事,另一方面,他又沿用了传统叙事的情节开展及其结局,这必然会限制他的人本思想的彻底表达。陈凯歌想用一种详细的真切的爱去缓解古老的仇恨,但最终证明爱在血腥的仇恨、暴力面前往往是软弱无力或不堪一击的。假设影片结尾赵孤为屠岸贾所杀,只剩下程婴和屠岸贾两个孤老头子,那么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