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完整版_第1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完整版_第2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完整版_第3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完整版_第4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70666757 大学心理学 PAGEREF _Toc370666757 h 1 HYPERLINK l _Toc370666758 高等教育法规 PAGEREF _Toc370666758 h 101 HYPERLINK l _Toc370666759 教师伦理学 PAGEREF _Toc370666759 h 211 HYPERLINK l _Toc370666760 高等教育学 PAGEREF _Toc370666760 h 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学心理学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

2、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个

3、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

4、点是( )。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 )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14、在教学中为

5、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18、社会

6、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21、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C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

7、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A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C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

8、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

9、途径有( )。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 )。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C A.物质文化

11、;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1、 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2、 感觉适应是( )心理现象。 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3、 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 )。 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4、 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

12、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 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社会实践5、 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BCD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6、 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 ) 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7、 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 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

13、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8、 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 BD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9、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 )。 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10、 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 )。 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11、 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 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14、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12、 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 )。 ACD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13、 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 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1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 )。 ABC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

15、.认知的改变16、 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 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17、 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 AD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18、 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 AC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19、 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AD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20、 大

16、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AB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1、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错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对3、 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 错4、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5、 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 对6、 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

17、。 错7、 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 对8、 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 对9、 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 对10、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 对11、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 错12、 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 对13、 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 对14、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对1

18、5、 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对16、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 对17、 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错18、 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 对19、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 对20、 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 错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19、D.知觉恒常性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3、记忆过程包括( )。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4、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 )。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

20、自卑感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8、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9、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

21、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 )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12、(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13、(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14、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

22、、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B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17、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18、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 )。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23、;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19、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21、“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 )。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22、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2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 )

24、。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24、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A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25、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6、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 )。D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面质技术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

25、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28、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 )D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30、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 )。A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31、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C

26、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32、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3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34、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 )。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35、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36、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 )

27、D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37、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 )。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3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40、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 )。D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28、;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1、 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2、 人的心理实质是( )。 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3、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 AC A遗传素质; B学习; C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D自我反思4、 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 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

29、社会实践5、 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 ) ABD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6、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7、 意义学习的特点是( )。 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8、 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哪些?( ) AB A.亲和行为; B.侵犯行为; C.选

30、择行为; D.知觉行为9、 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 )。 ABCD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10、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有( )。 ABCD A.缺乏知心朋友; B.与别人难以相处; C.感到交往困难; D.社交恐惧症11、 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 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

31、教育12、 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 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13、 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 ACD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14、 特质因素学派协助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是( )。 BCD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15、 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 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32、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16、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 )。 ABCD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17、 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 )。 AC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批判成分18、 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 )。 BD A.心理辅导者; B.社会服务者; C.学生领导者; D.学术研究者19、 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AB A.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C.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 D.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33、20、 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BC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1、 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感觉的适应现象。 对2、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对3、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4、 心理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增强的过程,也指衰退、减弱的变化。 对5、 奥苏贝尔(David Ausube

34、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解决概念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问题。 对6、 先行组织者的实质是利用已经具有的先前知识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7、 动作表征出现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随年龄增加而不再使用动作表征。 错8、 集群行为一般都有自发、短暂、无组织、情绪化、极易受暗示等特点。 对9、 侵犯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般包括了动机、行为和后果。 错10、 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 对11、 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 错12、 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 对13、 道德性的养成需经过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 对14、 学校心理

35、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对15、 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与个别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相同的。 错16、 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 对17、 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状态。 对18、 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教师意志品质的体现。 对19、 在大学群体文化建设中,无需顾忌师生间的互动。 错20、 学生群体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 对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

36、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4、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5、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6、格赛尔通过双生子

37、爬楼梯实验发现( )。A A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作用; B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作用; C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较大的作用; D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8、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9、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

38、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10、“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11、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

39、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1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14、(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16、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40、)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17、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18、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19、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20、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21、我

41、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2、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3、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A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25、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 )。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42、 D.榜样作用26、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 )。B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27、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 ( )。B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28、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 )。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29、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

43、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3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 )。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32、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 )。B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

44、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34、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3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36、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

45、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37、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 )。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38、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39、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 )。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40、广义的文化指的是( )。C 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1、 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 )。 ABCD A

46、.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2、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 AC A.间接性; B.目的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3、 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ABCD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 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4、 从性格结构来看,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包括()。 ABCD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5、

47、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几个主要过程?( ) ACD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表征; C.知识的存储; D.知识的提取6、 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 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7、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8、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 ) 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9、 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哪些?( ) ABC A.首

48、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低球效应10、 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婚恋和择偶心理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高校要积极开展恋爱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B.高校要开展有关性健康、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C.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D.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11、 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 )。 ABC A自我意识提高; 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12、 当代大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有( )。 ABCD A.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B.道德情感比较消极;

49、 C.道德意志比较薄弱; D.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13、 关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现状表述正确的是( )。 ABCD A.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B.道德情感体验比较积极; C.道德意志水平参差不齐; D.道德行为比较消极14、 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 )。 AC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16、 团体辅导的功能主要有( )。 ABCD A.教育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

50、防功能; D.矫正功能17、 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 ABCD A.善于因势利导; B.善于随机应变; C.善于对症下药; D.善于掌握分寸18、 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 )。 ABC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19、 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 ) ABC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 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 AC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三、判断题(请在“对”或“

51、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1、 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 对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对3、 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 错4、 人类个体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社会环境。 错5、 学习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会采用意义学习,而不是采用机械学习。 错6、 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 对7、 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 错8、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 对9

52、、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 对10、 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 对11、 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 错1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对13、 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 对14、 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 对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对16、 生涯规划和择业目标不恰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

53、表现形式。 对17、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 对18、 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 错19、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 对20、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体现。 错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

54、法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 )。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

55、重趋避冲突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 )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12、( )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

56、机械学习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 )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16、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57、17、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 )。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18、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19、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20、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21、“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 )。B A.莱斯特; B.吉

58、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22、“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 )。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23、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A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25、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26、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 )。B

59、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27、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28、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

60、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 )。B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31、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B A.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B.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C.收入与发展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提供发展空间相结合32、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 )。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33、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34、“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D A.费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