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_第1页
DB11-T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_第2页
DB11-T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_第3页
DB11-T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_第4页
DB11-T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17.020A50备案号: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Rules for Evaluating Energy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 which Uses Energy2012 - 05 - 07 发布2012 - 09 - 01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1/T 8582012目次前言II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1评价内容2评价程序和方法4附录 A(规范性附录)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制度6附录 B:(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图示例9附录 C(资料性附录)选型

2、要求12附录 D(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基本要求13附录 E(规范性附录)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15附录 F(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16附录 G(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19附录 H(规范性附录)北京市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整改记录23附录 I(规范性附录)能源计量评价报告24IDB11/T 858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能源计量监测中心)、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

3、术监督局、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宝珠 李金嗣 王晓霖 罗中兴 苗先云 权 威 张玉梅 候光胜 刘 勇 张希庆IIDB11/T 8582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的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涉及发生能源贸易结算行为的用能单位。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3484 企业能源平衡通则术

4、语和定义GB 171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17167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次级用能单位 sub-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3.2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 basic unit and main equipment of energy using次级用能单位内部的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注:基本用能单元是指车间内部装置、系统、工序、工段或联合站、作业队等。3.3能源计量率 measuring rate of energy某一时间段内,经过计量的某种能源量与该种能源消耗总量的比

5、率。3.4能源计量器具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energy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3.5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equipping rate of energy measuring instrument1DB11/T 8582012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数量与理论需要量的比率。注: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是指为测量用能单位全部能源量值所需配备的计量器具数量。3.6能源种类分类计量 classified measuring of energies按照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新能源和其它直接或者通过加工、

6、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分别进行的计量。3.7一次能源 primary energy resource从自然界取得的没经过任何加工、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原油、原煤、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3.8二次能源 secondary energy resource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和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或形成的能源。如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力、蒸气、沼气、热水等。3.9新能源 new energy resource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3.10载能工质 energy carrying medium由于本身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能够

7、吸收或放出能量的介质,即介质是能量的载体,如水蒸气等。评价内容管理要求用能单位应明确能源计量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以下内容: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能源报表统计;能源统计分析;能源抄(报)表和能源计量检定、校准、维修等。对于已经实现对参数(量值)在线计量、统计、调配与管理的用能单位,能源抄(报)表岗位应有明确的在线计量数据核查的职责和方法。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人员应当具有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具备能源计量状况分析、评价能力,并能够提出能源计量工作的改进措施。用能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应

8、按照附录 A 的要求制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包括:2DB11/T 8582012采购、入库和流转;周期检定(校准);配备、使用、维护和报废;不合格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按照附录 B 的要求绘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图; 5) 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6) 检查和评价制度。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输送、消耗、转换计量管理要求及分级(层)能源消耗量化管理目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基本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计量环境的要求,用能单位可参照附录 C 的相关内容进行能源计量器具的选型。能源计量器具应符合用能单位所用能源品种分类计量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应符合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分级分项考核

9、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宜满足检定或校准的要求。配备范围进出用能单位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自产自用的一次能源。用能单位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和新能源。用能单位生活和辅助部门用能。凡需要进行用能技术分析的主要用能设备,由多台小功率设备组成的基本用能单元。用能单位生产过程中能源和载能工质的储存、加工、转换、分配和消耗。配备要求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符合附录 D 的要求,配备率按(1)式计算:式中:Rp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Rp Ns 100Nl.(1)Ns 能源计量器具实际安装数量;Nl 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次级用能单位用(耗)能量大于或等于附录 E 表 E.1 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

10、耗量限定值的应按附录 D 配备率基本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附录 E 表 E.2 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应按附录 D 配备率基本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应符合附录 F 的要求。能源计量率用能单位在用的各种能源,能源计量率均应达到 95%以上。3DB11/T 8582012能源计量率按(2)式计算:式中:Qp 能源计量率(%);Qp Ms 100Ml.(2)Ms 某一时间段内,经过计量的某种能源量; Ml 相同时间段内,该种能源消耗总量。自审要求用能单位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能源计量管理内部检查和评价,并形成评价记录,按照评

11、价记录进行改进。评价程序和方法准备阶段能源计量评价应采用评价组现场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组成员不应少于 3 人,评价时间不应少于1 天。评价组应推荐组长一名,负责制定现场评价计划并准备现场评价的工作文件,评价计划应包括:现场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组成员分工;评价程序,包括首次会议、现场评价、形成报告、末次会议和整改落实情况;评价方法;评价工作的日程表。评价阶段首次会议首次会议与会人员应包括评价组全体成员、用能单位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直接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等,并由评价组组长主持。会议内容包括:评价组组长介绍现场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宣布评价计划、评价组成员分工和评价方式,对评价双方提出要求;用

12、能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单位概况和准备工作情况,确认评价工作安排中不明确的事项。现场评价评价组成员在用能单位的负责人或者联系人的参与下对此次评价活动所涉及工作现场进行检查,初步了解该用能单位相关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能源计量数据的处理等情况。评价组采用资料审阅、数据审核、现场抽查、现场检测等方式,按照第 4 章的要求进行评价,并填写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见附录 G。评价时,宜优先采用具有能源检测资质的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能源检测、能源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和数据。4DB11/T 8582012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用能单位相关负责人员沟通、交换意见,确认不符合项。评价组应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和

13、收集到的证据,填写整改记录,见附录 H。形成报告评价报告由评价组组长负责编制,格式见附录I。末次会议末次会议由评价组组长主持,与会人员应包括评价组全体成员、用能单位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直接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等。会议内容包括:评价组组长宣读能源计量评价报告,宣布评价结果,并就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加以说明;用能单位负责人发言;评价组组长宣布评价工作结束。5DB11/T 8582012附录A(规范性附录)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制度数据来源能源计量数据应来源于用能单位内部能源计量点安装的经检定合格或经校准符合要求的、并在有效期内的能源计量器具提供的数据。对于自身不具备能源计量条件的用能单位,

14、能源计量数据应来源于社会公正计量机构。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数据可以来自利用计算机技术或物联网技术已经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的能源计量数据中心。数据采集采集方法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实行分级采集、统计,不应遗漏或重复;路线和时间应相对稳定;项目应采用一致的记录格式;鼓励采用能满足数据信息网络化要求的技术;应满足用能单位各项节能技改或节能量计算等活动的需要;应如实读取并准确记入原始记录,读取并记录能源量值的同时,应记录读取量值的时间和人员;自产、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能源(如压缩空气、氧气、氢气和余热、废气的循环利用等)和新能源,均应进行计量或测算;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方

15、法人工采集由用能单位规定的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定时、定点采集能耗数据,按规定渠道报相关部门;自动采集由用能单位规定的部门负责统一管理,采用信息网络,合理设计功能权限、能耗数据采集时间和工位等,实时自动采集各类能耗数据信息。数据处理和确认用能单位应有文件明确规定能源计量数据的处理由归口的部门具体负责。经能源计量器具测得的原始数据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6DB11/T 8582012对易受干扰的能源计量点,当计量器具的抗干扰能力不足以抵御干扰影响时,能源计量数据应以可以正确评价该位置能源消耗实际值的评定方法进行修正后的数据为准。评定方法宜包括以下内容:被评定能源的品种,

16、分析不能进行实际计量的原因;该能源的特性及现状(包括能源来源、用能位置、用能量值范围、回收利用、转换等);评定方法的依据,如正式文件规定、行业(或地方)标准、规范等;评定过程;评定技术可靠性论述;评定结论的格式;评定和复核人员;评定日期。对于环境条件恶劣或受计量器具制造水平的限制等无法安装计量器具,不能直接进行能源消耗计量时,能源计量数据应以该项能源计量制定相应的评定方法进行统计核算的值为准。对于因能源计量器具损坏或安装、拆卸期间造成能源计量数据不准或无法统计时,能源计量数据应以纠正措施采取的评定方法进行统计核算的值为准。用能单位归口的部门应指定专人对修正后和统计核算的数据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

17、。数据统计能源统计报表数据的统计应由用能单位归口的部门进行,并有相应文件作为支撑。能源统计报表的数据应严格按照政府统计和能源管理部门要求和固定的报表格式填写。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全面采用能源计量器具提供的数据,并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或计量单据。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需要按生产周期(班、日、周)及时统计计算出其单位产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耗量及各产品工序能耗。用能单位各能耗的统计计算应折合成标准煤,各种综合能耗的统计计算应按照GB2589的要求进行。数据传递和报送能源计量数据的传递和报送应由用能单位指定专门的部门归口进行管理。保证数据传递的统一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用能单位内部之间需要相互传递或向政

18、府部门报送的能源计量数据均应来源于归口的部门。能源计量数据的归档。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的所有原始记录和报表应有文件化的程序指定的部门进行归档管理,同时应明确保存的期限,便于随时查阅。数据核查和分析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数据的核查和分析制度。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部门应对能源计量数据形成的各环节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自行或委托具有能源审计资质的单位开展能源计量数据的核查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涉及有关能源消耗限额指标的计算应遵守已颁布的相应计算方法。7DB11/T 8582012应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分层次计量的结果进行比对或平衡分析,确保计量数据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当需要用能源计量器具的

19、检定/校准结果或其他方法进行数据修正时,应制定程序文件规定数据修正依据、理由、幅度和修正人员等,并保存修正的数据记录。8DB11/T 8582012附录B:(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图示例图 B.1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示例图9DB11/T 8582012图 B.2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示例图10DB11/T 8582012图 B.3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示例图11DB11/T 8582012附录C(资料性附录)选型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性能应满足相应生产工艺和使用环境要求。进出用能单位和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功能要求:衡器:优先选用具备数字式传感器结构和车辆信息自动识别功能的衡器,积极

20、采用具备标准模拟、数字量信号输出和接口的智能化多功能称重仪表,推行称重计量过程计算机化、网络化操作与管理。电能表:优先采用数字式多功能电能表,具有多时段、复费率、多参数监测功能,具备准脉冲、数字量信号输出和接口,以及手操器采集数据或物联网等功能。气(汽)、液体流量表(装置):计量检测方式符合国家相应技术规范要求,仪表结构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成熟、使用稳定可靠,流量、能量计算方式或计算软件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备温度、压力等多参数实时补偿计算,具有多参数(功能)、无纸化记录显示,以及标准模拟、数字量信号输出和接口或物联网等功能。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在满足生产工艺预期计量要求的前提

21、下,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功能要求允许适当简化。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要求用能单位应依据设计规范、使用说明书等内容确定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对天然气计量仪表的安装,应符合 GB/T 18603 的要求。对石油化工计量仪表的安装,应符合 SH/T 3104 的要求。对锅炉热网系统,应符合 GB/T 17471 的要求。12DB11/T 8582012附录D(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基本要求单位为%能源种类配备率要求进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电力10010095固态能源煤炭10010090焦炭10010090液态能源原油10010090成品油1001009

22、5重油10010090渣油10010090气态能源天然气10010090液化气10010090煤气1009080载能工质蒸气1008070热水1009585可回收利用的余能及其它959595水1009585注1:进出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气(热水)可采用非直接计量载能工质流量的其它结算方式。注2:次级用能单位属于季节性供采暖或空调用蒸气(热水)的,可采用非直接计量载能工质流量的其它计量(或核算)方式。注3: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属于季节性供采暖或空调用蒸气(热水)的,如何其设备安装功率或按照单元估算其在一个连续运行时间段内的能源消耗量超过附录 E 中表 E.2 中限值规定时,应当配置合

23、适的计量器具。注4:在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上作为辅助能源使用的电力和蒸气、水、压缩空气等载能工质,其用能量低于表 E.2 要求的,可不再单独配置计量器具。注5:电力包括外购电、转供电、外销电、自备发电、利用余能发电等。外购电时,电力公司的电能表可作为一级能源计量器具,但必须有相应的合格证和供电合同等,用能单位原则上应对应配置电能表作为用能单位用电量的核算依据,以便寻找用能单位用电节能潜力。用能单位存在转供电、外销电时,必须对转供电、外销电的所有用户配置电能表。用能单位的自备发电、利用余能发电一般属于次级用能单位,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计量范围。注6:煤炭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洗

24、中煤、煤泥(煤干石),型煤(无烟煤、无烟煤块)等。固态能源的计量分静态计量和动态计量,器具一般采用衡器,衡器有火车轨道衡、汽车衡、地磅、电子称,皮带称等。注7:成品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液态能源的计量采用由流量表(装置)进行计量,有油表、铁路罐车、船舶液货计量舱、立式油罐、卧式油罐、油罐车、加油机等。用能单位从油库、加油站等购买13DB11/T 8582012的成品油,可以不配备进出用能单位和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但必须建立相应的采购和使用台帐,以便统计和核算。注8:其他液态能源有轻烃、液化石油气等。注9:煤气包括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瓦斯

25、气等。注10:其它气态能源有氧气、氢气、高炉尾气等。注11:蒸气包括饱和蒸气和过热蒸气。规范附录)注12:其它载能工质有空气(抽风和吹风)、压缩空气D、氮气等。14DB11/T 8582012附录E(规范性附录)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表 E.1 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力煤炭、焦炭原 油成 品 油 石油液化气重油、渣油煤气、天然气热力水其它单位kWt/at/at/am3/aGJ/at/aGJ/a限定值10100408010000500050002926注1:表中法定计量单位中“年”的符号。注2:表中指在标准状态下,表E.2同。注3:2926 GJ相当于100t标准

26、煤,其它能源应按等价热值折算,表E.2同类推表 E.2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消耗量(或功率)的限定值能源种类电力固体燃料原 油、成 品 油 、 石油液化气重油、渣油煤 气、天然气热力空 气、氧气等气体水其它单位kWt/ht/ht/hm3/hMWm3/ht/hGJ/h限定值工业非工业10.511007100129.2610030注1:对于可单独进行能源计量考核的用能单元(装置、系统、工序、工段等),如果用能单元已装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注2:对于集中管理同类用能设备的用能单元(锅炉房、泵房等),如果用能单元已装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

27、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15DB11/T 8582012附录F(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单位为 %(或级)计量器具名称计量目的准确度等级要求进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静态轨道衡,电子称等衡器固体、液体能源的静态计量动态轨道衡,皮带称、定量包装机等衡器固体、液体能源的动态计量0.2/0.50.50.5交流电能表有功交流电能计量类负荷用量0.5Sa0.5a1.0c类负荷用量0.5b0.5 b1.0 c类负荷用量1.0 c1.0 c2.0d类负荷用量2.0 d2.0 d2.0 d直流电能直流电能计量1.01.02.0油流量表(装置)原

28、油、成品油计量0.5e0.5e1.0 e油流量表(装置)重油、渣油及其它1.01.01.5船舶液货计量舱原油、成品油计量300 m3 的单舱总容量U0.3% P=0.95原油、成品油计量300 m3单舱总容量规则舱U0.2% P=0.95不规则舱U0.4% P=0.95铁路罐车原油、成品油容积计量U0.4%P=0.95U0.4%P=0.95汽车油罐车原油、成品油容积计量U0.25%(k=2)U0.25%(k=2)立式金属罐原油、成品油容积计量容量20 m3 100 m3U0.3%(k=2)U0.3%(k=2)U0.3%(k=2)容量100m3 700m3U0.2%(k=2)U0.2%(k=2)

29、U0.2%(k=2)容量700 m3U0.1%(k=2)U0.1%(k=2)U0.1%(k=2)16DB11/T 8582012卧式金属罐原油、成品油、轻烃容量计量U0.4%P=0.95U0.4%P=0.95U0.4%P=0.95球形金属罐原油、成品油、轻烃容量计量U0.3% P=0.95U0.3% P=0.95U0.3%P=0.95气体流量计(装置)天然气计量q n v 50000 m3/h0.751.02.05000 m3/hq n v50000 m3/h1.01.52.0q n v 500 m3/h1.52.02.0q n v500 m3/h2.0f2.0 f2.0 f煤气计量2.0 f

30、2.0 f2.5 f氢气、氮气、压缩空气等计量1.51.52.0蒸气流量计蒸气计量2.02.52.5水流量计(装置)水计量管径250mm2.0g2.0 g2.5 g管径250mm1.51.52.0污水计量流量计2.52.52.5明渠计量4.04.0温度计用于气态、液态能源量的计算分度值0.2分度值0.5分度值0.5测温仪表(变送器)用于气态、液态能源量的计算0.50.50.5压力表用于气体、液体能源量的计算0.40.40.4测压仪表(变送器)用于气体、液体能源量的计算0.20.20.5浮子密度计原油、成品油等液体密度计量分度值0.5kg/ m3分度值0.5kg/ m3分度值1.0kg/ m3数

31、显密度计原油、成品油等液体密度计量0.20.20.2含水分析仪原油、成品油中水含量计量分辨力0.1%分辨力0.1%分辨力0.5%注1:当计量器具是由传感器(变送器)、二次仪表组成的测量装置或系统时,表中给出的准确度等级应是装置或系统的准确度等级。装置或系统未明确给出其准确度等级时,可用传感器与二次仪表的准确度。注2:若必须采用间接计量方可进行相应能源计量时,其合成准确度应不低于表中直接计量方式所规定的要求。注3: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量的多少,将用户分为五类:类用户为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 kVA 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类用户为小于类用户用电量(或

32、变压器容量),但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 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类用户为小于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 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 类用户为负荷容量为315 kVA 及以上的计费用户;类用户为单相用电的计费用户。注4:用于成品油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3。注 5:用能单位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等的一级计量器具由供能单位管理时,可作为一级能源计量器具,但必须有17相应的合格证和供应合同等,用能单位原则上应对应配置相应的计量器具作为用能单位购入能源量的核算依据,以便寻找用能单位节能潜力。注 6

33、:U扩展不确定度;P置信概率;k包含因子;q n v天然气计量站计量系统设计通过能力(标准参比条件下), max q -流量计最大流量。DB11/T 8582012a 采用高压计度,CT和PT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2级,计度表的准确度不低于0.5级。b 采用高压计度,CT和PT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级,计度表的准确度不低于0.5级。c 采用高压计度时,CT和PT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级,计度表的准确度不低于1.0级;采用低压计度时,CT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2级,计度表的准确度不低于1.0级。d 采用低压计度,CT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级,计度表的准确度不低于2.0级。e 从油库的油表,

34、加油站的加油机等购买的成品油、汽油、柴油等,以购入量作为核定数量,可以不配备一级油流量计仪表,成品油、汽油、柴油等年用量40t,可以不配二、三级油流量计仪表。f 当采用膜式燃气表时,准确度等级为A级以上。g 采用旋翼式水表时,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不低于A级,基本用能单元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不低于B级。18DB11/T 8582012附录G(规范性附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表接受评价单位名称:序号评价规范条款号及评审内容评价结果评价记事优良中差不及格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1管理要求4.1.1 用能单位是否明确能源计量管理部 门,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24.1.3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人员是否具有

35、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 知识培训;是否具备能源计量状况分析、评价能力,并提出能源计量工作的改进措施。34.1.4用能单位是否建立相应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44.1.5用能单位是否制定能源输送、消耗、转换计量管理要求及 分级(层)能源消耗量化管理目标。5能源计量器具配备4.2.1.1 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是否符合计量环境的要求64.2.1.1能源计量器具的选型是否符合要求7*4.2.1.2用能单位能否满足分类计量要求8*4.2.1.2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范围是否覆盖19DB11/T 8582012了本单位所有能源种类9*4.2.1.3用能单位是否对本单位各类能源进 行了分级计量,能否满足

36、分级计量要求10*4.2.3.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是否符合附录D的要求11能源计量率*4.3.1能源计量率是否达到要求12自审要求*4.4 用能单位是否每年至少一次对能源计量管理活动进行内部检查和评价13*4.4 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是否对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持续改进14*4.4 用能单位是否加强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和发现问题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15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A.1.1 能源计量数据是否来源于经检定或校准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16A.1.2外部提供的能源计量数据是否符合要求17A.2.1 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要求是否符合规范18A.2.2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方法是否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操

37、作程序19A.3.1 能源计量数据的处理是否明确了归口的部门20A.3.2 能源计量原始20DB11/T 8582012数据是否真实可靠21A.3.3 对有干扰影响时,能源计量数据是否以评定方法进行修正 后的数据为准22A.3.4 对无法安装计量器具的,能源计量数据是否以评定方法进行统计核算的值为准23A.3.5 因能源计量器具损坏或安装、拆卸期间造成能源计量数据 不准或无法统计时,能源计量数据是否以纠 正措施所采取的评定 方法进行统计核算的值为准24A.3.6 用能单位归口的部门是否指定专人 对修正后和统计核算 的数据进行了核对,并签字确认25*A.4.1 能源统计报表数据的统计是否有文 件

38、明确了归口的部门。报表的数据是否严格 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和固定的格式填写。26A.4.2能源统计报表数据是否全面采用能 源计量器具提供的数 据,并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或原始计量单据27A.4.3 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需要按生产周 期(班、日、周)及时统计计算出其单位产 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 耗量及各产品工序能耗21DB11/T 858201228A.4.4用能单位各能耗的统计计算应折合 成标准煤,各种综合能耗的统计计算应按照GB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的要求进行29A.5.1 能源计量数据的传递和报送是否有文件明确了归口的部门30A.5.2 相互传递或报送的能源计量数据是否均来源于归口的部门31A.6 能源计量数据的所有原始记录和报表是否有文件规定的部门进行归档管理,是否规定了保存的期限32A.7.1 用能单位是否建立了能源计量数据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