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说课稿教案21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化学键-说课稿教案21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化学键-说课稿教案21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化学键-说课稿教案21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化学键-说课稿教案21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化学键从容说课初中化学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 Na+和 Cl由于静电作用结化合物 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化学键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低起点,小台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进行多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设计可按照: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

2、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实例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设计可按照:复习离子键及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程序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内容是离子键。重点是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及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及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

3、键的形成及概念。在电子式的学习里,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即先用电子式表示出 AB 型(如 NaCl)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却并未讲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 A2B 及 AB2 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此时再错误所在。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最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所在,总结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得到了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部分内容;共价键。补充了 H2 在 Cl2 中燃烧的实验,一是和前面所学卤族元素中 H2 与 Cl2 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相对照,扩充学生的知识;二是学生在初中就知道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通过

4、形象的实验,以激起他们探究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由于氯气与氯化氢均为大气污染物,所以采取了用电脑演示的方法。在后面共价键的讲解中,用了拟人法,以集中学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练习了多种类型(如单质、AB 型、AB2、AB3、AB4)的电子式的写法,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如 Na2O2、H2O2、NOH、NH4C)的电子式的写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由 H2 和HCl 都是由共价键的,这两种物质中的共价键是否相同这个问题引入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教学。在学生深入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地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

5、,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最后以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作结,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深化。本节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的实质。安排2第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

6、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火柴。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灯、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从前面所学知识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生:不是!师:试举例说明。生 1:如氢原子和氟原子在常温下相遇能形成氟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氦原子

7、在同一条件下就不发生化学反应。生 2: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组成的,金戒指和银耳环放一起无变化,把金器和铁器放一块也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生 3: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直接护气。生 4:要是任意原子相遇都能重新组的,它们和其他物质的原子相遇时,很难起反应,因此常用作保新物质的话,这世界简直就无法想象!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以上例子说明,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进行组合,有的不能,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的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所要讲的内容。板书:第三节 化学键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相互作用,又称其为化学

8、键,这也是本节课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来学习离子键。板书:一、离子键推进新课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师:要知道离子键,还须从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生:由阴、氢氧化钠等。子相互作用而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锌、师:一点不错!下面,就亲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来进行分析。演示实验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图 1-3-1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生:钠在加热的情况融成一个小球,当把盛有黄绿色气体的集气瓶扣于预热过的钠上方时,钠剧烈燃烧,瓶中出现大量白烟,原来的黄绿色逐渐师:瓶中出现的白烟是什么呢?生: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师:请大家写出该

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 2Na+Cl2=2NC!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思考与交流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多展示图 1-3-2引导探究师:生成新的氯化钠分子!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的呢?亦即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作用呢?要想知道究竟,须从氯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上入手分析。请大家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回答: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自己的结构变成什么样的结构的倾向?生:稳定结构。师:稳定结构?生: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结构,K 层为最外层时是

10、 2 个电子。师:它们通常通过什么方式来得到稳定结构?生甲:通过得失电子。生乙: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师:应该是乙种说法完整。请大家根据已有知识填写下表多展示学生:填表师:请一个同学把结果写在投影胶片上,教师指正书写中出现的错误。多展示图 1-3-3可以用电脑形象地表示如下:师:上述过程展示多课件钠原子最外层 1 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 7 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钠原子最外层 1 个电子跑到氯原子上去,钠原子变成带 1 个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生成氯化钠。正电荷的子,氯原子变成带 1个师:从原子结构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在

11、钠跟氯气反应时,由于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一个电子而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师: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 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把阴、子结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板书 使阴、子结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师:请大家看下列演示展示多课件画面上出现一个插有的目的地,内注明“稳定结构”,附言是“携 8 个苹果者方可进来!”目的地外

12、面,有两个小精灵,各拿一个放苹果的盘子,代表钠原子的小精灵的盘子里放有 9 个苹果(其中的 1 个颜别于另外 8 个);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盘子里放有 7 个苹果。由于不符合进入目的地的条件,在外面急得团团乱转,当他们不期而遇时,眼里都放出了光彩,钠原子小精灵从自己的盘子里拿出那个多余的苹果,递给氯原子小精灵。氯原子小精灵高兴地说:“你。”这时,代表钠原子的小精灵头上多了一顶标有“+”的帽子,而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头上多了一顶标有“-”的帽子。后他们调皮地头碰着头并异口同声地说:“一起飞吧!”随后,他们一起飞向了目的地稳定结构。师:画面上的两个小精灵,互相都诚心诚意地帮助了对方,这促使他俩成了好朋

13、友,而他们在彼此需要时所建立的这种友谊也是比较牢固的,一般情况下不易被破坏。离子键所表示的就是这种友谊,通过离子键所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情况下都很稳定。如 日常生活中用的食盐氯化钠,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形式存在很难变质!师: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刚才大家回答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时,有同学说,钠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分子,那么,氯化钠晶体到底是不是由氯化钠分子的呢?生:思考生: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只存在氯离子和钠离子,氯化钠分子。师:说得对!大家看,这就是氯化钠晶体的结构:氯化钠晶体的微粒是离子而没有多展示动画,使其旋转,让学生从各个方向清晰地观察立方体,并

14、选中其中的一个 Cl或子或阴离子图标闪烁。氯化钠晶体的Na,让其周围的师: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的周围都有 6 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的周围都有 6 个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互相交替,形成了氯化钠晶体,亦即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氯化钠分子。思考与交流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生:不相同。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师:很正确。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但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不同的。而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且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如钠原子和钠离子相比,钠原子不显电性,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强的金属性,从而

15、易与水、酸等反应;而钠离子带 1 个正电荷,最外层为 8 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比钠原子稳定得多。因此,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因结构不同而化学性质不同。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电子式。板书:二、电子式讲述: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引如 Na、Cl、Mg、S 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板书师:这样,板书: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师: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表示原子相遇

16、电子的移动方向;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在电子式里面,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知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板书 NaMg2师: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 8 个电子,并用方括号括起来,要在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如 Cl,S2的电子式分别为:板书: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投影仪展示师:请判断这些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错误请给予改正。生 11 的错误是MgCl2 的电子式中,两个氯离子要单个地一一写出,而不能合并;生 22 的错误是出现了“=”用电子式表示

17、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要用“”表示由什么形成什么,而不能用“=”;生 33 的错误是离子未标明所带电荷数。生 4上述 1、2 的式子中均没有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在实际书写时,可以省略。师:综上所述,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相同的几个原子可以单个一一写出,也可以合并起来用系数表示其个数,如 1、2 式中氯原子的表示方法;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地一一写出,一般不合并,如氯化镁中两个氯离子的表示方法;另外,由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要用“”表示,而不用“=”。因此,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正确地表示如下:板书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Na2O 的形成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指正错误:实物投影

18、:学生书写正确的师:请大家总结用电子式表示粒子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应注意离子须标明电荷数;生 2: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生 3: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生 4:4.不能把“”写成“=”;生 5: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生 1:1.MgBr2K2O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多数学生会写成MgBr2 和K2O 的形成过程: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不是一回事儿,不能镁的电子式应写为:草板书:。溴化而不是师:后者为用电子式表示MgBr2 的形成过程。过渡:要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或用电子式

19、表示其形成过程,那么,哪些元间能形成离子键?并进而得到离子化合物呢?生:思考、首先须知道其是否能形成离子键,生 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从而形成离子化合物。元素周期表是A 族、 A 族的活泼金属与A 族、A 族的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另外,强碱及大多数的盐中也都含有离子键。生 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及电子式的有关知识。知道离子键是阴、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离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及物质的形成过程。布置作业1判断下列哪些化合物中有离子键KI HBrNa2SO4 NH4Cl

20、H2CO32请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KINa2SMgOBaCl2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为什么 NaCl 中N原子与 Cl 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关系。随堂练习一、选择题Na2O 中 Na 原子与 O 原子的个数比却是 21。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A.H2OB.CI2C.KOHD.NNO32下列微粒电子式错误的是()3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4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 价,NaH 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第三节 化学键一、离子键(第 1) 使阴、子结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2Na+Cl2=2NaCl二、电子

21、式注意:离子须标明电荷;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的是( )ANaH 在水中显酸性CNaH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BNaH 中氢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氦原子相同D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5M 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 Y 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离子化合物 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 的)较高B.Z 可以表示为 M2YD.M 形成+2 价的C.Z 一定溶于水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子)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

22、共价键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7A 和B 两元素能形成 AB2 型离子化合物,则 A 和B 的原子数可能是()A.6 和 8B.11 和 6C.20 和 8D.20 和 17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类型的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化合物碘化磷(PH4I)是一种晶体,下列对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它是一种离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加热时,可能产生有色气体C这种化合物的电子式D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烧碱发生反应二、填空题9在X、Y、Z 三种短周期元素中,它们之间的化合物有 XY2、Z2Y、YY3、Z2Y2、Z2X 等,已知Ym-与Zn+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m-离子比Ym-多一层电子.试回答:(1)

23、X 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它处于周期表中周期族. (2)写出电子式:Z2Y.已知 XY3 的水化物与 Z2Y2 反应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强氧化剂 H2Y2,写出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Z2X 应属于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Z2X 的水溶液和 XY3 的水化物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由 X、Y、Z 和氢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两种化合物溶液中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10A 元素的最高价离子 0.5 mol 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 6.021023 个电子,它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 0.02 g H2,用去 0.4 g A。B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 A 相同,且 B 元

24、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写出两种元素的名称:A.B.。用结构示意图表示A、B 两元素常见离子:A.,B.。用电子式表示A、B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随堂练习参考一、选择题1A 2B 3D 4BC 5BC 6AC 7D 8CD二、填空题9(1);第 3 期;A 族Na+(2)(3H2SO4+Na2O2Na2SO4+H2SO4离了化合物;S2-+2H+NaHSO4+NaHSO3H2SNa2SO4+SO2+H2O10:从B 的单质为红棕色液体可推知B 的单质为 Br2。溴原子有 4 个电子层,所以 A 原子也有4 个电子层,由 0.5 mol A 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被还原成原子时能得到电子 1 mol,

25、说明 A 的离子为+2 价,即A 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依题意:A H2M0.4 g2g0.02 gM=40 gmol1 即A 为钙元素。由上分析出以下:(1)A.钙 B.溴(3)第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26、培养学生用对立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教具准备多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上节课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板书 第三节 化学键二、共价键推进新课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共价键呢?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找到。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多课件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师:请描述一下实验现象生

27、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生 2: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气出现。师:这位同学所说的“白气”是什么呢?并说出你所推断的依据。生 1:是氯化氢气体。因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生 2:是盐酸。是因为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盐酸。师:第 2 位同学回答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师:投影

28、学生书写情况板书 H2C2=点=2燃HCl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氯化氢分子的呢?请根据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问答。生: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师:对。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板书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氯化氢分子的过程,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多演示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代表氢原

29、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花,望着彼岸对自己说:“我要成功,还得去找另一朵花来。”它俩都在河边匆匆地寻找另一朵花。当它们相遇时,眼里都放出了光彩。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意欲去把氢原子小精灵手里的花夺过来,而氢原子小精灵呢,却上前去抢它手中的一朵花,因为互不相让,两人便撕打起来。虽然打得精疲力尽,但却都未达到目的(因为它们的力气相差不大)。最后两个小精灵异口同声地说:“让讲和吧!”这时,氢原子小精灵把手中的一朵花递过去,氯原子小精灵也把它的一朵花递过来,它们握在了一起。氢原子小精灵高兴地说:“我终于有两朵花可以到彼岸了。”氯

30、原子小精灵也兴奋地说:“我所需要的八朵花也够了。不过,劲儿大,这两朵花得离我近一点。”氢原子小精灵虽不情愿,但却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协议成功后,两个小精灵便携手飞向了彼岸。师:以上画面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共用的这两朵花就相当于一个共用电子对,两朵花(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两朵花的作用就相当于共价键,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了氯化氢分子。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离子键与共价键生 1: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生 2: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

31、子,它们之间是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师:回答很好。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

32、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板书师:请呢?回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它与表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有哪些区别生 1:没有小弧线表示电子的得失生 2:生成的 HCl 中 Cl 原子也没有用括号括起来师:很好。为什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表示共价化合物有如此区别呢?这是因为在氯化氢分子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而氯化钠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完全失去电子给氯原子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两者电子式的表示是不同的,要注意这点区别。

33、多展示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O2、NH3、CH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师: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几个共用电子对;然后再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对三个同学书写的结果进行评价,并纠错:容易出现不知怎样确定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位置;受离子键的影响,而出现中括号,或写成离子的形式;3.把“”写成“=”。把正确结果书写于黑板上:板书:是:过渡: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的分子呢?下面,以氢分子为例,来这个问题。师:请大家写出氢原子

34、的电子式。生:书写 H师:要使氢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还差几个电子?生:一个电子。师: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合作?生:形成共用电子对!的,要使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两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应怎样师:那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让一个同学把结果板书于黑板上:板书 H+HHH师:氢原子和氢原子结氢分子时,由于两个氢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相等,所以其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位于两原子的正中间,谁也不偏向谁。师:由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氢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那是因为氢原子和氢原子相遇时,每两个结合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师:为什么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组成的?生:因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已达到稳定结构。

35、师:很好。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易出现的错误是: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写成了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把氮气的电子式写成NN写出正确结果:板书:师: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即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都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活动与探究以上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都是成键原子双方提供的,共用电子对能不能由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呢?可通过 NH4+的形成及结构进行说明。生:查相关资料解决这个探究性问题。已知氨分子和氢离子可结合生成铵根离子。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的呢?分析氨分子和氢离子的电子式,即可揭

36、开此谜。板书:讲解:从氨分子的电子式可以看出,氨分子的氮原子周围还有一对未共用电子,而氢离子的周围正好是空的。当氨分子和氢离子相遇时,它们一拍即合,即氢离子和氨分子结合时各原子周围都是稳定结构。这样,在氮原子和氢离子之间又新成了一种新的共价键,氨分子也因氢分子的介入而带正电荷,变成了铵根离子(NH ),其电子式可表示如下:4板书:师:像这种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配位键的性质和共价键相同,只是成键方式不同。在多数共价键分子中的原子,彼此形成共用电子对后都达到稳定结构,还有一些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如 BF3 分子中的硼离子,外层只有 6

37、个电子;PCl5 分子中的磷原子共用 5 对电子后,磷原子外层成了 10 个电子。同样的情况还有 CO、NO2 等分子,因此,化学键理论仍在不断发展中。过渡: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以上提到的几种粒子,表示成结构式分别为:板书:HCl O= = C= = ONH H活动与探究写出H2、HCl 的电子式,比较形成共价键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联系元素的化合价,比较共用电子对与两个成键原子原子核间的距离大小,分析成键原子的电性。生:形成 H2 分子的都是 H 元素,不存在非金属性的差异,H 元素显 0 价,不显电性,共用电子对位于 2 个 H 原子之间;而形成

38、 HCl 分子的分别是 H 元素和 Cl 元素,非金属性有明显差异,H 显+1 价,Cl显-1 价,共用电子对偏向 Cl,距离 Cl 原子核较近。师:很好。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板书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多展示练习: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含有极性键的是。A:H2OB:N2C:NaID:Na2O2E:NaOHF

39、:CO2学生思考、回答师:所谓的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指的是共价键,离子键中不存在极性和非极性之分。思考与HX 键中哪个极性最强?生:HF 极性最强。因为F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最强,共用电子对在 HF 中偏移程度最大。所以HF极性最强。师:一般来说,原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这种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也就越强,形成极性键的极性也就越强。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那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不是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呢?下面,通过分析氢氧化钠的结构来对此结论进行判断。师: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师: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

40、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板书:师:根据氢氧化钠的电子式分析,氢氧化钠中存在什么类型的化学键?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师:十分正确。板书 (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字样标在氢氧化钠电子式对应位置的下方)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这句话是否正确?生:不正确。师:因此,说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师:下面,让来认识几种化合物的电子式。板书:师:请大家标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在相应位置写上离子键、共价键:师:通过以上实例及以前的学习,共价化合物中

41、却不可能有离子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而在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都是共价键。如 HCl 中的HCl键和AlCl3 的 AlCl 键。过渡: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中,可以看到,原子结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三、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师:理解化学键的定义时,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而两个氢原子之

42、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学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就可以用化学键的观点来概略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第一步是金属钠和氯气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旧键断裂),其中金属钠破坏的是金属键,氯气分子断开的是共价键,它们分别得到钠原子和氯原子;第二步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相互结合,形成钠氯之间的化学键离子键(新键形成)。分析其他化学反应,也可以得出过程类似的结论。因此, 可以认为:板书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师: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H2 分子与 Cl2 分子作用生成 HCl

43、 分子的过程。生:先是H2 分子与 Cl2 分子中的HH 键、ClCl 键被破坏,分别生成氯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氯原子与氢原子又以新的共价键结氯化氢分子。师:大家理解得很好。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可总结如下:多展示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注:以上内容也可由学生自己填写。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希望要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注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内涵。学会判断离子键、共价键。布置作业P23 T1、3、4、5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在分子内相邻原子之间存在着相

44、互作用,称为化学键。实际上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把分子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对物质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的、沸点等有影响。NH3、Cl2、CO2 等气体在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能够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就是由第三节 化学键(第 2)二、共价键3、化学键定义1、 定义类型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活动与探究键项型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子原 子实质阴、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于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的缘故。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沸点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

45、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沸点也相应升高。得是,有些氢化物的1-3-5)。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完全符合,如 NH3、H2O 和 HF 的沸点就反常(如图图 1-3-5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叫做氢键。氢键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通常也可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和沸点升高,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 ,从而需要消耗较多能量的缘故。水在液态时常是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形成(H2O)n(如图 1-3-6)。图 1-3-6的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成为疏松的晶体,在冰

46、的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在固态水(冰)中密度减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现在人们还发出,氢键在生命现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DNA 的结构与生理活性都与氢键的作用有关。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C.H2OA.Ba(OH)2B.CC2D.H2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4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CO2BPC3CCC4DNO25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C2H5

47、OHBCl2CSiCl4DCH3Cl)6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Na2O2 CCl4 FeS2 NH4Cl HOOH Ca(OH)2ABCD7 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60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C60 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 中含离子键DC60 的分子量是 7208下列过程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咐C溶于水DHCl 气体溶于水二、填空题9在下列H2O、H2O2、Ba(OH)2、Na2O2、K2O等化合物中,由离子键和极性键的化合物是;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化合物是.的化合物是;由极性键和非

48、极性键的10在NaCl、NaOH、N2、H2S 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只含有极性键的是,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随堂练习参考一、选择题1AD 2A 3C 4D 5AB 6C 7AC 8D二、填空题Ba(OH)2;Na2O2;H2O2NaCl、NaOH;H2S;N2;NaOH习题祥解1离子键是由子(一般都是金属子)和阴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例如,NaC1 就是由 Na+和 C1-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而 HC1 则是由 H 原子和 C1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含有共价键。2.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已达到 2 个或

49、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4.(1)非极性键 (2)非极性键(3)极性键(4)极性键(5)极性键分析:判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只需要根据定义即可: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就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就是极性键。第一章复习课(第 1)从容说课本章知识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但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须由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作基础。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单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掌握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可少的

50、。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讲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第 1、2、3 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键的极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教学重点原子的组成

51、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教学难点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这一章的概念较多,理论性又强。为了使大家对本章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来归纳和整理一下已学知识,同时以练习作载体,对本章知识加以巩固。板书 第一章 复习课推进新课师:首先来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板书 一、原子结构师: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原子?生:组

52、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共同高速运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板书质子(Z)原子原子核( A X)中子(N)Z核外电子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哪种粒子决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由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接上板书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师:元素的种类由什么粒子决定?生: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接上板书 决定元素种类师: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粒子决定?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接上板书:质量数 A=Z+N师:同位素与核素(即原子种类)与哪种粒子密切相关?生:与核内

53、中子数。接上板书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什么粒子决定?生:由原子核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接上板书:相对原子质量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生:由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决定。师:原子是否带电取决于什么?怎样确定?生: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若两者数目相等,原子呈电中性;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负电,为阴离子;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带正电,为师:原子结构的有关问题可以看下表子。多展示1.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知识做以下练习。多练

54、习:展示有关35 C粒子,回答下列问题:17原子种类微粒之间的关系中性原子A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 质子数+中子数子An+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阴离子Am-Z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所含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3)它与35 C、37 C之间的关系是。1717(4)它与35 C的半径大小的关系是。17(5)已知 Cl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5,可知35 C、37 C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质量分数之比为1717。学生活动,教师巡视:(1)17 18(3)它与35 C是同种原子;与37

55、 互为同位素1717(4) 35 C的半径大于35 C的原子半径1717(5)31师:学习原子的结构时,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1 H 原子核中就无中子;同一种元1素的同位素只与核内中子数有关,而与核外电子数无关。如35 C与35 C是同位素的关系,而35 C与37 C17171717也是同位素关系。多展示【例题剖析】【例 1】R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m,中子数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其原子质量与12 C 原子质量之比约为:()126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的原子可能是 R 原子的同位素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师:本题为概

56、念性较强的综合题。由于大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各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又有各自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求出的平均值。根据题给信息,只能知道这种原子的质量数为,至于它有无天然同位素,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均无法判断。故不能确定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 A 不正确,B 正确。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以12 C 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即为质量数。设R 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m g,则有即:接上板书 电子式,如。师: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7、多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师:元素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其电子层结构将趋向于何种变化?生: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自己的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师:原子和原子相遇发生反应时,必形成化学键。板书 二、化学键师:那么,原子和原子通常通过什么方式使自己趋向于稳定结构呢?生: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师:原子得失电子以后可分别形成阴、子,阴、子之间可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化合物,这种静电作用又把它叫做什么?举出几种粒子间存在这种作用的物质。生:阴、子之间的这种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如 Na2O2、NaOH、NaCl 中均含有离子键。质的这种作用又叫什么呢?举例说明。师:那么,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

58、生:叫共价键。如 H2 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氢原子之间,HCl 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都形成共价键。师: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它们属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板书: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核外 电子 排布 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 2n2 个电子即: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代表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3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注意事项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

59、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 118 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它规律。原子 结构 的表 示方 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意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 Cl-:电子式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的数目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 Na

60、 、Mg、A l、CN 、O, Cl、Ar师:H2 分子中的HH 键与HCl 分子中的HCl 键是否相同?为什么?生:不相同。H2 分子中的HH 键的共用电子对未发生偏移,为非极性共价键;HCl 分子中, HCl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 Cl 原子,是极性共价键。师:很好。亦即共价键又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两类。接上板书:极性键、非极性键多展示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子键形成条件和原因稳定的子化学键定义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通常叫做化学键。体现形式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振动。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离定义阴、子间通过静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