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16课程名称:植物资源学英文名称:Resource Botany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63学分:3.0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植物学 植物分类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

2、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3、第一章 植物资源学概述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二、植物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四、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五、植物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六、植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七、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概况和发展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第二章 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植物资源分区第二节 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一、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二、引种驯化的途径与步骤第三节 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一、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植物资源保护的内容与对策三、植物资源的管理第四节 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二、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三、植物资源利用的

4、一般性原则四、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与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食用植物资源教学内容 第一节 淀粉植物资源第二节 蛋白类植物资源第三节 食用油脂植物资源第四节 维生素植物资源第五节 饮料植物资源第六节 食用香料植物资源第七节 色素植物资源第八节 甜味剂植物资源第九节 蜜源植物第十节 果树植物资源第十一节 野菜植物类、食用竹类、饲用植物资源(略)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第四章 药用植物资源 第一节 中草药资源第二节 农药植物资源第三节 有毒植物第五章 工业植物资源 第一节 纤维植物资源第二节 芳香油植物资源第三节 树脂、树

5、胶植物资源第四节 能源植物第六章 环保植物资源 第一节 防风固沙植物资源第二节 水土保护植物资源第三节 绿肥植物资源第四节 指示植物第五节 抗污染植物资源第六节 观赏植物资源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 植物资源学概述 3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第三章食用植物资源362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666第五章工业植物资源62第六章环保植物资源665合计301815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戴宝合,主编野生植物资源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2刘胜祥,主编植物资源学(第二版)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3董世林,主编植物资源学哈尔滨:东北林

6、业大学出版社,19944何明勋,主编资源植物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姜彦成,党荣理,主编植物资源学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6赵建成,吴跃峰,主编生物资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谢碧露,张美琼,主编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8张康健,王蓝,主编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9赵可夫,冯立田中国盐生植物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杨利民,主编植物资源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杨期和,主编植物资源学(第一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彭海玉 修订日期:2007-

7、3-1 大纲审定人:万小荣 审定日期:2007-12-30 植物资源学-杨利民内容简介植物资源学是一本适用于植物科学与技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和生物科学类及农学类等相关专业使用或参考的教科书,也是科学研究的参考书。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植物资源分类、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和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了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野果植物资源、野菜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油脂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树脂植物资源、树胶植物资源、鞣质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和其他

8、植物资源(包括甜味剂植物资源、经济昆虫寄主植物资源、皂素和木栓植物资源及能源植物资源)等18类重要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教材图文并茂,吸收了相关教材、专著及最新学术论文成果。植物资源学中文名称:植物资源学 英文名称:science of plant resource 定义:研究资源植物的分布、分类、引种驯化,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特性、形成、积累和转化的规律,以及开发利用、保护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需求关系的学科。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植物资源学(二级学科)植物资源学(Plant Resources):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 HYP

9、ERLINK /view/42147.htm t _blank 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目录前言绪论第一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章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第四章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第五章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第七章野果植物资源第八章野菜植物资源第九章芳香油植物资源第十章色素植物资源第十一章纤维植物资源第十二章油脂植物资源第十三章淀粉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学-杨期和ISBN:9787811353891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六章,第一、二章从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分布、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了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

10、的基本方法;第三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植物资源、环保植物资源的重要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植物资源的概念、分类系统、基本特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重点论述了4大类25个亚类植物资源,较详尽地介绍了这些资源植物的形态、生境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用途、采收与加工方法,同时介绍了其近缘科属中的资源植物和其他重要种类。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资源的概念第二节植物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第三节植物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资源植物和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第五节植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植物资源的特点第二节我国植物资

11、源的形成条件第三节我国植物资源的分区第四节我国植物资源利用的发展状况、问题和建议第五节植物资源的保护途径和对策第三章食用植物资源第一节淀粉植物资源第二节蛋白质类植物资源第三节食用油脂植物资源第四节维生素植物资源第五节饮料植物资源第六节食用香料植物资源第七节色素植物资源第八节甜味剂植物资源第九节蜜源植物资源第十节南方果树资源第十一节野菜植物类、食用竹类、饲用植物资源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第一节中草药资源第二节植物农药资源第三节有毒植物资源第五章工业植物资源第一节纤维植物资源第二节芳香植物资源第三节树脂树胶植物资源第四节能源植物资源第五节工业昆虫寄主植物资源第六节鞣料植物资源第六章环保植物资源第一节防

12、风固沙植物资源第二节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第三节绿肥植物资源第四节指示植物第五节抗污染植物资源第六节观赏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药用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1,地域性。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5,多用性。6,国际性。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二,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三,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四,药用植物资源

13、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五,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六,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及监测。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大空间科技技术,也称“3S”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区划、栽培管理、质量控制上,特别是在道地药材的栽培、采购上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外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一,亚洲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 1,东亚及部分东南亚地区 该区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指导,理论系统完整,实践经验丰富。代表性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约有草药10000种,大部分为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少数为热带植物。代表性种类有人参、五

14、味子、甘草、党参、当归等。2,南亚地区 以印度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和医学体系,实践经验丰富。代表性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等,约有草药2500种,大部分为亚热带和热带植物,代表性植物有丁香、石榴、菖蒲、穿心莲等。、二 阿拉伯伊斯兰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 北非和中东地区以阿拉伯传统医学为主,有比较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阿拉伯医学体系对于亚、欧、北美医学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一地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约有植物药1000种,大部分为荒漠草原或旱生药用植物,代表性种类有葫芦巴、香茅、罂粟等。伊朗、土其耳、沙特等中东地区以伊斯兰医学体系影响为主,有草药1000种。三,西非南非药

15、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 以非洲传统医学为主,有丰富的民间医学实践,包括动非和西非、南非地区,代表性国家有扎伊尔、坦桑尼亚、南非等。地处热带沙漠、草原,赤道雨林,温带草原地区,植物种类丰富,面积广,有草药1000种,多为热带植物,代表性种类有金合欢、蓖麻、油橄榄等。四,拉丁美洲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 以拉美传统医学为主,民间医药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整个拉丁美洲应用的药用植物约有5000种,仅墨西哥就有2500种。代表性国家有巴西、墨西哥、秘鲁、智利等,种族众多,为热带地区,气候潮湿,雨量充足,是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代表性种类有金鸡纳、凤梨、皂树等。 五,欧美及澳洲传统医药体系 该区

16、以传统医学为主,习惯上以应用现代医学为多,民间传统医学方式很少。北美和中美洲分布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北美约有药用植物1000种。澳大利亚有药用植物1500种,大部分为温带和寒温带植物。代表性种类有啤酒花、三色堇、山金车、银杏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药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国家,仅种子植物就有24500种,分属253科、3184属,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自1983年起,国家组织全国的中药研究力量对全中国资源进行了艰苦的普查工作,查明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达12772种,其中天然药用植物10933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400种。菊科是

17、我国被子植物第一大科,约1000属、2500030000种约占被子植物的1/10,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温带,热带较少。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主要药用属有蒿属、凤毛菊属火绒草属、蒲公英属等。商品药材有有白术、苍术、蒙古蒿、千里光等。中药区划的原则:中药区划不是单纯的自然区划,也不是部门的经济区划,而是兼有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的综合性区划。中药区划要考虑以下原则:1,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原则2,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直性原则 3,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4,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原则 5,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原则 6,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原

18、则我国行政的所属的6个大区中,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资源种类明显多于华北、东北和西北。6个大区的资源种类多寡的排列顺序是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云南是我国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就有150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量的50%以上。其中药用植物6157种。主产的药用植物有三七、灯盏花、石斛、黄连、当归、肉桂、龙胆、砂仁等。云南三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灯盏花占全国总产量的95%,砂仁和石斛占全国总产量的70%。第三章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的产量。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

19、位(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g/株)。经计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或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年允收量: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最大持续生产量: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之间的比值。单种药用植物资源最大持续产量的确定方法:1.野外实验法。2.人工更新法。贵州的主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吴茱萸、天冬、白芨、何首乌、通草、百合、南沙参及百部等。第六章濒危分级,中国红皮书分“濒危”、“稀有”、“渐危

20、”三个级别。一、药用植物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降低。2. 需求的迅速增加加大了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沉重压力。3. 无序的开发利用造成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严重破坏。4.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和协调管理急需加强。5. 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拯救力度亟待加大。二、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对策:1. 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2. 开展资源普查与科学评价。3. 合理开发利用。4. 寻找稀有濒危中药材的替代品。5. 加强药用植物物种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6. 广泛宣传与加强执法。7.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主要途

21、径和方法:1.就地保护:将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目的。途径有:a.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b.采取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如抚育更新,合理采收2.迁地保护。又称异地保护,即将珍惜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护在保护区、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3.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植物体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四、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对策:1.加强濒危药用植物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明确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致危因素等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保护等级。2采用多种方法和有效措施,加强现有和新建保护区和植物园区的建设,做好就地和

22、迁地保护工作,力争将濒危的药用植物更多的保护起来。3加强濒危药用植物动态变化的监测,找出变化规律。4禁止或限制使用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4大力发展濒危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5加大保护和研究经费投入,深入开展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培养专门的资源保护管理和科研人员。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是以植物科学为基本理论指导,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了解某一地区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用途、储量、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利用现状、资源消长变化及更新能力,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通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认识药用植物资源与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生

23、产力、交通、科学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揭示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和药用植物生产、资源开发的地域差异;正确评价各地药用植物资源状况;总结分析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经验、技术,确定今后药材生产布局和发展方向、途径及应采取的措施,为全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性开发和合理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意义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其发展动态,是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制定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方针、政策、计划以及经济和环境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

24、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制定长期、中期或短期生产计划提供依据,也可用于检查、评价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计划执行情况。三.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 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的调查2.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3.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4. 药用植物资源的更新调查四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2.物资准备3.技术准备五. 药用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1.现场调查(踏查和详查)2.线路调查3.样地调查(样地选择的方法:1.典型抽样法 2.随机抽样法 3.系统抽样法)样地的类型有:样方、样条、无样地法五.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注意事项1.人身安全 2.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3.方位确

25、定方法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一般可分为经验判断法、极限条件法和定量评价法。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以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开发药物与其他产品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和单体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开发的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综合开发。此外,还包括如天然保健食品、化妆品、植物源农药、中药饲料添加剂、香精香料、天然色素等多品种开发。采用循环经济的观点指导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同时,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植物源农药是用具有杀虫、杀菌、除草剂生长调节等特性的植物功能部位,或提取其活性成分,加工而成的药剂。中药饲料添加剂是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按国际审批

26、和管理归入药物类饲料添加剂。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是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人为采挖、砍伐和利用之后,其种群数量和资源总量在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通过繁殖、生长获得恢复与重建的过程。(繁殖、生长、更新)药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其中自然的又分为有性的和无性的。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包括品质评价、效益评价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品质是指药用植物用于医疗用途的药用部位和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包括内在和外在品质两大类,它们是资源的自然属性。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院 (部):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总学 时:30(理论:30)系 (室):林学系 学 分:2课程编码:11010065 适用专业:园林考核方式:考查

2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任选课执 笔 人:王晓红 审 核 人:李晓东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任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开发利用的部位、价值、采收与加工方法,同时使学生树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意识。二、教学基本内容及重点绪论 教学内容:野生植物资源的概念及研究意义;野生植物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野生植物资源的概念;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总论 第一章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教学内容: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28、教学重点: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特点。第二章 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内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教学重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第三章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内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意义;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野生植物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野生植物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第四章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教学内容:物种灭绝及受威胁的人为因素;物种保护等级的划分;保护管理规划;自然保护区及其功能。教学重点:物种灭绝及受威胁的人为因素;物种保护等级的划分。各论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概述教

29、学内容:主要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习性与分布;药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教学重点:药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第六章 果树植物资源教学内容:主要果树植物资源的种类、习性与分布;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教学重点: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第七章 野菜植物资源教学内容:主要可食野菜植物资源的种类、习性与分布;食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教学重点:食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第八章 芳香、油脂植物资源教学内容:主要芳香、油脂植物资源的种类、习性与分布;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教学重点: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第九章 色素植物资源教学内容:主要色素植物资源的种类、习性与分布;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教

30、学重点: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第十章 树脂、树胶植物资源教学内容:主要树脂及树胶植物资源的种类、习性与分布;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教学重点:应用价值;采收及加工方法。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野生植物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特点。2掌握常见野生植物种类的形态特征及生态特性。3明确不同类别野生植物的可利用部位的采收与简易加工方法。4学会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法。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任选课程。它在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开设之后设置,是园林专业的拓展和知识储备课程。五、选用教

31、材及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野生植物资源学戴宝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2主要参考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王万贤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月第1版。植物资源学 董世林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 月第1版。野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杨毅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月第1版。六、学时分配表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理论课实验课习题及讨论课其 他绪 论2第一章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2第二章 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三章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2第四章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2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5第六章 果树植物资源5第七章 野菜植物资源4第八章 芳香、油脂植物资

32、源2第九章 色素植物资源2第十章 树脂、树胶植物资源2小 计30合 计30植物资源学课程介绍:先修课程:无随着人口的增加、可耕地的不断减少、环境的恶化,植物多样性的价值将更加凸现。本课程将根据现代人对环境、生活、健康、文化等的新要求,着重讲授:植物多样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植物资源的分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种质资源);植物资源的评价(适应性评价、利用价值评价等);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选择、引种、选种等);植物种质的创新(传统技术、现代技术);植物种质的保存(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资源植物化学等。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一、课程基本信

33、息1、先修课程:无2、面向对象:所有学科3、教材、教学参考书:1PlantGermplasms,RattanLalAgrawal,SciencePublishers,Inc.U.S.A,19982现代种子种苗学、陈火英、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3.InvitroPlantResourceConservation,AcramTaji,FoodProductsPress,2002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植物资源学属于植物学的范畴,是一门集植物、环境、生活、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因而也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对大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无论是作为了解自然、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生活质量,还是一种相关技术的掌握

34、,创新能力的激发,都是很有价值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了解植物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重要性,而且从理论上掌握植物多样性的意义;植物资源的分类;植物资源的评价;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植物种质的创新;植物种质的保存;资源植物化学等。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些实践。通过以上努力,希望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内在素质,而且待他们毕业后能因有一技之长而增加竞争能力。三、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多样性;植物资源的分类;植物资源的评价;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植物种质的创新;植物种质的保存;资源植物化学。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植物多样性植物与环境、植物与生活、植物与健康

35、、植物与文化;野生植物的保护等植物资源的分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种质资源植物资源的评价适应性评价内容与方法、利用价值评价内容与方法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自然变异、人工变异;选择、引种、选种的联系与区别植物种质的创新有性杂交、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植物种质保存种植保存、自然保护区;种子贮藏、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等;离体保存等资源植物化学植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分析技术与方法等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从理论上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知识;2.能通过实践,掌握一些种质创新的基本技能;3.通过完成mini-review的完

36、成和交流,使学生文字归纳、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说明本课程教学特点: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PowerPoint为载体,利用大量的照片,并结合相关录象,尽力使理论课上得形象生动,活跃课堂气氛;2.双语教学。36学时最新格式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HYPERLINK o 转贴并收藏 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lant Resources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关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较强的有关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37、、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能力。3.适应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4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6学时,2学分。5.先修课程:植物资源学是一个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其不仅与纯植物学的许多分支相联系,如: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等等,在资源植物的繁殖、栽培、收获、管理、产量、市场等方面又与民族植物学、农学、园艺学、林学等学科相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农业市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西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植物资源学。主要参考书目:刘胜祥.植物资源学.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王宗训.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北京

38、:中国科技出版社,1989徐万林.中国资源植物.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候学煜.中国的植被.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7.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幻灯片演示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8.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卷面理论考核。采用实验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等,占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法,占70%。9. 课外自学要求:复习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等先修课程的基本原理;结合其他课程或实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践应用。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资

39、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2)具备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关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和分析;(2)能够进行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三、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绪 论 主要论述:植物资源的概念、涵义;植物资源的特点;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植物资源学的学科性质、目的和任务及其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总 论第一章 我国植物资源分布概况主要讲述:我国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形成条件;我国植物资源分布概述。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对我国植物资源分布情况有

40、全局性的认识。第二章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主要论述:人类与植物资源的关系;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战略基地。要求学生具有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并能够正确处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关系。第三章 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主要论述:引种驯化的概念;我国植物引种驯化的历史概况;资源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理论、步骤和方法;资源植物引种栽培的气候相似程度分析。教学重点在于资源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难点在于资源植物引种栽培的气候相似程度分析。第四章 新植物资源发掘常用研究方法主要介绍民族植物学方法和系统研究法两种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民族植物

41、学、系统研究法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两种方法的研究程序。第五章 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主要论述: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的基本原则;植物资源调查及其评价的方法;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评价、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方案的技术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等。要求学生掌握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六章 食用植物资源主要论述淀粉植物、蛋白质植物、维生素植物、甜味剂植物、饮料植物、食用油脂植物、食用色素植物、食用香料植物等食用植物资源的资源概况、开发利用原理和技术。第七章 药用植物资源主要论述中草药植物、农药植物的资源概况、开发利用原理和技术。第八章 工业用植物资源主要论述纤维

42、植物、鞣料植物、树脂、树胶及橡胶植物、香料植物、工业用油脂植物、工业用染料植物、能源植物、经济昆虫寄主植物等常用工业用植物资源的资源概况、开发利用原理和技术。第九章 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主要论述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植物、绿肥植物、花卉资源、指示植物、抗污染植物等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的资源概况、开发利用原理和技术。第十章 植物种质资源主要介绍种质和种质资源的概念,我国的特有植物资源和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四、教学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讨论小计绪论22第一章 我国植物资源分布概况22第二章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4第三章 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44第四章 新植物资源发掘常用研究方法2

43、2第五章 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44第六章 食用植物资源8311第七章 药用植物资源235第八章 工业用植物资源8311第九章 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自学第十章 植物种质资源自学总 计5454(四)植物资源学应开学期:第6学期 实习周数:2周 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化学主撰人: 李欣 审核人:李洪连 1. 课程简介植物资源学教学实习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和必修课,在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通过现场实际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课堂讲授和室内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

44、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2. 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通过现场实际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课堂讲授和室内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从而为毕业生产实习、指导生产和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实习要求:通过实习,掌握生产上各种资源植物的识别要点和鉴定方法,并采集典型标本若干份;掌握资源植物的栽培管理方法和利用途径,了解各种资源植物的发展趋势,写出调查和实习报告。3. 实习内容(1)资源植物识别鉴定:实习期间,对所在地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淀粉植物、香料植物、特种食用植物等种类,在课堂

45、讲授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识别和鉴定,掌握识别特征。(2)资源植物调查:在实习所在地,对当地各种资源植物的种类、生态环境、分布、栽培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3)资源植物标本采集:每组采集典型的资源植物标本20-30种,每种2份,制作、编号、保存,回校后交指导教师审核验收,评定成绩。4. 实习程序与时间分配本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时间为2周,在植物资源学课程结束后进行。实习在学校科教园区(郑州市郊区,离校本部15公里左右)和郑州市各大花卉市场进行,该园区及其周围种植有各种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植物种类多,易于观察。园区有较好的食宿条件,师生均吃住在园区,集中实

46、习,便于安排和管理。5. 报告与作业要求以小组(一般为4人)为单位进行实习,但每人均要写出各项实习内容的调查报告,最后要写出实习总结。6.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综合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占30%,实习报告成绩占70%。(1)平时实习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时的表现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对待实习的态度及实习纪律遵守情况;能否准确地进行观察、记载、收集和整理;独立进行实习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采制标本任务的情况。实习期间请假超过全程的1/4或不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实习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学生,应视为实习不及格。(2)实习报告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实习报告的份数

47、、正确性和科学性,报告材料是否丰富、完整,分析、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水平等。7.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刘胜祥主编植物资源学(第二版),武汉出版社,1994 (2)何明勋主编资源植物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戴宝合主编. 植物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题名: HYPERLINK /opac/BookRetr.aspx?Index=4&KeyWord=%e6%a4%8d%e7%89%a9%e8%b5%84%e6%ba%90%e5%ad%a6&SrchTab=0 t _blank 植物资源学 *责任者: HYPERLINK /opac/BookRetr.as

48、px?Index=5&KeyWord=%e5%88%98%e8%83%9c%e7%a5%a5%e4%b8%bb%e7%bc%96&SrchTab=0 t _blank 刘胜祥主编*ISBN:7-5430-0729-0 HYPERLINK /opac/BookRetr.aspx?Index=3&KeyWord=7-5430-0729-0&SrchTab=0 t _blank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地:武汉*丛编:*分类号: HYPERLINK /opac/BookRetr.aspx?Index=6&KeyWord=Q949.9&SrchTab=0 t _blank Q949.9*关键词: HYPERLINK /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