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16 16页,共 =sectionpages 16 16页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从亘古浩荡的长江起笔,笔触由现实的景物转到历史的人物,这两个场景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为词人的追古抚今提供了无尽的

2、可能。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十三个字便包含了对静态、动态、声音、色彩及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C词人在写作上实现了写景、咏史、抒惰的紧密结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英雄人物的缅怀追忆,并由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也透露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D这首词结尾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表现出的心境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两句一致。2明代王世贞说:“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此语形象真切地道出本词豪放之风格特征。你认为其“豪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

3、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B“雁过也”的雁未必相识,却说“旧时相识”,是寄托怀乡之意。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残败的菊花堆满地上,“憔悴损”则指菊花枯萎凋谢。D“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为收尾妙在不说明一个“愁”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

4、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B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C此词情调感伤哀怨,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D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定王台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

5、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注: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空白九分头: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登高览胜,空间宏大,所写意象多大气开阔,“雄跨”“大江”“万里”等词让全词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B词人站在“危基百尺”的定王台,感慨顿生,实写了定王当年旌旗招展、千乘万骑的场景,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叹。C“书生报国无地”一句借典抒情;结尾-一个“愁”字又直抒胸臆,两处都写出了词人心忧国势又报国无门的悲愁。D本词从深秋登临定王台开始着笔,中间写登临所见

6、所思,最后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紧凑,且以景寓情,饶有余韵。6同为登临之作,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有何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

7、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C作者怀念廉颇,用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哪两个人物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三句诗要表达什么观点?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

8、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貔虎:原指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由滚滚东流的江水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空间广阔,时间遥远,为全词奠定了雄浑豪放的基调。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洒酒酬江月的宽慰旷达之情,此处化解了前文表达的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愁绪。C满江红赤壁怀古下片虚实结合,实写赤壁及附近的山川形胜,虚写朝代更迭,现实与想象

9、结合,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D两首词均为咏诗怀古词,均以历史陈迹“赤壁”为题材,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诗伤世等目的。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与满江红赤壁怀古上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不尽相同,试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苏 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0、。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12请从表达技巧

11、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阅读诗歌,完成各题。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李清照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注】上巳召亲族: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褉”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祛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后。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了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李清照南渡以后,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她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

12、凉。B“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两句写词人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一个“空”字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安于半壁江山的不满。C“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D本词题是“上巳召亲族”,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本词写出词人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14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二、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3、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描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5)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6)李清照声声慢中“_,_”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等,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

14、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三、选择题16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致云雀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颂了美丽、自由的云雀,诗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锐气,有一种向上的力量。B登高一诗颔联对仗工整,借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让人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伤感。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是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衬托手法的使用,例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诗人自己。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

15、项是()A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战船)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C雄姿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千古风流人物(放荡不羁)D遥想公瑾当年(回忆)故国神游(古战场)18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

16、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19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

17、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2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周郎公谨浪涛尽雄姿英发B豪杰峰火这次弟元嘉草草C神鸦仓惶憔悴陨晚来风急D杯盏寻觅扬州路乍暖还寒2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樯橹灰飞烟灭22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18、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暮去朝来颜色故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参考答案:1D2(1)场景豪放,波澜壮阔。开篇“大江”滚滚东流,随即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读者设置一个极为广阔浩渺的空间和悠久绵延的时间背景。(2)意象豪放,雄奇冷峻。“大江”“巨浪”“乱石”“千堆雪”等意象,数量很多;体态硕大、嶙峋;色泽灰白;声响巨大;动态雄奇多变、奔放不羁。(3)语言豪放,铿锵有力。动词运用传神、刚劲有力。如“淘”“穿”“拍”“卷”等动词运用。词类活用,摇曳多姿。如“灰飞

19、烟灭”名词作状语,活用中又有比喻,形象感强,多姿多彩。(4)人物豪放,英雄气概。作者善于用多种表达技巧来塑造英雄形象。有正面直叙、有侧面衬托,凸显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建功立业。(5)情感豪放,超然旷达。从“大江东去”的高昂激越豪迈遥想公瑾当年的景仰羡慕“人生如梦”的沉郁苍凉“一尊还酹江月”超越旷达,全词的基调是豪壮,豪壮中交织着悲苦和旷达、出世与入世、消沉与豪迈种种复杂的情绪和心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无人相知的苦闷和忧郁之情。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两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的应用,表达的是作者渴望

20、建功立业,用意是自己有心为国出力,为国出征的心愿。两句表达的情感不一样。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并归纳概括的能力。题目问“豪放”表现在哪里,首先明确词的豪放可以通过题材选择、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词中选择了赤壁古战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大江滚滚东去的壮阔景象,跨越时空,将人带入茫茫历史中,境界阔达;写景时,用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夸张手法,极写赤壁战场陡峭山崖,采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涛拍案的宏伟气势,展现出壮阔宏大的景象,带给人豪放开阔的感受。“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语言豪放,铿锵有力。“乱

21、”“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笔墨集中于周瑜一人身上,写他年少英俊,意气风发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他赤壁之战时指挥若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尽显儒将翩翩风度,不动声色中铸就伟大功绩,其英雄形象豪迈动人,寄托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而作者表达的感情里,有一时的失意,“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尽管如此,却仍旧能够在“一尊还酹江月”的凭吊中获得旷达洒脱的宁静解脱,令人感到词人情感上的豪放旷达。3C4B【解析】3本题考查

22、学生分析理解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C.对“满地黄花堆积”和“憔悴损”的分析错误。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败的菊花堆满地上。“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说法错误。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应是作者的后期作品。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故选B。5B6同:都是登临怀古伤今,袁词“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与苏词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有壮志难酬的无奈。异:袁词写于南宋,更多的是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一直贯穿始末;而苏词写于北宋,除了怀才不遇的悲

23、愤,更多的是“借自然之景浇胸中之块垒”的旷达与洒脱。【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实写了定王当年旌旗招展、千乘万骑的场景”错误,诗句意思是“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都是作者想象的场景,所以是虚写。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登上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本词是词人登台纵目,抒发情怀,追溯昔时的繁华,感慨如

24、今的荒凉。两首词都是登临怀古伤今。袁词“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书生报国无门,空自白头;苏词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都有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无奈。异:水调歌头定王台一词的上阕叙述词人登台纵目,周览形胜,追溯昔时的繁华;下阕则抚事伤时,抒发了词人烈士迟暮、报国无门的悲愤。全词以雄健之笔写沉郁之怀,令人哀感无端。词人在一个深秋时节登上定王台览胜,感慨顿生,并将不胜今昔之感升华为感时伤事的爱国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更多的是感时伤逝的爱国情,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一直贯穿始末。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

25、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除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上阕有壮阔之景的描写,下阕有“一尊还酹江月”的抒怀,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既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又表达了旷达与洒脱之情。7B8刘义隆(或宋文帝),霍去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本词运用廉颇的典故,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可知,词人渴望北伐,

26、收复失地,但现实情况却是不得重用,壮志难酬。B.“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理解是最准确的。ACD项的理解都不是很全面。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典故以及作者观点的能力。“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所以分别使用了刘义隆(或宋文帝),霍去病的典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

27、兴北伐”,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草率行事。9D10(1)两首词都写到赤壁之战的重要人物周郎。苏轼着眼于周瑜英姿勃发的儒将风采与年少有为的伟大功绩,用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词则以“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一句,以其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2)两首词都描写了战争场面。苏轼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以周瑜指挥若定的轻松姿态,曹军惨败的狼狈,才能更突出周郎的年少功业已成,反衬作者的失意。戴词则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一句对偶,写出孙吴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的气势;并以“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一句,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水战场景,体

28、现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以昔年东吴强大的实力反衬“今”日南宋国势的衰微,流露出作者的悲慨。【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诗伤世等目的”错误,这两首词中并无“逃避现实”的感情,苏轼是借古抒怀,表达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无奈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而戴复古则是怀古伤今,表达自己忧国伤时的感慨。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诗词描写异同点的能力。念奴娇下阕写赤壁之战,着重描绘周瑜的形象,先以“小乔初嫁”来衬托其年少英武,再写其英雄气度“雄姿英发”、儒将装束“羽扇纶巾”,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即使是写大战场面的“谈笑间,樯橹灰飞

29、烟灭”,也是为了衬托周瑜年少有为,功业早成的形象,“谈笑间”表现出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灰飞烟灭”则将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这两句十分精炼,以其“谈笑间”的潇洒从容更显出“灰飞烟灭”的功绩赫赫,与作者本人被贬黄州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方便作者抒发个人感慨。戴复古则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这一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

30、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写到这里,陡然转折。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戴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今如许”这转折一问,流露出对南宋国势一日不如一日的悲慨。11B12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B项,是借喻,用“琼瑶”

31、喻指月亮,不是借代。故选B。1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弥弥”“隐隐”这两组都是叠词,“弥弥”修饰水,表现了水之盛,“隐隐”修饰云,表现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

32、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的情感。同时此两句暗写月光。 “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侧面烘托。13C14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土已经沦丧的无奈伤感之情。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表明欢情减少。表面上是伤春,其实是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寄托忧国伤时之感。【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

33、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错,这两句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看起来词人对美酒佳肴满意,但“草草”二字点明了宴席准备得不充分,结合时局的动荡,可知词人满意实是因为美酒和佳肴在国破家亡之时已经不重要了,而酸梅酿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透露了女主人

34、公并无心过好这个上巳节。故选C。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意思是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表面上读起来,好像是词人在调侃自己,其实有一种春将逝、人将老、国将丧的无奈之情。【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