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落演替_第1页
森林群落演替_第2页
森林群落演替_第3页
森林群落演替_第4页
森林群落演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本章提要】森林群落发生过程包含迁移、定居、竞争和反应4个阶段。森林群落演替可依据不一样标准划分为不一样演替类型。演替顶极学说主要有单元顶极论与 本章介绍了森林动态模型及林窗动态模拟方法,叙述了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森林群落演替第1页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63 演替顶极学说64 森林演替实例65 森林动态模型66 恢复生态学原理67 天然林保护工程68 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群落演替第2页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6.1.1 森林群落发生进程森林群落发生普通都含有迁移、定居、竞争、反应这么几个过程。森

2、林群落演替第3页6.1.1.1 迁移从繁殖体开始传输到新定居地方为止,这个过程 称为-迁移。繁殖体-是指植物种子、孢子以及能起繁殖作用植物体任何部分(如一些种地下茎、具无性繁殖能力枝和干以及一些种类叶)。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4页风播植物 随风滚动传输 弹裂力量传输 重力作用滚动 动物吞食(体内传输 ) 动物或人身上传输(体外传输 )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5页依靠风、水力和动物传播,迁移距离往往可以很远;依靠自力传播或以地下茎、匍匐茎向新地段伸延,距离都比较近。繁殖体数量,从其次反映了迁移能力。

3、繁殖体巨大数量,不仅能弥补构造上迁移能力不足,而且是对传播途中所受损失、定居中生境严酷以及竞争中处于弱势等因素有力赔偿。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6页6.1.1.2 定居繁殖体迁移到新地点后,进入定居过程。定居包含发芽、生长、繁殖三个步骤。 各步骤能否顺利经过,决定于种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定居地生境。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7页 定居能否成功首先决定于种子发芽力(率)与发芽条件 即发芽力保留期长短,发芽率高低,繁殖体所处生境中水、温、空气诸因子适宜是否和稳定程度其次是幼苗生长情况发芽时着生部位水肥供给

4、条件、温度高低及改变、动物影响等都直接关系着幼苗命运。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8页繁殖是定居最终一个步骤。定居地生境能够满足该种各发育阶段生态要求,该种才能正常繁殖而完成定居过程。具无性繁殖能力种,在满足营养生长条件下,才能实现定居。各步骤能否顺利经过,决定于种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定居地生境。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9页6.1.1.3 竞争在一定地段内,伴随个体增加、繁殖,或不一样种同时进入,必定造成营养空间和水、养分等竞争,结果是“最适者生”。竞争者能力决定于个体或种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所以,在一

5、定生境中只能有最适应一个或几个生存,其它种即使能在这里发芽、生长,也只能是短暂,最终必将被排挤掉。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0页 群落中不一样植株,即使种类、年纪都相同,也必定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 林木分化反应出竞争能力强弱,而猛烈生存竞争,必定加速分化进程。竞争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纪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停降低,即谓森林群落“自然稀疏”。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1页森林群落竞争森林群落演替第12页6.1.1

6、.4 反应经过定居过程,群落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不停进行,原来生境条件逐步发生对应改变,这就是-“反应”。这种改变是由早期侵入种类引发,这种改变了生境往往不适于早期种类本身生存而造成另外一些较适应种类侵入,这就是另一个新群落形成开始。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3页在自然界中,上述过程经常交织在一起,不易截然分开。普通来说,迁移和定居是次序进行,而竞争与反应则基本与定居同时发生,只不过早期在程度上不是那样激烈或显著。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4页6.1.2 森林群落发育时期从一个群落

7、形成到被另一个群落代替,每一个森林群落都有一个发育过程。普通能够把这个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即群落发育早期、盛期和末期。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5页6.1.2.1 发育早期 群落建群种良好发育是一个主要标志。因为建群种在群落发展中作用,引发了其它植物种类生长和个体数量上改变。群落发育早期,种类成份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改变也较大,群落结构还未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分化不显著,每一层中植物种类也不稳定。群落所特有生境正在形成中,特点还不突出。同时,群落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物候进程都还没有一个显著特点表现。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

8、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6页6.1.2.2 发育盛期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定型,相正确比较一致,这些种类在同一类型其它群落中,分布也是均匀和含有其一致性,从而有别于不一样类型其它群落。其次,这一时期中群落结构已经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上有了良好分化,每一层都有一定植物种类,展现出一个显著结构特点。群落生活型组成及季相改变,以及群落内生境都含有较经典特点。假如群落建群种是比较耐荫种类,则在发育盛期还能够见到它们在群落中有良好更新情况。促进旺盛生长,进行抚育采伐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7页6.1.2.3 发育末期在一个群落发育整个过程中,群落不停对内部环

9、境进行改造。最初,这种改造作用对该群落发育起着有利影响。但当这一改造作用加强时,则被群落改变了环境条件往往对它本身发生不利影响,表现在原来建群种生长势逐步减弱,缺乏更新能力。同时,一批新植物侵入和定居,而且旺盛生长。因为这些原因,到了这个时期,植物种类成份又出现一个混杂现象,原来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特点也逐步发生改变。采伐、更新、抚育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8页一个群落发育末期,必定孕育着下一个群落发育早期。原有群落特点,往往要延续到下一个群落开始进入发育盛期时候才会全部消失。也正因为含有这种现象,人们才有可能依据对每一群落发育研究,把演替上下阶

10、段群落连接起来。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19页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森林被另一个森林所替换过程 。裸地-草丛-灌丛-阳性树种森林-耐阴树种森林裸地-草丛-灌丛-马尾松-常绿阔叶林广义森林演替:群落任一层次发生优势种改变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狭义森林演替:乔木层发生优势种改变 (树种演替)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20页研究演替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研究森林演替不但含有主要理论价值,还含有很强实践意义。人们对森林合理利用、改造和经营,都必须经过对群落动态规律掌握才能实现

11、。森林群落演替类型划分能够按照不一样标准进行,因而存在各种各样演替名称。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21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在特定区域内,群落演替各个阶段由一个群落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群落类型整个取代次序,称为演替序列。演替中植物群落次序替换总过程称演替系列。 (演替中依次出现植物群落次序称演替系列 ) 森林群落演替第22页6.2.1 按初始生境水分条件划分 (1) 旱生演替 开始于裸露岩石、沙地等干旱基质上原生演替称旱生演替。以岩石风化开始,最终形成森林为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包含: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鲜植物群落阶段 草本植物群

12、落阶段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23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24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25页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时间最长,能在这种严酷生境生长植物种类甚少,它们矮小植株影响和改造环境作用微弱,只能伴随土壤发育而发育。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26页经典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 沉水植物群落阶段 漂浮植物群落阶段 苇塘阶段 苔草草甸阶段 疏林阶段 中生森林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

13、生植物阶段沼泽(挺水)植物阶段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木本植物阶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2)水生演替森林群落演替第27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 沉水植物群落阶段 漂浮植物群落阶段 裸岩阶段森林群落演替第28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 苇塘阶段 苔草草甸阶段 疏林阶段 中生森林阶段 森林群落演替第29页 (3)中生演替 从原生裸地到形成森林演替系列说明以下 裸地-草丛-灌丛-马尾松-常绿阔叶林 裸露矿质土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0页上述3种

14、演替系列提供了群落原生演替模式过程,反应了群落演替实质是群落组成种类不停更替和由群落改造环境作用所引发生境不停改变,每一阶段群落总比上一阶段结构更为复杂、更为稳定,对环境利用更为充分,改造环境作用通常也更强。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1页6.2.2 按演替起始裸地性质划分 (1)原生演替 开始于原生裸地上植物群落演替称原生演替。原生裸地指以前从来没有植物生长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毁灭,甚至植被下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如在岩石露头表面、沙丘、湖底、河底阶段上演替。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2页(2)次生演替 开

15、始于次生裸地上植物群落演替称次生演替。森林采伐后皆伐迹地、开垦草原、火灾和毁灭性病虫害,都能造成次生裸地。另外,原生森林群落受到外因破坏后,但并未到达裸地阶段所发生演替亦称为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普通特征为: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3页火灾森林和皆伐后森林森林群落演替第34页次生演替发生动力来自外部干扰人为或自然干扰均能消除原有植被,从而发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生境因保留原群落繁殖体也能向裸地提供种源,所以次生裸地能较快地重新被植被覆盖,演替速度较快,当然这决定于干扰类型、频度和强度等。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5页干

16、扰原因一停顿,演替发展路径有3种(图6-1)。促进路径是植物种类成份替换演替方式;忍耐和抑制路径是植物种类成份初始共存演替,晚期演替种出现在较早演替阶段上,出现时并不需要早期演替种促进。森林群落演替第36页6.2.3 按演替延续时间划分 (1)世纪演替 它是指一个区域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发展过程,与植物区系进化相关。 (2)长久演替 长久演替长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森林群落采伐后恢复演替可作为长久演替实例。 (3)快速演替 在不多几年间发生。撂荒地群落演替能够作为例子。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7页6.2.4 按控制演替主导原因划分 (1)

17、内因性演替 一个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生命活动结果首先使它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了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停向前发展。一切源于外因演替最终都是经过内因演替来实现,所以能够说,内因性演替是群落演替最基本和最普遍形式。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森林群落演替第38页(2)外因性演替 外因性演替是因为外界环境原因作用所引发群落改变。其中包含气候发生演替(由气候变动所致)、地貌发生演替(由地貌改变所引发)、土壤发生演替(起因于土壤演变)、火成演替(由火发生作为先导原因)、动物发生演替和人为发生演替(由人类生产及其它活动所造成)。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18、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39页广西红海榄等红树林种受冻灾演替 森林群落演替第40页6.2.5 按演替方向划分(1)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在未经干扰自然状态下,森林群落从结构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阶段(群落)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阶段(群落),后一阶段总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境作用也更强,称为进展演替。如喜光树种组成杨、桦林,因为耐荫云、冷杉树种侵入而逐步演变为云、冷杉林。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普通过程森林群落演替第41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2)逆行演替(regres

19、sive succession或retrogressive succession) 森林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等干扰原因作用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群落消失了,代之以结构较简单、稳定性较小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也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如耐荫云、冷杉林经采伐或火烧后倒退到杨、桦林或灌丛、草地。森林群落演替第42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2 森林群落演替主要类型 (3)循环演替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都是定向演替,在演替模式中也存在局部循环演替,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相对稳定北方硬阔叶林中,山毛榉、糖槭和黄桦循环演替。森林群落演替第43页糖槭森林群落演替第44页6.3 演替顶

20、极学说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 演替顶极学说最早是由英美学派提出,近几十年来,得到不停修正、补充和发展。相关演替顶极理论主要有3种: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一格局假说。森林群落演替第45页6.3.1 单元顶极论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抵达稳定阶段群落,就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群落,这是演替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演替顶极。在同一气候区内,不论演替早期条件多么不一样,植被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于更多生物生长。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46页引种各类珍稀果树,岛上一些植被已

21、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下顶级群落 森林群落演替第47页因而,不论水生型生境,还是旱生型生境,最终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并均会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稳定气候顶极(climatic c 在一个气候区内,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会出现一些因为地形、土壤或人为等原因所决定稳定群落。为了和气候顶极相区分,FEClements将后者统称为前顶极(preclimax),并在其下又划分了若干前顶极类型。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48页 (1)亚演替顶极 (2)偏途演替顶极 (3)前演替顶极 (4)超演替顶极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49页单元顶极论提出以来,在世界

22、各国尤其是英美等国引发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不少学者支持。但也有些人提出了批评意见甚至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只有排水良好、地形平缓、人为影响较小地带性生境上才能出现气候顶极。另外,从地质年代来看,气候也并非是永远不变,有时极端气候影响很大.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0页6.3.2 多元顶极论 多元顶极论(polyclimax theory)由英国学者AGTansley(1954)提出。这个学说认为,假如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最终止果,不一定都聚集于一个共同气候顶极终点。 第6章 森林群落演

23、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1页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edaphic climax)、地形顶极(topographic climax)、火烧顶极(fire climax)、动物顶极(zoot-ic climax),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顶极,如地形一土壤顶极(top0edaphic climax)和火烧一动物顶极(firezootic climax)等。普通在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在别生境上可能是其它类型顶极。这么一来,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个或几个环境因子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都可认为是顶极群落,它和环境之间到达了很好协调。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

24、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2页地形一土壤顶极森林群落演替第53页我国地植物学家刘慎谔(1962)对单元、多元顶极学说取综合态度而提出地带性顶极与非地带性顶极,指出主张单元顶极学说,把注意力放在大气候上,大气候决定一切;主张多元顶极学说,把注意力放在局部环境条件上,即综合因子上。他综合认为:有多少个系统就有多少个顶极(图6-2),但地带性顶极只有一个,受制于大气候;其它都是非地带性顶极,受局部环境条件所控制。在研究植被区划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地带性顶极上;而研究一个地域内植被时,则除注意地带性顶极外,同时还应注意非地带性顶极。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4页 第6章 森林群落

25、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5页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不一样点由此可见,不论是单元顶极论还是多元顶极论,都认可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改变而到达稳定状态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改变和空间上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应。二者不一样点在于: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决定原因,其它原因都是第二位,但能够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其它原因,也能够决定顶极形成。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全部群落都有趋同性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极论不认为全部群落最终都会趋于一个顶极。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6页6.3.3 顶极一格局假说 由RHWhi

26、ttaker(1953)提出顶极一格局假说(climax-pattern hypothe-sis),实际是多元顶极一个变型,也称种群格局顶极理论(population pattern cli-max theory)。他认为,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停地改变。伴随环境梯度改变,各种类型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改变,因而形成连续顶极类型(continuous climax types),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改变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顶极群落,叫做优势顶极(prevailing climax),它最能反应

27、该地域气候特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气候顶极。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7页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火烧顶极、地形顶极森林群落演替第58页识别顶极群落方法。他认为一个顶极群落含有以下特征:群落中种群处于稳定状态;到达演替趋向最大值,即群落总呼吸量与总第一性生产量比值靠近1;与生境协同性高,相同顶极群落分布在相同生境中;不一样干扰形式和不一样干扰时间所造成不一样演替系列都向类似顶极群落会聚;在同一区域内具最大中生性;占有发育最成熟土壤;在一个气候区内最占优势。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3演替顶极学说森林群落演替第59页6.4 森林演替实例6.4.1 亚高山暗针叶林区泥石流迹

28、地植被原生演替6.4.2 阔叶红松林演替6.4.3 采伐迹地演替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4森林演替实例森林群落演替第60页阔叶红松林演替和采伐迹地演替森林群落演替第61页6.4.3 采伐迹地演替 (1)采伐迹地阶段 (2)喜光针叶树或喜光落叶阔叶林阶段 (3)常绿阔叶树种定居阶段 (4)常绿阀叶林恢复阶段最终又发展为稳定性较高常绿阔叶林。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4森林演替实例森林群落演替第62页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4森林演替实例森林群落演替第63页6.5 森林动态模型(Forest Dynamic Modeling)651 概述 经典森林演替研究主要是以追溯法和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为主

29、。伴随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生态学家能够用经典数学问题表示自己思想,使森林动态模拟得到飞速发展,对于揭示森林动态发展机制,提供了一个主要工具。 森林动态模拟通常可分为5大类: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5森林动态模型森林群落演替第64页 (1)林分总体模拟 (2)树种更替模拟 (3)直径转移模拟 (4)空间竞争模拟 (5)林窗动态模拟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5森林动态模型森林群落演替第65页6.6 恢复生态学原理6.6.1 恢复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动态发展,在于其结构演替改变。正常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在其平衡点作一定范围波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也可能在自然原因

30、和人类干扰作用下发生位移,位移结果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平衡,使系统固有功效遭到破坏或丧失,稳定性和生产力降低,抗干扰能力和平衡能力减弱,这么生态系统被称为退化生态系统或受害生态系统。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6 恢复生态学原理6.6.1 恢复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动态发展,在于其结构演替改变。正常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在其平衡点作一定范围波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也可能在自然原因和人类干扰作用下发生位移,位移结果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平衡,使系统固有功效遭到破坏或丧失,稳定性和生产力降低,抗干扰能力和平衡能力减弱,这么生态系统被称为退化生态系统或受害生态系统。森林群落演替第66页

31、恢复生态学-是硕士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学科。当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术语,包含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普通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也称为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最关键是系统功效恢复和合理结构构建。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6 恢复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是硕士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学科。当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术语,包含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普通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自然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也称为生态恢复。生态恢复

32、最关键是系统功效恢复和合理结构构建。 森林群落演替第67页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当代应用生态学一个分支,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它是最终检验生态学理论判决性试验。恢复生态学不一样于传统应用生态学之处于于,它不是从单一物种层次和种群层次,而是从群落,更准确地说从生态系统层次考虑和处理问题。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6 恢复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当代应用生态学一个分支,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它是最终检验生态学理论判决性试验。恢复生态学不一样于传统应用生态学

33、之处于于,它不是从单一物种层次和种群层次,而是从群落,更准确地说从生态系统层次考虑和处理问题。森林群落演替第68页恢复生态学有以下特点:含有充分自然生态系统背景;因为生态恢复是在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或损害基础上进行,所以它对造成生态系统破坏主要和次要原因较为清楚,对在这些原因作用下生态系统退化全过程较为了解,对人们设计恢复办法有预定科学依据,对生态系统恢复中环境、生物参数可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6 恢复生态学原理森林群落演替第69页因为它采取了人为附加办法,从而使受损或遭破坏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比自然过程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含有目标生态系统可选择性和所谓“顶极”群落各种选择目标性

34、,所以,可在较短时间内和恰当空间尺度上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内在改变机制,建立生态系统演替定量化指标参数。森林群落演替第70页6.6.2 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生态恢复就是恢复系统合理结构、高效功效和协调关系。群落自然演替理论是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即恢复生态学是在生态建设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前提下,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伎俩,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并使系统到达自维持状态。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6 恢复生态学原理森林群落演替第71页 恢复生态学研究目标意在探索因自然灾变或人类经济活动所破坏各类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其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含自然灾变,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水等引发生态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以及人类活动如采矿、冶炼、化工、建筑、污染物排放等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66 恢复生态学原理森林群落演替第72页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