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的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是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可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请大家把课本

2、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着重号内容板书) 二相关知识介绍(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460220)。战国策是国别体。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二)齐威王事迹 据史载,齐威王田齐在继位之初,

3、好为淫乐,不理政事,一切都交给大臣办理,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说:“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威王听后,顿然醒悟,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决心任用贤才,修明政治,使齐国成了最强的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威王于公元前357前321年在位,凡36年。 (三)邹忌事迹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

4、,于是封他为齐相。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记叙邹忌用设喻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接受别人的意见。 (四)关于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的美相比,怎么样? “孰与”:同比,怎么样。“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用如动词,“美”是“赞”的意思。 2“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

5、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3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4“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5旦日 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举出。能当面举出寡人的过错的,给重赏。 8数

6、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偶尔有提出批评建议的;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 “言”:说,批评,建议。 “进”:进谏。 “者”:相当于“的”。 9齐地方千里 “方”:正方。“方千里”就是“东西南北各千里”,即“纵横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王。(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解决

7、问题)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四课文难点内容分析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首选设问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

8、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6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

9、“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板书着重号内容): 邹忌 妻 妾客 私 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五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中的三问三答 4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

10、,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重要内容整理: 1 实词 zho 早晨(名词) 私人,自己(代词) 朝 cho 朝廷(名词) 私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cho 朝见(动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修 修建(动词) 地方 整治(动词) 今义是一个名词 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

11、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B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湾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 E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 (学生结合讲解再默读全文) 【背景材料】 一、作者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

12、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

13、,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三、助读材料 1刘向论战国策之成书 所校

14、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辅,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趟”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刘向战国策序 2战国策之评价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阉谲狂相轻倾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李叔文书战国策后 战国策之文章具有时代特点,其辩丽恣肆之文风,雄隽华瞻之文采,正是那纵横捭阖时代特点的体现,于文辞语言之运用方面达

15、到新水平。其影,向后代文学者至大,特别是对辞赋、骈体文的产生起着促进作用。 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先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史记关于邹忌事迹的记载 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酵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

16、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稀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

17、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四、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了。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