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地震灾害处置方法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地震灾害处置方法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地震灾害处置方法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地震灾害处置方法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地震灾害处置方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地震灾害处置方法研究学 号 姓 名 系 队 专 业 指导教 二一年五月 页,共27页1 绪论自然灾害事故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区域大,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成上升趋势。消防部队作为参与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的重要力量,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1.1 课题背景及意义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危害之重前所未有。如何科学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公安消防部队组成了1.38万人的消防特勤救援队,携带总价值达2.8亿元、约20

2、多万件的专业救援器材,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灾区一线的救援任务当中,发挥了骨干中坚作用。作为一名消防学员,总结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过程,对地震灾害处置方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1.1.1 课题的背景 参与救援的全体官兵在余震不断、环境险恶的条件下,克服困难,与时间赛跑,拼劲全力地抢救生命,靠着顽强的意志,精良的装备,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共从废墟中成功救出被埋压人员8200人,其中生还1700人,安全转移受难群众5万多人,成为众多救援队伍当中效率最高的一支专业队伍,体现了我们消防部队攻坚克难、英勇顽强的良好形象。在这样的成绩下,我们应该看到,在处置地震灾害的行动当中,还缺乏相关规范化、程序化的措

3、施,研究汶川大地震的人很多,如廊坊武警学院的董希琳教授写有消防部队处置地震灾害的几点启示山东大学宗浩教授地震救援的正确方法清华大学李权教授地震灾害生命救援处置对策与行动要求等。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在此次大型跨区域救援行动中的得失,把好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提炼成理论规范,向更多的基层部队、普通中队推广,以提高在今后救援过程中处置效率。1.1.2 课题的意义地震灾害的危害表明,深入研究这类事故的发生机理、相关条件及处置方法,对地震灾害的危害情况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不同灾害特点危害的研究,得出处置这类灾害事故的一般方法,能够对此类灾害并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做出科学分析判断,能够为现场警戒、人员

4、紧急疏散以及应急救援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以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另外,通过对地震灾害的研究,能够初步对公安消防部队编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提供帮助;防止那种仅仅依据经验采取应急措施而产生的决策失误。所以对地震灾害作深入的研究,对于科学的指导地震应急救援勤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2 本论文的工作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对人造成的伤害,提高部队面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本文结合汶川地震灾害救援的实践,对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处置此次地震灾害处置的程序、方法、要点和原则,归纳了一些在处置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旨在探求更高效更合理的救援方法,对汶川地震救援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2地震

5、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 HYPERLINK /view/484883.htm t _blank 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发生于被称为震源的地下某一点,振动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传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称为震级,震级三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五级以上的称为破坏性地震,七级以上的称为大地震。汶川地震破坏强度大,波及范围广,建筑倒塌多,人员伤亡众多,抢险救援难度大,都创造了建国以来地震灾害之最。2.1 地震灾害事故的特点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为群灾之首,具有破坏面广、影响持续时间长、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强,在没有任何防

6、备的情况下,可以在一瞬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将一座现代化城市夷为平地,使整个社会功能瓦解以致引起社会的动荡,给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留下历史性的创伤。2.1.1 突发性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是其他的自然灾害难以相比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的能量。事前有时没有明显的预兆,以至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目前人类对地震的测报工作还处在探研阶段,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

7、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进行应对。如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地震,从大地晃动到全城化为废墟仅用了15秒,35000栋房屋顷刻间倒塌,正在酣睡的人们来不及反应,便被埋压在了废墟之下,死亡1.6万人,占全城人口的一半。2.1.2 破坏性地震是一种瞬时的地质剧变现象,瞬发时往往给地面上的人和物造成整体性破坏。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震级地震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顷刻间一座人口百

8、万的城市变为废墟,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造成24.24万人遇难,16.4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种种数据都可以看到,一旦发生大地震,对一个地区造成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地震也因为其巨大的破坏性而名列各个自然灾害之首。2.1.3 长期性这个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在近期内还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地震,虽然没有主震大,但是这些余震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样影响时间就比较长。汶川地震后,灾区现场的救援队伍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余震的威胁。另外,由于破坏性大,使灾区的恢复和重建的周期比较长,地震造成了房倒屋塌

9、,接下来要进行重建,在这之前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别,还能不能住人,或者是将来重建的时候进行一些规划,所以重建周期比较长。2.1.4 续发性强烈的地震不仅可以直接造成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往往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破坏。如由地震灾害诱发的火灾、水灾、毒气和化学药品的泄漏污染,以及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还有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等等。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136处起火,烧毁45幢房屋,有5.6万人被烧死,其中大部分人因窒息而亡。2.1.5 广泛性我国所有的省份都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其中31个省(市、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个省

10、(市、区)发生过七级以上地震。在一般居民区,烈度达度即可造成较明显的灾害,在房屋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的地区,烈度度就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按2000年新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烈度度的区域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79,烈度度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1。在我国地震发生的广泛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中东部,历史上发生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这样的地震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2.2 地震灾害的危害地震灾害作为群灾之首,有着难以预测的突发性,强大的破坏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一个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势必会造成这样那样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危害,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宁造成影响。2.2

11、.1直接危害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大地震发生后,造成大量的建筑倒塌和地面、道路破坏,发生在人员密集地区的地震往往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我国人口基数大,一旦发生破坏性较大的地震,势必会产生重大的人员伤亡。21世纪以来的10年当中,发生破坏性严重的地震共死亡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万亿。其中2004年12月24日发生在印度洋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9万人死亡;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6.8万人,失踪1.7万人;2010年1月12日发生在海地的7.0级地震造成近20万人死亡。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如此众多的建筑物倒塌,有的城镇几乎化为废墟,势必影响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状

12、况。2.2.2间接危害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震撼了大地,也震动了人们的心,给人类社会带来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地震灾害的巨大破坏作用,使灾区经济遭受致命打击,并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由于灾区经济系统的破坏,还有可能制约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震后经济秩序破坏,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并引发社会治安事件激增的不良后果;地震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和精神创伤,容易出现地震谣传,甚至产生恐怖症以至出现越轨行为。如唐山地震后,地震谣言、谣传此起彼伏,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内群众产生普遍的恐震心理,根据资料显示,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很多人不敢进屋居住,最多时约有一亿人住进防震棚,打乱了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秩序

13、,给国家经济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山于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在一些交通闭塞地区,防震减灾意识几乎为零,因而个别地区封建迷信活动伺机兴风作浪,1976年8月27日四川省安县红光村的反动会道门制造地震谣言,蛊惑群众,造成61人集体投水,41人溺水死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地震间接的灾害损失将越来越重。地震不仅仅对一个地区的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顷刻间将几代人上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化为乌有,还要以外地增加巨额的救灾支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会在一个长时期内影响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3地震灾害的处置地震发生后,如何及时正确地进行灾害救援和处置,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灾害的危害和损失控制到最低

14、程度。地震之后,受灾地区变成一片废墟,搜救被埋压人员时,很难及时判明被埋压的数量和位置,即使已经判明甚至发现,也因倒塌体的阻隔和卡压,很难迅速将其救出,尤其是搜救被高大建筑物埋压的人员,更是难上加难。另外,除了受阻隔、卡压等环境因素制约外,大量被救人员时处于伤残状态,施救人员的临场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任务繁重。如在汶川地震后,参加抢救的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为了尽快救出被埋压的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和辛劳,夜以继日奋战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3.1 地震灾害处置特点地震灾害处置最中心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最多人的生命,特别是在国际公认的72小时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内。然而,地震灾害的处置并不是普通的事故

15、救援,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通过走访四川省内多个参与处置汶川地震的消防特勤中队,通过查阅地震救援现场相关信息,本文归纳了处置地震灾害的几个较为突出的特点:3.1.1 建筑倒塌严重,被埋压人员多,救援难度大汶川地震发生在沿着汶川到青川的一条断裂带上,受灾范围10多万平方公里,在重灾区的青川、北川、汶川等县城有90%以上的建筑发生倒塌,数量接近百万幢,整个县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而受到波及的范围之内,包括重庆、甘肃等省的一些地区房屋倒塌情况也相当严重。房屋倒塌后,自然就出现数十万被困在倒塌下的废墟之中的群众,或死或伤,救援任务相当重。我大二实习的成都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出动到达的是离震中有一段距离的都江

16、堰新建小学。地震发生后,一幢四层的教学楼基本全部倒塌,正在上课的700多名师生中半数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中,经过消防官兵的紧张救援,最后有457人在这场地震中幸免于难。像这样的人员集中场所,学校、医院、电影院、商场等建筑都是造成大量人员被埋压、被困的重点。然而,有的建筑部分垮塌,未垮的那部分也摇摇欲坠,巨大的水泥板和梁柱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救援的难度。攻坚班叶班长告诉我,他记忆最深的是花了整整十六个小时才从水泥板下救出了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救援过程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3.1.2 余震不断,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都面临考验在强震之后,常有余震发生,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截止2008年8月12日,大地震后发

17、生4级以上余震多达287次,6级以上的就有8次。这些接连不断的余震让地面上仍然处在不稳定状态的物体,抢救作业面临“二次倒塌”的威胁,汶川地震后不断发生的余震让参与救援的消防官兵要冒着自身安全都难以保证的危险去救援,同时建筑物倒塌后,虽然倒塌体重新形成相对稳定的组合结构,但在余震发生后和抢救处置时,很容易因破坏其支撑而失去平衡,从而导致被困人员和施救人员面临被埋砸的危险,增大了救援的难度。3.1.3 道路毁断,阻止救援人员及时到达救援地大地震导致公路毁断,山体滑坡,桥梁损毁,通往各个重灾区的道路基本全部阻断,据四川省交通厅的统计数据表明,汶川大地震后,公路受损的累积里程达到了5.33万公里。由于

18、地震灾区地质情况复杂,救援人员只能爬山涉水,艰难向灾区行进。空降映秀也是不得已为之,道路全部阻断,灾区通讯设施全部损毁,与外界通讯基本全部丧失,为了尽早进入灾区参加救援,各种能用的方法都得用上,各种器材机械日夜加班抢修损毁的道路。3.1.4 次生灾害频发,严重影响救援进程在地震发生后,引发了一连串的次生灾害,山区中的山体滑坡,毁坏路桥,阻断江河,形成堰塞湖;城市里燃起管道破裂,化工厂储罐倾斜,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多处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根据作者走访得到的资料,绵阳市集化液化石油气公司储有30顿石油液化气的储罐中3个发生倾斜,福州消防特勤救援队用了12个小

19、时的时间,利用人工搬运沙石加固才避免了事故的恶化。3.1.5 救援人员长时间连续作战,身体疲惫,饮食供给困难 大地震造成的断水、断电、断通信、断交通,使一些县城和乡镇变为孤城和废墟,救援人员正常的饮食供应相当困难。尽管出发时救援人员能够自带两三天的干粮和饮用水,但是对长时间参与徒步跋涉和高强度的救援活动,只是杯水车薪。在作者者调查当中发现,当救援人员路遇或到达救援目的地看到几天未进水米的受灾群众时,主动把自己的干粮和饮用水让给群众,而他们的饮食状况如同在“上甘岭”。救援人员在饮食不能保障,体力大量消耗,余震接连发生,暴雨交加的情况下,连续作战几个昼夜不能合眼,身体十分疲惫,有的在坍塌的建筑物旁

20、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有的在泥泞的地上就睡着了,但这也只能是稍息片刻,更艰巨的生命救援任务还在等待他们。成都八中队的战士李伟在谈到救援现场的战斗时告诉作者,“在现场你根本就不能安心的去休息,你只要一停下来,闭上眼,或是躺下来,耳边就会传来废墟下的呼救声、哭泣声,眼中就会浮现出一个个等待救助的凄凉的眼神,不自觉让你强打精神继续战斗。”由于地震救援现场救援任务的艰巨性,需要救助的人员众多,参与救援的官兵数量有限,不能得到有效的替换休息,只能坚持连续作战。3.2地震灾害处置的基本原则地震灾害是人类的自然天灾,被人们视为群灾之首,与其他自然和认为灾害相比,地震灾害的处置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处置地震灾害的

21、时候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策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根据调查的成都、绵阳、德阳三个支队及相关到达汶川地震救援的其他省市的特勤消防力量,总结了他们在处置地震灾害时的方法,归纳如下几条原则:3.2.1快速反应原则震后快速反应,应急措施得力,是减少地震损失的主要途径。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准确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地震就是命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每个干部按职能坚守岗位,边组织边抢救,边报告边布置,争分夺秒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比如在地震发生后,成都消防支队第一时间在支队楼下的停车场成立的地震指挥部,由孙国利支队

22、长任总指挥,负责指导成都市内各个消防中队、特勤中队参与地震救援工作。其反应速度之快,是此次地震救援行动能够及时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降低地震影响,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3.2.2 救人第一原则 地震灾害处置第一要务是救助被困人员,当救援部队到达灾区现场以后,必须把主要的队伍和主要的精力放在被困人员的搜索与救助上。贯彻好救人第一的原则,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救人工作展开。当地震发生以后,大量人员被倒塌的建筑物构件埋压,大量生命处在垂危的状态,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位任务是抢救被困人员。抢救被困人员的生命,是我们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灾情一定要抓紧时间,积极协调好救援力量,把有效的力量集中到对被埋压人员、伤员

23、的搜救工作上来。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就决不放弃,就要用百倍的努力,通过各种器材、机械的合理运用,把他们抢救出来。3.2.3 轮换战斗原则地震灾害的救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发生在人员密集地区的地震过后,往往会有大量的人员被埋压、被困,有大量的伤员需要救助,有时候救助一个被埋压在倒塌的建筑物构件废墟中的伤员经常要花掉数几十上百人数十个小时甚至是好几天的努力,这样的救援场景对于参与救援的人员的体力要求是很大的,在地震救援现场,每个救援人员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要保证救援的效率,就要安排好救援人员的休息和饮食保障,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力气去战斗,这就要求救援部队要落实分组轮流的工作机制,每隔

24、几个小时换下一波救援人员,充分休息后,又再换上场去,只有这样,救援工作才能长久、顺利地展开。3.2.4 规范现场原则 大地震造成的灾难现场充斥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除了有大量的被困在倒塌建筑物构件内的伤员外,还有大量幸存的家属,整个救援现场情况往往很复杂,现场人员恐惧、慌乱、悲痛的心情和急切想营救家属的幸存者,各种哭喊、哀鸣声部断,这样的情况往往导致整个救援行动不能有效地及时、顺利进行。而且大地震后,经常还伴随有震级不定的余震,如果处置不好,不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现场局面,将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救援部队到达现场以后,应该规范救援现场,清理掉影响救援的各个不确定因素,划出警戒线,让幸存的家属都在警

25、戒线外等待,对于部分责任心较强的家属可以让其担任志愿者,协助运送救出的伤员。只有这样规范了现场救援秩序,每个人都分工明细之后,才能让救援行动有序进行。3.2.5自救互救原则救人第一是震后的首要任务,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先近后远,先易后难,被救出者如果伤势轻微,也可马上成为救援者,逐渐扩大队伍,扩大救援面积。在地震发生后,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员被埋压、被困,单单依靠消防力量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救援行动中来,参与到救援行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中来,在地震救援的相关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身穿白色T恤的志愿者。成都特勤三中队杨指导告诉作者,地震发生后,新建小学

26、的校舍垮塌,而第一到场组织有规模营救的不是消防队、不是解放军、不是武警,而是离小学不远的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的学生志愿者,他们自发来到新建小学的废墟之上,开始自觉站成67列住外递水泥块,没有专用工具,没有手套,电话也不通,和后续到来的家长们一起用小榔头砸水泥块、用手铗夹铁丝,毫不松懈,就是这样的第一时间自救互救从废墟中拉出了8条小生命。3.3结合汶川地震实践,总结地震救援经验汶川地震后,大量生命遇险,大量人员被困、被埋压,次生灾害不断,震后的生命救援是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在灾后的72小时内的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处置行动必须突出快、力求早、到位准、措施强。公安消防部队特勤队

27、伍是有专业救援装备、丰富救援经验、过硬救援技术,是一支生命救援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队伍。通过分析汶川地震的救援实践,作者大致归纳了几个特勤队伍在处置此次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面对如此严重灾情的相关处置经验。3.3.1 快速反应,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当地震发生以后,消防部队应该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集结有效的特勤救援力量,在接到上级的出动命令以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迅速展开生命救援行动。需要强调的是,驻地的消防部队,应该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在保证自身装备人员完好的前提条件下,集结有效救援力量,赶赴城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的救援工作需要专业的救援力量参与救援;而外地的消防部队应

28、该在地震发生以后,应该迅速做好支援灾区参与救援的出动准备,根据国家发布的地震灾害严重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的交通工具(当地震发生以后,进出灾区的道路、桥梁可能因为地震损毁,机场也有可能因此关闭)用最短的时间赶赴灾区,展开生命救援。3.3.2 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应该迅速成立救灾指挥部,根据地震强度,分析灾情,迅速调集一切可用于救灾的资源,包括救灾队伍和救灾物资等,将调集的救灾资源分配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力保稳定灾区社会秩序。驻地消防部队也应该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及时与地方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领受救灾任务,协

29、助地方搞好灾后急、重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同时要协调好相关的保障事项,保证前方救援官兵在参与救援后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补给。外地的救援部队应该听命于抗震救灾指挥部,随时汇报到达灾区的时间,了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到达后,领受救灾任务,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生命救援。抗震救灾指挥部不仅仅要协调好部队救灾的情况,及时接受各地上传的灾区信息,并不断作出各种救灾决策,同时还要协调好地方志愿者队伍、外来义务救援队伍、国外救援队等,组织专门人员保障好灾区各项救援工作,使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参与救援工作的时候,不仅仅要有消防特勤救援队伍,还要编入医疗救护、公安、大型机械操作人员、武警和解放军等

30、,在整个救援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提高救援的速度和被救人员生还率。3.3.3 划出警戒,迅速搜寻生命,展开救援消防部队到达灾害现场以后,面对大量人员被埋压,现场有大量人员受伤,大量伤者和被埋压者家属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理现场无关人员,划出警戒范围,隔离无关群众,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事故现场。防止因为群众救人心切,盲目攀登倒塌堆垛、盲目挪动倒塌物件而导致建筑构件的支撑状况改变,使原本能够获救的人员因为新的挤压而伤亡。开展搜救工作要积极向现场幸存者询问现场相关情况,了解倒塌建筑的相关情况和失踪者在震前所处的部位、活动情况等。这对开展进一步的搜寻工作有极大帮助。(1)优先救助废墟表

31、面的被困者在现场询问展开的同时,要迅速对暴露在废墟表面的被困者进行救助,第一时间抽调力量挽救其生命,使其尽快脱离困境。废墟表面的被困者往往是因为身体某个部位被倒塌的建筑构件埋压而导致无法动弹,在救助的时候注意结合医疗救护队,先对其受伤情况进行初步处置,减少受伤情况。对救助脱险的被困者,要安排救护车辆送医院进行救治,同时要指定专门人员进行清点,登记其姓名、单位、了解和他一起的被埋压人员的情况。(2)搜寻废墟内部的幸存者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后,由于建筑本身的特点,在其内部会出现空隙或者狭小的空间,在这类空间当中极有可能存在生还者,消防部队对表面暴露的被困者进行初步救助之后,就要集中力量对废墟内部的幸存

32、者进行救助,除了根据询问废墟表面被困者和逃生出去的人员得到的信息外,还要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搜救,比如:音频探测仪,通过声音来探测搜寻;视频探测仪,直接把蛇形管送到建筑坍塌废墟内部进行探测搜寻;电磁信号探测仪,探测生物体呼吸或幸存者身体移动的反射信号来确定被困位置以及合理运用搜救犬等方法对被埋压人员进行搜救。在进行废墟内部搜救的时候,要注意对复杂现场进行合理分析,找到营救工作的关键点,在找到被困者之后先稳定其情绪,通过言语等刺激方式鼓起他对生存的渴望,坚持下去等待被救的勇气,然后再进行施救,具体的建筑中被埋压人员救助方法下文中会有详细分析说明。3.3.4 研讨救助方案,确定施救措施 注意自我保护

33、在搜寻到被困人员之后,注意保护现场倒塌的建筑物构件的形态不变,不要试图在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之前去盲目搬动、拖移,以免对被埋压的人员造成二次不必要的伤害。发现被困人员后,先与其进行交流,了解被困人员所处的环境情况、被埋压情况、受伤情况,通过交流,稳定其情绪,唤起被困者对于生存的渴望,有利于救援行动的顺利展开。对于被埋压在建筑物内部深处和地底的被困人员要设法输送空气,保证其呼吸畅通;输送食物和引用水,救援工作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对于被困者早已透支的体力是不小的考验,所以只有先对其进行营养补充,才能更好的配合救援行动。然后,救援人员要组织专业的建筑人员进行倒塌建筑的构件进行分析,研讨救助方案,通

34、过现场模拟等方法确定出具体的施救措施。有的救援现场需要救援人员深入到建筑物内部进行施救作业的,一定要注意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措施,顶撑装置是否放置适当并正常工作,安全绳是否牢靠,建议在救援现场设立专门的安全员,对相关救援行动的安全措施进行逐一仔细检查,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从而有力于整个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3.3.5 科学施救,救援装备与工程机械合理组合,提高救援效率大地震发生之后,面对复杂的救援情况,不同于平时消防部队单一地救援现场工作,往往是一个片区,一个城市的建筑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毁,这样的救援现场单单依靠消防救援装备往往不能达到效率救人的目的。面对无数的建筑倒塌,人员被困,只有加强与工程机

35、械的合理组合,才能达到科学施救的目的。在使用工程机械设备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施工现场废墟之下没有生还者后再进行大面积挖掘等工作,如果有幸存者,首先要确保幸存者不会因为挖掘而出现二次伤害。(1) 起吊 对于有钢筋混泥土、楼板、立柱等较大建筑残骸的救援现场,可及时调来吊车等起重机械配合救援,清理影响生命救援现场的建筑构件堆积物,然后再合理配合消防装备实施救援;对于倒塌建筑瓦砾较多,废墟较为庞大的救援现场,可以调来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对瓦砾废墟进行相关清理后再进行施救。在起吊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对建筑物倒塌构件的捆绑,找准受力点、支撑点和重心,重点要对倒塌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在起吊过程中和起吊后

36、对于周围倒塌构件的影响,一定要避免二次坍塌的发生,在起吊过程中要边起吊边支撑,吊起一点儿支撑一点儿,一步步慢慢进行,将一切变量都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有的救援现场起吊过程中往往是在废墟之上进行,这样一来就更要保护好参与起吊工作的相关救援人员的安全,起吊臂下和起吊构件下都不能站人。注意设立安全员,对整个起吊工作进行观测,一旦有情况,及时通知现场指挥人员,进行有效疏散。(2) 顶撑 救援现场要面对大量被埋压的被困者,对他们进行营救的时候需要从废墟的空隙中找到合适的地方,通过顶撑使得救援人员能够获得有效的作业空间,使得各种救援器材能够在顶撑出的空间当中发挥作用,能够把食物和水供给给被困者,能够供救援人员

37、深入废墟内部,营救出被困者。在顶撑时要注意合理运用各种顶撑器材,如顶撑气垫,在使用时候上下都要找到相应的平面,不要出现尖锐的物体等。救援现场没有合适的顶撑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就地取材,选取密度较大的混凝土块进行顶撑能够有效承重。和起吊一样,在顶撑完毕后都需要进行认真检查,并设立观察员进行观测,一旦发现有危险,立即通知撤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3) 破拆 破拆是在地震救援当中运用最多的救援方法之一。破拆的目的是把阻碍救援人员营救被困者的建筑物构件拆除,开辟救生通道,解除束缚被困者的障碍物等。破拆工具的灵活运用是消防部队在救援过程当中救援行动是否能够有效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不管是机动、液

38、压还是气动的破拆工具都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根据具体的现场进行有效运用。在北川县曲山小学的救援过程当中,参与救援的杭州消防特勤队员朱云能和他的战友,运用液压破拆工具组和一台凿岩机,对废墟进行了长达4个半小时地破拆后,成功救出了3个幸存的孩子。在使用破拆工具的时候,遇到破拆的部位和被困人员相距不远的时候要注意对被困人员进行有效保护,破拆过程当中飞溅的火星和混凝土块都会造成伤害。同时破拆的过程要注意分析好破拆物的受力情况,分析论证可行后再进行实施。生命救援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往往成功营救出一个被困者要花掉数十个小时的时间和几十上百个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整个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严谨、科学的救援方法,合理

39、组合各个救援工具设备,必要的时候要与工程机械连用进行有效生命救援。陈光标和他的工程机械救援队,在汶川地震中他们几乎和军队一起到达现场,拿出了看家本领,成为救援现场和消防部队一样的主力军。陈光标说:“因为灾情严重,救援机械也很紧缺。楼层坍塌很复杂,战士再多,光靠人力也是不够的!我们做拆迁工程多年,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参与过北川中学救援的泸州消防支队汶川地震救援突击队队长熊安树在回顾此次救援时,通过和陈光标同志带领的工程机械的有效配合,使我们的救援器材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从废墟中先后就起了4个被埋压的孩子,营救出被困人员21名,挖出了90多具遗体。3.4 地震灾害中人员的救助抢救被埋压人员的

40、生命,是地震灾害处置行动中最主要、最急重的任务。地震发生以后,大量人员被埋压,生命垂危,抢救工作必须尽早展开,必须与时间赛跑,在生命救援黄金的72小时内尽可能多的搜救出更多的幸存者。3.4.1 救援人员应该注意的七个要点:(1)救命为先,先救活人 在救援现场救援力量有限和大量人员需要救助的情况下,应当首先营救那些有存活可能的幸存者;(2)先救命后治伤 当救援人员接近遇险者的时候,应该首先暴露其头部,注意维持其呼吸,可用手清除其口腔和鼻腔中的异物,取出假牙,解开领口,宽衣松带,使其呼吸畅通。如果伤员不能自行摆脱埋压,不能使劲对其进行拉扯,检查其暴露部分是否存在外伤并进行包扎后,交给医疗救护人员对

41、其进行体液补充,及时的液体复苏是地震伤员急救最现实而确切的手段,“先救命后治伤”是灾区急救的基本原则,等到生命体征正常后再进行清障营救。但是在重大灾害事故救援时,因为条件限制,严重伤伤员往往难免死亡,同时抢救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将严重影响对其他伤员的救治,不能体现效益,不符合价值原则。(3)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首先救出废墟上受伤或者只被浅埋的伤员,全力救援那些看得见、容易救出的受害者,然后一层一层的扒开废墟,再搜寻废墟下面的幸存者;(4)先救人员密集场所,再到分散区域进行救援 汶川地震后,救援队伍先到达的救援现场是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医院、商场等地。而汶川地震受损最为严重的是一所所学校:北

42、川中学、新建小学、聚源中学等等,哪一个不是几百上千的伤亡。所以先集中有效救援力量投入到倒塌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施救能够有效地挽救更多人的生命;(5)先用器材,再用机械 在救援被埋压人员的时候,应该优先使用各种搜寻器材确定其被埋压的位置之后,用消防特勤器材进行有效施救,若是各种器材用尽仍然不能达到有效救援的目的后,再考虑用大型机械进行起吊等作业,因为再运用大型机械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原本已经支撑稳定的建筑构件发生新的坍塌,对被埋压人员及其周围的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6)医疗先用于救助急重伤员,后救一般伤员 面对大型救援现场成百上千的伤员,医疗救护力量往往不够,但是应该要注意处理好救护资源与救护需求之

43、间的矛盾,消防人员在救出伤员后,应该将那些生命垂危的伤员优先送上救护车,送到医院进行有效救助。据统计,在汶川地震中,有10%20%的伤员再被救出后死在去医院的路上;(7)边挖边救,边救边送 在地震救援现场对被埋压人员进行有效挖掘的同时,对其身体暴露部分受伤情况应该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伤情恶化,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同时对救出的伤员应该及时组织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3.4.2 多种方法并举,提高救援效率到场的救援力量应该在现场指挥的统一调配下迅速合理分成攻坚救援组、急救担架组、紧急情况预备组、后勤警戒组等,确保救援现场的整个救援任务能够有序进行。地震过后倒塌建筑中的生命救援其实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44、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斗。救援人员往往要花掉几十、上百个小时的努力,才能够将被困者成功救出,其过程的艰难程度是不可想象的。运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的救助措施,能够有效的在较短的时间内营救更多的生命。(1) 清理埋压物,暴露被救者 当救援现场搜寻到被困者后,应该迅速将埋压在其身上的建筑倒塌构件清理掉,特别是要清理掉其头部的堆积物,使其头部暴露在空气当中,清理掉其口鼻内的杂物,使其呼吸道畅通,然后再着手清理其身上的堆积物。进行合理分析后,运用消防救援器材的各种液压工具组、起重气垫等,对现场进行破拆、剪切和起重,对被困者实施救助。若是建筑倒塌物过于庞大,可以在确定不会对被困者和其周围人员产生二次伤害的

45、时候再用工程机械进行调离。(2) 阔缝钻孔,打洞挖进 建筑物倒塌后,重新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并支撑出大小不等的缝孔,早期抢救时,应该充分利用形成的缝孔及内部空间,运用小型工具将孔扩大,并沿着缝隙往里钻,及时救出倒塌体内的被困者。特别是对于被深埋在倒塌建筑构件之下的幸存者,阔缝钻孔的方法不足以到达其被埋压的位置,就需要打洞的方法来对幸存者进行救助。在幸存者被困位置的上方、一侧或下部,用机械或人工打开一个或者几个洞,使救援人员能够接近幸存者,最终将其救出。参与北川中学救援的泸州消防支队特勤人员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在北川中学倒塌的7层楼的废墟底下成功救起了两名幸存的学生。(3) 及时输送空气、水、食品和

46、药品 在救助被埋压人员时,被困者往往由于等待救援的时间过长身体支持不住而导致死亡。在发现废墟底下的被困者之后,应该与其交谈,确认其所处的环境,及时打孔对废墟底下输送空气,确保其能够正常呼吸后,再给予其水、药品和食品让他稳定下情绪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对受伤的地方特别是外伤进行止血等初步处理。(4) 进行有效心理安抚 地震中被埋压在废墟之下的被困者,生存意志受到极大的刺激,精神状况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往往因为受伤或者长时间缺水缺食物而对生存不再抱有希望。在发现被困者之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建立起对生存的渴望,坚定生存的信念。通过不断与其交谈,找到其幸存的家人、朋友和他

47、对话等方法,能够给被困者以生的希望,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被困者的生还率。3.5地震灾害处置注意事项 地震灾害危害性大,既会造成直接灾害,又会引发次生灾害。地震灾害的处置,情况复杂,时间紧迫,处置程序复杂,技术难度高,投入力量大,作战时间长,处置过程当中应该时刻提高警惕,除了注重上述处置方法外,还应关注下面三个注意事项:3.5.1 设立安全观察员,确保救援行动的安全在强震发生后,往往伴随着数量众多,震级不定的余震,据统计,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截至2009年07月13日12:00,四川汶川大地震共共记录到余震58071次,最大余震为5月25日16:21:46的6.4级地震。其中四级以上地震301次,

48、其中4.0到4.9级余震256次,5.0到5.9级余震37次,6.0级以上余震8次。面对如此众多的余震,可以说,每一次余震都是对救援人员和被困者的一次考验。震后的生命救援,参战的官兵是在条件险恶,环境恶劣,余震不断和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进行的,救援行动的安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了保证救援行动安全,在每一起救援现场,特别是在险恶地段和环境进行救援或者有救援人员深入建筑倒塌体内部进行救援的时候,都必须设立安全观察员,密切注视和观察现场建筑的安全状况和救援人员的作战行动,同时应该和当地地震局等部门进行联系,当发现有一场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通知救援人员撤出或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避免发生不测。安全观察员可由消

49、防救援人员担任,也可由建筑专家、地震专家或警惕性高的志愿者担任。3.5.2 部队联合行动的统一协调在地震灾害救援现场,应该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属地指挥的原则,各个部队在地震灾害的处置中,都是所有救援力量的一个方面,指挥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保持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服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和调遣。各个部队指挥员应该实施灵活不间断的指挥工作,及时根据上级要求,调整部队的处置行动,通过各个方面了解灾情,及时调整救灾力量,将主要力量部署在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对象的救援上。汶川地震后,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救援力量都到达灾区,有武警、解放军、地震救援队、国际救援队和消防特勤力量,只有在坚持好统一指挥、

50、逐级指挥、属地指挥的原则后,各个部队的救援工作才能有序展开,顺利进行。3.5.3 部队救援行动的后勤保障地震救援的后勤保障,是保障前方救援现场参与救援的战斗员作战能力能否持续的重要工作,必须想方设法做好,否则救援部队的作战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后勤保障包括救援部队的装备器材、燃料、饮食和医疗等方面,地震发生后,后方的后勤保障是同一线生命救援任务一样重要的一项工作。参与后勤保障的人员,要充分利用灾区现有的条件,及时联系当地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他们的支持,取得一定的生活保障,同时派出人员在灾区附近进行采购,最大可能向救援官兵提供较好的作战和生活保障,使他们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战斗力去完成

51、救援任务。4 结论与展望 在余震不断、环境险恶的条件下,克服困难,与时间赛跑,拼劲全力地抢救生命,靠着顽强的意志,精良的装备,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公安部消防局的统一调动下,由1.38万人组成的消防特勤救援队成为众多救援队伍当中效率最高的一支专业队伍,体现了我们消防部队攻坚克难、英勇顽强的良好形象。4.1结论地震灾害的危害表明,深入研究这类事故的发生机理、相关条件及处置方法,对地震灾害的危害情况进行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简单总结了在此次大型跨区域救援行动中的处置方法,针对地震的特点分析了地震灾害救援过程当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地震救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地震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处置方法、注意事项和现场人员救助的相关经验。通过本文的简单研究,可以为基层一线消防指战员在处置地震灾害时准确、快速地给灾害定性,选取最优的解决方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现场指挥员做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地震灾害特点危害的研究,得出处置这类灾害事故的一般方法,能够对此类灾害做出科学分析判断,对现场警戒、人员紧急疏散以及应急救援措施提供科学指导。可以防止那种仅仅依据想象经验采取应急措施而产生的决策失误,为基层指挥员临场的分析判断提供指导,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