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培训课件_第1页
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培训课件_第2页
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培训课件_第3页
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培训课件_第4页
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出血:血液自血管流出或由血管壁渗出的现象(自发性与继发性)病因:血管壁病变 凝血因子缺乏 抗凝物质过多 血小板质量异常 血液循环障碍2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出血:血液自血管流出或由血管壁渗出的现象(自发性与继发性)2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正常止血有赖于完整的血管壁,有效的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止血:血管损伤轴突反射局部血管收 缩血流缓慢血小板粘附聚集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凝血: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二系统三阶段)3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3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一).血管壁的作用1.血管的收缩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2(TXA2

2、); 5-HT;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2.血小板的激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使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胶原)3.凝血系统的激活(因子;TF启动内外凝血系统的作用)4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一).血管壁的作用4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4.局部血粘度的增高二).PLT的作用释放多种BPC因子特别是PF3吸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等)激活凝血因子分三个时相聚集PLT第一相聚集:血管受损激活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经vWF介导粘附于胶原组织,激活GPb/a5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4.局部血粘度的增高5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经FG介导相互聚集,呈可逆反应。PLT第二相聚集:ADP+凝血酶激活PLT,PLT释

3、放ADP、ATP、5-HT等加速PLT聚集,形成白色血栓,起初期止血作用;同时激活的PLT暴露出Fa、a的特异性受体,加速凝血酶原的激活;6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经FG介导相互聚集,呈可逆反应。6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Fa、a也结合于PLT受体上,加速凝血酶的形成,更进一步促进PLT聚集;PLT释放的TXA2、5-HT使血管收缩,PLT收缩蛋白可使纤维蛋白网收缩,使血栓更坚固三)凝血因子的作用1.参与血凝的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组织因子;:钙离子;:易变因子;:稳定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血浆凝血活酶成份;:斯-普因子;:血浆凝血活酶前质;:哈格曼因子;13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7止凝血检查

4、方法讲义Fa、a也结合于PLT受体上,加速凝血酶的形成,更进一步2.瀑布学说:二系统1).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到因子a被激活过程:组织损伤 释放 纤维蛋白形成。参与因子少,反应快,是血液凝固时首先启动的途径。2).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被激活到因子a形成纤维蛋白的过程,参与因子多,反应时间长8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2.瀑布学说:8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三阶段1).凝血活酶形成期:外源性凝血活酶:组织损伤(,Ca+作用) a- Ca+ a a- Ca+-PF3(凝血活酶)内源性凝血活酶:血管破裂胶原纤维暴露接触aa(Ca+)a(PF3,Ca) a-PF3-Ca+- a(,PF3,Ca+) a- Ca+-P

5、F3(凝血活酶)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凝血活酶作用)凝血酶a3.共同途径:因子被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9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三阶段9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1.细胞的抗凝作用:肝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2.体液的抗凝作用.抗凝酶(AT):AT的活性中心与凝血酶或因子a等以1:1比例形成复合物,使后者失去活性.蛋白C系统(PC):包括PC,PS,TM及APCI,作用是灭活a,a因子和激活纤溶系统.其他抗凝物: 1-AT, 2-M,TFPI等抑制或灭活丝氨酸蛋白酶.10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10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五).纤蛋白溶解系统1.纤溶酶原PLG激活物:

6、t-PA,u-PA, a,K及凝血酶等,作用是使PLG转变为PL2.PL: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水解凝血因子及补体等3.PL的抑制物:a2-PI, a2-AP等11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五).纤蛋白溶解系统11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 二. 实验室检查一).血管壁检测1.CRT:束臂试验:检测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与其结构和功能,PLT的量和质,血浆vWF有关参考值:MEN5;WOMEN OR CHRILDREN4MIN为异常延长:PLT减少;PLT功能异常;缺乏凝血因子;血管异常;药物影响3. vWF:Ag检测:免疫火箭电泳法降低:见于vWD;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12止凝血检查

7、方法讲义 二. 实验室检查12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培训课件4.PLT聚集试验5.PLT粘附试验6.PLT第三因子试验三).凝血因子检测1.CT:少用,由APTT替代,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因子状况2.APTT:内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正常:32-43秒3.PT: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4.Fg:Clouse法测定14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4.PLT聚集试验14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5.STGT及纠正试验6.其他血浆因子的测定四).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1.AT-:A测定2. AT-:Ag测定3.复钙交叉试验(CRT)4.血浆肝素测定五).纤溶活性检测1.ELT2.3

8、-P试验15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5.STGT及纠正试验15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3.凝血时间测定(TT)4.D-二聚体测定六).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blood viscosity);血浆(plasma viscosity)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测定以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研究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和防治血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16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3.凝血时间测定(TT)16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 三.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1.筛选试验:选用PLT及BT试验:4种情况2.诊断试验二).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性疾

9、病1.筛选试验:选用APTT及PT试验:4种情况2.诊断试验三).纤溶蛋白溶解综合征1.筛选试验:选用FDP及DD试验:4种情况2.诊断试验17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 三.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17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四).血栓前状态1.筛选试验:选用APTT及PT试验;PLT试验等2.特异试验五).抗栓治疗的监测1.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监测2.口服抗凝剂的监测3.溶栓治疗的监测18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四).血栓前状态18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 三大常规检验一、血常规检验 血细胞(RBC、WBC、PLT) 有形成份血液 血尘 血浆蛋白 固体成份(8%-9%) 无机盐 血浆(55%) 非蛋白氮 水血量占人

10、体 78%体重;PH值:7.357.45 ;粘度:45;比重:1.0501.060. 19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 三大常规检验19止凝血血液采集:1.毛细血管采血法.2.静脉采血法.抗凝剂:EDTA血细胞检验1.RBCRBC来源:骨髓红系干细胞 原红 早红 早幼红 网织红 成熟红参考范围:男:45.51012/L 女:3.55 1012/L 新生儿:67 1012/L 临床意义: 20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血液采集:1.毛细血管采血法.2.静脉采血法.20止凝血检查2.Hb 珠蛋白Hb的组成: Fe2+ 亚铁血红素 原卟啉Hb测定方法:氰化高铁Hb测定法Hb正常参考范围:男:120160g/l女:11

11、0120g/l 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 21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21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1.大小异常: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2.形态异常:球形细胞、椭圆形细胞、口形细胞、靶形细胞3.染色反应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4.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有核红细胞 22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22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白细胞计数1.来源 粒细胞:中性、嗜酸、嗜碱2.分类: 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T、B3.参考范围4.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左移:中性粒细胞右移: 23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白细胞计数2

12、3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三. 网织红细胞计数1.参考范围2.临床意义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参考范围2.临床意义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1.Hct2.MCHC3.MCH 4.MCV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5.RDW-CV 临床意义 24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三. 网织红细胞计数24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尿液检验标本收集:1.首次晨尿:蛋白细菌管型HCG2.随机尿:RTAMS3.空腹尿:GLU4.12小时尿:ADDIS计数5.1小时尿:1小时尿沉渣6.24小时:尿化学7.中段尿:细菌 25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25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尿保存尿液理化检验:1.颜色 2.尿量(多尿少尿无尿) 3.气味 4.PH 5.比重化学检验:1.尿蛋白2.尿糖 3.酮体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5.尿亚硝酸盐 6.尿隐血7.尿白细胞显微镜检查:1.细胞 2.管型 3.结晶 4.病原体尿细胞计数其它检验:1.尿红细胞形态2.尿微量蛋白 3.尿电解质 4.乳糜尿试验 26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尿保存26止凝血检查方法讲义粪便检验标本收集:1.新鲜,择粘液脓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