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2021年版)_第1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2021年版)_第2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2021年版)_第3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2021年版)_第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2021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2021修订版)一、概述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并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其共同特点是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营养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西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MD 已成为西方55 岁人群最主要的视力损害和致盲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约有3000 万AMD 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致盲。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AMD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

2、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AM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5059岁、6069岁、7079岁与80岁以上各年龄段患者中,AMD的检出率分别为57、135、202与235。二、诊断与随访手段(一)病史采集初次就诊患者应询问患者主诉和相关病史。主诉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的时间、严重程度以及视物变形或视物中央暗点的范围。出现症状期间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有无变化。其他相关病史包括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基本人口学资料;眼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尤其是AMD家族史;个人史,吸烟、饮酒史以及简要的社会史;饮食情况及药物、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以上相关情况询问均是

3、针对AMD的危险因素。(二)初步检查首诊患者的初步检查包括成人眼部检查的全部内容,尤其是与AMD相关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远、近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包括,双目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散瞳检查或直接及间接检眼镜检查,以准确发现AMD的体征。对于有视物变形的患者,应该进行Amsler表检查,明确视物变形的范围,对于中心暗点,可以相对定位,自我监察大小变化情况。(三)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OCT是目前唯一能够清晰显示视网

4、膜横断面结构的检查方法,是筛查、诊断、随访AMD的重要检查手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前置镜眼底检查。对于AMD患者,OCT检查可以发现玻璃膜疣的位置及大小、视网膜内水肿及程度、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下积液、出血,视网膜下或RPE下新生血管膜以及三者的位置关系,是否有RPE撕裂等。另外,OCT随访可以评估眼底病灶,如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对治疗的反应。近年来OCT设备在扫描速度、扫描范围、分辨率、穿透力等方面不断进步,已有每秒20万次、波长1050nm的扫频源OCT,可对视网膜脉络膜结构进行清晰成像。OCTA能够清晰显

5、示与湿性AMD相关的新生血管膜、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相关的分支血管网甚至一部分息肉样病灶。OCTA具有简便、无创的特点,在AMD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眼底血管造影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FFA检查的临床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1)发现和评估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类型、病变

6、定位和是否为活动性;(2)如考虑进行激光光凝或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FFA是指导治疗的依据;(3)检查再治疗后是否有持续存在或复发的CNV;(4)协助确定不好解释的视力下降原因。ICGA是一项可以观察脉络膜循环的技术。由于其穿透力强,它主要用于显示CNV的实际轮廓,诊断AMD以及评价某些特殊类型的AMD,XX隐匿性CNV,PCV或RAP。三、分期与分类(一)早期AMD眼底中心凹两个视盘直径内可见到63125m大小的玻璃膜疣,但无RPE层异常。(二)中期AMD眼底中心凹两个视盘直径内可以看到至少有一个大的玻璃膜疣(直径125m),以及任何RPE异常。(

7、三)进展期AMD进展期AMD可以出现RPE脱离、新生血管性AMD或地图样萎缩,根据眼底的不同表现,可进一步分为干性进展期AMD、湿性进展期AMD。干性进展期AMD干性进展期AMD的眼底表现为累及黄斑中心凹或至少疑似累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样萎缩。湿性进展期AMD湿性进展期AMD,需要进行相关特殊检查,如OCT、FFA、ICGA进行进一步诊断、分类、随访。根据检查结果,湿性进展期AMD进一步可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新生血管性AMD和PCV。新生血管性AMD又可进一步分为几个亚型:经典为主型、微小经典型、隐匿型和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

8、 RAP),PCV也是新生血管性AMD的亚型,由于其治疗方法与其余几种亚型不同,所以单独列出。(1)新生血管性AMD新生血管性AMD为CNV形成并引起出血和炎性细胞以及富含脂质液体外渗至视网膜间隙下,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水肿、出血,视网膜硬性渗出,视网膜神经上皮或RPE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脱离和视网膜下或RPE下纤维血管性增生等。新生血管性AMD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中心凹下型(病变位于黄斑中心无血管区正下方)、中心凹旁型(病变距离黄斑中心无血管区中央200m)和中心凹外型(病变距离黄斑中心无血管区中央200m)。中心凹下和中心凹旁型又根据FFA中经典CNV的比例分为经典为主型(经典型成分50%)、

9、微小经典型(经典型成分50%)和隐匿型CNV(无经典型成分)。经典型CNV意味着新生血管已经突破RPE进入视网膜下腔,早期血管造影图像边界清晰的荧光素渗漏病灶。造影中如找不到新生血管病灶特征的证据,但又存在渗漏,则为隐匿型CNV。隐匿型CNV包括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和无源性渗漏。(2)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 RAP)RPA特指隐匿型CNV合并黄斑周围视网膜内深层毛细血管的增生发展到视网膜下增生,进一步形成CNV。I期视网膜内新生血管;II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浆液性PED,视网膜一视网膜血管吻合;III期CNV形成,血管性PED

10、,视网膜一脉络膜血管吻合口。(3)PCVPCV的眼底表现类似新生血管性AMD,但ICGA造影下PCV特征性病变是异常的内层脉络膜血管网在视网膜下呈息肉样扩张。其眼底检查显示有浆液性渗出和出血,以及多发性和反复发生的RPE和神经上皮脱离,息肉部位可显示为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状病灶,可发生自发性大量视网膜下出血。目前仍把PCV作为新生血管性AMD的亚型。ICGA是诊断PCV的金标准,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状或息肉状强荧光病灶,来自于脉络膜循环,出现在注射吲哚菁绿后的最初6分钟内,伴或不伴相关的脉络膜血管增生。一般情况下,PCV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而活动性又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病变。也可根据病变位置分

11、为中心凹下、中心凹旁和中心凹外病变。具有以下临床表现和OCT证据之一,即可以诊断为活动性PCV:(1)因PCV导致视力下降5个字母,或者与此相当的视力下降;(2)视网膜下积液,伴或不伴有视网膜间积液;(3)PED;(4)视网膜下出血;(5)FFA显示荧光素渗漏。(四)晚期AMD晚期AMD眼底表现为盘状瘢痕。四、治疗与随访(一)早期AMD患者以观察为主。若无症状,在624个月后随诊。随诊时行常规成人眼科检查,无需行眼底照相或FFA。若有新的CNV症状,应立刻随访,加做眼底照相和FFA检查。(二)中期AMD患者应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叶黄素、玉米黄素、长链(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也多有益处。

12、若无症状,在624个月后随诊,若有新的CNV症状,应立刻随访,行单眼近视力测试和Amsler表检查,需要时行眼底照相。若有水肿或其他CNV的症状和体征,加做OCT和FFA。(三)进展期AMD1. 干性进展期AMD若病变累及单眼,则需要补充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如锌等抗氧化质。而病变累及双眼则以观察为主,在624个月后随诊。随诊时应行常规成人眼科检查,自发荧光、眼底照相,无需行FFA。2. 湿性进展期AMD(1)新生血管性AMD对于各种部位的CNV,一线治疗均为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对于中心

13、凹外CNV,允许使用激光光凝进行治疗。目前中国批准使用的抗VEGF药物有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推荐初始治疗3次,每月一次,此后根据病变的活动性按需给药。(2)RAP治疗建议使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疗法。治疗方案同AMD。(3)PCV对于非活动性病灶,要定期观察;对伴或不伴有症状的活动性病灶则要采取治疗。位于中心凹外的病变可以采用直接激光光凝治疗。位于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的病变,治疗的目的为维持或提高视力、消退病灶、减少复发。一般首选抗VEGF治疗,融合蛋白类药物与单抗类药物相比,息肉样病灶消退率较好。推荐初始治疗3次,每月一次,此后根据病变的活动性按需给药。如病变持续、复发,可根据情况适时联合PDT治疗。(四)晚期AMD晚期AMD以观察和低视力康复为主,帮助视力残疾患者适应生活,提高生存质量。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