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内容提要第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景观欣赏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第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其产品基本上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即通过动

2、植物本身的生长、繁殖来完成其生产过程。农业的生产分布与自然、技术、社会经济条件有关。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第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农业起源 农业的起源问题,可以从二个方面入手研究: 一是从古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和化石材料研究; 二是现在还存在的原始民族情况来研究。学者推断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二千年左右。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消退后,草原面积扩大,动物大量繁殖,为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提供条件。第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农业的起源人类从摄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转变。所以农业的产生在人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称:“食物生产革命”、“最初的、

3、伟大的文化革命”、“农业革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第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农业起源的研究六大问题:农业产生的原因农业产生的地点农业产生的时间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农业产生的方式农业产生的对象第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一、农业起源的理论农业起源目前有很多说法,没有确定的结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为代表。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获取的食物相比,农业更有效率和优势,人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很快被采纳,并迅速传播开来。20世纪60年代出现“人口压力说”(博赛洛普)盛行。认为冰期消退

4、、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人口增长,出现食物短缺,动植物的驯化,出现了农业。第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目前,“最佳觅食模式”作为主流理论。是动物学的研究的理论,分析动物觅食的方式和规律。动物觅食以花费最少的力气或时间能获得最高的回报的食物,所以往往集中在一种或几种猎物上,所谓最佳觅食。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以最便捷的方式以获得食物维持自身生存。,“最佳觅食模式”与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海登认为农业出现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在占人类食物结构比重不大,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主要是增加美食种类。例如,有些植物是香料、调味料等。第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人口压力说”、“宴享说”都有其合理性。现在有人

5、认为食物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人流动性大,无法定居下来关注动植物习性,积累经营,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不会出现。食物丰富地方,缺乏动力去研究和驯化动植物。在野生食物资源基本保证,人类不需要长距离、高强度的劳动,但全年中食物供应不均匀,出现季节性短缺的地区,这种生存压力,迫使人们去尝试驯化动植物,以解决季节性食物短缺,而出现农业。第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再有就是一些人试图从某些具体原因来解释农业的起源,如:“河流”说:认为农业的起源是由于大河名川造成的。“气候”说:认为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无法再依靠采集、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又有认为是亚热带气候适宜农耕的。“宗教”说:认

6、为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家禽”说:与“宗教”说大体相似,只是家畜变成了家禽,并且不一定由于宗教原因。“补牧”说:认为农业(指种植业)是为了解决牲畜的饲料以及补充畜牧业生产之不足而产生的。“采集”说:认为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一起产生于采集狩猎,前者来自采集,后者来自狩猎。“垃圾堆”说:认为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食糖”说:认为原始人在实践中深刻地感到对于生存的重要意义,因而哪里适宜粮食和畜产品的生产,哪里就可

7、能产生农业。第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我国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 ( 1990): 原始农业产生与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消退,气候转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增长,食物短缺,促进人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源;火的利用、弓箭的发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原始农业就产生了。第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农业起源的地点有二种学派:植物学和地理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植物学和地理学学派主要有二种观点:一是多元论,二是一元论。多元论:阿尔芳斯.德.康德尔(A.de Candolle

8、),中国、西南亚、亚洲热带;原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Vavolov),20世纪初提出八个发源中心,第一个是中国;美国植物学家哈兰(J.R.Harlan),提出三大中心:近东、华北、中美洲。一元论: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和卡特(G.F.Carter),他们认为农耕是从东南亚向全世界扩展的。第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一)索尔的推断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1952年)一书中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其推论的依据是: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

9、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家居的。 驯化技术在东南获得成功后,在旧大陆逐渐向北传播,至于新大陆驯化植物技术是否来自旧大陆仍难确定。 第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根据考古学的证据,西亚的两河流域肥沃的新月型地区被认为是动植物的驯化地。在这里发现的考古证据,包括使用的工具、固定的居民地以及最早时期驯化动植物的一些物证。第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狗是最早的驯化动物三羊、绵羊的驯化中东地区,7000年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猪中东,60007000年驴北非,3000年骆驼中亚,40005000年课本:126第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世界早期的农

10、业中心第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第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一、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铜铁工具的传统农业工业革命后的动力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从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农业发展与传播,给世界农业带来巨大变化,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反映了人、地与技术三者关系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一)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刀耕火种) 1、特点: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2、现在只在热带地区保留原始农业,分布区域: 南美洲的亚马逊地区(印弟安人);

11、 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新几内亚,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3、存在的原因: 节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 是热带雨林特殊的生态环境,土壤中储存的 养分太少,不足以维持作物的连年种植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传统农业(农业社会)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即产业革命以前(一)特征:1、生计农业(自给自足农业,自然经济)对应“商品农业”;2、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绝对优势比重。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传统农业(农业社会)(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北多南少-南多北少)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敞田制:两圃、三圃制

12、-苜蓿解决牲畜过冬问题: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的混合农业)3、美国的殖民农业:1)欧洲和印第安传统作物与技术融合的产物2)农业技术、劳动力投入和可利用土地的利用强度相互影响的方式。(印第安的灌丛休闲种植制-欧洲的敞田制-粗放耕作(独家村式美国农村)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传统农业(农业社会)(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北多南少-南多北少)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敞田制:两圃、三圃制-苜蓿解决牲畜过冬问题: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的混合农业)3、美国的殖民农业:三种农业说明了人、地、技术三者关系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三)传统农业的类型1、旱作农业:分布

13、于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高原,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林南缘。作 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麦、大豆、甘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杂食等。家 畜:牛、马、驴、骡、猪、羊。家 禽:鸡。该类地区主要靠自然降水,为易受灾地区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2、水稻农业:分布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粮食作物: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经济作物:茶、甘蔗、蚕桑、黄麻。家 畜:水牛、猪。家

14、 禽:鸡、鸭、鹅。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创立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该类地区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使用困难。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三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地中海农业:分布于地中海气侯区(夏干热、冬多雨)主要集中于地中海周围地区以及美国的西海岸(加州)、智利中部,南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作 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葡萄、油橄榄。家 畜:山羊、绵羊、猪。园 艺:果品业、花卉业。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4、游 牧 业:干旱地区的放养食草动物的自给自足农业类型。分布:副热带和温带及其干旱的 草原和荒漠。畜 种:羊、牛、马、骆驼等。此外尚有青藏

15、高原的耗牛、和北极地区的驯鹿。形 式:逐水草而居,以帐篷为主-现在慢慢定居半定居下来。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三、现代农业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法产业革命以后(一)特征:1、现代农业是商品性农业2、由于广泛应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农业劳动力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很低3、现代农业为高产、高效农业4、现代农业农场规模大,专门化程度高5、现代农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或农工商联合体)社会化程度高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类型: 现代农业的类型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 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六种。1、种植园农业(主要指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单一作物型的集约化农场)分 布:东南亚,

16、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南美东北部(巴西、圭亚那),中美洲,非洲(几内亚湾为主)等地。(市场指向性,热带沿海(产品面向欧美)作 物:饮料作物:咖啡、可可、茶叶。果品作物:香蕉、菠萝、芒果、荔枝、椰子。原料作物:橡胶、油棕、剑麻、烟草、黄麻。香料作物:胡椒、丁香、肉桂、腰果、甘蔗。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类型: 现代农业的类型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 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六种。2、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生产谷物的农业。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利用不同地点相同农活的时间差(大型机器化)皮包农场、农业企业、家庭经营农场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牲畜育肥农业:是

17、指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农业。这种农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饲料(其中秸杆做为青饲料,种子做精饲料)以所养的牲畜为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分 布:美国五大湖以南的大陆地区;西班牙北部经地中海沿岸及大西洋、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中部向东延伸的地区和巴西东南部地区。主要作物:玉米、其次是大豆,这是因为玉米产量高,但主要成份是淀粉,缺乏蛋白质,而大豆的成分则富含蛋白质,这两种饲料相结合,就可以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与产肉量(率),因此牲畜育肥农场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和大豆。另外,该类型农场还生产些精食料以满足牲畜育肥需要。在欧洲,该类农场的规模比美国小,种植的饲料多适应气候的低温,多为饲草、土豆、甜菜、燕麦等。第三十七

18、页,共一百五十七页。4、乳品业:是指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一些乳品加工制品的农业,该类农场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距离市场的远近(长度距离和时间距离)二是适宜于青饲料种植的地理环境。为了使乳牛产乳量提高,其所种植的饲料应该是多汁的,新鲜的青饲料和富含蛋白质的精饲料。分 布:美国东部,瑞士以及法国往北的大西洋沿岸,波罗的海南岸以及多数大城市的郊区(即 能农业区位论中的牧草乳酪带(自由农作带)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市场园艺农业:是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6、大牧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主要特征:规模大、商品性高、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分 布

19、:美国的玉米带、综合农业带阿根廷:帕斯草原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共和国。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农业的形成过程:采集天然野谷垃圾堆上的野谷苗人工种植野谷 定居农业创新:人类从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为主,转向利用生物资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使人类食物多样化,大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促进了一系列劳动工具的发明和改善。驯化植物中的棉、麻以及驯化动物的毛,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条件。剩余农作物的储存使人类由过去的季节性忍饥挨饿过渡到稳定食物供应的生活。人类由长期的食用生食过渡到食用熟食,提高了身体素质,促进了人口的普遍增长。第四十页,共一百五十

20、七页。(一)农业对自然的影响农业直接依赖自然发展,农业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时,人类可以改变局部自然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灌溉)。但农业对于地形来说主要是适应。农业会导致对森林的破坏和对环境的破坏。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1、改变了人类长期以业的流动的生活方式, 含人类从不断流动转向定居。2、从事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小于狩猎时期,因集体狩猎而形成了单位群体人数多的状况,促进了家庭的发展。3、居民点可以容纳好多农业活动单位聚集在一起,使居民点的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了聚落。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三)人类文明的出现农业劳动工具的进步:青铜的使用以及犁

21、和畜力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产品有了剩余,进而出现了财产私有,劳动分工,商品交换,出现了阶级、法律、宗教、文字、城市和国家,使人类长期的蛮荒阶段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即文明阶段。代表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有:1、埃及(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依靠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泥沙发展了农业文明,标志性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兽、城市的发展等。2、巴比伦(公元前25003000年)两河流域,主要作物:小麦。标志性建筑:巴比伦空中花园。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印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中下游,主要作物:小麦。4、中国(公元前2000年)黄河中、下游及各支流,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标

22、志:甲骨文。5、墨西哥、玛雅和印加帝国墨西哥城周围,尤卡坦半岛和秘鲁境内,均为玉米文明。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根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克尔在其英国文明史一书中的阐述:“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生产的粮食必然丰余,粮食丰余了,就可以使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脱离出来,从事智力活动,所以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它的文明也就发达。埃及、巴比伦、印度灌溉的小麦文明中国旱作的文明黍粟文明墨西哥、玛雅和印加玉米文明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种植业渔业牧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农业:林业副业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对我

23、国来说:南部主要是种水稻,北部主要是种小麦,说明什么? (1)地域性-因地制宜(2)季节性-因时制宜(3)周期性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五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一年两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气候一年三熟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光照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条件不同,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三江平原的种植业 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不同的

24、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 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果业;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地形因素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材料: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花生适应什么土壤中生长?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我国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西北地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水源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25、。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各地的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不同,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分布有垂直分异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水源对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玻璃温室(改造地形) (改造水源)对温度、光照、水等气候条

26、件的改造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这是为什么呢?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下图反映了北京蔬菜基地的变化,说明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第六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区位新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市的发展,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并发展园艺业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区位产生影响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要

27、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举例:天津市汉沽区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葡萄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问题: 种植葡萄要想扩大市场,获得更好的效益,还要依靠什么?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绿洲一般分布在大河流经或有地下水出露的洪水冲积扇的边缘地带,也有在高山冰雪融化后流经的山麓地区

28、。 绿洲的面积一般都不大,一些较大的绿洲成为农业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居民区。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南方水稻因地制宜地域性新疆长绒棉青藏青稞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绝大多数国家取得独立,经济也获得迅速发展,但仍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农业体系很发达,农业热点不再是增加产量,而是适当降低产量以改善环境。发展中国家农业仍较落后,还是提高产量,争取温饱,实现农业现代化。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粮食作物是世界农作物中最普遍的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粮食作物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美

29、洲大陆上,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是粮食生产大国,进入现代你也阶段,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种植面积占80,产量占90。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和玉米(一)小麦的分布:播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除南极洲外遍布世界各地。是温带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757,南纬2540.(1)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2)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麦带;(3)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4)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水稻的分布:高温、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集中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中国、印度);墨西哥湾沿

30、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拉丁美洲、非洲和地中海也有水稻种植。中国、印度、印尼。(三)玉米:主要是饲料作物。玉米自然适应性很强,种植范围广,各大洲都有。主要在北美、欧洲,美国被称为“玉米王国”。美国、中国、巴西。第七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主要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属于现代农业,对技术要求高,需要特殊的生产环境、要精耕细作,使用劳动力多,因此,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主要种类:棉花、甘蔗、可可、咖啡等(一)棉花的分布:棉花是热带植物,生长在北纬2040干旱、半干旱地区。(1)亚洲中部(俄罗斯、中国的天山南北)、东部(中国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和东南部地区(印度的德干高原

31、、印度河平原),世界的主要产棉区。占世界一半;(2)第二大棉花产地美国南部的棉花带,非洲北部,拉美地区也有种植。中国、美国、印度。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二)糖类作物分布:甘蔗、甜菜甘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高温环境,生长期长,南北纬35度之间。主要产地:南美、中美、加勒比海地区、大洋洲、南亚、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巴西、印度、中国、泰国。(三)饮料作物:三大饮料作物:茶、可可、咖啡。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茶:亚热带常绿植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北纬42南纬33度的广大低纬度地区。有40多个国家种植,印度是茶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斯里兰卡、肯尼亚也是主要产茶的国家,中国茶叶历史悠久,

32、2000多年前由“丝绸之路”向中亚、西亚和世界其他国家传播。可可和咖啡是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在高温多雨地区。主要产于:非洲西南沿海和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可可主要产于非洲,咖啡主要产于拉丁美洲,巴西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咖啡王国”,哥伦比亚第二。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三、畜牧业生产布局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皮、毛等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畜牧业也从粗放式生产模式转向专业化生产。发展畜牧业需要需要饲料或牧场,所以,世界畜牧业产品除了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外,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东欧地区。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肉类:美国、巴西、法国、印度牛肉:美国、巴西、

33、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猪肉:美国、德国、西班牙、巴西、法国鸡蛋: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牛奶:印度、美国、俄罗斯、德国、巴基斯坦、法国、巴西羊毛: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伊朗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世界粮食问题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1.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1.1粮食与食物的区别粮食”与“食物”的内涵是不相同的。(1)“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它杂粮,还包括薯类和豆类。(2)而“食物”的内涵比“粮食”宽泛得多,根据粮农组织的生产年鉴,“食物”包括谷物类,块根和块茎作物类,油料作物类(包括豆类),蔬菜和瓜类,糖料作物类,水果和浆果类,家畜和家禽类,水产品类,

34、等等,共有8大类100多种食物。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不同食物在食物安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粮食在整个食物安全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多样化的食物在食物安全中也起不可替代的作用。1.2粮食安全及其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 上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严重粮食危机,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敲响“Food Security”的警钟,其本意是“食物安全”。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食物安全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粮食安全的概念所取代。我国将其译为“粮食安全”.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世界粮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当代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35、家间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在粮食生产方面,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只生产占世界产量48%的谷物,37%的肉类和23%的奶类。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却生产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谷物和大多数的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发达国家约为1,500斤,而发展中国家仅为500斤。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在粮食消费方面,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其营养量大都低于正常的需要量。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大约有45亿人民处于饥饿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而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粮食,都超过了正常的需要量。过量的、富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及酪类的饮食类型,造成了广泛流行

36、的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胜病和其他的退化性疾病。第八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在粮食贸易方面,总的看来,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的粮食出口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逐渐由粮食的净出口国,沦为粮食进口国的地位。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这种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的差别,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根源。殖民主义政策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首先为殖民者的利益服务,而不能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的潜力,以致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 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1.3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小麦 稻谷 玉米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2背

37、景男孩子们实在馋了,就进丛林抓猴子,他们把抓来的活猴子在炭火上烤着吃,看上去着实令人心痛不忍。 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2008年1月25日,海地太子港,一名妇女正在卖泥饼。 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月24日,埃及开罗,示威者高喊着抗议口号, 共同分享一块面包。 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24日,一名顾客在美国弗吉尼亚州 阿林顿的好市多超市内选购大米。 原因:粮食危机席卷全球,泰国米价再创历史新高,英美等发达国家有店铺采取“非常措施”,限制顾客购买大米及面粉等主要粮食。 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2背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

38、识。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大豆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上涨。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食品价格整体上涨。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世界粮食危机此前已在几个发展中小国家引发骚乱,现在这场危机愈演愈烈,连富裕发达的美国也受到波及。美国东岸和西岸多家大型零售商的分店对面粉、米和食用油开始限购,部分消费者也开始囤积五谷杂粮。 从菲律宾到埃及,许多国家都因食品问题爆发了骚乱。在西方,损失也许不那么惨重,但影响依然广泛。随着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瘪,政府正不断受到攻击。 第九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 粮食安全的两种保障模式3.1依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维

39、持高自给率 3.2增加进口,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保证国内粮食供给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 1依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维持高自给率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外汇储备短缺的国家往往选择这一模式。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莫测,粮食早己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政治武器,卖与不卖之间往往附加政治条件。因此,粮食的自由贸易并不是永远可以信赖的,这就是“粮食的安全观”。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3. 2增加进口,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保证国内粮食供给但是以往自给自足最能保证粮食安全,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缺乏依据。一个没有粮食比较优势的国家,就没有理由强迫各个地区去追求粮食的自给自足。 一些粮食短缺的富裕国家或地区

40、,例如日本、韩国,就是以这种模式来实现粮食安全的。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4 粮食安全的一个衡量指标:粮食自给率4. 1粮食自给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2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4. 1粮食自给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粮食自给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粮食总生产量(S)占总需求量(D)的百分数【其公式为:a= (S/D) x100%】。与此类似的概念是粮食贸易依存度,即在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缺口靠贸易进口的量占总需求量的百分数(b=1-a ) 。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多数经济学家认为,b=5%,或者说a=95%,即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b=10%或者

41、a=90%,即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对于农业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要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往往需要在粮食生产上有更多的投入。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受自然、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和可贸易量不稳定,保持较高的粮食国际市场依存度,意味着粮食的不安全程度提高。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4. 2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国粮食自给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在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享赋条件,除此之外,交通运输条件、国家工业化水平、贸易环境等都对一国的粮食自给率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讲,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也就是说,一国的粮食自给率越高(或贸易依从度越低),粮食经济的风险程度就越低

42、,粮食安全水平也就越高。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4. 2.1国内因素国外因素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4. 2.1国内因素国内因素包括粮食增产的科技储备、可以用来生产粮食的耕地数量以及可转换为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粮食科技是影响粮食自给能力的重要因素。粮食自给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要有一定的耕地。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耕地面积,也就是保持了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通过耕地在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可转换性来保证,也就是说一旦粮食预警机制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把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耕地转换成粮食生产。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国外因素国外因素包括国际粮食市场的可购入量、国际粮食的可购

43、入程度、国际政治的缓和程度以及国内农业企业所控制的外国耕地等。如果世界上各个主要的产粮大国,粮食大丰收,世界上粮食储备就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内粮食自给率低点,粮食经济安全也是有保障的。另外在贸易和投资国际一体化的情况下,可以引导我国的大型农业企业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耕地比较多的地方,直接进行粮食生产,把我国的粮食基地建立在外国。第一百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 国外粮食自给率确定的经验借鉴由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不但跟上而且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80年代以来主要国家粮食(谷物)世界粮食市场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由下表可以看出自给率水平的

44、变化情况,在1980-2002年间,世界平均的粮食自给率略有下降,目前稳定在100%左右。这表明,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购买力以及其它阻碍粮食流通的风险因素,全球谷物产量将正好满足消费的需求。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相对来讲,北美、澳洲以及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自给率远远高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1996年,美、加、澳、法四国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68%以上,因此从粮食自给率的角度看,这些国家己不存在粮食安全的问题。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由于

45、人口众多以及农业资源紧缺,粮食自给率大多都比较低。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同,粮食生产及消费呈现出三种类型:5. 1 自给有余型5. 2 自给自足型5. 3 国外供给型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 1自给有余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均属此类国家。这些国家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多,粮食供给能力强,出现粮食安全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政府仍然通过价格、补贴、保险等多方面的政策来保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本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田”来确保本国的粮食安全。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美国粮食安全及政策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业己实现现代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美国是粮食生产大国

46、,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多年居世界前列,粮食出口量在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中居主要地位。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一直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上主要采用支持价格、直接支付制度、差额补贴、耕地保护、农业保险、灾害补贴和“委托代储”的粮食储备制度。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支持价格政策起源于1933年美国农业调整法,目的是为农民提供一个最低保证价格,以保护农民的利益。美国的农业保险包括农作物产量保险和农作物收入保险。农场主自愿投保,当由于气候变化、灾害等因素而导致产量下降,或价格变动造成农民收入减少时,保险公司将对损失进行赔偿。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美国粮食储备制度与支持价格政策关系密切。当市场价

47、格低于贷款率时,农民可以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这部分粮食就形成储备,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政府需要增加储备,就从市场上购买。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法国粮食安全及政策法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粮食生产总量占欧盟粮食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五位,出口量占欧盟总量的1/2 。二次世界级大战以后,欧洲粮食严重不足,欧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尤其是法国,他们从加强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入手,狠抓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法国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超过了本国及欧盟需求,其余出口。为防止市场粮价过低,损害农民利益,欧盟采取了保

48、护粮农利益的政策。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政府预定的市场干预价,政府出面按给予农户高于市场价的干预价(保护价)收购粮食作为国家储备。从1993年起,欧盟农业部改革了原来的价格保护措施,在欧盟国家实行了灵活的休耕制度,以限制粮食生产 。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 2自给自足型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属于此种类型。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印度粮食安全及政策 印度是亚洲主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同时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粮食短缺,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印度实现粮食自给,而且拥有相当规模的粮食储备。但印度的粮食自给率是与较低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低层

49、次粮食消费结构相对应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其粮食安全的基础仍然是十分脆弱的。印度在粮食安全上土要采取粮食购销、价格政策、粮食储备和粮食贸易等政策。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印度通过政府配售系统和自由贸易系统经营粮食购销。也即粮食购销包括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政府行为采用垄断收购、部分收购、向粮食批发商收购、市场收购(政府有“先买权”)。尽管前者只占粮食市场零售总量的30%左右,但在粮食收购和分配方面起主导作用。其价格政策主要是政府为配合购销政策而制定的控制价格政策。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印度较大规模的储备是60年代饥荒以后建立起来的,专家建议粮食安全储备临界量为500万吨

50、,最佳数量为1200万吨,库存品种主要是小麦和大米,分别占60%和40%。同时,政府还鼓励和帮助以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印度粮食进出口政策的基点是立足于国内粮食自给平衡,以减少外汇支出。政府把进口作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一种辅助手段,粮食的进出口不是追求“出口创汇”,更不是争夺国际粮食市场的出口份额,而是保证国内粮食供需平稳的需要。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巴西粮食安全及政策巴西是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市场。巴西是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出口成为国家创汇的主要来源。南方共同市场启动后,其它国家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巴西市场,当地农牧业生产遇到了来自国外产品的强劲挑战。上述情况使巴西

51、农产品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农产品供应日益充足,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二是国内农产品价格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巴西农业政策的要点是保护农民利益、减少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信贷政策。2)实行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3)农业保险制度。巴西支持农业的另一方面是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仓储设施、公路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如仓储公司每年得到的拨款占农业部预算的1%,修建乡间公路可以得到联邦政府的低息贷款。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另外巴西农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推动生产、实现供销一体化和提供各种服务方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0年代

52、初,巴西全国有4000多个合作社,成员4000多万户。合作社主要有供销合作社、渔业合作社和农村电气化合作社二种。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 3国外供给型例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都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相应的粮食安全政策。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日本粮食安全及政策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并且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很低,需要粮食2/3依赖进口。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以及粮食生产成本过高是日本粮食白给率很低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日本始终以国家财政扶持本国农业发展,出于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

53、以及由于农协的政治压力,对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大米实行了极为严格的保护。大米进口采取高关税或非关税限制,即使在本国大米价格是国际市场的5-8倍时也在所不惜。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在粮食安全上主要采取的政策有:粮食补贴和粮食进口等。粮食补贴主要特点是购销倒挂,政府购粮价格高于销粮价格,主要是刺激与鼓励农民生产粮食。日本粮食进口的主要基础是工业产品。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WTO农业规则的要求,日本进行了农业政策改革,在逐步地扩大市场的开放度,并减少对粮食的直接价格补贴,但却在农业资源环境养护、培养农业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种植结构调整、乡村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保持日本农业的持

54、续发展。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韩国粮食安全及政策韩国自60年代起,开始了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为中心转为以工业为主。60年代,韩国粮食的自给率约为90%。此后,除大米外,其他所有粮食品种自给率持续下降。目前,韩国粮食自给率水平很低,国内粮食需要的65%依赖进口。这在极大地程度上威胁着韩国的农业及粮食安全。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1995年以后韩国政府对农业保护政策作了较大的改革。其中包括:遏制不必要的进口,维持国内价格的稳定;强化原产地标志;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等。韩国的大

55、米、大麦、玉米、大显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3倍以上,竞争力处于弱势,一旦允许进入,国内生产不堪一击。因此,韩国政府把国人作为基本食品的大米市场进行特别重点保护,把大米自给自足的水稻生产作为基本国策。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4中国粮食自给率的确定回顾中国粮食生产量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并不平稳,总产量的波动非常明显。同经济周期一样,粮食生产也有周期。粮食生产周期大体四五年1次,丰歉相间,不是年年丰收,也不是年年歉收,而是在1个周期内有丰收年,也有歉收年和平常年。1984年粮食产量突破40000万吨大关,随后产量有升有降,经过10年到了1993年才突破45000万吨大关。但不到3年,199

56、6年就突破了50000万吨大关。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一百五十七页。5.4.2 回顾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不稳定增长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19500万吨。随后,粮食生产长期增长缓慢,1958-1978年21年间,平均每年仅增500万吨左右。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二阶段(1979-1984年)是全面增长阶段。在这一时期,粮食总产量以年均4.7%的速度增长,由1978年的30520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4070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97公斤,开始

57、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第三阶段(1985-1992年)是徘徊阶段。1985年粮食总产量减少2820万吨,随后的4年,增长速度不明显,直到1989年粮食产量才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第四阶段(1993-1998年)是快速稳定增长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8年又创历史新高,达到51230万吨,是1949年的4.5倍,仓储大幅度增加,被人们称为“甜蜜的烦恼”。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一百五十七页。1999年以后,受自然灾害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到

58、2003年底,我国粮食出现四个方面的连续下降:(1)粮食播种面积由17.07亿亩下降为不足15亿亩;(2)粮食总产量下降为43070万吨,比上年减少2636万吨,是连续第四个低产年;(3)粮食平均亩产下降7.8公斤;(4)人均粮食占有量少于350公斤,是22年来最低水平。直到2004年才又出现了粮食生产的回升局面。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一百五十七页。 5.4.3 中国粮食生产量的影响因素 粮食生产量是一个变量,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量最高究竞能够达到多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决定于多种因素。如:(1)国家的粮食生产政策,是满足粮食需求增长的政策,还是抑制粮食需求增长的政策;(2)粮食生产技术有没有

59、较大的突破;(3)饲料工业发展和畜禽饲养技术有没有较大突破;(4)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农业的投资能力;(5)国际环境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等。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一百五十七页。现状 粮食是一种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生产量小于需求量就必须动用储备或进口达到供求平衡,否则就会出现饥荒;生产量大于需求量就必须增加储各或出口。如果年年大于需求,粮食储备时间过长,就会失去使用价值,浪费资源。因此应有一个合理的粮食生产增长速度。第一百三十页,共一百五十七页。我国是一个资源偏紧的国家,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这一问题难以通过技术经济手段根本消除的事实说明:一方面我国人口对资源压力过大,资源将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另一方面它将直接约束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生产和消费水平。因此,应从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利益出发,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一百五十七页。在保证人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适当限制粮食消费水平和消费增加,以利于粮食生产和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每年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