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_第1页
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_第2页
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音乐理论的审美追求1前言中西文化和谐观念的起源都有关到音乐,但西方强调的是音乐的科学性,中国那么着重的是音乐的政治功能。西方的和谐是用明晰的数来说明的,经过数而获得宇宙的普遍性;中国的和谐是用模糊的风和气来说明的,经过风和气而上升为一种宇宙的性质。这种起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和谐理论的形态。2中国和谐观的根本特征及审美表现关于和较完好的文字记载,见?尚书尧典?:帝曰:夔,令汝典乐,教胃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不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伦夺,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扮石,百兽率舞。这段话混杂了从图腾到神到帝的漫长历史中不同时代的各种因素,但反映了原始仪式之

2、和的三要素,一是仪式活动进展过程的要求:乐舞之和;二是对进展乐舞之人的心理要求:人格之和;三是乐舞之和与人格之和,也就是仪式的整体目的:神人以和。春秋先秦儒家代表孔子提出的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那么。这是规定音乐思想纯粹,快乐而不是节制,悲哀而伤害身心,即必须和而不淫。他对中和理论的开展和根本成型起了重要作用。他有如下阐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都是中和之美的典型反映。这一中和之美的音乐艺术和谐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以继承和开展。荀子?乐论?中也明确提出中和范畴,强调中和必须以礼为

3、本,又以中和为准那么对音乐进展取舍,符合中和的是礼乐,反之那么是小人。在荀子?乐论?中提出乐那么必发于声音,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对于音乐审美的准那么,荀子在?劝学?中指出:礼之敬之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此处将中和视为乐的根本特性。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裁康的著名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中也提出了有关音乐和的详细观点,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即音乐的和谐特性来自天地自然,是音乐的自然之理,所以称之为自然之和。他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外界条件而改变,因此与人的感情无关,不会因人的哀乐、爱憎而有所改变。所谓平和,就

4、是哀乐正等,没有或哀或乐的倾向,也就是没有哀乐。?声无哀乐论?认为平和而无哀乐是道的特性,也应该是音乐的本质特性,具备这种特性就是好的音乐,不具备这种特性的,就是坏音乐。魏晋之际的阮籍在?乐论?中也提出音乐的审美准那么,规定音乐必须平和。宋代理学先驱周敦颐那么突出的强调理而后和,礼先而居乐后。在?通书乐上?中指出: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理先而乐后。儒家强调中和,道家强调恬淡,周敦颐结合二者,提出淡和说,是道家思想在音乐美学领域的集中反映。朱熹那么强调以音乐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进而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贫欲之邪新,

5、这是对中和之美准那么的继承。明末琴家徐上赢?溪山琴况?虽是琴学专论,但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其中总结了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等二十四况。?溪山琴况?的主旨就是将淡和立为准那么,用以排斥不和这一规那么的郑卫之音,排斥当时正兴起的世俗之乐。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无论民间的、宗教的、文人的还是宫廷都强调和。和谐之美己经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目的和重要原那么,正是在这一原那么的指导之下,在音乐艺术中,非常强调在礼的制约下到达中和的标准。与强调比照原那么的西方古典音乐相比,强调渐变原那么的中国传统音乐就严守中庸之

6、道的阵地。这种中庸之道甚至影响了千百年中国文化,中国和谐观的根本特点是整体和这里的整体不是某一事物的整体,而是宇宙整体。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和谐的中心决定了中国文化和谐观念。3西方和谐观的根本特征及审美表现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开展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西方文化和谐的起源也是从这时期音乐开始的。音乐具有的神秘性在任何文化的原始时期大概都是一样的,在古希腊神话中有阿波罗用琴治疯病、埃菲用号吹塌城墙等故事。但当文明的曙光照耀希腊半岛,毕达哥拉斯从音乐的机密中探出宇宙的机密时,这就是在西方被称为最早的有关音乐和谐论的音乐思想以及确立音乐具有感情净华作用的认识,这两份根本范畴贯穿了整个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开展过程。毕达哥拉斯主要从数的和谐与感情的净化角度,谈到了音乐美的本质。从审美听觉上的音乐和谐感与数量关系的研究,提出该学派最为著名的思想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在这里,和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观念或者审美范畴,是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