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原文: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始终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美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宠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测,到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仪,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

学习辅导

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

2、解题:

小朋友们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春季)

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

(告知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

⑴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节再读。

⑵再读一课文,用____画诞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⑶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2、检查自读:

⑴抽读生字卡片。

⑵指名个别读。

⑶齐读课文。

三、再读指导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2、指导读第一句:

⑴生试读。

⑵指名读。

⑶全班读。

3、指导读其次句。

4、把1、2句连起来读。

5、男女生分组读。

四、熟读成诵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学生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再读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按要求画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学生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师指导读第一句。采纳多种形式读句子。指导读其次句。

分组竞赛背诵,全班齐背。

五、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稳固字音。

2、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小组自学生字,记忆字形。教师巡堂指导书写。

3、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到处/闻啼鸟。(图)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春晓》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春晓》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汉字演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熟悉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的根底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小朋友在没上学前就能把这首诗倒背如流了。现在请会背的小朋友试着背一下。背不下来的仔细听一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课上我充分利用《春晓》意境闲适,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实行配乐读、竞赛读,感情读,组内读、领读、跟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在头脑中形成古诗描绘的画面,到达流利背诵,在识字中我留意引导学生采纳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本课的形声字较多,因此指导学生依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生字,并试着给会认的字组词,或说说生活中哪里能用上这些字,在小组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