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课件_第1页
精神疾病课件_第2页
精神疾病课件_第3页
精神疾病课件_第4页
精神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

1第一节概述精神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病的总称。心理和精神活动异常遗传、环境、个人素质2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1.精神分裂症:脑内DA(多巴胺)、5-HT(5-羟色胺)功能2.抑郁症:特定脑区5-HT或NE功能3.躁狂症:特定脑区5-HT的基础上NE(去甲肾上腺素)

发病机制3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抑郁症抗抑郁症药躁狂症抗躁狂症药焦虑症抗焦虑症药书P2271.药物治疗应掌握原则

2.精神疾病治疗采取综合治疗4第二节抗精神分裂症药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也用于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5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与作用机制6前脑皮层黑质纹状体中脑皮层脑室黑质、N节下丘脑海马状突起锥体外系体温调节7精神分裂症

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精神病。

8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9分为两型:

Ⅰ型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Ⅱ型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

10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

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

GABA(γ-氨基丁酸)神经元的退变

NA功能的不足

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

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低下11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

二甲胺类

氯丙嗪*

哌嗪类奋乃静哌啶类硫利达嗪二、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其他丁酰苯类五氟利多三、硫杂蒽类泰尔登其他硫杂蒽类氟哌噻吨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舒必利(硫苯酰胺)、氯氮平、利培酮12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二甲胺类13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主要功能黑质-纹状体: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中脑-皮层:调节认知、思想、感觉、理解、推理能力

中脑-边缘叶:调控情绪和感情表达活动下丘脑-漏斗柄-垂体:(结节-漏斗〕调控垂体激素分泌体温调节延髓化学感受区(呕吐中枢)调控呕吐反应14前脑皮层黑质纹状体中脑皮层脑室黑质、N节下丘脑海马状突起锥体外系体温调节15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是其抗精神病作用机理也是长期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基础161.抗精神病作用:消除幻觉、妄想,生活能自理,主要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的DA2受体有关。2.镇吐作用:除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外,对其它原因所致呕吐均有良效。作用与疗效173.对体温的影响: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能随环境温度而变化。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阻断下丘脑结节-漏斗DA通路之DA2受体,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多;卵泡刺激素、促皮质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减少。181.锥体外系反应:

震颤麻痹

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不良反应治疗阻断DA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1.锥体外系反应:

震颤麻痹

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不良反应苯海索

(安坦)19震颤麻痹20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21迟发性运动障碍机制未明,用抗胆碱药反可使其加重,目前尚无较好处理方法222.内分泌紊乱:表现为催乳素增多而性激素减少。3.外周抗胆碱样副作用:阻断M—Ach受体的症状。4.心血管系反应:阻断α受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5.过敏反应:皮疹、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造血系统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肝损害。236.药源性精神异常:兴奋、躁动、抑郁、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7.神经松弛剂恶性综合征:表现:为高热、肌僵直、妄想、意识不清和循环衰竭;治疗:可用DA受体激动药(如溴隐亭)及对症治疗。24临床应用主要用于I型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的治疗,尤其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差

对II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加重病情治疗精神病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剂量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25氟奋乃静(fluphenazine)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强(25倍),快,久。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

一、吩噻嗪类—哌嗪类

26一、吩噻嗪类—哌嗪类

奋乃静(perphenazine)抗精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较氯丙嗪强(约6倍)。对急性幻觉、妄想和情感淡漠效果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但对心、肝、肾、肺的影响很小。门诊多作首选,住院病人也常用。

27一、吩噻嗪类—哌啶类

硫利达嗪

(thioridazine)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弱。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弱。适用于轻症精神病患者,门诊多喜用。28药物

氯丙嗪氟奋乃静奋乃静抗精神病300-8001-208-32剂量(mg/d)副作用镇静作用强弱弱锥体外系反应较多多

多降压作用较大弱弱镇吐作用强

强较强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作用比较29二、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第二代经典抗精神病药选择性阻断D2受体抗精神病和镇吐作用比氯丙嗪强(约50倍)。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一种非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30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又名氯丙硫蒽,商品名泰尔登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有弱抗抑郁作用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弱,但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症作用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弱。三、硫杂蒽类31舒必利(sulpiride)阻断DA2受体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较其它抗精神病药轻。躁狂症、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禁用。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32氯氮平(clozapine)—属苯二氮卓类,广谱抗精神病药阻断5-HT2A受体和DA2受体作用较强,其他药物无效常能奏效。几无锥体外系反应,但可致粒细胞减少,一般不作首选。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33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利培酮(risperidone)阻断DA2受体和5-HT2受体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本药剂量小,用药方便,锥体外系反应及抗胆碱反应轻,病人乐于接受,目前已成为一线药物)。

34第三节抗抑郁症药

可能病因: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

5-HT缺乏

+NE功能不足抑郁35概述

抑郁症(depression,DEP)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约15%的患者伴有自杀倾向,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36发展概况回顾抗抑郁药临床治疗始于1950s目前只能确定抗抑郁药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不能确切解释抗抑郁药明确机制37推测抑郁症的发病机理①脑内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如5-羟色胺(5-HT)和/或去甲肾上腺素(NE)不足,长期的神经递质的异常,引发受体功能产生适应性改变,或受体数量和密度的改变,并累及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甚至基因过程。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负反馈失调:海马神经元的皮质酮受体可负反馈调节HPA轴功能,某些应激状态下,如卒中后,皮质酮受体功能受损后,HPA轴变成脱抑制状态,皮质酮升高,5-HT合成减少,5-HT神经功能降低。38③神经免疫异常: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CK)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提示抑郁症的发病可能与白介素-1,6,8(IL-1,6,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有关。④P11蛋白: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羟色胺信号异常,SvenningssonP等研究发现,P11蛋白可调整5-HT1B受体的功能,从而减轻抑郁症。⑤细胞分子机制:信号转导水平上,环磷酸腺苷与蛋白激酶A(AC-PKA)与磷酯酶C与蛋白激酶C(PLC-PKC)信号转导平衡失调。另外,P物质(SP)、神经激肽Y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等和同型半胱氨酸也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有关。3919501960 1970 1980 19902000non-selectivetricyclicADTCASSRI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NRIserotoninnoradrenalinere-uptakeinhibitormono-amineoxidaseinhibitorMAOInoradrenergicandspecificserotonergicantidepressantNaSSATolvonSelectivenoradrenergicantidepressantOfferingnewtherapeuticapproachesfordepression抗抑郁药的发展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选择性NE能抗抑郁药40抗抑郁药分类TCAs:

叔胺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仲胺类:去甲丙咪嗪、去甲替林;MAOI:

不可逆:苯乙肼、超苯环丙胺可逆(RIMAs):吗氯贝胺SSRIs:氟西汀、帕罗西定、舍曲林、西肽普兰、伏氟沙明等5种SNRIs:文拉法辛(博乐欣、怡诺思)NRIs:瑞波西汀NDRIs:布普品SARIs:曲唑酮(美抒玉)、奈法唑酮NaSSA:米它扎平(瑞美隆、米氮平)Other:路优泰41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抗抑郁,精神运动性兴奋,抗巴金森神经机能障碍抗抑郁,减少自杀行为,镇静作用,催眠,低血压,射精障碍催眠,嗜睡,低血压,体重增加视力模糊,口干,便秘,窦性心动过速,尿潴留,认知障碍焦虑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反射性心动过速,记忆障碍抗抑郁,震颤,心动过速,勃起/射精障碍抗抑郁药抗抑郁,抗焦虑,胃肠道不适,性功能障碍42治疗分期43丙米嗪(imipramine,米帕明)抑制NE和5-HT的再摄取,增高二者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内源性、更年期抑郁症效果较好。一、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44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比较消化性溃疡45【机制】通过抑制NE的再摄取,增高NE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作用特点】见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弱。【药物】去甲米帕明、去甲替林、马普替林、阿莫沙平。二、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药46【机制】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增高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作用特点】不良反应较弱。【药物】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怡诺思(文拉法辛)

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47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主要有: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

药理作用: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增加突触部位5-HT的含量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激越、性功能障碍等。48【机制】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A、MAO-B),增高NE、DA和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作用特点】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不良反应较重。【药物】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尼亚拉胺等

四、单胺氧化酶抑制药49第四节抗躁狂药病因:5-HT缺乏+NE功能增多躁狂抗躁狂药碳酸锂(lithiumcarbonate)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得理多)曲莱(奥卡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盐(德巴金)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用药50碳酸锂(lithiumarbonate)【机制】抑制NA、DA从神经末梢的释放,并促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含量减少。干扰脑内磷脂酰肌醇系统的代谢。影响Na+、Ca2+、Mg2+的分布,影响葡萄糖的代谢。51治疗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的躁狂兴奋与抗精神病药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又可缓解锂盐所致恶心、呕吐等副作用52【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与锂盐刺激粘膜有关。抗甲状腺作用:甲低(体重增加)、甲状腺肿。锂盐中毒:治疗浓度为0.75~1.25mmol/L,超过2.0mmol/L即可出现中毒。53第五节抗焦虑药【病因】未明【治疗】1.心理治疗:消除诱因2.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等54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抑郁症抗抑郁症药躁狂症抗躁狂症药焦虑症抗焦虑症药55第十六章主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56第一节抗癫痫药第二节抗帕金森病药第三节抗老年痴呆药57什么是癫痫?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发作(epileptic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58主要治疗药物传统AEDs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地西泮新型AEDs加巴喷丁

、拉莫三嗪、托吡酯

、噻(替)加宾、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和唑尼沙胺59传统AEDs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地西泮苯妥英钠60苯妥英钠药理作用抗癫痫、抗心律失常对超强电休克、惊厥的强直相有选择性对抗作用,而对阵挛相无效或反而加剧,故其对癫癎大发作有良效,而对失神性发作无效。本品缩短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还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交感中枢,对心房、心室的异位节律点有抑制作用。其稳定细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触传递作用,而具抗神经痛及骨骼肌松弛作用。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或)分泌胶原酶。其他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抗叶酸作用,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过敏反应,有酶诱导作用,静脉用药可扩张周围血管。61药动学特点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79%,分布于细胞内外液,细胞内可能多于细胞外,表观分布容积为0.6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高。口服后4-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代谢存在遗传多态性和人种差异。存在肠肝循环,主要经肾排泄,碱性尿排泄较快。T1/2为7-42小时,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T1/2可为15-95小时,甚至更长。能通过胎盘,能分泌入乳汁。应用一定剂量药物后肝代谢(羟化)能力达饱和,此时即使增加很小剂量,血药浓度非线性急剧增加,有中毒危险,要监测血药浓度。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口服吸收较慢,85-90%由小肠吸收,吸收率个体差异大,受食物影响。新生儿吸收甚差。62适应症1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2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发作性控制障碍(包括发怒、焦虑和失眠的兴奋过度等的行为障碍疾患),肌强直症及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脏传导障碍等。3也适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疗效较差。63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1-0.2g,一日3次。静注常用量0.125-0.2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40ml中,于5-15分钟内静脉缓慢推注(每分钟不超过50mg),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静注100mg,2小时内总量不超过0.5g。肌注每天0.2-0.4g,分4-6次给药。64不良反应常见齿龈增生(儿童发生率高),应加强口腔卫生和按摩齿龈。长期服用后或血药浓度达30μg/ml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炎,饭后服用可减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常见眩晕、头痛,严重时可引起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语言不清和意识模糊,调整剂量或停药可消失可影响造血系统,致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皮疹伴高烧,罕见严重皮肤反应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小儿长期服用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造成软骨病或骨质异常;孕妇服用偶致畸胎。65禁忌症对乙内酰脲类药有过敏史或阿斯综合征、Ⅱ-Ⅲ度房室阻滞,窦房结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功能损害者。66药物相互作用长期应用、以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患者应用本品,可增加肝脏中毒的危险,并且疗效降低。为肝酶诱导剂,与皮质激素、洋地黄类、环孢素、雌激素或三环抗抑郁药合用时,可降低这些药物的效应。与含镁、铝或碳酸钙等合用时可能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两者应相隔2-3小时服用。与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时,因本品可使血糖升高,需调整后两者用量。本品与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等合用,可降低本品的血浆浓度。67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得理多)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68药理作用膜稳定作用,能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延长不应期;也可能增强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抗惊厥的机制尚不清楚,类似苯妥英钠,对突触部位的强直后期强化的抑制,限制致痫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也可抑制丘脑前腹核内的电活动,但其意义尚不清楚。止痛机制不明,可能减低中枢神经的突触传递。抗利尿作用可能在于刺激抗利尿激素(ADH)释放和加强水分在远端肾小管重吸收。抗精神病和躁狂症的作用可能抑制了边缘系统和颞叶的点燃作用。化学上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有抗胆碱活动、抗抑郁、抑制肌肉神经接头的传递和抗节律失常等作用。69药动学特点口服400mg后4~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为40小时(8~55小时)。经肝脏代谢。半衰期单次量为25~65小时,长期服用由于自身诱导代谢降为8~29小时,平均12~17小时。72%经肾脏排出,28%随粪便排出。口服吸收缓慢,因人而异。生物利用度在58~85%之间。蛋白结合率较高,约76%,经8~72小时即可缓解三叉神经痛。70适应症抗癫痫作用,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有效,减轻精神异常对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尤为适宜。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疗效较英妥类纳好,有抗利尿作用,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抗心律失常。71用法用量与药效抗惊厥开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后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现疗效为止;维持量根据调整至最低的有效量,分次服用;要注意个体化,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镇痛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抗利尿单用时一日0.3—0.6g,如与其他抗利尿药合用,则每日服0.2—0.4g,分3—4次服用。抗躁狂或抗精神病开始时每日0.2—0.4g,以后每周逐渐增加至最大量每日1.6g。一般分3—4次服用。72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视力模糊或复视。过量症状有惊厥,剧烈眩晕或嗜睡,呼吸不规则、变慢或浅,颤抖,异常的心跳加快。卡马西平诱发的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可引起水潴留。由于卡马西平的化学结构上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可能会激发潜在精神病以及老年人的精神紊乱或激动不安。本品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血药浓度增高(大于8.5—10μg/ml)而增高。不良反应73禁忌症禁用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血小板、血常规及血清铁严重异常有骨髓抑制病史心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授乳妇女74药物相互作用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尤其是单次超量或长期大量,肝脏中毒的危险增加,后者的疗效则降低。肝药酶诱导剂:香豆素类抗凝药、雌激素、环孢菌素、洋地黄类、左旋甲状腺素、奎尼丁、多西环素与碳酸酐酶抑制药合用,出现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出现早期症状时碳酸酐酶抑制药即应停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治疗。红霉素、右丙氧吩可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引起后者血药浓度的升高,出现毒性反应。氟哌啶醇、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强卡马西平对中枢神经的抑制,降低惊厥阈,从而降低抗惊厥药的疗效,需调整用量以控制癫痫发作。锂剂可以降低卡马西平的抗利尿作用。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药合用时,可引起高热或(和)高血压危象、严重惊厥甚至死亡,两药应用至少要间隔14天。当卡马西平用作抗惊厥剂时,MAO抑制药可以改变癫痫发作的类型。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加速卡马西平的代谢,可将卡马西平的t1/2降至9~10小时。75丙戊酸钠

SodiumValproate,德巴金)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76丙戊酸钠(广谱)【药理毒理】本品对人的各型癫痫如各型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均有效。【药动学】口服Tmax为1~4h,主要由肝脏代谢,从肾脏排泄,T1/2为6~10h。【适应证】癫痫各种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等。【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0.2-0.4g。小儿用量遵医嘱。77丙戊酸钠【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妇女月经周期改变。亦有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脱发、嗜睡、乏力、共济失调。偶见肝脏损害。【相互作用】本品可提高苯巴比妥、氯硝西泮和乙琥胺等的血药浓度,降低苯妥英钠血浓。可增强抗凝药、溶血栓药、抗血小板凝聚药等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合用增强中枢抑制作用,降低惊厥阈。【注意事项】妊娠D类。孕妇、哺乳期妇女、明显肝功能损害者禁用。严禁击碎服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个人或家庭有严重肝炎史特别是药物所致肝炎;对丙戊酸钠过敏者禁用。78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鲁米那)药理及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79药理及应用为长效巴比妥类,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治疗新生儿脑核性黄疸。可抗癫痫,对癫痫大发作与局限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有良效;对癫痫小发作疗效差;而对精神运动性发作则往往无效,且单用本药治疗时还可能使发作加重。与解热镇痛药配伍,可增强其疗效。80用法用量与药效镇静、抗癫痫每次0.015~0.03g,1日3次。安眠每次0.03~0.09g,睡前服1次。抗惊厥钠盐肌注,每次0.1~0.2g。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1次。术前给药术前0.5~1小时肌注0.1~0.2g。癫痫持续状态肌注1次0.1~0.2g。皮下、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1次0.25g,1日0.5g。81注意事项—苯巴比妥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一般应用5~10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10~15倍则引起重度中毒,血药浓度高于8~10mg/1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急性中毒症状为昏睡,进而呼吸浅表,通气量大减,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严重肺功能不全(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呼吸中枢受抑制者慎用或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肝硬变或肝功能严重障碍者禁用。本品或其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急救:口服本品未超过3小时者,可用大量温等渗盐水或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82不良反应83药物相互作用与全麻药、中枢性抑制药或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乙醇等合用时,可互相增强效能。肝酶诱导剂:双香豆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灰黄霉素、睾酮、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氯丙嗪、氯霉素、土霉素、地高辛、丙吡胺、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一般常用量的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合用,由于肝微粒体酶的诱导,苯妥英钠的代谢加快,效应降低。但肝功能有损害时,二者合用,则可与上述相反,苯妥英钠的代谢比正常慢,相应的血药浓度可高于正常,因此,二者合用,需定期测定血药浓度而调整用量。与卡马西平和琥珀酰胺类药合用时,可使这二类药物的清除半衰期缩短而血药浓度降低。与环磷酰胺合用,理论上可增加环磷酰胺烷基化代谢产物,使药物作用增加,但临床上意义尚未明确。84地西泮

DiaZepatn,安定)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85药理作用本品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其抗焦虑作用选择性很强,是氯氮卓的5倍,这可能与其选择性地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与中枢苯二氯卓受体结合而促进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或突触传递功能有关。较大剂量时可诱导入睡,与巴比妥类催眠药比较,它具有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对快波睡眠(REM)几无影响,对肝药酶无影响、大剂量时亦不引起麻醉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催眠药。此外还具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对癫痫持续状态极有效,静脉注射时可使70%一80%的癫痫得到控制,但对癫痫小发作及小儿阵挛性发作不如硝西洋。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比氯氮卓强,为其5倍,而抗惊厥作用很强,为氯氮卓的10倍。86药动学特点吸收、分布口服吸收快,约1小时达血高蜂浓度,肌注后吸收不规则而慢,静脉注射迅速进入中枢而生效,但快速再分布,故而持续时间短。血浆t1/2为20—50小时。代谢经肝脏代谢为奥沙西泮,仍有生物活性,故连续应用可蓄积。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排泄主要自肾脏排出,亦可从乳汁排泄。87注意事项本品有嗜睡、轻微头痛、乏力、运动失调,与剂量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以上反应。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视力模糊、皮疹、尿潴留、忧郁、精神紊乱、白细胞减少。高剂量时少数人出现兴奋不安。长期应用可致耐受与依赖性,突然停药有戒断症状出现。宜从小剂量用起。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等患者慎用。新生儿、哺乳期妇女、孕妇(尤其妊娠开始3个月及分娩前3个月)忌用,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老年人剂量减半。注射宜缓慢,以防4造成心血管与呼吸抑制。88临床应用—地西泮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尤对焦虑性失眠疗效极佳。癫痫:可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治疗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时应静脉注射。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如子痫、破伤风、小儿高烧惊厥等。脑血管意外或脊髓损伤性中枢性肌强宜或腰肌劳损、内镜检查等所致肌肉痉挛。89用法用量与药效抗惊厥抗焦虑催眠每次2.5-5mg,每日3次。每次5-10mg,睡前服用。成人每次2.5-10mg,每日2—4次。6个月以上儿童,每次0.1mg/kg,每日3次。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次10—20mg,必要时,4小时再重复1次。90药物相互作用能增强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作用,若同时应用应注意调整剂量。酒精能增强本品作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西咪替丁可抑制本品和氯氮卓的排泄,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本品可减弱琥珀胆碱的肌肉松弛作用。苯妥英钠与本品合用,可减慢苯妥英钠的代谢,而利福平又可增加本品的排泄。91主要治疗药物新型AEDs加巴喷丁

、拉莫三嗪、托吡酯

、噻(替)加宾、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和唑尼沙胺92AAN指南AAN&AES于2004年5月发表了癫痫新药治疗询证医学指南。AAN指南对过去10年中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