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7课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6张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7课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6张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7课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6张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7课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6张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7课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游

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导入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作品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简介背景北宋—南宋高宗时陆游应礼部试,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金兵进犯,中原沦陷在即,而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仕途经历秦侩

在生命的最后20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农村生活。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作者晚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你心中陆游是怎样的形象?结合学过诗词谈谈。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表现出了陆游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空怀壮志,不得国家所用时,梦中依旧是冲锋陷阵、为国杀敌的场景。家国理想、爱国情怀

2、本诗的陆游是你认识的陆游吗?

好像不是

这首诗一改了“铁马冰河”、“中原干戈”的恢宏壮阔气势,而像田园诗词一般悠闲无事,给人感觉不像出自陆游之笔。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霁”者,雨雪停止,天气放晴。题解书愤1185年春天,62岁的陆游重新起用为知府,赴任之前,到临安(杭州)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此诗。(与《书愤》同一年春写就)品读诗歌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做官)薄——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谁令?——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有此语?全文感知首联: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讽喻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是否合乎情理?

显得不合乎情理,对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联系背景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夜——暗示诗人一夜未曾入睡。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忘却亡国之危。“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

——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全文感知虚实结合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全文感知景中含情思:乐景抒哀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闲适恬静”国家多事之秋——自己作书品茶消磨时光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可悲。全文感知无聊无奈宋孝宗在召见陆游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茶筅茶筅xiǎn: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茶筅以竹做成,宋徽宗赵佶jí在《大观茶论》中专门描述过茶筅:“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末必眇。”茶筅搅开使茶粉受水均匀,再冲入适量的热水,然后快速地用茶筅搅拌起沫浡bó(泡沫)。茶筅用过后要洗干净,晾干。洗干净后,把竹丝的形状要用手指整理,可以轻轻的向外拨一下。避免竹丝都聚拢来,就会影响抹茶泡沫的生成。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全文感知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我解嘲。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与开头呼应。回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主题归纳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探究思考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异同?《书愤》尾联①主旨相近。皆抒发了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之情。②手法相同。皆虚实结合,尾联皆用典明志。《蜀相》尾联同异①风格不同。《书》大气磅礴,慷慨悲壮;《临》恬淡静雅,惆怅深沉;②情感不同。《书》还兼有追怀往事,希冀报国的多重情感;《临》表达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无奈;③意境不同。《书》的意象选取呈现出沉郁雄浑顿挫的意境;《临》的意象选取呈现出明艳恬静闲适的意境;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