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研报名指导_第1页
传播学考研报名指导_第2页
传播学考研报名指导_第3页
传播学考研报名指导_第4页
传播学考研报名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简称:MJC。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四、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五、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七、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九、积极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卜、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2011年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的院校名单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安徽大学安徽省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南昌大学江西省北京市江西师范大学二西省局人民大学北京市辽宁大学辽宁省北京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山东省

北京市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厦门大学福建省山西大学山西省兰州大学甘肃省西北大学陕西省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L西大学q壮族自治区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河北大学河北省复I上海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南大学河南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上海大学上海市湖北省四川省湖北省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南开大学天津市湖南大学湖南省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大学吉林省云南大学云南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浙江大学浙江省江苏省复庆大学重庆市苏州大学江苏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北京大学:序号课程名称序号课程名称1传播学概论*2广告学研究.3公共关系学*4中外新闻事业史*5整合营销传播6市场调查与媒介研究7媒介经营与管理8视觉传播9广告策划与创意10整合营销传播案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及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II加试科目人数050302传播学01理论传播学02应用传播学03新媒体传播04广告与公关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新闻与传播01、02、03方向:⑤F018传播实务04方向:⑥新闻学基础⑦写作23

学理论④808新闻与传播学史⑤F019广告原理初试参考书目615新闻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08新闻与传播学史:《中国新闻史》,方晓红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第2版),赵玉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复试参考书目F018传播实务:《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张晓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实用电视新闻采编》,张红军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F019广告原理:《广告学教程》,张金海、姚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公共关系学》,李道平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备注文学院专业及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加试科目人数050121★影视文至01影视创作02影视批评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0综合基础©801专业写作⑤F0U影视概论⑥中外影视史⑦视听语言4初试参考书目610综合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朱栋霖、朱晓进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01专业写作:无复试参考书目F011影视概论:《影视艺术概论》,袁玉琴、谢柏梁等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备注文学院南开大学南开大学050301新闻学01新闻理论与实践050302传播学专业及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加试科目人数050406电影学01电影艺术学02影视批评学03电影史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4影视艺术概论@806电影史评⑤F015影视美学⑥影视作品赏析⑦视听语言24初试参考书目614影视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袁玉琴、谢柏梁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06电影史评:《中国影视艺术简史》,谢柏梁、袁玉琴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西方电影史论》,邵牧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华明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沈国芳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复试参考书目F015影视美学:《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备注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19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54新闻学理论与实践①⑼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19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55传播学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招生院系:新闻学院院系说明:本院拟招收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40%。专业代码050301专业名称新闻学招生人数14

研究方向01理论新闻学02中外新闻史03应用新闻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20新闻实务复试科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试方式口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方式笔试新闻传播实务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40%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招生院系:新闻学院院系说明:本院拟招收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40%。专业代码050302专业名称传播学招生人数10研究方向01中外传播思想与观念02受众研究03新传播技术研究04国际传播05编辑出版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23传播实务复试科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试方式口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方式笔试

新闻传播实务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40%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专业代码050321专业名称广播电视学招生人数8研究方向01广播电视新闻02广播电视艺术03广播电视经营管理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21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复试科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试方式口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方式笔试新闻传播实务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40%备注.含“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1名,其招生方向为02,仅招推免生。详见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网站http:〃,咨询电.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招生院系:新闻学院院系说明:本院拟招收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40%。专业代码050324专业名称媒介管理学招生人数2

研究方向01媒介管理02媒介经营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94媒介经营管理实务复试科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试方式口试专业外语号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新闻传播学基础考试方式笔试新闻传播实务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40%备注.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考研专业课传播学考前必会的49题1、美国传播学产生的学科和历史背景、早期思想来源(芝加哥学派、早期新闻学、宣传学等)。2、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施拉姆提出的四大奠基人等)及其主要成就与观点。3、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等)。4、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人物(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威廉斯、霍尔、菲斯克、席勒等)及其主要观点5、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的主要概念(文化霸权、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编码-解码理论、媒介帝国主义等)。6、美国经验学派与欧洲批判学派之比较及其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考察。7、传播的技术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英尼斯、麦克卢汉、梅洛维茨、贝尼格、莱文森等)。8、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等)9、传播学的定性研究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民族志方法、话语分析等)。10、人类传播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传播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大众传播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电子网络媒体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之崛起)。11、美国经验学派对传播模式研究的三个阶段(线性、控制论、系统论)及其代表性模式。12、“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信息、嫡、反馈、系统及其规律)、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影响。13、不同的传播类型及其互动关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4、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功能理论。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同角度分析大众传播的具体功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当前热点问题(禽流感与新闻报道、政务公开与信息透明、知情权与民主发展、社会危机与政府公关等、创意经济与信息传播产业改革等)。15、宣传、舆论、新闻、广告及其关系辨析。常见的宣传技巧。舆论监督以及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现实。新闻改革与新闻业热点问题(新闻腐败、新闻法制、体制变革等)。广告与新闻媒体、大众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广告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虚假广告)。16、把关与把关人理论、制约把关的各种要素。从这一理论看西方新闻传播的镜子理论和客观性原则。运用把关理论分析网络传播中的把关行为及其新特点。17、施拉姆等人提出的四种传播制度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对这•理论的评价和修正。如何评价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传播制度现状及其变革趋势?18、当今全球媒介产业改革的主要趋势(新自由主义的放松规制潮流)。我国传播产业改革的历程与现实问题(行业资源整合与调整)。19、符号学及其主要概念。符号学方法与文本分析。20、媒介产品的大众文化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传播内容的现实问题(大众传播娱乐化发展、传播内容个性化和小众化趋势、电视真人秀等现象)。21、媒介产品的产制问题。结合实际阐述互文性的概念及其在文化传播产业中的实践。22、传播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如何看待媒介技术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为什么说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是错误的?如何据此评价麦克卢汉等人的技术主义倾向?23、当今网络等传播新技术与网络社会的崛起之间的关系。网络传播呈现出的技术特征,及其对传统传播形态的冲击。传统传播形态是如何适应这种挑战的?(了解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社区、论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它们对人类传播的影响和启示等)。24、网络媒体兴起后的传播新格局对传播学研究提出的挑战。传播学如何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上做出调整以回应这种挑战?25、受众权利的内涵。当前我国受众权利发展的现状。26、几种主要的受众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民主参与论、文化规范论等)。27、不同学派的受众观之发展历程及其比较(经验学派的早期被动受众观到后期的受众权利观和受众需要理论、批判学派中法兰克福学派与文化研究不同的受众观)。28、需要与满足研究的基本主张。如何评价这一研究?29、受众的社会心理研究相关问题(受众的选择性行为、分众化的现代文化和社会心理基础等)。30、传播效果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理论和时代背景。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代表性研究案例)。31、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来源、发展过程、主要观点以及如何评价?议程设置与舆论监督、舆论引导之比较。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实际的传播现象。32、沉默螺旋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反螺旋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如网络传播中的情形)。33、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结合实际,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传播暴力、大众消费文化、媒介意识形态等传播现象。34、知识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修正。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结合实际,谈谈这一理论的政治学、社会学意义。35、霍夫兰等人的说服研究的主要理论(传播来源与传播效果、诉诸恐惧、睡眠者效果、第三者效果、防疫论等)。如何评价这些理论?36、流言产生的社会机理。结合实际谈谈大众传媒的“危机对策”。37、现代化理论与发展主义。发展传播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性理论(施拉姆、勒纳、英格尔斯、罗杰斯等)。38、创新扩散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39、如何理解传播技术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何单纯的传播技术发展不一定促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良性发展?40、“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发展阶段、背景、焦点和实质。如何评价这一斗争?当前国际传播的现实。41、简述信息传播与文化认同的关系。42、信息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冲击。如何评价传播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和单--化的冲突?43、大众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大众文化的发展及其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是如何批判大众文化的?文化研究学派又对其进行了怎样的修正?44、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简论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45、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精神交往论)的主要观点。46、世界著名的新闻传播机构概况。47、我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与特点。48、传媒产业的价值本质是什么?据此提升传媒竞争力的策略选择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论述之。49、传播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你对所谓“传播学本土化”提法的看法。新闻传播学考研形势政策及就业分析2010年04月08日09:13来源:中国网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1994年以前,国内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个,1995-1997年增加了35个,1998〜1999年又增加23个,2000〜2001年新增专业点竟达104个,即目前已经有专业点230个以匕据估计,目前全国新闻专业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达到4〜5万人。新闻教育的目标上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木1: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据调杏,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今后不再录用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蜂拥至媒体希望分食杯羹。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力新闻专业,也就是说,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北京青年报》每年招聘记者,报名与录用的比例在50:1左右。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但收效不大.当然,在政策范围内媒体的增多和扩容,还是给了新闻人才一定的空间,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场最急需的人才是媒介、咨询等行业,而不再是前几年的IT、商务行业。只是市场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更高了。就业:媒体、政府机构、企业、高校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叫‘‘新闻学研究进入大众传播研究时代”,由于这个说法比较笼统,人们可以对它有多种理解: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并存;传统新闻学完全被传播学所取代;传统新闻学被改造为一种新面貌新体系的新闻学。到底会是什么情况,需要深入的研究,更需要实践的发展来证明。但我们认为,新闻学会在吸收借鉴传播学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发展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理论体系。首先,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学科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别决不仅仅是研究范围的大小,如果是这样,那么新闻院系只要在传统新闻学专业以外加强对广播电视等媒介的研究就可以实现新闻学向传播学的过渡了。新闻学是一门人文学的应用学科,传播学则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应用科学,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人文学是学科而不是科学。人文学的人文性表现在它体现着人对人门身的终极关怀,它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人性的精神表现,它把诸如信仰、情感、道德、美之类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它的立场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从这个角度讲,新闻学的核心观点新闻价值正是人文特性的体现.而社会科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是因为其研究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包含着内在规律,运用客观的观察程序和分析方法可以找寻这些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检验的。传播学所研究的正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这样看来,新闻学和传播学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道路,无法相互替代。其次,传播学虽然来势凶猛,但还没有代替新闻学的实力。从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它起源于战争宣传、商业公关活动、政治选举等活动的需要,这些在本质上是与新闻学的精神相违背的。中国的传播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丁•起步阶段,现有的理论都是舶来品,直接引进自西方,我们在感慨其潜在的巨大社会意义的同时并没有找到一个把它应用与中国实际的道路,传播学的本土化是现在学术界呼声最高的问题。正如有人奚落的那样,传播学是个筐,什么都可装,正是因为我们对传播学研究的不深入不明确导致了对传播学的泛化认识。传播学和新闻学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现实的压力,他们应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完善。我国传统的新闻学,是贴满政治标签的新闻学,从基本理论到新闻业务,都强调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不同。这样一来,新闻学没有了共同的规律,我国新闻学者进行的学术研究,成了“自言自语",无法与国际同行交流,也就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传播学的引入为新闻理论的研究开拓了国际视角。考研专业课复习秘籍-通读相关不同版本教材2010年05月05日09:23来源:万学海文同学们在进行专业课复习的时候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同学的专业课只有一门,那么他们的负担就相对较轻,而对于专业课有两门的同学们来讲,专业课在考研当中所占的比重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就其复习到底该如何进行,我们考研辅导专家现在就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一、考试准备的时间问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对于专业课基础较好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可能会短些,而对了那些基础弱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考试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必然要长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学科必定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掌握透彻,但是在短时间内,经过高强度的复习和科学的指导,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般而言,专业课复习最好能保留有3个月的复习时间。二、考试资料的选择不同的学校,考试难度和风格不一样,所以考试的资料难以统一,但是有一些基木的教材,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这样,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比较有效率。由于口前国内研究生考试的难度水平大致还是处于中初级水平,因此基本上还是可以列出个有效的资料清单:(1)报考学校的指定书目(必备)(2)历年的考试题目历年真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加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质点,仃针对性、有侧乘点地进行复习。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了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域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五年之内,论述题•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简答题♦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3)所报考学校出题老师的课堂笔记或自己编写的教材针时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专业课笔记:•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法宝一定要志在必得。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笔记的搜集方法,•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它的出版物:有的专业笔记在网上也可能搜集到,这需要考生多花一些时间:还有的专业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热点问题和热点论文试题一般由专业课的导师出,至少有部分由导师出(其他可能由题库抽取)。一般来说,某专业课的学术领导人,在出题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到考试中去,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公开的秘密。如果事先未读过相关的论文,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导师的论文,特别是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的文章,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其他优秀的辅导教材或节目如何搭建传播学知识体系2010年08月24日10:20来源:万学海文搭建出完善、准确的专业知识体系对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至关电要,它可以梢我们全面认识专业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迅速定位考研复习的重难点所在,培养我们系统思考的习惯,提高我们综合分析的能力,让我们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传播学专业知识的内容包括传播学史和传播学理论两个部分。传播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它的整体知识体系大致如卜.:(一)传播学史: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界定2)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体系3)定量研究方法4)定性研究方法5)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对传播的思考2)传播的类型3)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4)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四)信息、符号与讯息:D信息及相关概念2)三论3)信息的特征4)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5)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6)有关符号的理论7)讯息(五)传播类型:1)内向传播的定义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六)传播的功能:1)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历程2)大众传播的正功能3)李普曼及拟态环境、刻板印象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七)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波洛的传播过程观2)传播模式的类型3)线性传播模式的主要缺陷4)重要的传播模式(八)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2)“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修正、发展与批评3)把关的概念、基本过程及把关人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4)媒介组织及其结构5)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6)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顺从(九)传播内容: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信息娱乐3)对西方大众传播内容的一般性结论4)大众文化(十)传播媒介:1)媒介的概念2)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3)报纸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4)广播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5)电视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6)互联网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于•段及其传播优势7)媒介融合8)选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9)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10)公共媒介11)跨国大型媒介集团(十一)受众:D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受众观的变迁3)受众的分化4)受众商品论5)受众的选择性行为与解读方式6)受众的权利7)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卜二)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2)早期求要的传播效果研究3)传播效果的类型4)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5)态度劝服研究6)宣传研究7)两级传播论8)创新扩散论、网络分析9)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10)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十三)传播效果(下):1)议程设置、铺垫作用、议程建构2)知识沟、数字沟3)媒介对现实的建构4)涵化理论5)电视暴力研究6)性别研究7)媒介效果理论的新发展8)对传播效果研究的批判(十四)传播研究的新领域:1)新媒介研究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4)媒介事件5)公共新闻学、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6)健康传播学7)媒介素养8)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9)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当然,以上知识体系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传播学知识框架结构,由于每个学校考察范围和侧重点会有一定不同,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中结合目标院校的参考书、考试大纲(部分学校有)、历年真题等资料在这一知识体系的基础I:进行适当删减和增添,区分出其中的重点、难点、高频考点等,搭建HI适合自己目标院校的全面、准确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并以之为指导,贯穿白己考研复习的整个过程。2011考研早准备寒假专业课复习攻略2010年01月22日10:39来源:万学海文随着2010考研落下帷幕,新一轮的考研复习也渐渐提上日程,对丁有志向明年参考的同学们来说,寒假时间是温故知新的好机会,因此,今天为大家讲解寒假期间专业课的复习攻略。专业课复习的整体复习思路我们知道,专业课的复习目标是通过对课本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加工,将其模块化,并按照学科特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将各个模块组合起来,在大脑中形成该学科的整体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复习是一个把专业课教材读薄、读厚、再读薄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对第一阶段的专业课的复习与政治不一样,这一阶段主要是细而全。一定要精读教材,即使你时某一部分的内容不感兴趣,也要告诉自己慢慢读,•定要明确该部分的含义和说明的问题。精读教材可以使你在遇到陌生或胶片的问题时候不会感到紧张或不知所措,从而不至了大量失分。在精读教材的同时要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可以适当关注一些最新的理论动态和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可以查找相应的资料辅助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意识地借鉴别人的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在整理教材时可以根据需要作•些笔记摘要,实践证明作笔记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以把笫记和教材互相结合着看,这样有助于各个知识点的系统化记忆。跨专业考验的考生,对专业课的复习尤为重视,一定要多读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背景,不断加强对专业课的理解程度,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到所报考的学校去旁听专业课,或者是借专业课的笔记来看。专业课与公共课比较起来有几个不同:内容没有公共课那么多;理解的要更深入一些;考的都是重大知识点;复习时主要是围绕指定参考书。专业课复习的步骤规划和寒假计划如何启动总体来看,这里我们分为四个阶段,这里我简要说一下。第一轮,将专业课知识过第一遍。以指定参考书为主,不必看其他书籍。看书以理解为主,不必纠缠于细节,将不懂的知识点做上记号,在卜.阶段复习过程中一一解决。第二轮,将专业课知识过第二遍。仍然要看指定参考书,但着重更深入地理解以及解决第一遍留下的疑问。另外,这一时期还应该把历年专业课是题找来,仔细分析,以把握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最后,由于专业课往往需要形成个人的见解,故可以适当地作•些笔记,或者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份比较简洁的提纲,以便于下一轮的复习。第二轮,将专业课知识过第二遍。这轮要注意结合笔记和提纲有重点地、系统地理解和记忆,理科生则要适当地做一些题目。另外,由于专业课大题一般要求更深入、广泛一些,故大家可以找一些专业相关的期刊来看一吓,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扩大自己的专业了解范畴。第四轮,这一轮要将参考书快速的翻阅几遍,以便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且要将这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牢记在心中。查缺补漏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将之前没有弄懂的知识点或者自己并不是深入理解的难点知识点一一搬上桌面来,寻找确切的理解和答案。弄清楚之后,牢记了心,这样在考试中若真遇到类似的M题则便可迎刃而解了对于寒假阶段,对于准备报考2011年的考研学子们该调整自己,进入新一轮的备战当中,初期复习可以对照往年大纲进行规划,以基础知识为主,为以后几轮复习奠定基础。考研专业课公共关系传播学的理论基础2009年09月21日16:05来源:人民网教育为了进一步总结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在规律,为公关工作者提供参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它的原理、特性、理论模式及其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如果我们把社会组织看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体,把公众看作公共关系工作的客体,传播就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组织与公众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传播,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误解,也往往是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因此,一个社会组织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还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开展公关活动,赢得公众的好感和舆论的支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许“公共关系”、“传播”与“交际”、“拉关系”、“拉拉扯扯”在词义上容易产生混淆,也许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确实出现过偏差,从这门学科引入我国之日起,对它的疑惑和误解就没有停止过。有人甚至作出这样的推断:“公共关系=美女+交际”,“公共关系=公关小姐”,“公共关系=不正之风”。由了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指导,公共关系人员在利用媒介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也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一、公共关系传播界说为了弄清楚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涵,有必要将它与含义相近的儿个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同(一)人际传播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与彼此往来。它与公共关系传播仃许多共同点:两者都属于社会范畴,都是能动的交流行为,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过程,都具有相互作用的功能。而且,人际传播可以作为公共关系传播的辅助手段。但是,它们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0首先,人际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人的含义不同。前者指单个的个人,后者指组织化了的个人;前者研究的是人已人之间的交往及信息交流活动,后者研究的则是代衣组织的个人有目的、有计划地传递组织信息的过程。第二,从社会关系的总体上看,人际关系是•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而公共关系则是从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关系。与此相适应,它们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各不相同.人际传播于•段一般比较简单,而公共关系传播于•段相对复杂一些。第三,人际传播的对象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则是已组织有着某种特定联系的群体。(二)公共关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群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的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具有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特性,是公共关系传播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大众传播的主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职业的团体或个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则是一般的社会组织,是代表组织行使传播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或公共关系人员。其次,大众传播的内容是由职业传播者根据新闻价值规律采编的、需要告知公众的信息;公共关系传播的则是由组织部门行使传播职能的人根据公共关系计划编制的对组织有利的信息。第三,大众传播的渠道一般不大由感受器官和简单的表达工具组成,而是包括大规模的、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设备和分发系统。因此,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既需要充足的资金、设备,乂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公共关系传播则不受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政府的限制,它的制作过程也相对简单一些。第四,大众传播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单向的,因为它的主导者始终是传播者,受传者既不确知,也不稳定,很难取得直接的反馈。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是可知的和相时稳定的,它的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双向性特点。具体表现在:组织通过信息传播将自己的目标、政策和具体措施告诉公众,公众则通过被调查或主动回报两种方式把自己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告诉组织•与大众传播相比,公共关系传播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取得反馈。以上我们将公共关系传播同其含义相近的概念进行了比较。那么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可以聚集数卜、数百人,发传单、贴海报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用扩音瑞做报告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听到,举办展览或表演可以吸引成千成万的人。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与公众取得广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利的手段莫过了大众传播媒介了.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儿乎家家必备,人人必听、必看,影响而非常广,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的需要。因此,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达到与理想的传播对象接近的目的。其次,它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传递信息。在这方面,电子传媒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只有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才能不失时效。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是公众。公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同组织有着某种特定联系的外部公众。内部公众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因素.它对于组织,犹如人民对于国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之•,就是沟通、疏导组织内部上下之间、成员之间的信息联系,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为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外部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对象,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它是自己所面向的那一部分群众;对于工商企业来说,它是与组织密切相关的协作者、竞争者、用户和消费者。公共关系传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影响这一部分公众,改变他们的态度,引起与组织期望相应的行为。至此,我们可以为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传播的手段,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组织,不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第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组织外部公众。第三,公共关系传播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二要手段,以人际传播作为辅助手段。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1948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补充提出了传播过程五因素的公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个公式描述的虽然是单向传播现象,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传播过程的简易的模式。因为其中包含了构成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它经历了由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全过程,因此,也应当包含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综合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集锦2009年08月24日13:19来源:求学考研I跨考教育股票、房市让金融经济火了,百家讲坛让中文历史热了,超女快男把新闻传播推到风口浪尖了。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大军的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综合性大学。•方面是因为在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点的高校中,综合性大学数量上占有优势,全国共有70所学校、机构拥有新闻学硕士点,其中综合性大学就占了一半.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高。在10个设置有新闻学博上点的单位中,除去南京政治学院是军事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社科院系统,其余8所普通高校有4所是综合性大学,而10个传播学博士点授权单位中,仃7所院校是综合性大学。“综合”看点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一:知识结构强在日益讲究新闻报道质量的今天,写出好稿子不仅要靠勤奋,扎实的专业基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综合性大学学科配置齐全,各个专业的人都能接触到,适合新闻人汲取不同类型的思想,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讲座也可以让自己迅速融入专业融合的知识海洋中。有人戏称武汉大学的新闻学“单波是用哲学与文学研究传播学,张昆用史学研究传播学,张金海用经济理论研究广告学”,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新闻学本身就是建立在文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上的一门专业学问,多点综合性思考对研究不无裨益。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二:人脉资源广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全面,科技、政法、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校友分布,在一些和新闻业联系密切的政府机关、文化系统里,综合性大学的校友优势也最明显。而且,综合性大学往往在社会研究、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占有学术优势,对•些重大事件进行点评的常常是那些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在综合性大学读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除了能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三:发展潜力足综合性大学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当地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得到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较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发展优势。2005年10月17日,在国务院学位办第10次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评审中,新增了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单位:新增的新闻学博士点是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增的传播学博士点是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领先优势。虽然新闻学硕士点已经在理工、财经、政法、师范类院校中遍地开花,但要继续深造,还得向综合性大学的门槛迈进。综合性大学对外交流机会多,海外的知名度也相对较高.对那些今后想去海外“镀金”的同学而言,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文凭更有含金量.院校推荐南国明珠——暨南大学推荐理由:地处广州,中国新闻业最活跃的区域,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力强劲,博士点授权单位,学术力量雄厚.院校小记: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公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评估排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位列13,为重点优势学科单位。虽然暨大的名气没有同城的中山大学响亮,可是暨大早在1986年就成为我国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1年又获准建立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暨南大学新闻学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两年之后成功申报新闻学博士点,成为广东省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回望历史,暨南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新闻学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与北京的人大、上海的复旦有中国新闻学“金三角”之美誉。暨大新闻学集中体现了南方新闻界务实的特色。暨南大学的名师很多,中国第一位留学法国8年之久的传播学博士陈卫星就首先在这里收徒讲学;黄匡宇教授提出了电视新闻“声象双主体论”,并首次从符号学角度对电视新闻学理论进行立体建构。2002年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童兵先生来暨大讲座时,曾将暨大新闻专业提高到与复旦、人大齐名的程度来褒扬.暨南大学新闻学为广东乃至东南亚的传媒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如《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即毕业于暨大的新闻学专业。报考难度:2007年暨大新闻学共有336人报考,最终录取50人,其中包括9名推免生,录取分数线为367分,其中单科线为55分和90分,上线人数92人:传播学共有221人报考,最终录取26人,其中6人是推免生,录取分数线为363分,单科线为55分和90分,上线人数52人。跨考咨询师建议:相比传播学,暨大新闻学专业报考热度更高些,但录取人数也更多。暨大新闻传播学的录取分数线不低,这可能和同城的中山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硕士点有关,想考暨大新闻学的考生需早做准备。古都学老——西北大学推荐理由:办学历史相对较长,人文底蕴深厚,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院校小记: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新闻传播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新闻与文化传播专门人才.1972年西北大学就开设了新闻课程,2000年获批设立新闻学硕士授权点,西北地区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新闻人大多出自西北大学。当前全国业界许多单位的重要岗位上,均有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的身影.如新闻学权威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副总编张满丽,、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刘雅鸣、陕西《三秦都市报》总编朱冰尧、《陕西工人报》总编刘鹏等。西北大学新闻学的特色和优势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文化学、新闻媒介批评、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摄影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最近,西北大学在广告学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这和学术带头人杨立川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6年10月,国内广告教育最高级别的学术盛会一全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5届学术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这进一步提高了西北大学在广告界的知名度。报考难度:西北大学是首批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名录的高校,是西安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2007年的录取线遵循国家划线B类地区的标准,即:总分345分,公共课53分,专业课80分。跨考咨询师建议:考生只有通过国家规定的录取分数才能参加复试,复试内容每年都有•定的变化,需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陇西明月——兰州大学推荐理由:西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培养出了水均益等传媒界人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院校小记:兰州大学这座西北学术重镇,在新闻学方面也有着不平凡的过去。兰大的新闻学曾经红火一时,培养了大批人才,不少毕业生分配到新华社系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在全国新闻院系可比性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单位和地县的新闻单位中,兰大新闻系的大批毕业生常年工作在艰苦环境中,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卫星发射基地均有他们的身影。兰大新闻系系主任段京肃教授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某础理论研究,1999年被确定为甘肃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副主任李文副教授致力于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及西北新闻事业研究,1998年当选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杨魁副教授长期从事应用传播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在公共关系学领域的研究颇受全国同行关注,现任兰州大学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王天定副教授时新闻传播道德与法规颇有研究;王作人副教授在基础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创作大奖。兰州大学新闻系专家重点研究的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史,填补了中国新闻联播事业史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兰大新闻系的科学研究注意紧密结合西北地区实际,在边远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方而作了认真研究。报考难度:兰州大学新闻学2007年共有232人报考,录取29人;传播学有237人报考,录取32人。2006年新闻学有266人报考,录取30人;传播学247人报考,录取31人。跨考咨询师建议:和东部学校相比,报考热度明显低于其他重点大学,近两年报考录取状况基本持平,变化不大。天府学宫——四川大学推荐理由:西南地区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在西部有广泛影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龙头地区,已被划为经济开放区,发展潜力巨大。院校小记:提起四川大学的人文学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学,其次是中文。仔细看以下相关介绍:中国语言文学•级学科博士授位及新闻学博士点研究领域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内容还是偏向中文,所以报考川大新闻学研究生的考生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四川大学新闻学名师汇聚。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是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1996年开始作为高级理论专家客座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蔡尚伟教授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是大型电视系列片《毛泽东在四川》、《巴蜀四帅》、《邓小平与四川》的主摄像、发起人、策划人,制作过百余部(集)电视专题片;吴建教授在新闻摄影、广告学、新闻传播教育、媒介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构建了较有特色的新闻摄影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报考难度:四川大学新闻学2007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45分,单科成绩为55分和83分;2006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50分,单科成绩为56分和84分。总体来说在全国重点大学中竞争激烈程度处于中游。2007年新闻学报名人数为286人,录取人数为45人,其中8名为推免生:传播学报名人数为313人,录取人数为51人,其中9名为推免生。2006年新闻学报名人数为281人,录取44人,其中7人为推免生;传播学报名人数为329人,录取60人,其中9名为推免生。跨考咨询师建议:这个报录比虽然低于东部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但在西部地区却是最高的.华北精英——河北大学推荐理由:临近京畿,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学术方向新颖,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院校小记:如果说新闻学的传统强校以丰厚的学术底蕴吸引青年学子,那么,•些地方大学则开辟了专业研究与实际结合、与时代结合的新道路。河北大学新闻学虽然在全国名气不大,但在本省却是一块金字招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青年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发起成立“河北省媒介发展研究所”,建设本省传媒业科研基地,针对传媒业发展和传媒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河北大学新闻学方向齐全,近几年关于媒介经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鹏,曾经是经济日报社《中国书画》总编辑,现在担任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媒介经济学与报刊市场营销研究,是国内媒介理论界权威的学者之,也是少壮派报业实干家。河北大学新闻学着力打造开放的平台,每个学期都会请北京的知名教授来校专门为研究生开讲座。河北大学位于保定,距离北京仅“一步之遥”,所以更多的人把这里当作研究、修炼的场所,以期毕业后到北京大展身手。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崔艳1995年从河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四年后又回到母校攻读新闻学研究生,随后顺利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导演工作。报考难度:河北大学新闻学遵循国家划线标准。复试时初试成绩为500分,占总成绩权重的70%;复试总成绩为300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30%,其中外语笔试占100分,专业考核笔试占100分,专业面试及实践环节占70分,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占30分。跨考咨询师建议:初试成绩占的比重很大,考生在初试时的排名很重要.华东新秀——安徽大学推荐理由: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综合性大学,地处华东,与江苏、上海、浙江临近,但报考热度远小于这些地区。院校小记: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本科班,新闻学硕上点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业务。算起来全国办学历史超过20年的新闻系并不太多,安徽大学新闻教育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网上公示的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入选名单上,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芮必峰教授主持、姜红、吕萌、蒋含平、刘勇等老师主讲的《新闻学概论》课程名列女中.2003年安徽大学与安徽II报报业集团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与此相配合,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在安徽日报及其所属的子报刊及网站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基地。其实,安徽大学新闻学院不仅在本地仃着绝对优势,其影响已经波及全国。北大方正在全国仅捐助了5家高校建立实验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便是其中之一。安徽大学新闻学的名师中,院长芮必峰教授是代发。新闻系系上任蒋含平教授,上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史,1997年参与复旦大学宇树藩教授主持的中华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研究。报考难度:安徽大学执行国家B类划线标准。新闻学的录取线,2007年为345分,单科为53分和80分:2006年为345分,单科为55分和83分。盛世潜龙——上海大学推荐理由:地处上海,文化产业发达;匕海唯一市属综合性大学,上海市重点建设,本地资源丰富。院校小记:上海大学是上海市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7日,是I:海大学的特色学院之一,新闻传播系建院伊始就有。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培养资格,2003年获新闻学硕士培养资格。如今,上海大学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文化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等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一直被复旦的光环遮掩,不过上海大学的名师也很多。张咏华曾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1995年作为国家公派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大众传播社会学研究一年,其研究方向与国际问题联系密切:戴元光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等;吴信训是I: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传媒经济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I: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走的是务实路线,前不久由学院毕业生导演、学院自主制作的影片《上海公园》,作为2007年度国家正式出产的400余部电影之一,开创了上海大学的历史先河。随后,”当代中国影视批评现状的批评”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包开,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也设在这里。在中国的电影之都,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正走出一条与实际相结合的新路。报考难度:2007年国家划定的复试线为350分,单科为55分和83分,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划定线为357分,单科也为55分和83分。由此可见,虽为上海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匕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分数并不是很高.2007年招生总人数为45人,跨考咨询师建议:招生规模在上海开设新闻传播硕士点的高校中排名第一,竞争相对较小,性价比高,考生不妨考虑报考。珞珈风光——武汉大学推荐理由:中部地区最有威望的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多元化,与国际新闻学研究接轨程度高。院校小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组建的原武汉大学新闻系。20多年来,它一直以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造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学人才为办学宗旨,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了大地的优秀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新闻传播实务与媒体发展研究”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最早、师资力量最强的一个研究方向;比较新闻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围绕如何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这一重大问题,探讨中西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观念演变的轨迹,集合了•支高学历、年轻化并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术队伍;”新闻传播发展史”是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知名新闻学者何微先生是本方向的开创者,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整体的新闻历史观:传播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传播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强调运用定审:的方法对媒介效果进行研究:广告传播方向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兴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标志性著作。武汉大学名师荟萃:罗以澄是新闻业务方面的重量级人物,现在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单波是中外新闻比较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其论著和论文的引用率比较高,石义彬在传播理论,张金海在广告理论,李敬一在传播史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报考难度: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录取分数只有349分,看似不高,但是专业成绩却要求两科最低分都是100分。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学报考人数528人,录取103人:传播学报考692人,录取109人。2006年新闻学报考463人,录取87人;传播学686人,录取121人。跨考咨询师建议:相比东部地区高校10:1的比例,武大的传播学的录取情况颇为乐观。海天揽胜——厦门大学推荐理由:历史悠久的新闻学教育;东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院校小记: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至1926年,厦门大学就有了自己早期的新闻学教育,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率先以“传播”冠名,集中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厦门大学在广告学、华夏传播研究、传播史研究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尤其是广告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素有“中国广告黄埔”之称。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对台问题和广告学方面仃很深的造诣,老师也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张铭清教授是现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台和对外宣传,近年来提出“•国两制新闻学“,参与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两个白皮书等重耍文献的组织撰写工作;赵振祥教授是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耍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东南亚华文传媒,是菲律宾《世界日报》特约评论员;许清茂教授是闽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播史、中国广告史、台湾传媒研究;陈培爱教授1983年参与创建中国大陆高校中首创的广告学专业,主持并完成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各类社科研究课题,在广告学方面颇有建树。学院的教学行政大楼毗邻海景,风景绝佳,内设有收藏丰富的资料室。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培养新闻研究生的大学之早在1983年,厦门大学就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了.1994年,厦门大学正式设立新闻学硕士点.2002年,又增设传播学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学发展中心2004年的评估中,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全国排名第5位,标志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报考难度:2007年厦门大学新闻学报考人数达288人,录取28人;传播学798人,录取58人。可见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来报考的同学。跨考咨询师建议:明门大学2007年录取的最低分数为新闻学340分,传播学343分,虽然看似不高,但接近卜选一的淘汰率也让许多人掂量再三。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七大专业方向分析2009年08月25日10:05来源:海天教育.理论传播学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菸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I:,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匕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口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时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应用传播学方向(1)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传播学”之下的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1:要研究大众传媒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上要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匕主要运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国外传媒集团先进的媒介运营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传媒经营管理案例;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深入传媒•线参与实践;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法,对媒介市场的描述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应通晓传媒经济和传媒经济管理的实务,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量才侧重培养,毕业学生可为胜任传媒产业领域专业性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为承担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高层次的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研究型人才。(2)媒体创意是媒介竞争的产物,是市场化时代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其基本内含,是指现代传媒而向市场需求和变化,在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策略和构思、。K要旨在于因势而变,不断推陈出新。其范畴涉及传媒运作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可概括为创意传播、创意经营和创意管理三大领域。目前,本方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定位在创意传播领域。创意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关注大众传媒发展动态、把握创意实务前沿、解析有关创意案例的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互动、多维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全面总结、探讨各类大众传媒的创意传播规律。研究方法4■: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学术视域涉及到传播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大众文化、系统科学、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其研究特色,一是综合性、交叉性,二是较强的实践指向。目前,中国传媒大学对该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本方向培养的研究生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传媒理论功底,相对开阔的知识视野,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从人才规格上说,是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人文素养与传播智慧于一体的高层次的现代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既可以做“创意人”、“策划人”,从事专职的媒体创意与策划工作,也可以从事传媒领域的相关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3)传媒策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是从传播媒介入手,既分析了传媒对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策划,又分析了企业以及其他实体对传播媒介的策划。本学科的基础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其分支学科传媒经济学。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传媒活动的规律及其运营技巧。学生就业可去媒介和政府机构从事高层次的媒介策划与管理工作,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4)受众研究方向介绍受众是传播的起点和归宿,受众研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直是传播学研究•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领域。随着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受众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受众日益增强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使得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研究,凸显出更加鲜明的学术价值,更加丰富的应用内涵。受众研究是横贯传播学与应用传播学诸学科方向之间的•个重要桥梁,发展前景广阔.受众研究广泛融合多学科理论和知识,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采用结构性、行为性、社会文化性等多种研究路径,对受众规律进行探讨,同时关注社会转型期尤其是新媒体环境3受众的动态与生态。受众研究对于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传媒生态学、广告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媒体经营和管理、媒体策划、节目评估与编排、广告媒体计划等应用领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与传媒业实践对接的一个重要途径,受众研究既为传播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衡量传播效果提供尺度标准,它的量化形态(如收视率等)还是媒介与广告市场的通川货币。以受众理论为指导,采用传播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受众调研,如收视率调研、收听率调研、阅读率调研、点击率调研等,本身已经成为媒介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方向以三个并重为特征:宏观与微观研究并垂,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并通,文理并重。注重培养三种高级专门人才,即从事受众理论研究的人才,从事受众调研分析的人才,基于受众调研进行媒体策划、媒体经营、节目评估、节目编排、广告媒体计划、购买和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需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受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各种与受众相关的理论、方法、应用领域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从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卜,,本专业方向的职业选择包括,高校教师,相关国家机构公务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媒体总编室、广告部、节目中心管理者和数据分析评估人员,新闻出版、网络新媒体从业人员,媒体和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调研和分析咨询人员,相关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公关人员。.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门具有多学科性的边缘学科。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则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有效、客观地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学科。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研究内容: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培养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研究课题的实践,掌握传播学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研究重点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杳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视定量研究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研究实际。研究优势在于木方向拥有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人才。目前6位教师中有1名教授、4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有3位博士和3位兼职在读博士;有I位35岁以卜:4位35-50岁、I位50岁以上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拥有丰富的研究实践和经验。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既掌握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应该熟练掌握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口标是能够从事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包括高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