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学案_第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学案_第2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18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薄言掇之

掇:拾取B.薄言袺之

袺: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C.多博村酤劳苦辛

酤:酒D.闭廪归来真了事

廪:粮仓解析:选B。袺,提起衣襟兜东西。2.下列诗句中,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欲收/新麦/继陈谷B.三夜/阴霪/败场圃C.多博/村酤/劳苦/辛D.闭廪/归来/真了事解析:选C。C项,应为“多博/村酤/劳苦辛”。3.下列加点字与“三夜阴霪败场圃”中的“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收新麦继陈谷B.急炊大饼偿饥乏C.一竿晴日舞比邻D.多博村酤劳苦辛解析:选C。“败”与“舞”都是使动用法。4.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苏辙的简介(不超过10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字)。(5分)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享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人物简介:

人物评价:

答案:简介: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宰相;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栾城集》。评价:苏辙文、诗、书才能出众,擅长散文,苏轼曾称颂其散文。5.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4分)在内地盛会热潮中,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儿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1月14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辩论“香港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经过逾两小时的辩论,最后以40票反对、14票赞成,申亚拨款被否决。答:

答案:香港立法会否决申办2023年亚运会拨款申请。二、阅读提升(27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9分)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B.本诗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C.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D.本诗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章法结构上采用反复手法,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具有一咏三叹之妙。解析:选D。章法结构上不是反复手法,而是重章叠句。7.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

解析: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答案:本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9分)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8.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C.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解析:选C。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9.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需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9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当。1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