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判断方法及翻译方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要领一、翻译标准: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无语病,符合当代汉语表示习惯。3、雅:要求生动形象有文采乃至传神。二、翻译标准:1、直译为主:即要求原文字字落实,并尽可能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特点,甚至在表示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2、意译为辅:即译出原文大意,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能够采取和原文差异较大表示方式。三、翻译方法:留、换、补、略、调、贯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2、换,即用当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3、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成份或隐含内容。4、略(删),即略去文言文中一些虚词,包含发语词、音节助词、承接连词“而”“以”、陈说语气词“也”、提顿词“者”等。这些虚词只有语法意义,无须译出。5、调,即调整语序。要求符合当代汉语表示习惯。(要注意文言文中特殊句式)6、贯,即前后贯通。是否符合修辞;检验有没有漏译。阅读以下文段,翻译画线句子(一)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弟兄,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弟兄也。君子何患乎无弟兄也?”注:子夏为孔子弟子,字商。(二)参考答案(一)1、从人之常情来看,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2、明智国君是知道这种情况。3、少收赋税,多贮备,以此来充实粮仓。(二)君子办事严厉慎重,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恭顺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下人都是你弟兄。(三)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四)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正当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参考答案(三)用不正当方式讨他喜欢,他也会喜欢。而等他使唤人时候,他却求全责备。(四)1、官员们再上面作乱,百姓在下面受贫困。2、社会风气一天天地变坏,国家财力一天天地变弱。3、这就是我私下为您打算而且不能不这么感叹原因。(五)

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索(人名)通尺牍(信),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也。(六)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家,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能够富安天下,而直为此仓廪也!窃为陛下惜之。参考答案(五)1、女人不论美与丑,住在宫中就会被嫉妒;士人不论贤能与不贤能,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猜疑。2、美好东西都是不祥器物。(六)1、(物质)贮备,是天下根本命脉。2、(有雄厚物质贮备)能够用怀柔政策对付敌对者,能够使远方人归附过来,招谁谁能不来呢?3、就能够贮备充裕而人民各得其乐。解题技巧归纳1、琢磨关键词语句式,实现知识迁移。(包含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2、推敲指代修辞关联,疏通上下文义。(包含明确指代内容、搞清修辞作用、理出前后关联)3、整体把握内容意蕴,依据语境体味。(只注意局部语境会断章取义;偏离详细语境,会将整个句子意思弄错)一、文言阅读题复习策略

1、重视课内积累(实虚词为主)

2、加强课外阅读3、强化语段训练(选材经典恰当)4、解密高考信息1、字形推断法(汉语是表意字,可依据字形推断)例:①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2、结构推断法例①拒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②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伶官传序》

3、语法推断法(依据词语在句中成份判断词性)例:①自放驴,取樵炊爨

②封狼居胥又欲肆其西封(一)文言实词词义推断(B级)

5、成语推断法(当代汉语很多成语还在沿用古汉语使用方法,可据此推断)例:①数被嗟异

②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③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④鸣鹤在阴,其子和之4、语境推断法例:汝归勿遽言,令弟兄徐言之可也A、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B、你回去后不要慌忙地说这件事。6、积累推断法例:天津卷第11题A项:南迫洛阳

迫:强迫迫:A、近;迫近时北兵已迫修门外。B、强迫几为巡徼所凌迫死。C、急;急促从容不迫、迫不及待1、语境分析法(二)文言虚词使用方法把握(18个B级)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A、依据相关语句内容和语气,判别虚词使用方法。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两个“其”使用方法不一样。一表反问,副词,译为“莫非”;一表选择,连词,译为“还是”B、依据虚词在句中作用,判别虚词使用方法。注意:找出起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提顿、定语及状语后置等作用虚词,进而明确句意。天津卷12题B项: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之”,前者为代词,代指“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后者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依据虚词在句中位置,判别虚词使用方法。再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君将哀而生之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石之铿然有声者”等句中,“之”字因为位置不一样,因而使用方法不一样。天津卷12题C项: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均为连词表修饰)2、关系分析法

又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于”字使用方法看似相同,实则不然。前“于”为“从”,后“于”为“被”。如“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中“以”和“而”,作用完全一样,均为连词,表修饰。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故:所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有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缘故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故:老朋友B、辨明使用方法A、分清虚实如:“皆以美于徐公/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前“以”为动词(实词)“认为”;后“以”为介词(虚词)“用、拿”。3、比较区分法C、善于把虚词和当代汉语作比较⑴使用方法没有改变。如“使吾勇于就死也”“于”与现汉“善于、勇于”于相同。⑵使用方法改变。如“也”在文言文中作语气词用,但在现汉作副词,表“一样、并行”等意义。⑶使用方法完全消失。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者”提顿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