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活法_第1页
稻盛和夫的活法_第2页
稻盛和夫的活法_第3页
稻盛和夫的活法_第4页
稻盛和夫的活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盛和夫的活法稻盛和夫一世创办了两家公司(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首创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首创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首创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纪最小(也是当前独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在他事业的鼎盛期,这个在世人眼中无可争议的成功者按多年前就已定好的时间表,在刚做完手术两个月、身体还没有完整痊愈的状况下,皈依佛门,开始第一次化缘。“初冬肌寒之时,我头戴竹斗笠,身着青布袈裟,祼脚穿草鞋,站在每家每户门前诵经、恳求布施。托钵化缘对我这病后之躯实在是一种极为艰辛之事,而从草鞋里露出来的脚趾头被沥青划破溢出了血傍晚时,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迈着深重的脚步走在返回寺庙的路上。正在打扫公园、身着工作服的妻子婆注意到我们一行人,她一只手拿着扫帚一路小跑到达我们跟前,向我的行囊里放进了500日元的硬币。”这个两个月前拥有两家大公司、数千亿日元财产的人被这500日元深深感人了。“这一瞬时,一种亘古未有的感人贯串我浑身,内心立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稻盛和夫以前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取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选,只能进了一家免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时参加任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去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无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博得大奖。无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总堂”门前彷徨了几个小时。最后他仍是放弃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无赖”的念想,进了一家濒临破产、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在公司里他学非所用,努力工作得不到欣赏。在被迫令离职后,与七个离职的同事对天盟誓,创办了京瓷公司。公司渗淡经营,彷徨在破产边沿,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薪资,但仍是阻拦不住工人纷纷离职。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困难仍然接二连三,但他凭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给职工们讲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让京瓷从一家“农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公司。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岁时再次创业,建立了日本首家民营电话电信营运公司,在资源严重不足、到处遇到国营电话营运公司NTTDoCoMo的排斥、围堵的状况下奇观般成长起来。在长久的经营实践中,稻盛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稻盛哲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经营指南在公司推行,一方面经过著书、演讲的方式向世界流传。在那些喜爱搬弄系统和观点的教授、学者们看来,稻盛的书与坊间众多的成功、励志读物没多大差异,难登商学院的大雅之堂。“常有人问我经营的技巧和诀要,一旦我说出我的一向主张,大部分人都露出惊诧的表情。他们思疑,不过知道这些简单的道理,用这么原始的方法就能够作好经营吗?”而他正是凭着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哲学,成功造就了两家世界级的公司。这也反过来证了然那些抱着惯有的骄横和成见的理论和教育系统的迂腐和无用。在稻盛看来,对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懂得珍爱那些看似简单、“指引人们采纳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即哲学”。这类哲学“不是艰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识,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这些哲学看上去“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或道德纪律方面的口号同样”。聪慧的人常常对这样的哲学一扫而过或置若罔闻,但那些不那么聪慧的人却极其珍爱它,“不单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意会,使其变为血肉的一部分。”稻盛的话简单让我们想到文艺作品中那些“痴人”形象,如《痴人》中的梅思金公爵,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甚至《射雕英豪传》中的郭靖。这些天资愚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是“受伤害和受欺侮的”角色,他们不过依照为聪慧人所不屑的几条简单的原则笃推行事,最后做成让聪慧人瞠乎其后的事情。稻盛看重“笨人”,而对“聪慧人”老是不那么相信。“我之因此其实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常常偏向于对今天不屑一顾,忍不住憎恶像乌龟那样迟缓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地走捷径。众多优异且聪慧的人材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材,以为公司没有前程而离职。因此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慧、平庸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材。可是,这些愚痴的人材在10年、20年后都荣膺为各部门的干部或领导。那么终究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庸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材呢?是废寝忘食、静静努力的力量,亦即脚扎实地度过每天的力量,是坚持累积每天的力量。”中国明朝民间思想家吕新吾在《呻吟语》中把人的资质区分为三种:“深邃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慧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稻盛和夫十分赞成这个区分,以为“居于人上的领导者需要的不是才能和雄辩,而是以明确的哲学为基础的‘深邃厚重’的人品,谦逊、自察之心、克己之心、尊敬正义的勇气,或许不停磨砺自己的慈善之心。”接触过稻盛的人都会对他的“沉着中藏着聪明”有深刻印象。他的这类“聪明”表此刻,在面对纷纷的眉目和各种各种的利益迷惑眼前保持清醒的脑筋,视线一直不偏离他真实想要的。这与那些脑筋灵巧、一看便知其聪明的人是不同样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像一艘没有压舱的船。他们能对四周的各种信息和利益关系快速做出反响,以致于堕入“复杂性之灾”之中,身处复杂性之中,聪明人只能在局部上不停表现出聪明,资源、精力所有耗费在局部的小成功或高效率和整体性的失败或低效率中,就像在一个因没有红绿灯而拥挤的十字路口,聪明的人能敏感地发现缝隙,尽可能往前钻,所有聪明人在整体的超低效中白费地追求高效,无数聪明的个体不知不觉地堕入集体性的愚笨。相反,“沉着中藏着的聪明”表面看是愚痴、低效率的,也正是因为这类愚痴和低效率,把一些剩余的信息和利益迷惑自然地障蔽了。稻盛把这类表现为无能的能力称为“回到原点”的能力。聪明人之因此慌乱、纷争、忧虑和疑惑,是因为他们追求太多零碎的价值而忘了原点的价值。一旦回到原点,回到简单的法例上,好多问题会逐渐不行问题。只有回到原点,我们才能具备把复琐事物简单化、斩钉截铁掌握实质的“高远视线”。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小气度,拥有光明正大的利他心胸,才能拥有这类“高远视线”。正是凭着这类“高远视线”,稻盛和夫在被强势的竞争敌手打压中也能发现收益区,在被排斥到的边沿市场中开拓让竞争敌手懊悔不已的蓝海市场。稻盛深有领会地说,“改变‘思想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的大转变”。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静静地滑向泥潭而不可以自拔。这既是处世之道,也是经营之道。“假如要追求我成功的原由,或许就是这一点。亦即,或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可是,我坚持了一条纯真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稻盛是在年青时候生了一场重病以后理解这个道理的。他的叔父得了肺结核,他老是捂着鼻子走过叔父的房间,而他的父亲和哥哥绝不踌躇地担当起看护他叔父的责任。而结果是,他父亲和哥哥安稳无羔,他却被传染上了肺结核。病中他看了一本书,书中一句话让他极其震惊:“我们内心有一块吸引灾害的磁石。患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他深切地意识到,“悲观思虑的内心吸引了悲观的现实”,“心相”就是现实,病态的“心相”必然产患病痛缠身的现实。“这正是众生凡人的凄惨之处,心相仍难改变,在那此后持续着崎岖波折的人生。”稻盛以为,经营的成功除思想方式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热忱和能力。这就是他提出的有名等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想方式×热忱×能力。所谓“热忱”,就是一种极其激烈而长久的梦想和盼望。人人都有梦想,但每个人梦想的质量是大不同样的。一般人的梦想是一种随起随灭的心理反响,而稻盛所说的梦想,是一种“誓愿”,一种得不到决不会停止的盼望。“浑身上下从头到脚都充满着这个梦想,就恰似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梦想。”因为“内心不盼望的东西,它就不行能凑近自己”。创业开始,就面对着可能性和不行能性,并且经常是后者多于前者。当梦想不够激烈或逐渐减退时,各种不行能性络绎不绝地体此刻眼前。相反,当梦想足够激烈时,你看到的就不过可能性,对各种阻拦和不行能性漠然置之。稻盛用日本谚语“情人相会,千里成一里”来说明这个道理。期望相会的情人老是能“看得见”相会时的情形,而正是在这类情形的牵引下,把各种不行能性置之度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降伏纷起的困难,直到将可能变为现实。创业老是面对各种各种的阻碍,此中最大、最难超越的阻碍是梦想的消减。稻盛和夫一世两次创业两次成功,很重要的原由就是他没有在他人可能万念俱灰的困苦中让梦想的热度降低,反而愈挫愈奋。这类热忱不是凭几句励志名言就能保持的。稻盛自小随家庭信仰佛教,佛教对于“精进”的阐述对他影响很深。“精进”是一种“心法”,明示的是一种独到的“投资回报”理念。“精进”实质上不是在凡间的进步,而是“灵魂的质量”的提高(“当人走开凡间时,灵魂比到达世上时上涨了一个台阶”)。而提高的不二法门,就是让身心置于困苦中粹炼,稻盛把难过和劫难称作“去污粉”,其功能就是洗去灵魂上的浑浊。即便你的努力在现实上没有回报,你的灵魂也在苦力般的努力静静中获得提高,这才是真实的回报。他把这类回报看不见或不显然的艰辛努力称为“田间的精进”,意为在田间耕种的农民不是以立刻获得的回报而是以长久回报作为投入的动机。稻盛所说的“热忱”,不是一种随现实的挫折而降低的热忱,而是一种宗教式的、随挫折而上涨的热忱。这类誓愿和热忱,与儒家所讲的“诚”和“诚心”是相通的。假如说“思想方式”和“热忱”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讲的“正心”和“诚心”,那么他所讲的“能力”也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我长久从事制造业,多次感觉到‘伟大之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能够说我就是接触它的睿智并受其指引,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开发和改进产品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对于渺小的事情,想方想法进行改进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久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略加改进,今天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便只有一小步。这类从不懒惰、坚持究竟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们拉开巨大的差距。”在他看来,要想提高能力,一定经过与产品的亲密接触来实现,“清理此中的每一个因素,并且用率直、谦逊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从头进行调整、改正”。一个公司生产出的产质量量低,是因为这个公司的人没有亲密产品,没有在尽心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