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案例与反思1_第1页
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案例与反思1_第2页
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案例与反思1_第3页
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案例与反思1_第4页
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案例与反思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1 幼儿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案例反思(1篇)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案例与反思昆明市官渡区幼儿园刘春晓一个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要教小朋友团结友爱不难,教育契机很多,方式方法很多,可借鉴的教学案例也很多。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民族团结可难了,对于老师、小朋友来说,民族团结,太抽象、太难以理解了,特别是教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幅两副图片、枯燥的说教肯定不行,一节两节甚至一两个星期认识各种民族大家庭的集中教学活动肯定也不行。那么,幼儿园老师怎样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呢?昆明市官渡区幼儿园是一个以“民族文化传承启蒙教育”为课程特色的幼儿园,有着多年的民族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经验,下面以“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为例,阐释幼儿园教师怎样开展幼儿民族团结教育。案例描述:场景一

随着中班组“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活动主题的确立,中二班的老师忙开了,首先要确定的是手工节做什么,接下来才是怎么做的问题。中二班有彝族、傣族、回族等好几个云南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刘老师决定先跟小朋友聊聊,并设计组织了一次关于手工节做什么的主题谈话活动,主要围绕着我是什么民族?中二班除了有许多汉族小朋友,还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他的老家在哪?这个民族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会做些什么有趣、好玩的玩具给宝宝玩等问题展开谈话。在这次谈话活动中,许多小朋友都踊跃发言,特别是小男孩赵俊语的发言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他是白族,大理巍山的,他爷爷给他做过陀螺,弹弓、木头做的小人、动物玩具,她姑姑给他做过一种戴在手腕上的小玩意,很好看,是彩色的,他们那里好多小朋友都戴,他姑姑也戴。另一个小女孩黎雨珊好像想1起了什么,抢着举手发言,告诉大家她是白族,白族阿姨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头上还戴着帽子,很好看。白族在云南总人口的占比高,分布广,刘老师马上想到手工节可以做白族特色手工,打开多媒体一体机说“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族有些什么好玩的”,一搜索白族特色手工艺品,哇塞,太多太有趣了,除了小朋友说的手环、头饰外,还有许多白族特色吊饰、挂件、鞋垫、鞋子、白族娃娃等等,正当幼儿兴趣高涨时,教师趁热打铁地说:“白族有这么多有趣的玩意儿,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点玩玩呢?”“想”小朋友几乎是异口同声。哈哈哈,小朋友想就好办了,“那谁会做呢,请他来教我们做?”小朋友哑了,或不好意思的摇头、或扭头看看别人,或看着老师尴尬的笑,还有几个小朋友看向赵俊语,仿佛在说,赵俊语会做。老师看向赵俊语:“你会做吗”,赵俊语不好意思的摇摇头“我爷爷才会做”“要不你回去跟爷爷学,学了以后来教我们”“好的”。“那其他小朋友呢,其实你们也可以学哦,白族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做,爸爸妈妈的手机、电脑上一查就可以查到,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去试试看,谁先学会,学得快、做得又好,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做。这个月是手工节,月底我们中班小朋友要开展民族自制手工艺品、自制玩具的比赛活动,我们就做白族的,看谁做的手工作品或玩具最有趣,最受大家欢迎。”小朋友的兴趣被勾起来了,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回去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想做什么,并请爸爸妈妈帮忙。场景二

当天,老师向全班家长发起了动员宣传,争取家长对幼儿园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的关注及小朋友参与热情的最大支持。 随后的几天,刘老师专门和赵俊语的爷爷聊了白族工艺品的品种,做法、材料收集,白族传统活动、白族小朋友喜欢玩的游戏、玩具等等话题,可谓启发多多,诱惑多多,诱惑是太想去大理巍山玩了。(当年暑假刘老师的大理丽江之游如愿成行,一路采集到许多民族文化素材,还特别转去巍山看了,在老街上的老店见到了赵俊语爷爷描述的成人玩那种每个面有动物的骰子,还有许多有趣的古玩意儿,感受了热闹的火把节,发现了大理巍山的一股面,大理喜洲粑粑、白族最经典的建筑文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当然了,这次实地采风为后来开展民族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最鲜活的民族文化原始素材。这是后话。) 刘老师还了解到,赵俊语的爷爷会听也会讲白族话,但讲得不多,就是当地2在一起的老年人讲的时候讲几句。赵俊语的爸爸也会讲白族话,刘老师本想请他来当友情助教,帮助幼儿翻译理解学习白族歌曲《爷爷》,遗憾的是赵俊语的爸爸太忙了,不能现场助教,后来这首歌曲只能简单欣赏后在班级游戏区中做打击乐游戏活动的背景音乐了。刘老师在和黎雨珊的爸爸谈话中了解到,黎雨珊说的都是真的,他爸爸就是大理的白族,但是离开大理早,早就不会讲白族话了。春节时带黎雨珊回过大理,对白族还是有点印象。说起班级将要开展的主题活动,黎雨珊的爸爸热情的帮助小朋友们收集了一些白族歌曲、传说故事、白族服饰、节庆活动图文、歌舞音像资料等等,可谓收获满满,喜悦多多,刘老师不发愁了,因为开展白族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不再是无米之炊。刘老师还在班级家长中再次做了动员,鼓励家长支持帮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白族文化知识,体验白族美食,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去民族村感受大理白族的建筑、品一品三道茶,看看大理“三塔”的微缩景观等等。场景三

随后的两周,中二班的老师借助现代网络平台资源和相关集中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小朋友获得了许多有关白族的知识经验:大理喜洲粑粑、白族凉粉、乳扇、白族服饰、白族阿姨头上戴的风花雪月帽、大理白族的三月街,白族的歌舞金花花等。有的小朋友还去老街“苍洱一家人”品尝了白族美味佳肴,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去了云南民族村专门看了白族村寨,大理三塔,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去金碧美食城体验了白族小吃烤乳扇、白族凉卷粉等等,在幼儿园聊起来,把没去过的小朋友馋的咽口水。随着小朋友生活中关注点和兴趣的转移,班级环境创设及幼儿区域游戏的主题在家长的支持和小朋友的参与下逐渐发生变化:生活区——增加白族果脯、三道茶原料,小朋友可以品尝白族果脯、三道茶;表演区——增加了白族服饰,变成了白族娃娃小舞台,音乐增加了白族小朋友的歌曲;建构区——插塑建筑增加了小朋友搭建的大理三塔,还成为了他们建构三塔小区的背景;语言区——增加了白族图文资料,变成了白族文化馆,还有白族小老师在讲述着白族的传说故事;角色区——增加了大理白族三月街,货品不仅有大家一起收集的白族工艺品,还有美工区的小朋友做的粑粑、果脯,家长协助收集的白族小饰品、风花雪月帽、3鞋垫等等。中二班俨然变成了“白族人家”。场景四

在亲子手工节的那天,可热闹了,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着各种各样的白族小玩意,复杂的早在家就做成半成品带过来。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边做边小声的交流。 “这东西挺有趣,娃娃们还是喜欢呢”

“大理好玩呢,我们去过”李哲智的奶奶接着就开始介绍她在大理的有趣见闻了。其他去过的家长也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着大理白族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等。好几个家长说等假期带着孩子去长长见闻,他们家的宝贝早就嚷着带他去大理玩了。 赵俊语的家长准备的材料多,让那些感兴趣女孩子在妈妈协助下,又有了一件戴在在手上的彩色布艺手环。 还有做风花雪月帽的,做白族娃娃的、做霸王鞭的,做小鞋垫、小猪头鞋、做吊饰挂件的等等。 没有做弹弓、陀螺的,那天赵俊语说了后,这些东西买的买做的做,区角里面早有了。当这些作品陈列出来后,小朋友们可亢奋了。除了合影,还得意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要求单独拍照。这些作品后来被分布到班级的各个活动区,绝大部分进入“大理白族三月街”角色游戏区。随后几天,小朋友们还去参观了其它几个班的手工节作品,才发现,云南还有沧源的佤族、西双版纳的傣族、元阳的哈尼族、楚雄的彝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的风俗,有自己独特的歌舞等。小朋友们关于云南民族的话题也越发多起来了。中二班的小朋友不仅喜欢上了白族,还让妈妈给自己买了白族服装穿着来上幼儿园。有的小朋友喜欢隔壁班小朋友的彝族、傣族服装,也买了来穿。外面的客人老师见了,直说官渡区幼儿园的少数民族娃娃可真多。场景五4每一天的区域自选游戏,都是小朋友的最爱。 在区域开放活动中,一个客人老师问建构区低头忙活的李哲智小朋友:“宝贝,你们在干嘛?”

“盖房子啊”

“这是哪儿呀?”

“大理三塔,我们盖的这个小区叫三塔小区”李哲智忙碌且自豪地说。 角色区的的白族售货员一会忙着卖东西,一会忙着整理货柜,有一个老师问:“小朋友,你在忙啥呀?”

“卖东西”

“你是什么民族的?”

“白族”

“你爸爸妈妈是什么民族?”

“汉族”

“你爸爸妈妈都是汉族,你怎么和他们的民族不一样呢”

“因为我穿着白族的衣服”

“哈哈哈,你们是在玩白族的游戏吧”

旁边的赵俊语小朋友一下得意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才是白族,他是汉族”客人老师又问道“这是什么?”

“风花雪月帽”正在整理货柜的王艺璇小朋友说。 “咦,这帽子还有名字,叫风花雪月帽?”

王艺璇指着帽子大声道“这你都不知道”,“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把客人老师逗得哈哈大笑,连连夸道,“你可真厉害,这都知道!” 白族人家主题游戏区的小朋友,可谓笑声多多,快乐多多。场景六

在主题活动的尾声,老师组织了一次总结性谈话,让小朋友分享交流了这一段时间来的收获与所得:说起会的念儿歌,大家一起再念一边;说起会唱的歌曲,大家再唱一遍;说起游戏时的快乐,语言流畅了一些,表情愉悦了一些;说起和5爸爸妈妈一起做的白族手工艺作品,神采飞扬起来了;说起自己穿过的民族服装,禁不住小声嘀咕,互相交流起来了“我还有XX族的衣服”“我妈妈还要给我买XX族的衣服”……

谈话活动中,刘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梳理白族文化相关知识经验,我们云南白族的小朋友,好吃的多,好玩的也多,穿的衣服漂亮,住得房子更是漂亮,……小朋友特别开心的是自己有了一件和妈妈一起做的心爱的白族特色小玩具。有的小朋友还特别兴奋的告诉老师,放假要去大理玩,结果,好多小朋友都抢着说“我妈妈说了,放假带我去大理”

“老师,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一下子,感觉太像要老师假期带小朋友去大理了。刘老师比了一个暂停手势,打住小朋友:“想去的小朋友,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带你们去的”顿了一下,又说:“其实啊,我们云南这个美丽的大家庭里,还有许多神秘、有趣的地方,比如说……”刘老打开多媒体一体机,向小朋友介绍了云南相关地域的民族,包括小朋友前几天在隔壁班级见到的民族,“这些民族和白族一样,就在云南,没有汉族人多,也是少数民族,除了大理,云南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们还可以去楚雄、红河、西双版纳……,一定会发现更多有趣好玩的事情,你们会发现和汉族、白族都不一样的房子,和汉族、白族小朋友穿的都不一样的衣服……我们云南这个大家庭还有许多民族,每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云南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大家在一起可开心可好玩了,你们玩回来后要告诉我,你认识了几个云南的民族,到时候我们大家再来一起数一数,算一算云南这个大家庭里有多少个民族”。 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本案例中,年级组主题确定后,各班手工节做什么、过程怎么安排没有具体要求和限制,活动也没有太多的预设与准备,活动组织实施看起来相当机动,甚至显得随意,实则给了老师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老师可以充分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6开始活动前,老师没有想当然的自己确定班级活动主题,而是结合班级幼儿民族构成实际情况,通过谈话活动,发现幼儿的兴趣焦点后选择并确定的“白族”主题。老师的提问设计“这个民族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会做些什么有趣、好玩的玩具给宝宝玩?”由小朋友最喜欢的话题“玩”字出发,极易引起孩子的兴奋与关注。关键是,这种有趣、好玩的玩具还从同伴嘴里说出来了,小朋友怎么会对这个民族的东西不喜欢不感兴趣呢?特别是老师说“谁先学会,做的好,让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无疑点燃了孩子内心希望得到关注、认可的需求,渴望得到表达、表现机会的愿望,因为当小老师那感觉,可棒可神气了,谁都想得到这样的机会。由此,白族手工艺作品的学习不再需要老师设计许多的美工集体教学活动,转变成了在家长支持下孩子个体的、积极主动学习活动。老师的重心转移为: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氛围、提供交流展示平台。随后开展的系列白族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从活动区内容的拓展可以看出,已不限于白族手工艺了,还有白族服饰、歌舞、美食、传统习俗等,对于孩子来说,已算是对白族文化的深度体验学习,中二班由此变成了“白族人家”,并顺利举行了“白族手工节”。案例中,孩子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与关注点成为牵动老师与家长活动的一根线,他们想做什么手工、需要什么材料、想穿什么衣服、想去什么地方、问询什么问题等等,均能得到教师、家长积极的回应、解答,帮助与支持,体现出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并使得幼儿园的民族团结教育由原本是社会要求、成人设计预定的活动,转变为孩子们自己喜欢、需求、乐意开展的活动。 活动的尾声,教师通过一句话“我们云南这个大家庭还有许多民族,每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云南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大家在一起可开心可好玩了。小朋友暑假玩回来后要告诉我,你去过什么地方,认识了几个云南的民族,到时候我们大家再来一起数一数,算一算云南这个大家庭里有多少个民族”,既安排了暑假“游在云南”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又布置提醒孩子游在云南的学习任务——关注记录自己所认识的民族,为大班“56个民族是一家”主题学习活动准备好56个民族加号前面的那些数字。从整个主题活动的进展可以看出,老师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整个主题活动始终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喜爱。而且,确定主题的7第一次谈话和活动尾声的总结性谈话互为呼应,可以看出来老师已把民族团结教育培养目标内化于心,才有这样的外显于行。二、在本案例中,“画在云南——民族手工节”主题活动,只是班级老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一个切入点,并不是外界老师想象中的一个月都在做云南民族特色的手工,也不是这周学做彝族公鸡帽,下周学做傣族的小花伞,再下周学画沧源崖画的零散活动集合。中班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没那么跳跃,没那么快。尤其是要认识、接纳、喜欢上一个民族,单单通过几张图片、几个活动视频、几次集中教学活动,是教不会的。他们必须融进去,投入进去,参与进去,亲身去体验,实际去操作,而且要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过愉悦的体验,获得过快乐,获得过开心与满足,获得过成功,得到过赞许、有过成就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他们才会喜欢这个活动,喜欢这个民族的美食、服饰、歌舞、绘画手工艺,才会喜欢这个民族,而不仅仅只是接纳。民族文化成为对孩子身边空气般的存在,孩子浸润其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熏陶,从而喜欢上这个民族,喜欢孕育这个民族的这片土地,爱家乡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与教育培养目标就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就像一个孩子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是从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家开始的,爱祖国,也是从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人开始的。只有家人才会相亲相爱,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要团结友爱也不那么抽象和难以理解接受了。三、本案例中,同年级组的每一个班选择的是云南不同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营造了一种云南特有的民族多元文化氛围:不同民族的小朋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装,唱着不同的民族歌曲,跳着不同的民族舞蹈,玩着这个民族的小朋友最喜欢的玩具。孩子们在参观其它班小朋友手工节作品展览后,获得了一些关于云南民族构成的初步印象:云南除了白族,还有XX族、XX族,每个民族的手工作品、小朋友玩的玩具种类色彩感觉都不一样。这样的感知,能为孩子们对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增添了一份接纳,对云南这个大家庭增加一份喜爱。长大以后去到异地他乡的他们,见到曾给自己带来欢笑与快乐的,如:自己小时候见过、玩过的物件、自己小时候穿过的服饰、自己小时候听过、唱过的歌等等,定会平添一份亲切感,思乡的情怀由此而生,8爱家乡的情感来自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四、在最后的总结性谈话活动中,小朋友们不仅对云南白族文化在认知、技能学习方面表现出令人欣喜的一面。区域活动中班级白族小朋友那份掩抑不住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会激励、诱发其他小朋友对自己所属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学习愿望及了解与关注,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要回答老师给的这个问题“你是什么民族,这个民族有什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