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1页
地质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2页
地质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3页
地质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4页
地质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AA001要使()保存下来并转化成石油,要有适当的外界条件。A沉积物B有机物质C无机物质 D碎屑物AA001一般认为,生油物质主要是()。A水生低等生物 B水生物C 浮游生物 D 各种微生物AA001低等生物多为0,在地史上出现最早,其生物物体中富含脂肪和蛋白质。 A藻类 B 水生生物 C浮游生物 D各种微生物AA002油气最有利的生成地区是适于生物生活和大量繁殖,且水体宁静、()含量低、具有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物保存的环境。A空气B氧化C氢气D氮气AA002埋藏深度不断加大,长期保持还原环境,压力、温度逐渐增高,是促使()快速向石油转化的有利条件。A氨基酸B脂肪C蛋白质D有机质AA002生成石油的()既可以是海相沉积,也可以是陆相沉积。A环境B场所C地区D过程AA003在还原环境里,()能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而产生沥青质。A低等生物 B氨基酸C蛋白质D细菌AA003压力()可以促进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进行,促进加氢作用使高分子烧变成低分子烧,使不饱和烧变成饱和烧。 A升高B降低C变化D稳定AA003由0转化成油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漫长地质时期内各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A有机物B催化剂C细菌D氨基酸AA004在有机质向石油的转化过程中,()的存在能加速有机质向石油的转化。A催化剂B化学作用C物理作用D沉积作用AA004有机质经过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后生成的复杂的高分子固态化合物,称为()。A石炭 B 石油 C 轻质烧D 干酪根AA004在主要生油阶段,()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氢等作用生成燃类。 A 细菌 B 有机物C 轻质燃D干酪根AA005油气在()内的任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移。A地壳B空间C初期D热裂解阶段AA005在沉积物固结成岩、油气从生油层向临近储集层发生同期运移的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A)地层B流动C自然D地静AA005构造运动力能够造成各种通道,为油气()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A生成B裂解C运移D形成AA006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运移。A初次B二次C再次D多次17AA00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动压力、()和浮力。A地静压力B构造运动力C水动力D毛细管力18AA006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必须经过0的过程,才能形成有工业价值能油气藏。A运移B聚集C运移和聚集D构造运动19AA007上覆沉积物负荷所造成的压力称为()。A动压力B水动力C地静压力 D浮力20AA007随着沉积盆地基底不断下降和()作用的不断进行,沉积物的堆积越来越厚,上覆沉积物的地静压力也越来越大。A沉积B搬运C成岩D重结晶21AA007随着沉积盆地基底不断下降和沉积作用的不断进行,沉积物的堆积越来越厚,上覆沉积物的()也越来越大。A动压力B水动力C地静压力D浮力22AA008在毛细管内,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决定于液体对管壁的0。A压力B水动力C润湿程度 D浮力23AA008在毛细管内,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作用力称为()。A压力B 水动力C 浮力 D 毛细管力24AA008液体具有尽可能()其表面的趋势。A扩张B缩小C 压缩D 膨胀25AA009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A 从生油层向储集层 B 从储集层向生油层C储集层内D 生油层内26AA009促使油气初次运移中的作用力主要是()。A浮力B地静压力 C水动力D毛细管力27AA009初次运移中,促使油气运移的作用力主要是地静压力,其次是()。A浮力B动压力C水动力D毛细管力28AA010二次运移包括单一储集层内的运移和从这一储集层向另一()运移两种情况。A岩层B油气层C生油层D储集层29AA010单一储集层内的运移和储集层之间的运移都是()运移。A二次B初次C再次D多次30AAO10油气的()运移是指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在储集层内的运移。A二次B初次C再次D多次31AA011生油层是由()物质堆积、保存、并转化成油气的场所。A有机B化学 C 菌类 D 无机32AA011目前认为,()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暗色泥质岩:另一种是碳酸盐岩类。 A 生油层B 储油层C地层D气层33AA011目前认为,生油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暗色泥质岩;另一种是()。A碳酸盐岩类B泥岩C粘土岩D碎屑1_L1石34AA012地层中()含量的多少能够间接地反映地层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A有机质B有机碳C黄铁矿D菱铁矿35AA012一般认为,()含量小于0.1%的是氧化环境,大于0.1%的是还原环境。A还原硫B氧化铁C氧化锌D有机碳36AA012氯仿沥青是()在盐酸处理前用氯仿抽检出来的物质。A天然气样 B 油层 C 油样 D 岩样37AA013凡是能够储集油气,并能使油气在其中0的岩层称为0。A储集层B 生油层C 盖层 D 夹层38AA013不同沉积状况下的岩石及不同类型的岩石的孔隙大小是()的。A相反B差不多C相同D不同39AA013石油和天然气生成以后,若没有储集层将它们储藏起来,就会散失而毫无价值,因而储集层是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A油气藏B油气层C油气圈闭D储油构造40AA014在储集岩中存在着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孔隙、洞穴、裂缝等空间,这些空间不仅能储藏油气,而且是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的这种特性称为()。A流动性B孔隙性C饱和性D渗透性41AA014按孔隙成因,凡是在沉积和沉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A岩石骨架B粒间孔隙 C次生孔隙 D原生孔隙42AA014在成岩以后,因受构造运动、风化、地下水溶蚀及其他化学作用等产生的孔隙称为0。A岩石骨架 B粒间孔隙C次生孔隙D原生孔隙43AA015岩样中所有的孔隙体积和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称为()。A孔隙度B流动度C孔隙空问 D孔隙比44AA015计算油田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时,()是一个重要的参数。A流度B孔隙度C压力梯度D精度45AA015孔隙度可分为有效孔隙度和0孔隙度。A相对B绝对C无效D连通46AA016有效孔隙是指岩石中()的孔隙。A所有B相互连通C不连通D缝状47AA016有效孔隙度是岩样中()孔隙的体积与岩样体积的比值。A所有B不连通C无效D连通48AA016在计算油田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时,通常用的是0孔隙度。A绝对B有效C缝洞D总49AA017砂岩()因素是影响孔隙度的因素之一,砂岩()均匀,颗粒直径大,孔隙就大,孔隙度也就大。A结构B连通C孔隙D粒度50AA017砂岩的主要0物为泥质和灰质,也是影响孔隙度的因素之一。A沉积B胶结C储藏D含有51AA017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除了砂岩粒度、胶结物外,还有()。A胶结类型B孔隙大小C岩石密度D胶结物含量52AA018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称为岩石的()»A孔隙度B渗透力C渗透性D阻隔53 AA018渗透性的好坏一般用0来表示。A 孔隙度B 比值C渗透率D达西定律54 AA018渗透率的数值是根据()确定的。A 流体速度 B 达西定律C流体粘度 D流体流量55AA019当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而这种流体又不会造成岩石孔隙结构上的变化,这时测出的岩石渗透率为()渗透率。A有效B绝对C相对D总56AA019相对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与()渗透率之比。A绝对B孔隙度C密度D总57AA019同一岩石的油、水、气各相的相对渗透率之和0。A小于1B大于1C等于1D不等于158AA020当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而这种流体又()造成岩石孔隙结构上的变化,这时测出的岩石渗透率为绝对渗透率。 A会B不会C相应D总是59AA020通常用()来测定岩石的绝对渗透率。A水B天然气C湿润的空气D干燥的空气60AA020在现场岩心分析中所给的渗透率一般指的是()渗透率。A相对B有效C绝对D水平61AA021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种流体的通过能力称为()渗透率。A有效B绝对C相对D单项62AA021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的()有关,而且与其流体性质及数量比例有关。A渗透率B孔隙度C物性D连通性63AA021有效渗透率又称为()渗透率。A单项B运动C相D流动64AAO22相对渗透率是()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A有效B 孔隙度C 密度 D 总65AA022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渗透率。A绝对B 相对 C 岩石 D 总66AA022当岩石中为多相流体共存时,()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A其中一相B两项以上C全部D每一相67AA023影响渗透率的因素中没有()。A岩石的孔隙大小B岩石颗粒的均匀程度C胶结物的含量多少D地层水矿化度68AAO23对于胶结物含量高、渗透率低的油层,可采取()的方法提高渗透率。 A注聚合物 B热采C补孔D酸化69AA023岩石孔隙的大小、()、胶结物的含量多少是影响渗透率的三大主要因素。 A含油饱和度B岩石颗粒的均匀程度C岩石的孔隙性D岩石的渗透性70AA024储油气岩层的()是指地下储集层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油气。A饱和性B孔隙性C渗透性D含油气性71AA024表示含油性好坏的指标是()。A地层系数 B孔隙度C渗透性D含油饱和度72AA024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孔隙体积内原油所占的体积分数。A 有效B绝对 C相对 D 总73AA025油层尚未开发时,在原始地层压力下测得的含油饱和度称为()饱和度。A原始含油B 目前含油 C 原始含水 D目前含水74AA025油田开发过程中某个阶段取得的含油、含水饱和度称为()含油、含水饱和度。A初期B目前C末期D阶段75AA025随着油田的开发,含油饱和度0。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总体不变D变化不一定76AB001地层是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天然物质记录,也是一定地质时问内所形成的()的总称。A矿物B元素C岩石D断层77AB001地质时代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0:二是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龄。 A时间B年代C先后顺序D时间长短78AB001表明地层形成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称为()。A地质单位B地质现象C地质年龄 D地质时代79ABOO2用以划分地球0的单位称为地质时代单位。A年代B时代C历史D演化80AB002宙、代、纪、世四个级别是()性的地质时代单位。A地方B区域 C历史 D国际81AB002 “世”是0性的地质时代单位。A地方B区域C历史 D国际82AB003地层单位中的宇、界、系、统、阶、时、带主要是根据()的发展演化阶段来划分的。A地层B动物C植物D生物83AB003群、组、段、层四个单位则主要是根据地层岩性和地层()关系来划分的。 A 时问 B 沉积 C 接触D相互84AB003用于划分地壳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单位称为地层单位。A地层 B 沉积 C 岩层 D 构造85AB004“界”是国际上通用的最大地层单位,相当于一个()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A 代B 宇C世D 期86AB004 “统”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三级地层单位,相当二个()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A 代B 宇C世D 期87AB004地质年代单位的宙、代、纪、世与地层单位相对应的是()。A群、组、段、层B宇、界、系、统C阶、时、带D期、时、组88AB005震旦系沉积地层属于()。A元古界B太古界C古生界D中生界89AB005哺乳动物是在()产生的。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90AB005在地质年代划分中,()不属于中生代。 A白垩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91AB006地壳运动使岩层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发生改变,岩石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0。A构造B外力C产物D表象92AB006地壳运动是地球()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A引力B应力C外力D内力93AB006地壳运动又称为0运动。 A构造B外力C机械D应力94AB007岩层的()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产出状态。A倾向B产状C走向D形状95AB007地质学上将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的三大0要素。A倾向 B产状 C走向 D形状96AB007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的走向,它标志着岩层的()方向。A分布B产状C延伸D倾斜97AB008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一系列弯曲,但未破坏其连续完整性,这样的构造称为()构造。A褶皱 B 褶曲 C 弯曲 D断层98AB008褶皱分为0和向斜两种。A 直立 B 背斜 C倾斜D弯曲99AB008一般来说,褶皱构造是油气0的主要场所。A生成B聚集C运移D遮挡100AB009由于地壳运动等作用使岩层发生(),其中倾向相背,向上凸起部分称为背斜。(A)断裂B 褶皱 C 叠瓦 D 弯曲101AB009背斜中心部分即核部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对称出现,两翼岩层()倾斜。A 弯曲 B 水平 C 相向 D相背102AB009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变形,()向上凸起的皱曲单位称为背斜。A其中一个 B两个 C 两个以上 D全部103AB010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者称为向斜。 A向上凸曲B倾斜C 向下凹曲 D 背斜104AB010中心部分为0岩层,两翼岩层老并对称出现、岩层相向倾斜的构造为向斜构造。A较新 B 倾斜C 平整D 弯曲105AB010褶皱构造的皱曲组合中,其中一个0的皱曲单位称为向斜。A 向下凹曲 B 向上凸起 C凹凸组合 D较平缓106AB011组成褶皱的基本单位是岩层褶曲的()弯曲。 A一个B 两个以上 C 三个D 全部107AB01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褶皱。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C层面倾斜 D皱曲组合108AB011背斜和向斜是0构造的两个基本类型。A皱褶B岩层 C皱曲 D圈闭109AB012要形象地描述一个(),应该知道核、翼、枢纽、轴面、转折端、轴线的概念。 A褶皱B倾斜C褶曲D单斜110AB012褶曲中心部分的岩层称为()。A轴B核C翼D有111AB012褶曲核部两侧部分的岩层称为()。A边部B核C翼D要素112AB013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小近于相等的褶曲称为()褶曲。A微卧B微立C竖直D直立113ABO13在褶曲横剖面的分类中,()不是斜歪褶曲的特征。A轴面倾斜B两翼倾斜方向相反C倾角大小不等D地层层序倒转114ABO13在褶曲横剖面的分类中,()的轴面近于水平,两翼地层产状也近于水平并重叠,〜翼地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地层层序倒转。 A歪斜褶曲 B倒转褶曲C平卧褶曲D直立褶曲115AB014由于枢纽的起伏,皱曲核部岩层在()上有长度和宽度的变化。根据长宽比或长轴与短轴之比,可将褶曲分为五类。A纵向B平面C剖面D体积116AB014线状褶曲是枢纽在一定距离内保持水平状态,长轴与短轴之比不小于()。A10:1B5:1 C 2:1D 15:1117ABO14在褶曲的平面分类中,()不是褶曲平面上的分类。A长轴褶曲B短轴褶曲C线状褶曲 D 直立褶曲118AB015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性受到破坏,便形成0构造。A 皱曲B 裂缝 C断裂D节理119AB015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A断距B裂缝C断层D变形120AB015断层是指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明显的相对0的断裂构造。A上升B裂缝C位移D下降121AB016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受到破坏,便形成断裂构造。A长轴B连通性C连续性D节理122AB016断裂构造分为()和断层两大类。A断层B裂缝C断裂D节理123AB016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称为裂缝。A断距B断裂构造C褶皱构造D变形124AB017裂缝张开,裂缝面粗糙不同,裂缝面上没有摩擦现象,裂缝延伸不远,宽度不稳定是()的特点。A断距B张裂缝C剪裂缝D断层125AB017张裂缝的特点是裂缝张开,裂缝面粗糙不同,裂缝面上没有()现象,裂缝延伸不远,宽度不稳定。A断距B摩擦C剪裂缝D断层126AB017裂缝分为()和剪裂缝两大类。A断距B剪裂缝C张裂缝D断层127ABO18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石发生明显的相对()的断裂构造。A位移 B裂缝 C圈闭 D倾斜128ABO18断层是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和位移两层含义。A断距B破裂C隔绝D断层面129ABO18在地壳中,()分布相当广泛,规模大小不同,延伸长度从几米到数千千米,最大的可深切地层。 A断层B裂缝C岩块D岩石130AB019断层面的走向、()、倾角称为断层面的产状要素。A方向B延伸方向 C擦痕D倾向131AB019位于断层面上方的断盘为()。A下盘B±盘C断盘D断面132AB019在断层的概念中,()是断层的基本要素。A断层面B裂缝C逆断层D正断层133AB020断层的分类可根据两盘相对移动性质、断层走向与岩层()关系、断层发育时期讲行。A产状B性质C走向D组合134AB020根据两盘相对移动性质,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断层三种。 A水平B平移C辗掩D平推135AB020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产状关系,断层可分为走向断层、。断层和斜向断层。A平移B倾斜C斜交D倾向136AB021张应力或重力作用使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斜向断层137AB021上盘相对0、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是正断层。A上升B下降C平移D滑动138AB021正断层主要由张应力和()作用形成的。A重力B水平挤压 C水平剪切D浮力139AB022水平()引起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逆断层。A剪切力B张应力C重力D挤压力140AB022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的断层是逆断层。A上升B下降 C平移D滑动141AB022上盘相对()、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逆断层。A上升B下降 C平移D滑动142AB023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A挤压B错动 C摩擦D倾斜143AB023平移断层是两盘沿0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A垂直B倾角 C水平D断层面144AB023平移断层是主要受()作用力形成的。A水平挤压B水平剪切 c重力D倾斜145AB024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中问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的断层组合为()。A叠瓦状构造B地堑C地垒D阶梯状构造146AB024当多条逆断层平行排列,倾向一致时,便形成()构造。A叠瓦状构造B地堑C地垒D阶梯状构造147AB024常见的()形态有阶梯状构造、地堑、地垒和叠瓦状构造。A断层B断层组合C地质构造D断裂构造148AB025运动着的石油和天然气如果遇到阻止其继续运移的遮挡物则停止运动,并在遮挡物附近聚集,形成()。A断层B遮挡物C油气藏D油气田149AB025油气藏是指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压力系统、同一油水界面的油气聚集。A统一B不同C单一D不一样150ABO25在圈闭中聚集的只有石油的称为()。A油气藏B混合藏C气藏D油藏151AB026目前,国内外油气藏的分类广泛采用的是以()类型为主的分类方式。A圈闭成因B构造因素C遮挡物D沉积物152AB026按圈闭成因类型分类,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油气藏三大类。A岩性B砂岩C背斜D断层153AB026在背斜圈闭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A油水B天然气C石油D油气154AB027构造油气藏是指油气在()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A地层圈闭B断层遮挡 C构造圈闭D背斜圈闭155AB027褶皱背斜油气藏是指油气聚集在由0的挤压作用下而形成的背斜圈闭中能油气藏。 A侧压应力B张性应力C构造应力D剪性应力156AB027基底隆起背斜油气藏的特点是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闭合面移较大。A较小B较陡C较大D较平157AB028在地层的上倾方向上为断层所封闭的圈闭是()。A断层圈闭 B 构造圈闭 C地层圈闭 D 岩性圈闭158AB028断层油气藏最基本的特点是在地层的()方向上为断层所封闭。 A 上倾B 下倾C水平D 垂直159AB028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油气藏。A构造B断层 C地层D岩性160AB029由于地层横向上或纵向上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圈闭。A岩性B地层C砂岩D厚度161AB029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油气藏。 A地层超覆B地层不整合C油层D地层162AB029地层油气藏主要包括地层超覆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古潜山油气藏。A复合 B圈闭 C不整合 D整合163AB030古潜山油气藏是一种以()圈闭为主,也有构造、岩性作用的复合成因的油气藏。A超覆B断层C地层D遮挡164AB030在地质学中,()油气藏实际上也是一种地层不整合油气藏。A岩性B古潜山C断层遮挡D地层165AB030古潜山油气藏储油层的地质时代常比生油层的地质时代0。A老B新C薄D厚166AB031在油气藏的分类中,()不是岩性油气藏。A岩性尖灭油气藏B砂岩透镜体油气藏C生物礁块油气藏D古潜山油气藏167AB031最常见的()有泥岩中的砂岩透镜体,或低渗透性岩层中的高渗透带。 A岩性尖灭B透镜体岩性C生物礁块D古潜山168AB031常见的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岩性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油气藏。A生物礁块B碳酸盐C块状D砾岩169BA001在进行探井的()时,要与勘探阶段划分、勘探程序,勘探的钻探目的紧密结合起来。A钻探B分类C命名D开发170BA001为了确定构造位置、形态和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在()阶段钻的井称为地质井。A地震精查B区域勘探C盆地普查D地震详查171BA001在油气区域勘探阶段,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称为()井。它属于盆地进行区域早期评价的探井。A资料B参数C地质D探评172BA002在地震精查、构造图可靠、评价井所取的地质资料比较齐全、确认了探明储量(),根据开发方案所钻的井是开发井。A时间内B之前C过程中D之后173BA002为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方案井网所钻的井称为()井。A评价B参数C调整D开发174BA002对探明储量风险较大,或地质构造复杂、储集层岩性变化大的油气藏,可()开发方案内所拟定的开发井密度,先钻一套基础并网,作为开发准备井。A减小B增大C增多D增加175BA003以基本构造单元()统一命名的井是参数井。A凹陷B斜坡C长垣D盆地176BA003以井位所在的十万分之一分幅地形图为基本单元命名或以二级构造带名称命名的井为0。A预探井B参数井(C)评价井D开发井177BA003水文井是以一级构造单元统一命名的,其井号取井位所在一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再加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前缀,后面再加一级构造单元内水文井布井顺序号命名。A"S"B“SW”C“SH"D“W"178BA004按油气田、油气藏或开发区块的第一个汉字名称命名的井是()o A 资料井B 生产井C 开发井D 探井179BA004在井号的后面加小写的“x”,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的井号是()o A 定向井B 探评井C 水文井D 开发井180BA004按油田的汉字拼音字头〜平台号一井号编排的井号,是()开发井。A陆上油田B海上油田C陆上丛式井D海上钻井平台181BA005开发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另一类是采取()补充油层能量进行开发。A人工B注水C注气D压力182BA005注水井在油田上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采油井的排列关系称()方式。A注水B开发C切割D采油183BA005注水方式一般分为四类,即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目前,多数油田采用()注水方式。A边缘B切割C面积D点状184BA006在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渗透率高、构造形态规则的较大油田,适用()注水。A面积B边缘C行列切割D点状185BA006采用一定的注采井距将注水井成行或成列均匀布在一条线上,采油井排与注水井排基本平行,这种注水方式称为0注水。A行列切割B边缘C面积D点状186BA006利用注水井排将油田切割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这些区域称为()。A 注采区B 切割区C 采油区D 注水区187BA007油田面积大、地质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的油田适用()注水。A 面积 B 行列切割 C点状 D边缘188BA007油田油层渗透性差、流动系数较低、用切割式注水阻力较大、采油速度较低时,适用0注水。A面积B切割C点状D边缘189BA007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用切割式注水不能控制多数油层,注入水不能逐排影响生产井时,采用()注水方式比较合适。 A面积B行列切割C点状D边缘190BA008注水方式中()注水是将采油井和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密度均匀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同时进行注水和采油,是一种强化注水方式。A面积B行列C点状D边缘191BA008面积注水的油田最显著的特点是采油井()处在注水受效的第一线上。A部分 B全部 C个别 D分批192BA008面积注水方式的采油速度一般均0行列注水。A低于B高于C次于D不如193BA009井网呈等边三角形,注水井按一定的井距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采油井位于三角形的中心,这样的注采方式为0面积井网。A点状B三点法C四点法D五点法194BA009四点法面积井网是一口注水井给周围六口采油井注水,一口采油井受周围()个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A两B三C四D五195BA009四点法面积井网注水井与每个采油井距离相等,注水井和采油井井数比例为()。 A 1:3 B 1:IC 1:2 D 1:4196BAO10在面积注水井网中,()面积井网的是正方形几何图形布井,注采井数比为1:1。 A 四点法B 五点法C 九点法D 反九点法197BA010五点法面积井网注水比较均匀,油井收效()。A良好B不好C很差D一般198BA010井网呈均匀的正方形,注水井和采油井都呈正方形,一口注水井给周围四口采油井注水,同样一口采油井受周围四个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此井网为()面积井网。A四点法B五点法C七点法D九点法199BA011七点法面积井网呈等边三角形,注水井按一定的井距布置在正六边形的(),呈正六边形,采油井位于注水井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中心。A边线B腰线C中心D顶点TOC\o"1-5"\h\z200BA011七点法面积井网中,一口采油井受周围()个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A四B五C 六D 七201BA011七点法面积井网中,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数比例为()。A2: 1B 1:2C 1:1 D 2:3202BAO12面积注水井网中,()法面积井网周围由8口注水井和中心1口采油井组成。A九点B反九点C七点D反七点203BA012九点法面积井网每口采油井受周围0个方向的注水井影响。A 九B 八C七D 六204BA012九点法面积井网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数比例为()。A4:1B 1:3 C2:1 D 3: I205BAO13在面积注水井网中,()面积井网周围由8口采油井和中心1口注水井组成。A九点法B反九点法 C七点法D反七点法206BA013反九点法面积井网中作为角井的采油井受()口注水井的影响。A4B6C8D9207BA013反九点法面积井网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数比例为0。 A4:1B1:3C2:1D3:1208BAO14一口注水井在同一压力下,多层同时注水的方式称为0注水。A笼统 B 正注C 反注D 分层209BA014只在套管中下入光油管的注水方式是()注水井。A油管B套管 C 混合D 笼统210BA014笼统注水只适用于油层相对单一、渗透率()的油田。A差异较大 B 差异较小 C较高 D较低211BA015非均质多油层注水开发的油田,在一个注水井点、同一井口注水压力下,既可以加大差油层的注水量,也可以控制好油层的注水量的工艺技术称为0注水。A分层B正注C反注D笼统212BA015采用正注方法的分层注水井,其注水压力除了受油管摩擦阻力的影响外,还受水嘴阻力的影响,因此各层的注水压差是()的。A相同B不同C相等D下降213BA015根据油层的性质及特点,将不同性质的油层分隔开来,用不同压力对不同层段定量注水的方法称为()注水。A分层B正注C反注D笼统214BA016注入水质的基本要求有水质0,与油层岩性及油层水有较好的配伍性,注进油层后不发生沉淀和堵塞油层的物理化学反应。 A单一B多杂质C多变D稳定215BA016注入水质的基本要求是驱油效率好,()引起地层岩石颗粒及粘土膨胀,能使岩石孔隙中的原油有效地驱替出来。A不会B会C可能D能216BA016油田注入水的水量要(),要求取水方便,价格(),能满足油田注水要求。 A充足,低廉B充足,适中C越多越好,低廉D越多越好,适中217BA017注入水水质标准中的总铁含量应不大于()mg,/L。A0.5B0.05C5.0D1.5218BAO17注入水水质的标准中,对生产及处理设备流程的腐蚀率应不大于0mm/a。 A0.076B0.76C0.067D0.67219BA017注入水水质标准中,二价硫的含量应不大于()mg/L。A10B1.0C15D1.5220BAO18采液强度是指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 A日产油量B日产水量C日产气量D日产液量221BA018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产液量是()。A采油强度 B采液强度 C采油指数 D 采液指数222BA018某采油井的砂岩厚度为6.0m,有效厚度为4.0m,日产油量为lOnA日产水量为90m3,则该井的采液强度为()n?/(m•d)。A2.5B16.7C22.5D25.0223BA019采油强度是指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 A日产油量B日产水量C日产气量D日产液量224BA019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产油量是()。A采油强度 B采液强度C采油指数 D采液指数225BA019某采油井的砂岩厚度为10.0m,有效厚度为8.0m,日产油量为203则该井的采油强度为()t/,(m・d)。A1.1B2.0C2.5D10.0226BA020采油井的()是指采油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液量。A采液指数B吸水指数 C 采油指数 D注水指数227BA020某采油井日产液量为150t,流动压力为5.0MPa,地层压力为ll.OMPa,则该井的采液指数为()t/(MPa•d)。A9.4B13.6C25.0D30.0228BA020反映油井见水后生产能力大小的指标是()。A采液指数B吸水指数 C采油指数D注水指数229BA021采油井的()是指采油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A采液指数B吸水指数 C采油指数D注水指数230BA021某采油井日产液量为150t,日产油量为15t,流动压力为5.0MPa,地层压力为lO.OMPa,则该井的采油指数为()t/(MPa•d)。A1.5B3.0C15.0D30.0231BA021'以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及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反映油井生产能力大小的是0。A采液指数B吸水指数C采油指数D注水指数232BA022注水井的()是指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A注水强度B吸水指数 C 比吸水指数D视吸水指数233BA022某注水井日注水量为150m二井底流压为19.0MPa,地层压力为12.0MPa,则该井的吸水指数为()n?/(MPa•d)。A7.9B12.5C21.4D25.0234BA022注水井的()反映注水井注水能力及油层吸水能力的大小。A注水强度 B吸水指数C比吸水指数D视吸水指数235BA023衡量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是()。A注水强度B吸水指数C注水程度 D注水量236BA023注水强度是指注水井单位()油层的日注水量。A厚度B有效厚度 C砂岩厚度D生产压力237BA023某注水井的砂岩厚度为10.5m,有效厚度为6.0m,日注水量为180m3,则该井的注水强度为()m3/m。 A10.9B17.1C30.0D40.0238BA024油(气)层开采以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单位为MPa。A原始地层压力 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 D流动压力239BA024某井目前的地层压力为12.0MPa,该井总压差为一0.5MPa,则该井的原始地层压力为()MPa。A11.5B12.0C12.5D13.0240BA024原始地层压力一般都是通过探井、评价井(资料井)试油时,下井下压力计至油(气)层()测得的。A上部 B中部C 下部D任意处241BA025总压差是指0与原始地层压力之差。A以前地层压力B地层压力 C目前地层压力D流动压力242BA025若总压差为正值,说明累积注入量()累积采出量,油层能量充足。A大于 B等于C小于 D小于等于243BA025若油层能量不足,则会产生地下亏空,此时总压差为负值,说明累积注入量()累积采出量,油层能量不足。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244BA026油井关井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代表的是目前的()。A流动压力 B饱和压力 C生产压力D油层压力245BA026正常生产的注水井流动压力一定()。A小于静水柱压力B小于饱和压力 C小于生产压力 D大于地层压力246BA026某井原始地层压力为12.0MPa,总压差为+0.5MPa,则该井目前的地层压力为()MPa。(A)11.5B12.0C 12.5D13.0247BA027采油(气)压差也称为生产压差或工作压差,是指目前地层压力与()之差。A流动压力 B饱和压力 C生产压力D油层压力248BA027采油(气)压差也称为()或工作压差,是指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之差。A流饱压差 B地饱压差 C生产压差D总压差249BA027某井目前地层压力为12.0MPa,流动压力为5.5MPa,则该井的生产压差为OMPa。 A6.5B7.5C12.0D17.5250BA028饱和压力越低,弹性驱动能力越大,有利于放大()来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油速度。A流饱压差 B地饱压差 C生产压差D总压差251BA028原始饱和压力是指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测得的()。A流动压力 B 饱和压力 C 生产压力 D 油层压力252BA028地层原油在压力降到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是()。A 流动压力 B 饱和压力 C 生产压力 D油层压力253BA029流动压力()饱和压力时,井底原油中的溶解气分离出来,气油比增高,原油粘度增大,产量下降。A低于B大于C等于D大于等于254-BA029流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井底的原油不会脱气,气油比0,产量高。A高B低C不变D无法确定255BA029某油井的流动压力为6.5MPa,饱和压力为9.2MPa,地层压力为ll.OMPa,则该井的流饱压差为()MPa。A-1.8B- 2.7C-4.5D-15.7256BA030平衡油层弹性能量大小和油田开发状况的重要指标是()。A 流饱压差 B 地饱压差 C 生产压差 D总压差257BA030地饱压差是指目前()与饱和压力之差。 A流动压力B 原始压力 C 生产压力 D 地层压力258BA030某油井目前地层压力为Il.OMPa,流动压力为6.5MPa,饱和压力为92MPa,则该井的地饱压差为()MPa。A1.8B2.7C4.5D15.7259BB001抽油泵是依靠抽油机带动(),使活塞在衬套内部做往复运动来抽油的。A采油树B抽油杆C抽油泵D驴头260BB001当抽油杆带动活塞上行运动时,活塞上的游动阀受油管内液柱压力的作用而();当活塞行至上死点后,活塞上面的液体排出。 A关闭B打开C半开D不动261BB001当抽油泵活塞()时,由于泵内液体受到压缩使压力增高,将固定阀关闭。同时,泵内液体顶开活塞上的游动阀进入油管,完成排液过程。A上行B下行C往复运动D静止不动262BB002抽油机井的()是指地面抽油机运行时的冲程、冲次及井下抽油泵的泵径。A抽吸参数B工作数据C抽油参数D抽油数据263BB002抽油机的()是指抽油机工作时,光杆运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问的距离。 A冲数 B冲程 C冲速 D冲次264BB002抽油泵的理论排量就是泵在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冲程可排出的液量。A活塞B光杆C驴头D往返265BB003影响泵效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主要的有0、工作方式、设备因素。A井口因素B地质因素C粘度D气体266BB003抽油机泵效的计算公式中,理论排量是()单位。A质量B 重量 C 体积 D 时间267BB003抽油机的实际产液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称为0。A 效率 B 功效 C 载荷 D 泵效268BB004抽油机井生产时,泵的固定阀到动液面之问的距离称为0。A 沉没度B 动液面C 静液面D 泵效269BB004保持一定的0,可以防止抽油泵受气体影响或抽空,有利于提高泵效。A泵效B动液面C静液面D沉没度270BB004抽油机井的()是指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油管和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至井口的高度。 A沉没度B动液面C静液面D液柱271BB005抽油机的()悬点承受的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动载荷及其他载荷。A驴头B井口C抽油泵D悬绳器272BB005抽油杆和液柱所受的重力以及液柱对抽油杆柱的浮力所产生的悬点载荷称为()。A摩擦载荷 B惯性载荷 C静载荷D动载荷273BB005由于抽油机运转时驴头带着抽油杆柱和液柱做变速运动,因而产生杆柱和液柱的惯性力称为()。A最大载荷 B最小载荷C静载荷D动载荷274BB006潜油电泵的()是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A功率B 泵效 C 扬程D排量275BB006潜油电泵的()是潜油电泵举升水柱时的高度。A功率B 泵效 C 扬程D 排量276BB006潜油电泵的实际液产量与额定排量之比称为()。A功率B 功效 C 排量效率 D扬程277BB007地面控制屏把符合标准电压要求的电能通过()及电缆输给井下潜油电动机。A井口B电源C变压器D接线盒278BB007潜油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高速旋转机械能传递给()。A单流阀B泄油阀C多级离心泵D油气分离器279BB007井内的液体经油气分离器进入()被加压举升到地面。A单流阀B泄油阀C保护器D多级离心泵280BB008当螺杆泵的转子转动时,在吸入端,转子与定子橡胶衬套表面问不断形成封闭腔室。并向排出端作()移动。在排出端消失使液体从一端移向另一端,实现液体的举升。 A摆动B横向C轴向D旋转281BB008当螺杆泵的转子转动时,使()向液体的势能转化,从而实现举升液体能目的。 A重力能B机械能C电能D旋转能282BB008螺杆泵的工作过程本质上是()不断形成、移动和消失的过程。A 转子移动B 定子移动 C 螺旋运动 D密封腔室283BB009螺杆泵的()参数主要包括转子偏心距、转子截圆直径和定子导程。A基本结构 B基本 C 结构D 技术284BB009在螺杆泵参数设计过程中,()参数的合理选择及相互之间的合理配比尤为重要,直接影响螺杆泵的工作特性和使用寿命。A基本B结构C 基本结构 D技术285BB009螺杆泵的理论排量是根据()计算出来的。A转子直径B转子偏心距C定子导程D结构参数286BB010G1B800—14单螺杆泵的实际转速n=100r/min,则该井的理论排量为()m3/d。 A99.1B110.2 C115.2 D134.0287BB010Q=576Xl(y6EDTn是()理论排量公式。 A抽油机井B潜油电泵井C自喷井D螺杆泵井288BB010螺杆泵井的理论排量与()成正比。A转数B冲程C冲次D泵径289BB011某抽油机井的理论排量为99.7n?,实际产液量为45m1产油为15t,混合液密度为0.86n?/t,则该井的泵效是()。A33.3%B45.1%C47.6%D54.7%290BB011抽油机井的泵效是指抽油泵实际抽出的()与理论排量之比。A油量B水量 C液量 D气量291BB011某抽油机井的泵效为50%,含水为90%,,理论排量为90m3,则该井的实际产液量为()n?。 A40.5B45.0C47.1D52.3292BB012沉没度是指机采井()与动液面深度之差。A泵挂深度B 油层中深 C人工井底 D下井深度293BB012某机采井泵挂深度为950m,油层中深为980m,动液面为500m,则该井的沉没度为()m。A450B480C500D530294BB012某机采井的泵挂深度为1000m,油层中深为1050m,沉没度为500m,则该井的动液面为0m。A450B480C500D550295BB013在冲程、冲次不变的情况下,抽油机井的理论排量与()的平方成正比。A泵深B管径C杆径D泵径296BB013某抽油机井的泵径为70mm,冲程为3m,冲次为6次/rain,则该井的理论排量为Om'/d。A85.7B90.7C95.7D99.7297BB013某抽油机井的理论排量为140.2n?/d,冲程为3m,冲次为6次/min,则该井的泵径为()mm。A56B57C70D83298BC001为了使失去正常注采能力的井恢复正常生产,需要进行修井施工,常称为油水井()。A作业B大修C检修D

措施299BC001油水井()的内容包括检泵、重配、冲砂、井下事故处理等。A作业B大修C检修D措施300BC001在油水井作业中,()是维修作业项目。A堵水B补孔C冲砂D压裂301BC002在抽油机工作参数已调至最小,沉没度仍然无法满足正常抽吸的需求而使油井不能正常生产时,需通过()施工加深泵挂来恢复正常生产。A压裂B解堵C检泵D换泵302BC002由于地层水、蜡、砂的影响,造成了深井泵阀漏失,使油井产量下降,此时需要()。A检泵B冲砂C热洗D换泵303BC002抽油机井主要是根据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资料和()来分析是否需要检泵和属于哪种类型的检泵。A实测示功图B地质资料C理论示功图D点测资料304BC003作业施工()直接影响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A方案B方法C质量D工序305BC003压井液性能的好坏、压井方法的合理性、对油层造成的污染情况都是影响()质量的因素。A检泵B试油C施工D冲砂306BC003若施工作业后油井产量下降,要考虑施工是否对油层造成了()。A清洗B压力C注水D污染307BC004井底积砂太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或掩埋部分乃至全部油层时,需进行()作业。A 检泵 B 冲砂 C 施工 D 重配308BC004冲砂液是指进行()时所采用的液体,包括钻井液、油、水、乳化液、气化液等。A 检泵 B 冲砂 C 施工 D 重配309BC004309BC004冲砂液应具有一定的(),密度 B质量 C粘度310BC004冲砂液应具有一定的(),密度 B矿化度C粘度311BC005油水井冲砂一般选用()。以保障有良好的携砂能力。AD排出能力以防止冲砂过程中发生井喷。AD渗透能力A正冲法B反冲法C正反混合冲法D以上都可以312BC005正冲法携砂液从套管环形空问返出时,因环形空间()较大而降低了携砂液的上返流速,因此对冲砂液性能要求较高。A压力B温度C面积D压力或温度313BC005适用于探井、套管尺寸较大的油水井的冲砂方法是()。A正冲法B反冲法C正反混合冲法D以上都可以314BC006分层开采。所用的各种工具是由封隔器、配产器、配水器等组成的。A井站工艺 B地面工艺C井上工艺D井下工艺315BC006安装在油管上的某一部位,用来局部封闭井筒中一定位置上的油、套管环形空间,隔开上下相邻油层,消除在同一井筒内各油层之问相互干扰的工具称为()。A配水器B采油工艺C配产器D封隔器316BC006封隔器是进行()的重要工具。A分注、分采B分注、合采C合注、分采D合注、合采317BC007封隔器的坐封方式代码用()表示。A汉字串B数字串C字母串D英文缩写318BC007Y341—114封隔器代码的意义是压缩式无支撑液压封隔器,上提管柱就可解封,它适用的套管直径为()mm。A114B141C314D341319BC007原752—2、752—3封隔器的新代码为()。 AY341一114BY441-114CY344-114DY141-114320BC008分层开采井下工艺管柱常用的()是指除封隔器以外的井下工具,主要包括配产器、配水器,活门开关、活动接头、喷砂器等工具。A控制工具 B施工工具 C配产工具D配水工具321BC008分层开采井的自喷井井下工艺管柱中,除封隔器以外,最常用的控制工具是()。A活门B喷砂器C井下开关D配产器322BC008堵水管柱中的丢手接头是除封隔器以外的分层开采井下工艺管柱常用的()。A控制工具 B配产器C主要工具D开采工具323BC009配水器是分层()管柱中用来进行分层配水的重要工具。A注气B注入C采油D注水324BC009与封隔器配套使用,用于对注水井进行分层定量注水的井下工具称为0。A工作筒B堵塞器C配产器D配水器325BC009与封隔器配套使用,用于进行分层配产和不压井起下作业的井下工具称为()。A工作筒B堵塞器C配产器D配水器326BC010分层注水是靠()在井下实现的。A工艺管柱B工具C封隔器D配水器327BC010某井为两个层段注水,其中有一个层是停注层,该井应是()井。A分层注水B笼统注水C合层注水D笼统采油328BC0I0Y341一()可实现分层井的定期洗井,是可洗封隔器。A114HB1141C 195hD411H329BC011在油田开发中,分层采油是依据()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的。A管柱B工C注水方式 D生产方式330BC011分层采油是通过井下分层配产()来实现的。 A封隔器B工艺管柱 C工艺措施D分层方案331BC011分层采油所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仅是把生产层分为几段来生产,特别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时期的()等均是分层采油的范围。A堵水、酸化B注水、酸化C堵水、封堵D注水、封堵332BC012自喷井分层采油主要是在油田开发()采用的手段。A初期B中期C末期D高含水期333BC012自喷井分层采油是较早的一种活动配产器生产管柱,是由尾管及单向卡瓦、封隔器与偏心配产器组成的分层采油()。A生产管柱B注水管柱 C堵水管柱D封堵管柱334BC012自喷井分层采油配产管柱的特点是各层段调整配产方便,从()下仪器调整小层油嘴,就可实现调整分层产量的目的。A井口B工作筒C套管内D油管内335BC012670111111抽油泵及捅杆+丢手接头+拉簧活门+丫341—114(:封隔器+Y341—114c封隔器+635—IH三孔排液器+丝堵组成的管柱适用于产液量()的分层采油井。A较高B较低C较少D极少336BC013由丢手接头+Y341-114C封隔器+Y341-114C封隔器+635-in三孔排液器+丝堵组成的管柱可整体直接坐于人工井底,最多可分为()个层段进行分层采油,它适用于4>70mm及以下抽油泵的分层采油。A二B三C五D十337BC013与自喷井分层采油管柱相比,抽油机分层采油井分层()差异大,调整不方便,需要作业起泵。A层段B含水C采油强度D压力338BC014潜油电泵井()适用于油层厚度较大,层问差异也较大的采油井。A笼统采油B合层采油C逐层采油D分层采油339BC014由捅杆+丢手接头+拉簧活门+Y341-114C封隔器+Y341—114C封隔器+635—IH三孔排液器+丝堵组成的潜油电泵井分层采油管柱可实现()作业。A先压井B不压井C强压井D压井340BC014无卡瓦丢手平衡管柱的特点是管柱直接坐到(),可实现不压井作业。A井口B人工井底 C封隔器D油层341BD001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内部多种因素的变化状况称为()。A油田动态B油田静态C油田分析D油藏变化342BD001油藏动态分析是人们认识油藏和改造油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也是一项0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A综合性B单一性C多变性D极其复杂343BD001通过对油藏。的分析,可以提出油藏开发调整措施,最终达到科学合理地开发油藏的目的。A动态变化B静态资料C性质D类别344BD002油田()可分为单井、井组、区块和全油田进行分析,也可分阶段进行分析。A地质工作B静态地质C开发内容D动态分析345BD002单井动态分析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管理和()的调整措施。A加强观察 B改善开采效果C加强注水D加强采油346BD002井组动态分析通常是指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以()为中心的注采单元分析。A采油井B注水井C井组D区块347BD003油田动态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基本方法有理论分析法、经验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等等。A测井资料分析法B综合记录分析法C模拟分析法D班报表分析法348BD003动态分析中的()就是应用大量现场生产数据资料,回归出经验公式指导油藏的开发;也可以依靠长期的生产实际经验,建立某两种生产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指导生产实践。A测井资料分析法B系统分析法C数模资料分析法D经验分析法349BD003模拟分析法是运用数学()方法推出理论公式,绘制出理论曲线,以指导油田开发和调整。A物理B模拟C推理D公式350BD004把具有()或相近性质的区块或油藏进行分析对比,采用相同的指标对比其开发效果,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开发调整,这种动态分析法称为类比分析法。A近似B相像C不同D相同351BD004理论分析法在推导理论公式时,要在建立油田()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的同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A动态B静态C生产D理论352BD004运用数学的、物理的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等理论手段,推导出理论公式,绘制理论曲线,指导油田的开发和调整,这种动态分析法称为()»A模拟分析法B类比分析法C理论分析法D经验分析法353BD005单井动态分析中的()包括分析井的井号、井别、投产时间、开采层位、完井方式、射开厚度、地层系数、所属层系、井位关系;油井所用机型、泵径、冲程、冲次,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注水井井下管柱、分层情况、注水压力、层段配注和实注水量等。A基本内容B内容简介 C分析内容 D基本情况354BD005单井动态分析是指分析各项0指标的变化原因,主要包括压力、产量、含水、气油比等的变化情况。(A)产量B管理C开发D牛产355BD005注水井单井动态分析的重点是分析注水压力、注水量和0等。A管柱工作状况B分层压力 C注水指标 D吸水指数356BD006动态分析中,()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产管理分析、抽油泵工作状况分析、油井压力变化分析、油井含水情况分析、产油量变化分析、分层动用状况分析、气油比变化分析。A斜井B采油井C注水井D注气井357BD006采油井动态分析要首先排除。工作状况的影响。A地面设备B抽油机C抽油杆D抽油泵358BD006在抽油机井动态分析中,()分析一定要结合油井产量、液面和示功图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种资料得出结论。A日常生产管理B油井压力变化C抽油泵工作状况D井底流动压力变化359BD007油井正常生产时,关井测得的静止压力代表的是()的油层压力。A目前B原始C注水后D注水前360BD007小层地层系数越大,小层压力对全井平均压力的影响0,因此油井地层压力往往反映的是几个()的压力,它低于高压小层的静止压力,又高于低压小层的静止压力。A越大,好层B越小,小层C越大,小层D越小,好层361BD007注水开发的油田中,影响油层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井组()的变化。 A注入量B油水井C注采比D储采比362BD007井底流动压力是油层压力在克服油层中流动阻力后剩余的压力,又是垂直管流的()压力。A始端B中端C末端D井口363BD007油井见水后,随着含水上升,油水两相在油层中流动的阻力小于纯油时流动的阻力,井底流动压力上升,同时由于含水率(),井筒中液柱相对密度增大,流压也要上升。 A下降B上升C稳定D不变364BD008边水推进或者是边水舌进通常在边水比较活跃或油田靠()驱动开采的情况下出现。 A弹性B注水C水压D注气365BD008分析()的方法有:根据生产测井资料判断,根据分层测试资料判断,根据油层连通情况判断,注指示剂判断见水层位及来水方向,根据油水井动态资料判断。A主要见水层B主要产油层C次要见水层D次要产油层366BD008利用注入水温度低的特点,注水开发的油田可通过测()判断油井见水层位,也可通过测环空找水或噪声测井等资料判断。A声幅B测井曲线 C密度D井温367BD008注水开发的油田中,在通常情况下,渗透率高的油层(),处于砂体主体部位的油层先见水。A未见水B后见水C不见水D先见水368BD009在油田开发的()期,由于水淹面积小,含油饱和度高,水的相对渗透率低,含水上升速度缓慢。 A中含水B低含水C高含水D特高含水369BD009在油田开发的中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尤其是高粘度油田更是如此。 A平稳B特慢C较慢D加快370BD009在油田开发的高含水期,原油靠注入水携带出来,含水上升速度()。A中等B特慢C减慢D加快371BD009油井含水的上升速度除了受规律性的影响外,在某一阶段主要取决于()情况和层间差异的调整程度。A储采关系B储采平衡C注采平衡D注采关系372BD010油井产油量从现象上看与油井产液量和油井含水率有关,产液量越高、含水率越低,则日产油量越0。 A高B低C少D稳定373BD010油井产油量从本质上看与()内部各种因素的变化有关。A沉积层B地层C油层D非射孔374BD010油井日产量从本质上看与油层有效厚度、有效渗透率、原油粘度、供油面积半径、井的完井半径、井壁阻力系数、油井()因素有关。A地层压力B地饱压差C注水压差D生产压差375BD011层问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有:油层性质不同,()不同,油层注水强度不同,油层含水不同。 A地层压力B渗透率C原油密度D原油性质376BD011在多油层合采情况下,由于各小层之问渗透率相差较大,造成层间差异,可以用单层0来表达。A突进系数B突进比率C变化率D地层系数377BD011油层含水不同,对水的相渗透率也不同,高含水层往往是()层,干扰其他油层正常出油。A低压B高压C低温D高温378BD012气油比反映每采出It原油所产出的()。A气量B能量C油压D油量379BD012油井投产后,当地层压力和流压都高于饱和压力时,产油量和生产气油比都比较稳定,随着压力的下降,气油比逐渐()。A下降B 上升 C 不变 D 稳定380BD012油井投产后,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气油比就会很快()0A 稳定 B 上升 C 下降 D波动381BD013正注井的()表示注入水自泵站经过地面管线和配水问到注水井井口的压力。A饱和压力B泵压C油管压力D套管压力382BD013下封隔器的注水井的套管压力只表示()封隔器以上油管与套管之间的压力。A最后一级B第三级C第二级D第一级383BD013能够引起注水井()变化的因素有:泵压变化、地面管线渗流、穿孔或被堵、封隔器失效、配水嘴被堵或脱落、管外水泥窜槽、底部阀球与球座不密封等。 A压力B套压C油压D泵压384BD014注水量()的原因有地面设备的影响、井下工具的影响、水质不合格影响、地层压力回升、注水井井况变差等。A下降B上升C变化D不变385BD014注水井水嘴被堵、滤网被堵等都会使注水量0。 A下降B上升 C变化 D 不变386BD014由于水质不合格,脏物堵塞了地层孔道,会造成吸水能力()。A下降 B上升 C 变化D 不变387BD015含水率是表示油田油井含水多少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层的()。A 水淹程度 B 吸水剖面 C含水量D含水指数388BD015在实际工作中,有单井、油田或区块、综合和见水井平均()之分。A含水率B含水比C日产水量D含水量389BD015每月、每季、每年含水率上升了多少,相应地称为月、季、年含水上升()。A速度B指标C比率D比值390BE001油井实施堵水措施后,应连续量油、(),观察效果,分析是否见效。 A化验含水B取压力C测压力D测流压391BE001油井实施堵水措施后,应及时测动液面和示功图,分析抽油机井()是否正常,根据泵况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调参。A冲程B泵况C泵压D泵径392BE001油井实施堵水措施后,若产量及动液面较低,示功图呈严重供液不足,需调小()。A冲程B冲次C泵径D生产参数393BE002油井压裂后,()能量突然释放,井底流压升高,生产压差明显缩小,在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采取调参、换泵等措施,确保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A井内B压裂C井底D油层394BE002在注水开发的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由于高含水层的压力高、产液量大,抑制了其他油层的作用,因此,高含水井在压裂时要();否则,就发挥不了压裂层的作用,油井就不能取得理想的压裂效果。A压堵结合B压堵相间 C堵压结合 D堵压相间395BE002油井压裂后,油层能量突然释放,井底0升高,生产压差明显缩小,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压裂井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调参、换泵等措施,确保压裂井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A流压B静压C地层压力D原始压力396BE003油井压裂后的生产管理必须做到压后()开井,跟踪压裂效果,分析原因,提出措施意见。A准确B拖后C提早D及时397BE003油井压裂后的()管理必须做到对压裂后泵况变差的井及时检泵。A施工B生产C设备D地面398BE003注入压力的控制主要以注入量为主,但注入压力的()要控制在破裂压力以内。A最低压力 B中值C下限D上限399BE004注水井酸化后,必须立刻()。 A测试B关井憋压C洗井转注D开井注水400BE004注水井()后,应观察酸化效果,核实日增注量。 A酸化B压裂C调参D堵水401BE004注水井酸化后,应分析各层注水条件的变化情况,分层注水井需进行()。A合层试油 B合层测试 C分层测试D分层试油402BE005油井酸化时,在注入酸化剂后,应关井反应0。A3hB8hC8dD3d403BE005油井酸化后应分析液面回升幅度与机泵工作参数所决定的排液能力的关系,必要时可调整(),如调冲程、调冲次、甚至换泵。 A抽吸内容 B抽吸制度 C工作参数 D工作内容404BE005油井酸化后要看油井液面及含水变化的关系,并注意观察与该油井连通的注水井变化,以便必要时调整注水井的()。 A注水量B分层注水量C压力D工作参数405BE006水井调剖后,要及时观察注水0和注入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水井调剖后是否见到调剖作用。A方式B强度C压力D压差406BE006水井调剖后,要及时测压降曲线,分析0是否明显减缓,pH值是否增大。 A注水曲线B采油曲线 C压力曲线D压降曲线407BE006水井调剖后,要及时测同位素吸水剖面,分析其。是否发生变化,吸水层段和厚度是否增加。A注水曲线B产出剖面C吸水剖面D吸水指数408BE007水井实施调剖措施后,除观察水井的调剖效果外,还要观察周围有关()的调剖受效情况。A油井B水井C抽油机井D自喷井409BE007调剖后,加强油水井的生产管理和0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措施的效果和措施经济效益。A含水录取B水量录取C压力录取D资料录取410BE007调剖后,若受效油井含水较低、动液面较高、且示功图呈抽喷状态或正常,应及时调大(),发挥调剖的作用。A冲程B冲次C泵径D生产参数411BE008对换完大泵的井,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应加强管理,及时录取资料,认真分析0和措施效果。A泵况B油井C泵径D水井412BE008换完大泵作业开井后,采油队应()量油、取样、量电流。A暂不B正常C间断D连续413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