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_第1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2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3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4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2.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拉伊D.凯洛夫3.发明和使用问答式教学法(也叫“产婆术”)是()。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D.卢梭4.《理想国》是()的主要代表作。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卢梭5.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尔》7.《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B.斯宾塞C.布鲁纳D.杜威8.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欧洲文艺复兴后10.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论语》B.《学记》C.《孟子》D.《师说》1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孔子B.老子C.孟子D.朱熹1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1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14.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雄辩术原理》的作者()。A.苏格拉底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15.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16.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17.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斯宾塞 D.卢梭18.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理论的是()。A.杜威B.陶行知C.陈鹤琴D.夸美纽斯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2.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3.1632年,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4.1806年,德国教育家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5.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拉伊和。6.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他被视为“

”的代表。7.1939年,前苏联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8.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和法国的布厄迪尔。三、判断题: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2.()教育学的发展对教育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教育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又可以反过来充实教育学的内容。3.()学者即良师。4.()学习了教育理论,才可能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规律,加以认识,从而更好地使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5.()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6.()赫尔巴特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材中心。7.()杜威提出现代教育三中心是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学习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3.简要分析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五、案例分析题有同学说:“我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将来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古今中外没有专门学过教育学而一样做好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大有人在。因此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六、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B.1995年C.1998年D.1996年2.学校教育产生于()。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3.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来运用的人是()。A.孔子B.许慎C.孟子D.韩愈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需要起源论D.生物起源论6.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A.需要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7.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利托尔诺B.斯金纳C.孟禄D.沛西·能8.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柏拉图9.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A.明代B.汉代C.清代D.唐代10.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A.儒家文化B.墨家文化C.宗教文化D.道家文化11.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孟禄B.利托尔诺C.保罗·朗格朗D.斯金纳12.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A.教育机会均等B.教育管理民主化C.教学民主化D.教育人道化13.“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古代教育具有()特点。A.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B.教育内容相对稳定、丰富C.教育专门化、制度化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14.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A.隐性功能B.显性功能C.社会功能D.文化功能15.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16.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17.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18.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9.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8.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9.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10.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11.1904年颁布的“”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三、判断题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2.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普通高中。()3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4..教育不能凭空产生,总是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具有永恒性。()5.洛克认为在教育中应该坚持“教师中心论”的观点。()简答题1.简述学校产的条件。2.试述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3.试述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4.试述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5.试述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6.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7.简述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五、论述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六、案例分析小李失学谁之罪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教育局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2.(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4.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5.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6.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7.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9.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

)。A.传递功能

B.传播功能

C.交流功能

D.选择功能10.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1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

)。A.生产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历史传承性12.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1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1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1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1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1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18.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1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20.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21.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22.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D)。A.人口分布 B.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 D.生产力水平2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24.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25..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2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27.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A.文化B.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2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29.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观念文化30.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A.学生文化B.学校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31.学校文化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是( )。A.伦理观念B.道德观念C.求知观念D.价值观念32.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A.培养人才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D.促进经济增长33.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A.协调功能B.文化功能C.理性功能D.服务功能3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美国的舒尔茨B.美国的凯恩斯C.中国的于光远D.苏联的斯特鲁米林3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A.观念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组织文化C.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和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全面化B.制度化C.体制化D.系统化37.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校校园文化B.学校观念文化C.学校精神文化D.学校物质文化38.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社会实践D.教育39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40.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二、填空题1.__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与比例构成。3.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________程度。5.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6.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7.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三、判断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5.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所以教育没有独立性。()7.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方向。()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3.为什么教育不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起决定的作用?4.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六、辨析题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人的发展指的是()。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在教育问题上,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发展的()。A.阶段性B不平衡性C差异性D顺序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遵循()。A.循序渐进的原则B针对性的原则C针对性的原则D长善救失的原则4.人的身心发展虽有共同的阶段性,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特点在不同个体身上各有不同,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差异性C顺序性D矛盾性5.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A.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发挥作用的B.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C.遗传与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关系是乘法关系D.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7.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机体成熟与是否得到训练没有关系C.训练能够促进个体的成熟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8.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这种观点是:()A.自然成熟论B.预成论C.内发论D.外铄论9.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体现的稳定的特征是指:()A.个体化B.个体社会化C.个体个性化D.个体同化10.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是指:()A.个体社会化B.个体化C.个体个性化D.个体同化11.“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人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1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遗传素质C.家庭的环境D.后天学习和训练13.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墨子B.孟子C.孔子D.荀子14.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人不平衡性B.阶段性C.顺序性D.差异性15.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16.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7.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8.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A.阶段性B.能动性C.主观性D.互补性1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决定因素B.无关因素C.物质前提D.补充因素2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自然发生论2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物质活动2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成熟B.个体主观能动性C.遗传D.环境2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作用。A.主导B.制约C.决定D.辅助25.提出“白板说”的是英国哲学家( )。A.华生B.威尔逊C.洛克D.格塞尔26.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27.“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哲学家( )的言论。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2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稣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能动论29.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30.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自然发生论31.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32.有些专家把( )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育年期3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特征表现方式 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育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5.学校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这两个方面。A.社会化B.道德化C.群体化D.趋同化36.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A.客观性B.事实性C.主观能动性D.必然性37.有的人观察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得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8.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应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39.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二、填空题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2.“人是思维的芦草”说明人的特殊的。3.“你可以堕落为野兽也可以再生为神明”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人的早期发展对的依存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影响。5.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6.“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说明教学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8.皮亚杰的构造理论认为,儿童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活动图示,活动图示经过不断的同化、和平衡,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9.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性、社会性和。10.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因素的理论可以分为内发论和。11.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12.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三、判断题:1.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2.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遗传素质。()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属于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4.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成熟。()5.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四、简答题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简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举措。4.简述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性作用的原因。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五、论述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认识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列举并分析现实中教育违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2.怎样认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试分析那些主要因素在你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作用?3.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试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4.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六、案例分析1.19世纪初,巴登大公爵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人调换,3岁后被监禁在一个大小只能容身的地窑里,靠随意仍给的食物为生,直到17岁从牢中获得身体虚弱,步履困难,身高144cm听、嗅觉都较灵敏但不会说话。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达到一周岁半儿童的水平。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和水平。请结合本案分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般因素中,应该如何认识遗传因素的作用并给予正确的对待。2.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单选题: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A.生产相结合B.劳动相结合C.生产劳动相结合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⒊美育即()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⒋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A.监督作用B.评价功能C.教育功能D.全面发展功能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思想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方法⒍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⒎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⒏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⒐.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⒒()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素质教育⒓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叫做()。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培养目的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A.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B.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的人C.适应时代精神,强调个性自由发展D.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⒕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

D.培养的人才质量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理论和实践B.整体和部分C.具体和抽象D.普遍和特殊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采用六三三制的学制是()。A.任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18“人实际上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是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社会化D.实质教育论19.由国家或政党规定的教育工作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二、填空题⒈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

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⒉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要认识和考虑社会依据和。⒊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可以表示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⒋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__。⒌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⒍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的关系。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等部分构成。⒏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实现的。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⒑十九大会议上规定了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判断题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素质教育。()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4.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促进社会发展。()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主要作用或功能。2.简述教育目的主要价值取向。3.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及基本精神。4.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五、论述题⒈试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哪些丰富的内涵。⒉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谈谈你对我国教育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以及如何才能处理好各育之间的关系。⒊结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试评析我国建国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特点。六、案例分析题运用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分析说明教师实际教学中所遵循的教育目的、父母期望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学生自身受教育的目的与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你认为教育实践中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目的。李娜现在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最近她十分苦恼。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决定高三的学生进行分流,分火箭班、重点班和普通班。李娜学习成绩优秀,她爱好表演,还在市里相关的艺术汇演中得过奖。虽然自己的理想是上一所艺术院校,将来成为成为一名艺术家,可父母一心要求她放弃业余的爱好专心学习,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将来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班主任老师也劝她说,那些上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好,文化素质很低。为了保证升学率,最近学校把她最爱的体育课和音乐课也取消了。辨析题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3.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B.进行技术的发明C.进行科学的发现D.探索未知领域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引导性D.长期性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长期性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D.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知识C.教师的专业技能D.教师的专业自我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11.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A.“虚拟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任务关注”阶段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B.是教育的客体C.是认识的主体D.是学习的主人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16.198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D.包括以上三者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D.包括以上三者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A.心理关系B.教育关系C.伦理关系D.社会关系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B.了解和研究学生C.主动与学生沟通D.热爱尊重学生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2.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3.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____________三类。4.________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5.教师的专业情意具体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____________。三、判断题1.决定教师地位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地位。()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能动地接受教育。()3.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4.教师的权威地位就是通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实现的。()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四、简答题1.简述教师在教育中有哪些角色?2.试述教师劳动的特点。3.简述教师的专业技能。4.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5.简述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哪些。6.简述现代学生观的观点。五、论述题1.试述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六、材料分析题著名作家三毛上初二时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测验的题都是选课后练习题,于是她就在测验前狠下一番工夫背这些题,结果一连考了6个100分。数学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决定在自修课上临时考她,结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愤怒的老师马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在全班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拿来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三毛在回忆中说:“我情愿老师打我一顿,但他给我的却是自己一生都没有受过的屈辱,这件事的后遗症三天后才显现出来。那天早上,我走到走廊上,见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就昏倒了。并且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早上一想到要去上学,便害怕得立刻昏倒,失去知觉。”请结合现代学生观的相关理论,谈谈对该教师做法的理解。第七章课程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2.综合课程不包括(

A.融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广域课程

D.潜在课程

3.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4.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5.以下不属于课程方案组成部分的是()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教学建议

D.课程管理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A.以国家课程统一实行管理

B.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洛克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8.校本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9.校园文化属于()。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倡导性学习

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1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1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结合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13.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轮”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14.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社会课程理论

D.要素课程理论15.基础教育阶段,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16.主张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要以儿童为中心来进行课程设置,这是()的思想。A.教师中心论B.学科中心论C.活动中心论D.经验中心论17.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18.从下列()的角度进行划分,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角度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从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1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知识、智力、情感D.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基本知识20.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2014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二、填空题1.从词源上考察,“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代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中;在西方最早见于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2.依据课程管理与开发主体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课程。3.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方案、和课程资源。4.由于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课程理论专家对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5.年6月8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课程为主。判断题1.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3.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活动课程。()4.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5.斯宾塞是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四、连线题(请将课程理论流派与其对应的代表人物连结起来)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奈勒人文主义课程论多尔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杜威存在主义课程论迪尔凯姆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布鲁纳五、简答题1.简要回答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2.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3.简要谈谈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认识。4.结合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谈谈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5.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2014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六、案例题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七、论述题1.结合不同的课程观,谈谈自己对课程含义的认识和理解。2.联系我国基础教育实际,谈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与目标的认识。第八章教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C.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3.以下选项中,属于教学任务的是()(多选)A.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C.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D.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5.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B.学生、教师、教学技术、教学环境、教学手段C.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原则D.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7.从教学过程的本质看,教学过程是()(多选)A.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B.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D.一种成人经验的习得过程8.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同时也是发展的手段,在认识中追求并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这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A、教育性B、间接性C、交往性D、引导性9.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形成的是()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0.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为主。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社会实践C.获得间接经验D.教育科学实验11.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A.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客体B.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客体C.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D.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12.学生的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理性因素D、感知因素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激发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4.赵老师在课堂上讲到“青篙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屠呦呦踏实做事、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散性原则15.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原则。A.启发性B.因材施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16.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说明教学中应贯彻()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体现了教学中()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直观性18.“拔苗助长”违背了()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直观性19.注入式教学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解决教学进程,强迫学生呆读死记,中国俗称“填鸭式”教学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A.教师从头讲到尾B.以讲授法为主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20.下列选项中,属于讲授法的优点的是()(多选)A.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C.有助于在校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D.有助于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A.练习法B.演示法C.讨论法D.研究法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这种教学方法是()A.指导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实验法23.教师模拟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的心路历程,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实验法B.谈话交流法C.情境教学法D.读书指导法2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25.课堂教学的形式包括()(多选)A.全班上课B.集体上课C.班内分组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6.按学生能力,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A.活动课时制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27.以下哪些选项是备课中要写出的计划()(多选)A.学期(或学年)B.教学计划(学科)C.课时计划(教案)D.单元(或课题)计划28.在一节课的基本构成中,任何课型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贯彻一节课始终的是()A.组织教学B.讲授新知识C.巩固新知识D.布置作业29.目的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教学环节是()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巩固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30.()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合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A.备课B.课外辅导C.布置作业D.考试31.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是()A、研究性说课B、示范性说课C、检查性说课D、评比性说课32.说课的内容包括()(多选)A、说教材B、说教学对象C、说教法D、说教学程序33.教师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条件。这种评价方式是()A、形式性评价B、差异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34.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你最近进步很大,表现很棒”“你最近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要努力”,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35.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全过程进行的综合性测定,称为()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过程性评价36.下列评价方式中,()有利于在群体内做出横向比较,故城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同时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选拔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机。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37.高中毕业会考是一种达标考试,属于()A、定量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38.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39.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多选)A、基本性B、基础性C、范例性D、全员性4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考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41.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加快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涌现出了众多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快乐教学”等都属于()A、自学——指导教学模式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C、情境——陶冶教学模式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4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4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蕴含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量力性原则4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知道学生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演示法B、实验法C、练习法D、讲授法45.属于按教学方法分类的课的类型是()A、新授课B、巩固课C、演示课D、技能课46.有利于小组讨论的是()A、圆形B、马蹄形C、秧田型D、模块型47.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是()A、个别教学与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C、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D、分组教学与现场教学48.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特朗普制49.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量力性原则50.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A.京师大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C.京师同文馆D.南洋公学5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52.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C.启发性D.因材施教53.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54.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这属于()。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55.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56.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5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