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_第1页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_第2页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_第3页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_第4页
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知识点总结出使匈奴,以求通好虞常谋反,祸及汉使卫律逼降,苏武不屈流放北海,杖节牧羊李陵劝降,忠贞如一苏武归汉,名垂青史出使匈奴,以求通好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假字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请毕今日之驩

:通“欢”。通假字法令亡常

通假字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同“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通假字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2.皆为陛下所成就。3.我丈人行也。4.欲因此时降武。5.且陛下春秋高。6.武等实在。7.以货物与常。8.卧起操持。9.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5.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6.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活着。7.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

8.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拿着”的意今义:料理9.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古今异义11.稍迁至栘中厩监。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12.会论虞常。13.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11.稍迁至栘中厩监。11.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送给。12.会论虞常。判罪

13.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充任

11.稍迁至栘中厩监。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16.兄弟亲近

17.置币遗单于18.虚心欲相待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第二年16.兄弟亲近

亲近的侍臣

17.置币遗单于礼物18.虚心欲相待古义:,不计前嫌,礼貌地,诚心。今义:谦虚。

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可译为“钦佩”。诚甘乐之甘乐:形容词意动,以……为甘甜快乐,可译为“甘心乐意”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b.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屈:使……屈服;辱:使……辱没。使使晓武晓:使……明白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b.使动用法b.使动用法C名词作动词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惠等哭,舆归营

C名词作动词D.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夕遣人候问武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剑斩虞常已剑:名词作状语,用剑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句式积累

a.判断句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3非汉所望也句式积累a.判断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加以老母系保宫4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5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b.被动句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C.省略句1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

2乃幽武置大窖中省略句,(单于)乃幽武置(于)大窖中3常惠请其守者与俱省略句,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4匈奴以为神省略句,匈奴以(之)为神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6推堕驸马河中C.省略句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D宾语前置1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2何谓相坐?

宾语前置句,“谓何”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以何见汝为?”D宾语前置1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信义见安所乎?”2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为谁”3何以过陵?

宾语前置句,“以何”D宾语前置1信义安所见乎?D宾语前置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2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3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1因厚赂单于

2欲因此时降武

3君因我降

4因泣下霑衿

5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趁机趁机通过于是一词多义(于是,就)因1因厚赂单于趁机趁机通过于是一词多义(于是,就)一词多义负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律前负汉归匈奴会

1会武等至匈奴

2会论虞常

3单于召会武官属辜负,违背,背弃适逢,恰巧会同聚集\集合一词多义负辜负,适逢,恰巧会同聚集\集合一词多义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5须发尽白派遣发动,动手派遣揭露,暴露头发

一词多义发派遣发动,动手派遣揭露,暴露头发

一词多义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

2此必及我

3及还,须发皆白始

1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2始以强壮出以及牵连等到动词,开始名词,当初一词多义及以及牵连等到动词,开始名词,当初一词多义益

1单于益骄

2武益愈引

1虞常果引张胜

2引佩刀自刺更加渐渐牵连,招供举起一词多义益更加渐渐牵连,招供举起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5何面目以归汉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身份介词,把介词,用目的连词,“来”介词,在……时候7蹈其背以出血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来”“而”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身份介词,把介词,用目的连词,“来熟语积累

鸿雁传书: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熟语积累鸿雁传书: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家庭----

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作品----

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

《汉书》(《前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汉书》(《前汉书》)价值----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价值----史书形式----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史书形式----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纪传体

<汉书>:本纪列传表志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知识点总结出使匈奴,以求通好虞常谋反,祸及汉使卫律逼降,苏武不屈流放北海,杖节牧羊李陵劝降,忠贞如一苏武归汉,名垂青史出使匈奴,以求通好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假字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请毕今日之驩

:通“欢”。通假字法令亡常

通假字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同“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通假字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2.皆为陛下所成就。3.我丈人行也。4.欲因此时降武。5.且陛下春秋高。6.武等实在。7.以货物与常。8.卧起操持。9.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5.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6.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活着。7.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

8.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拿着”的意今义:料理9.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古今异义11.稍迁至栘中厩监。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12.会论虞常。13.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11.稍迁至栘中厩监。11.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送给。12.会论虞常。判罪

13.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充任

11.稍迁至栘中厩监。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16.兄弟亲近

17.置币遗单于18.虚心欲相待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第二年16.兄弟亲近

亲近的侍臣

17.置币遗单于礼物18.虚心欲相待古义:,不计前嫌,礼貌地,诚心。今义:谦虚。

1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可译为“钦佩”。诚甘乐之甘乐:形容词意动,以……为甘甜快乐,可译为“甘心乐意”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b.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屈:使……屈服;辱:使……辱没。使使晓武晓:使……明白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b.使动用法b.使动用法C名词作动词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惠等哭,舆归营

C名词作动词D.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夕遣人候问武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剑斩虞常已剑:名词作状语,用剑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句式积累

a.判断句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3非汉所望也句式积累a.判断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加以老母系保宫4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5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b.被动句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课件C.省略句1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

2乃幽武置大窖中省略句,(单于)乃幽武置(于)大窖中3常惠请其守者与俱省略句,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4匈奴以为神省略句,匈奴以(之)为神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6推堕驸马河中C.省略句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D宾语前置1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2何谓相坐?

宾语前置句,“谓何”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以何见汝为?”D宾语前置1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信义见安所乎?”2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为谁”3何以过陵?

宾语前置句,“以何”D宾语前置1信义安所见乎?D宾语前置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2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3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1因厚赂单于

2欲因此时降武

3君因我降

4因泣下霑衿

5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趁机趁机通过于是一词多义(于是,就)因1因厚赂单于趁机趁机通过于是一词多义(于是,就)一词多义负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律前负汉归匈奴会

1会武等至匈奴

2会论虞常

3单于召会武官属辜负,违背,背弃适逢,恰巧会同聚集\集合一词多义负辜负,适逢,恰巧会同聚集\集合一词多义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5须发尽白派遣发动,动手派遣揭露,暴露头发

一词多义发派遣发动,动手派遣揭露,暴露头发

一词多义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

2此必及我

3及还,须发皆白始

1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2始以强壮出以及牵连等到动词,开始名词,当初一词多义及以及牵连等到动词,开始名词,当初一词多义益

1单于益骄

2武益愈引

1虞常果引张胜

2引佩刀自刺更加渐渐牵连,招供举起一词多义益更加渐渐牵连,招供举起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5何面目以归汉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身份介词,把介词,用目的连词,“来”介词,在……时候7蹈其背以出血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来”“而”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身份介词,把介词,用目的连词,“来熟语积累

鸿雁传书: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熟语积累鸿雁传书: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