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课件_第1页
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课件_第2页
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课件_第3页
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课件_第4页
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主讲人:“低耗镜片”“看远看近一副搞定”“宽广你的世界”“会变焦的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及老龄人口的持续增长,为满足中老年心理与形象上需求,公司也大力的推广渐进多焦点镜片.如何将渐进多焦点镜片销售的更好更成功呢?一、配镜对象的选择是渐进多焦点镜片验配成功的保障

1.看近有困难,需要配老花镜,希望避免视远及视近镜相互更替带来的麻烦.2.对双光或三光镜外形上不满意的配戴者3.刚步入“老视”阶段,40~50岁4.身体健康,配镜期短(以前)

5.文化层次及自身素质较高,具有对新鲜事物不断探索,对产品有兴趣尝试去适应者屈光参差:球镜度相差2.5D,散光度相差1.5D,垂直方向双眼屈光相差2D以上,可能会因双眼物像大小不等产生融困难,出现视力疲劳和视力下降还可产生交替视力,渐进多焦点在加工此种镜片过程中的垂直棱镜度不能控制一至,故不适配戴渐进镜片或只能配更高性能的渐进片;新眼镜适应期较长,过分的在意价格,比较固执的性格、不易沟通者及一些特殊职业如登高作的电工,牙科医生,图书管理员在工作时,配渐进多焦点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二、准确的验光是取得良好验配效果的基础只有采取完整而标准的验光,才能取得最佳的验配效果.标准的验光过程包括:问诊,验光及下处方.问诊要细心及耐心:正确的问题,完整的反映与叙述,组织分析充分掌握答案的方向。1、了解顾客的眼屈光状态:有没有戴过眼镜及戴多少度,多久,配戴情况怎么样;2、全身健康情况:身体状况如何,最近有无服药情形,家族戴镜情形;3、年龄情况:年龄多大(要适机赞美顾客:保养的好,年轻等)并根据调节幅度公式(AMP调节幅度=15-0.25X年龄)算出顾客大概的调节力情况。4、用眼情况:

平常看近时的大概距离,日常工作的性质是视远或视近;根据顾客的工作用眼情况为顾客营造需要看远看近情形,如:顾客说他只是要配看近用的,那就要举顾客在看近阅读办公时有人拜访或者开会做报告需看稿又要看台下等需要频繁注视不同距离的用眼情况,这样一副眼镜就要不断的摘下戴上,比较麻烦,并在此提醒顾客现有一种高科技的镜片-------看远看近一副搞定.为后面的推介做铺设.老视验光的步骤:1、远视力矫正:准确验光并完全矫正近视、远视、散光是其前提;2、确定近作业的距离(正常视近距离大约为33厘米);3、确认其视近附加值及明视域:在双眼同时视的状态下进行下处方要细心用心.三、选择合适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是验配成功的保证在顺利验完光的基础去推介渐进多焦点就很自然了,画图从单光,双光,渐进多焦点循序介绍.根据人脑记忆滞后性,可以先将不想推介产品(单光,双光镜片)的优点介绍再讲缺点,要推介的产品(渐进多焦点)先说不足再讲优点,这样留在顾客印象中的就是主推产品的优点了双光镜片(两个光度的镜片:可以看远看近)优点:可以看远,看近清晰鲜明;消除更换镜的麻烦;较好适应,提高工作效率;缺点:远用视野宽广,近用视野狭小;影像会有跳跃;外观明显,暴露年龄不美观.渐进多焦点镜片(从看远到看近多个度数,渐进递增的镜片)缺点:

价格较高(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要根据您眼镜的参数量身订做的镜片,一条生产车间就为您做一副镜片,故价格较高)

要适应(因为从来没有用过这种镜片,就好比电脑,要学习一种使用这种镜片的方法,因此要有一个时间,具体长短因人而异)

视野较小(多种度数放置于一片镜片上,所有视野较有限,但镜片是根据人眼球运转轨道设计,所以足够正常使用)优点:

看远看近一副搞定,方便;外形与单光镜片一样,美观;远近不同距离可以不同度数观看,舒适;不会暴露年龄,年轻;如何更好的帮顾客选择合适的渐进多焦点呢?-------必须依镜片的设计特点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选择最佳的镜片.

1.镜片的设计特点合理的镜片设计是渐变多焦点镜片成功与否的关键,虽然由无数个曲率结合而形成的渐变多焦点为其基本设计基础,但在渐变多焦点镜片的设计中仍存在多种不同设计,主要有:①镜片上半部分屈光度数保持不变,但有些镜片在视远区度数也有变化;最初的渐变多焦点镜片,其上半部分与经典的单光镜片一样均为球性前表面。1974年,Varilux介绍了一种设计方法,称为非球性设计,即在镜片上半部视远区的周边保留少量散光,这样,可将周边散光扩散至外周较大的区域,以减少变形散光密度。后来发现,人眼能耐受视远区的少量而稀疏的周边变形散光,这种镜片设计就是非球性上半部设计。(见图1,图2)。②设计较长的渐变区域,使渐变速度变化缓慢的称为“软性设计”,而设计较短的渐变区域,使渐变速度变化较快的则称为“硬性设计”;双光镜片的设计特征为,视近区域与其他部分有明显界限,视近区域的位置一目了然,而配戴渐变多焦点镜片,变形区散光柱镜屈光力的改变或增加会很突然。例如,散光柱镜有可能快速地从零增加至0.50D,又快速变化至1.00D,然后更快速变化至1.50D,而此时变化的距离可能仅相隔几个毫米,此设计特征就属于硬性设计,如下图。图3硬性设计图5通过镜片渐变部分注视A直线时,看起来为B曲线效果,这种效果可能无法完全消失,但配戴适应后会被忽略

软性设计镜片的特点是从视近区至周边的变化比较缓慢(图6),当配戴者眼球水平转动离开视远区域时,多余的散光度数也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比较缓慢。配戴者从视远区至视近区的度数过渡比较慢,即渐变槽比较长、比较宽,这也意味着配戴者需要将眼球下转至更下一些才能到达完全附加的区域。

软性设计的优点是:适应的时间比较短,看周边物体时变形比较少,头转动时,物体“游离”现象比较少。软性设计的视近区域比较小,允许像差分布在较大的区域,甚至可以分布到镜片上半部分,这样变形散光就不那么致密、而成像变形也不那么明显了。图7硬性和软性设计特点的比较镜片的缺点是镜片上半部分视远区的视力清晰度稍差些,使用视近区时眼睛需要更往下些才能到达较小的视近区域,表1和图7为软性设计和硬性设计的特性比较:表1渐变多焦点镜片的硬性设计和软性设计④镜片可任意用于左眼或右眼的被称为“对称设计”,而左右眼镜片不同的设计称为“非对称设计”;

如果镜片设计为对称性,则镜片就可以无左右之分,由于阅读过程中眼球向下向内(鼻侧),渐变槽必须稍朝鼻侧倾斜,为了符合这个要求,对称设计的镜片在割边时需要朝鼻内侧倾斜旋转9度。有左右镜片之分的镜片设计称为非对称设计,这种设计除了渐变通道朝鼻内侧倾斜外,渐变槽两侧的度数、柱镜、水平棱镜都是一样的,绝大多数的多样设计和大部分的单纯设计镜片是非对称性的。⑤渐进带设计在镜片前表面的称“前表面设计”,而渐进带设计在镜片后表面的镜片称“后表面设计”;

一般传统的渐进多焦点都是前表面设计,需按渐进的种类选择镜架的验配要求;而后表面渐进做到了完全根据顾客的验光处方和配镜参数量身订做,达到了高度个性化,像差减少了30%,视野增大了35%~50%,两边的像差更小,使顾客配戴更舒服,从而大大缩短了适应周期,主要是以个人化为主的镜片。(为了真正实现个人化的效果,就必须向厂家提供更多的个人参数,根据各个厂家要求不同,提供的参数细节也不一样。但主要几种参数为:瞳距(要求是单眼瞳距)镜架倾斜角,顶点距(镜片与眼睛的距离),镜架弧度,镜架高度与眼位高度,常用的近用距离等,提供的参数越详细,越具独特性,也更好适应。)2.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选择最佳的镜片一般顾客会问渐进镜片一副要多少钱,这是的回答就要很有技巧:不能只讲最低的价格如600元,也不能只讲最高的价格如12000;因为对于不了解的顾客来说不论多少钱都是贵的,只会让顾客闻价而走了,所以当顾客问这个问题时应告之最低价格与最高价格(如从600元到12000元的都有),而这时顾客就会有了解的好奇心------从而留下来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价格差呢?这样就增加了销售的机会,同时可以根据顾客对这个价格的反应来了解顾客能接受多少价位的镜片。第一类对于有消费能力的顾客:

大多都会问为什么要12000元那么贵的镜片?这时再从镜片的设计,品牌,折射率,功能,优点等方面向顾客介绍,而推介给这类的顾客从最高价的中间价位做为主推。因为价格太高不一定会卖,而价格太低又觉得质量不够,因此一般都会接受中间价格带的。当然若对顾客消费能力把握准的话,可以将最高价位说的高些,那中间价格带自然也就高了。第二类对于一般消费能力的顾客:

一般直接会说我只要买多少价格的镜片。这样就比较快帮顾客选择了。总的来说是根据顾客的配镜目的,用眼情况:看远的多,看近的多,中距离的多,或者都有用到;对价格的接受能力;对镜框的舒适美观度要求等等,帮顾客设计一副最佳的渐进多焦点镜片-------从我们公司现有销售的各种品牌中选择合适的镜片。(附公司现有销售各品牌渐进多焦点的资料)四.正确的装配是渐进多焦点成功的核心了解渐进表面相关特征和相关测量。渐变镜由视远区、视近区、渐变区和伴随渐变镜特有设计而产生的变形散光区组成。渐变镜片表面通常标有一些可供验配时定位的记号(图8),这些标记包括可以去除的临时性标记(如远用参考圈、配镜十字、水平标志线、棱镜参考点、近用参考圈等)和不可去除的永久性隐形标记。隐形标记不但标明了镜片的材料、设计样式、生产厂商和附加光度数,还可以重现临时性标记(如远用参考圈、棱镜参考点、近用参考圈等)并检验其位置的准确性。大多数渐变镜的加光度数标于相应临时性标记下方4毫米处,镜片设计和厂商标志标记于鼻侧。隐形标记有时需借助专用仪器才能发现。远用参考圈是测量镜片远用度数的区域;配镜时验配十字通常应与瞳孔中心相重合;镜片两侧的水平线供配镜时确定水平位置之用;棱镜参考点(也叫主参考点)是测量镜片棱镜大小的位置,此处视标因处于渐变区域起始点而有些模糊;镜片下部的近用参考圈是测量近用度数之处,视近区的度数取决于远用屈光度和近附加度数。上述测量可确认远用屈光度、棱镜量和近附加度数。主参考点处测得的棱镜量通常应是近附加的2/3。用镜片测度仪在远用参考圈处测量可核实远用屈光度,而二者之差即附加光度数。2、镜架的选择与调整

渐进多焦点对选择合适的镜架与调整非常重要。具体要注意如下几点:①镜架稳定性要好,符合顾客脸形,一般不宜选用容易变形的无框镜架,确保镜框前曲面弧度与配戴者的前额弧度相吻合。②镜架须有足够的垂直高度,具体跟据所选的镜片的种类去选择,否则割边时易把视近部分割去,;③镜圈鼻内侧区域须足以容纳渐变区;雷朋架之类鼻内侧底部区域斜度较大的镜架视近区视野范围小于一般镜架,故不宜用于渐变镜。④镜架要有能够调整垂直高度的托叶。⑤镜架镜眼距离(指镜片后顶点与角膜前顶点之间的距离,也叫顶点距离)在不触及睫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小些。⑥根据配戴者的面部特征调整镜架前倾角(镜架配戴好之后镜圈平面和垂直面之间的交角,一般以10~15度为佳,度数过大者可以将前倾角调的更大些),尽量使镜架与面部相配,这样有助于保持足够的渐变视野。⑦镜架平衡:调整镜脚的角度,使镜架可以端正地戴在脸上⑧镜腿长度:调整镜脚长度使镜架配戴稳定且感觉舒适。3、打点眼位(瞳距)

要想获得最佳视力,其视线需通过适当的视远区域,且从上往下看时恰好通过狭窄渐变区的中间部分并终止在视近区中央。渐进多焦点镜片的位置取决于前表面配镜十字的位置,该标记代表“配镜中心”。配镜中心置于瞳孔之前时,主参考点(即棱镜参考点)应位于瞳孔中心下方2~4毫米处(不同设计的镜片可能略有不同)。由于主参考点是渐变走廓的起点,因此其位置应以瞳孔作参照点。镜片的正确位置取决于单眼瞳距的正确测量。视近区中心往往内偏2~2.5毫米。镜片上视近区中央部分通常用一小圆来表示。各眼瞳孔中心均须与镜片配镜中心(配镜十字)相符,才能使镜片不同区域的视觉清晰而舒适,故配制过程中首要的是测量单眼瞳距(即鼻梁中央到瞳孔中心的距离),而不是总瞳距。测量单眼瞳距有很多种方法:(1)瞳距仪;(2)瞳距尺: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公司主要是用瞳距仪,多测几次取平均值。配镜高度通常是指瞳孔中心到其正下方镜框内缘的直线距离,也有人习惯用瞳孔中心到镜框内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来表示(精确至0.5mm)。当被检者处于自然体位时,渐变镜的配镜十字应与瞳孔中心相对应(镜框与瞳孔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即配镜十字所在位置),因此必须准确确定瞳高(测量时要注意避免视差)。垂直位置随配戴者的高度、头位以及职业而异。注意,所有测量都必须在镜架调整好后进行.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笔灯测量法(图9):①检查者与被检者(相距40cm左右)相向处于同一高度;②被检者戴上镜架,以舒适的姿势向前直视;③让被检者看检查者的左眼;④检查者将笔式手电筒置于左眼下;⑤检查者闭上右眼(避免平行视差),观察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是否位于已标记的垂直瞳距线上;⑥在瞳距线上相当于瞳孔中心处画一横线;⑦被检者看检查者右眼,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左眼;⑧轻轻移动镜架,待稳定之后重复测量几次;⑨测量配镜高度并记录在资料卡上:①所画横线与其正下方镜框内槽的直线距离或者是②所画横线到镜框内槽最低点处的垂直距离。⑩所有打点完后,再用渐进片表层的塑料贴纸(原先单店中新订渐进片表层都有一层贴纸,要保留下来)按刚才打点的位置贴上,让顾客通过贴纸看远与看近的区域,这样能让顾客心理有一个大概的渐进远近视野范围,真正做好后与顾客沟通也就会更顺畅。图9瞳距测量仪原理图(2)角巩膜缘测量法①先在调整好的镜框约上1/3处分别点上单眼瞳距,并以这条点画垂线“|”;②让被检者戴上镜架观察瞳孔所处瞳孔垂线的位置,摘镜后并以镜架周边参照物在瞳孔垂线上画横线“-”,成“+”号。③再次让被检者戴上镜架,以舒适的姿势坐好,头保持端正,眼睛往正上方看,先测右眼;④检查者与被检者(相距40cm左右)相向处于同一高度,观察“+”号是否处于眼角膜缘的正下方,若不在就向角膜缘正下方调整“-”线。⑤反复几次,最终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