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共53张课件_第1页
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共53张课件_第2页
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共53张课件_第3页
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共53张课件_第4页
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共53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交通工程教研室陈大鹏第九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交通工程教研室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含义:工程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分类:交通运输系统给排水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商业服务系统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教育系二、基础设施的性质公共性:为社会经济整体服务,大家共同使用两重性:既为生产服务又为生活服务系统性:有机的综合系统长期性:建设周期长、消费周期长、效益回报期长间接性:间接效益超过直接效益二、基础设施的性质三、基础设施的作用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三、基础设施的作用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门同步论-基础设施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按比例投资、共同发展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超前型-英国平行型-美国滞后型-前苏联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1950-1980年代,以重工业为主,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很小,基础设施形成瓶颈-长期采用滞后型1980年代以来,逐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克服了瓶颈制约-转向同步型2019年起,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国民基金增速减慢,失业人数增加,消费疲软,国家采取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发行国债,三年投资7500亿元。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转化为超前型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新世纪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展望目标:以建设高效、开放的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以满足全球化、国土辽阔、资源配置不均衡、招商和对外贸易、缩小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要求四、新世纪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总投资262.1亿元的青藏铁路之最——1.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2.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

3.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5.我国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

6.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工程——清水河特大桥7.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8.民工待遇最高的铁路项目之一

总投资262.1亿元的6.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工趋势远程化——加强远距离运输和信息传递,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大调度。开发国际航班、远洋航线、洲际铁路、全球通讯。国内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送、北煤南运、北油南下、南水北调等工程。区域化——构建区域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区域共建综合交通网、城际轨道交通、区域给排水共建等趋势高级化——远距离输送、高等级公路、超高压电网、大型深水港等先进化——磁悬浮列车、光纤通讯网等网络化——基础设施按照自身特点成环成网,实现有效合理地衔接生态化——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中水工程等节约化——节能、节水、节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高级化——远距离输送、高等级公路、超高压电网、大型深水港等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系统是基础设施的骨架,是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区域交通运输规划任务——在全国统一交通运输网指导下,根据地区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区内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布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有秩序地构筑地域综合运输网。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系统是基础设施的骨架,是国家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1)客货运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2)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3)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4)选定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如高速通道)和具体布局(5)交通工程修建的时间和造价估算等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2、交通运输规划步骤(1)客货运输与交通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未来客货运量、流量、流向预测(3)客货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4)运输网规划和主要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方案(5)估算投资,修建时间和经济效果分析2、交通运输规划步骤3、交通运输规划方法(1)图上作业法:通各种图件和像片,可了解路网现状,地理环境、经济布局,进行路网结构调整和初步规划选线。(2)实地调查法:现状交通线路和运输量的调查;腹地和吸引范围的调查,交通量实测,OD调查,居民出行调查,选线勘察等。(3)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对交通运输业现状特征和远景规划提供数量依据。如运量历年增长法,运输系数法(运输量与工农业生产量之比),运输弹性系数法(货运量增长率与工业产值增长率之比),交通线路密度法(交通线路长度与区域面积之比)等。3、交通运输规划方法(4)计量模型法:运用经济计量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用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例如:利用线性分析预测未来的货物周转量,图论用于运网结构分析,单线形法解决货物运输最优化,动态规划求解最短距离,投入产出法通过部门间平衡预测客货运量等。除上述方法外,历史分析,综合分析和专家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4)计量模型法:运用经济计量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数二、铁路网规划铁路网:由线路、车站和枢纽组成1、铁路网规划内容(1)线网规划:新线建设,旧线改造;(2)站网规划:车站选址,枢纽布局;(3)牵引动力规划:蒸汽、内燃、电力;(4)高速铁路规划二、铁路网规划铁路网:由线路、车站和枢纽组成2、铁路选线(1)选线依据:①交通流量流向(结合资源开发、生产布局和城镇布局)②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条件。(2)选线程序:①首先是网性选线:区域经济选线②线性选线:在线路基本方向和接轨区域已确定情况下,着重解决线路走向方案,接轨点及建设规模等重大原则问题,并根据铁路选线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选线方案。(3)在线路选择中,要特别注意和区域城镇发展相协调2、铁路选线

级别年运输能力万吨/公里行车最高时速Km/h最小曲率半径m最大限制坡度‰一般地段困难地段一般地段困难地段I>800120800400612II≥5001008004001212III<5008060035015153、中国铁路技术经济要求

级别年运输能力万吨/公里行车最高时速Km/h最小曲电气化铁路机车牵引力大,速度可达170-210Km,可爬行15‰的坡度,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速铁路98年建成广深高速电气化铁路;主要铁路干线提速到准高速140-160Km/h。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时速达200Km以上。优势:运力大,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受气候条件制约少,安全正点率高电气化铁路机车牵引力大,速度可达170-210Km,可爬行14.18第六次大提速后,不仅京广、京九线速度将得到大幅提高,而且在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也将开行高密度的城际快速客车,广深直达列车全程只需55分钟,此外从广州始发至浙江、上海、江苏的列车将缩时一半,实现夕发朝至。这意味着中国铁路以此为起点,将进入全新的高速列车时代4.18第六次大提速后,不仅京广、京九线速度将得到大幅提高,三、公路网规划1、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科学的进程,它必须与社会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有序的衔接。超前建设将造成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滞后建设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三、公路网规划1、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1)工业化初期:社会对公路网的要求是满足旅客交通需求,以解决公路网的通达度为基准,以增加公路长度为主、路网等级低(2)基本实现工业化时:公路运输成为区域运输的主要方式。在运输结构中,公路运输比重不断上升,伴随工业化进程,产品高值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货物运输质量要求更高,强调迅速、安全、便捷。这一阶段以提高公路等级为主,具体表现在铺面里程或硬质路面的增长速度上(1)工业化初期:社会对公路网的要求是满足旅客交通需求,以解(3)后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劳动地域分工加强和多层次商品交换市场的完备。这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而公路运输灵活机动、从门到门,迅速及时、便捷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构筑主干网架和提高路网等级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3)后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劳动2、公路网规划的内容和原则公路网是由线路和车站组合而成的分布网络。(1)规划内容公路线路经济选线线路走向和等级车站位置与规模确定,建立合理的路网结构2、公路网规划的内容和原则(2)规划原则:①充分满足综合运输网布局的要求②深入城乡腹地,与铁路、水运有机衔接,为广大区域的交通联系提供保障③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国防需要④建立干支结合、经济便捷的路网形式(2)规划原则:3、公路分级和技术经济要求(1)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口的干线公路。四车道:昼夜交通量25000-55000辆六车道:昼夜交通量45000-80000辆八车道:昼夜交通量60000-100000辆3、公路分级和技术经济要求(2)一级公路: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3)二级公路:昼夜交通量3000-7500辆(4)三级公路:昼夜交通量1000-4000辆(5)四级公路:双车道:1500辆;单车道:200辆(2)一级公路: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昼夜交通量15000四、水运网规划1任务和内容水运网是由航道和港口组合在一起的交通系统,一般分内河航运和海运。(1)任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河流的综合利用和航道特点,构建一个与铁路、公路运输网络相适应的河海相通、干支相连的内河运输网四、水运网规划1任务和内容(2)内河航道规划的内容内河航运量的调查与预测航道等级与通航里程发展目标航道、港口的空间布局与区域划分航线走向、标准与整治措施(2)内河航道规划的内容2航道技术要求航道等级通航驳船等级/T天然渠化河流/M人工运河/M曲率半径/M桥净高/M浅滩水深底宽水深底宽一30003.275-100560900-120012.5二20002.5-375-100460850-100011三10001.8-2.560-80350700-90010四5001.5-1.845-602.540600-7007-8五3001.2-1.535-502.530200-5004.5-5.5六50-1001-1.220-30215150-4003.5-4.52航道技术要求航道等级通航驳船等级天然渠化河流/M人工运河3港口规划港口类型(1)按规模特大型港:年吞吐量>3000万吨大型港:年吞吐量1000-3000万吨中型港:年吞吐量100-1000万吨小型港:年吞吐量<100万吨3港口规划(2)按位置海港河港湖港水库港(3)按用途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港(2)按位置(3)按用途港址选择(1)依据:根据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选择技术可行、技术合理的港口位置(2)条件:港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水深等自然条件;港口总体布置(防波堤、码头、进港航道、锚地、回转池等工程设施)技术可行性和施工的便利性建港投资和港口管理、运营的经济性港址选择(3)阶段:区域范围的港址选择——从地理位置、后方疏运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水平、结构与联系程度、城市依托条件等分析比较,进行初选城市范围的港址选择——考虑港口自然条件、岸线状况及其使用情况、航行和停泊条件、筑港和陆域条件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港口位置(3)阶段:港口规划中的几个问题(1)要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2)腹地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经济潜力是港口规划的基本依据(3)从港口体系角度出发,形成各港口的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4)研究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条件,充分发挥港口的区域服务功能(5)自由贸易港要与能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相结合港口规划中的几个问题岸线规划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近远结合生产生活统一考虑有序开发、分段建设岸线规划五、航空港规划航空港是保证航空运输使用的机场及有关设施的总称1航空港的技术要求机场等级用途日起飞次数跑道/M净空/KM长度宽度侧宽端长特级国际、国内特大型飞机>1003200≥602>20一级国际、国内远程航线50-1002700≥52220二级国际、国内中程航线21-502000≥45220三级短途航线11-201400≥40214四级地方航线≤10400≥3024五、航空港规划航空港是保证航空运输使用的机场及有关设施的总称机场位置选择用地满足要求,并留有发展余地考虑自然条件,满足净空要求与城市有合理间距,不影响城市环境,又方便到达——30分钟时间距离,10-40KM距离与机场导航通讯影响的干扰源保持一定距离机场位置选择六、综合运输网规划综合运输网是指由多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港站和枢纽共同组成的,彼此协作、相互补充、紧密联系的交通运输网络综合运输网规划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任务六、综合运输网规划综合运输网是指由多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港站和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基建投资运载量运输成本速度连续性灵活型劳动生产率安全性线路运具铁路622431343河运343266424海运131155515公路455522166管道514343631航空266614252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基建投资运载量运输成本速度连续2区域运输结构的选择了解幅员大小、地貌特征和河海通航条件,分析公路、水运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可能性未来货流种类、流量大小和运输距离对运输方式的要求现有生产力布局和运输线路承担的运量、线路能力、利用状况,和未来改扩建的可能性未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发展对运输方式的要求2区域运输结构的选择3综合运输网的构建——由干线网和枢纽为核心组成干线网布局的主要依据(1)区域内经济联系及由此形成的主交通流特征(2)区域交通地位、区际经济联系特点、流向及对本区的要求(3)充分挖掘现有交通干线的潜力,进行增设复线和新建第二线路的比较,以节约用地并提高效率3综合运输网的构建——由干线网和枢纽为核心组成第四节区域给排水规划给排水建设的各自为阵造成水源过量开采和水源污染,所以要加强区域给排水规划,统筹安排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第四节区域给排水规划给排水建设的各自为阵造成水源过量开采和一、区域给水规划1需水量预测(1)城市生活用水-按人均日用水量200-400L(2)工业用水-可按万元产值用水量估算(3)城市市政公共服务用水-占城镇总用水量的10%-20%估算农业用水-根据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种植面积计算(1)+(2)+(3)为城市水厂建设规模一、区域给水规划1需水量预测2区域给水系统组成组成:水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四部分(1)水源: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回用(2)取水工程:取水构筑物(3)净水工程:给水处理构筑物(4)输配水工程:由水源或取水工程至净水工程之间的输水管、渠、天然河道、隧道,以及由净水工程和用户之间的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和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