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社区教学课件_第1页
社会学概论社区教学课件_第2页
社会学概论社区教学课件_第3页
社会学概论社区教学课件_第4页
社会学概论社区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COMMUNITY

社会学概论11/27/20221社区社会学概论11/26/20221本章主要内容一、社区概论(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二)社区的分类 (三)社区的历史演变

11/27/20222本章主要内容一、社区概论11/26/20222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二、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二)社区建设11/27/20223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二、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 1四、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以费孝通为例(一)社区研究的基础(二)社区研究是综合的实地的研究(三)类型比较:逐步接近对整体的认识(四)区域性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和全国一盘棋

11/27/20224四、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以费孝11/26/20224(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

最早在社会学的研究上使用“社区”这个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1936)。一、社区概论11/27/20225(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最早在社会学的研究上使

F·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1936)1887年,滕尼斯出版社会学名著“GemeinschaftUndGesellschaft”,此书被译成英文时名为“CommunityandSociety”,Gemeinschaft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一团体是因为他生长在这个团体。Gesellschaft表示一种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的、由分工和契约决定的、重理性而不重人情的社会关系的团体;人们加入这一团体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

11/27/20226F·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社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一定的地域环境2.一定的人口和群体3.一定的社会活动

4.一定的文化心理

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1/27/20227社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

社区和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社区:

社会学概念自然形成

单一形态人类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聚落

行政区划:

政治学概念法定形成

多重形态聚落及社区外部自然环境

11/27/20228社区和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社区:行政区划:11/2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社区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社会不强调“共同”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更紧密;社区的功能更为明确和专门化。11/27/20229社区与社会的关系社区强调共同的

(二)社区的分类

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11/27/202210(二)社区的分类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社区的历史演化轨迹来分传统社区:指历史上以传统的或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的社区形态11/27/202211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发展中社区:这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一种社区形态。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既延续了传统,又由于受到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兼具现代社区的一些新特质。现代社区:城乡融为一体,农村和城市功能互补,优势互补,人们借助便利的通讯、交通手段往来于城乡之间,乡村的生活不比城市差,甚至还要高于城市。11/27/202212发展中社区:这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一种社区形态。人们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按社区的空间特征是否明显)

法定社区:即地方行政区,它们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人为划定的,有明确的界限,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自然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

11/27/202213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按社区的空间特征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互联网上的网迷社区,另一种是精神社区。

专能社区:即人们从事某种专门的活动而形成的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

右图:网迷们沉浸在互联网社区里11/27/202214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互联网上的网

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按社区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方式来划分)

神圣社区:在地理、社会和心理上与其它社会组织相隔离,是一个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单位。社区中社会交往以直接的、亲密的接触为本质,社会控制以舆论等神圣制裁为主,少暴力和强制的威胁,人们的行为大多受超自然主义的支配,社区中缺乏科学——理性主义。

世俗社区:与神圣社区相对立,它与其它社会组织相联系,理性高于超自然主义,科学是公认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社会控制以法律为主,一切越轨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世俗社区推崇个人主义和人的个性的张扬。

11/27/202215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按社区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方式来划分)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多元标准划分

11/27/202216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11/26/202216(三)社区的历史演变

3.中古城市

1.原始村落社区

2.早期城市的产生4.现代城市

11/27/202217(三)社区的历史演变3.中古城市1.原始村落社区2.早1.原始村落社区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即所谓的“新石器革命”时代,以农业为基础的长期定居村落开始出现,同族同部落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地域,形成了若干原始村落社区——村落和农村公社。

11/27/2022181.原始村落社区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即所谓的“新石器革仰韶文化遗址11/27/202219仰韶文化遗址11/26/2022192.早期城市的产生

人类生产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分离,促成了早期城市的产生

军事防御的需要是早期城市产生的政治和军事因素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第一批早期的城市社区出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

11/27/2022202.早期城市的产生人类生产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中古城市

出现在奴隶社会晚期、漫长的封建社会,直到工业时代的前夜。与早期城市的强烈的政治和军事职能相比,中古城市商业流通职能日益增强。

在欧洲,中古城市的代表是雅典和罗马

中古城市的社会结构接近于乡村社会,家族和亲属关系网仍是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习俗和严格的传统等级制度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中古城市在格局上常常划分为区。

11/27/2022213.中古城市出现在奴隶社会晚期、漫长的封建社会,直清明上河图11/27/202222清明上河图11/26/20224.现代城市

11/27/2022234.现代城市11/26/2022235.后现代城市的表现:大城市群区的形成、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11/27/2022245.后现代城市的表现:大城市群区的形成、郊区化和“逆城市化”2.社区发展的原则

(一)社区发展

1.社区发展的目标

二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11/27/2022252.社区发展的原则(一)社区发展1.社区发展的目标二1.社区发展的目标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包括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群体对成员的支持力等。

11/27/2022261.社区发展的目标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人际吸引;第二,成员对规范的遵从;第三,成员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11/27/202227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第一,个人方面

第二,群体方面

第三,环境方面

11/27/20222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第一,个人方面11/2

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表现为: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11/27/202229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表现为:保持群体的整2.社区发展的原则(1)基层自发、民主自治原则。

(2)大众参与原则

(3)社区合作原则

(4)全面规划原则

(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11/27/2022302.社区发展的原则(1)基层自发、民主自治原则。11/(二)社区建设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首次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提出,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深化,中央将城市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现在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社区建设大致应分为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两大类。

11/27/202231(二)社区建设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首次由民政部1.社区建设的主体: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三位一体。

上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是社区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它为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并对社区建设进行监督、评价和经验推广。

社区组织一般指各种类型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我国常常是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担负起推进社区建设的重任。居民委员会的功能定向是满足政府和居民两方面的需求。发展方向是不断地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多地偏向为居民服务。

11/27/2022321.社区建设的主体: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三位一体。

2.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建设

(2)社区文明建设

(3)社区环境和设施建设

11/27/2022332.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社区服务建设11/26/20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远景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近景11/27/202234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远景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近景(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

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

1.农村社区2.小城镇社区3.城市11/27/202235(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1.农村社区

所谓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我国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社区形式。

11/27/2022361.农村社区11/26/2022362.小城镇社区又称集镇,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聚集着一定规模的非农产业的地域。它是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居民点,其性质与城市基本相同,但规模小。

小城镇的分类:

按行政规定分,可分为建制镇(城的范畴)和乡镇(属乡的范畴)。按小城镇在一定区域所处的地位,可分为县城镇、中心镇、一般的集镇。按小城镇自身的主要职能划分,可以分为行政管辖型、商品集散型、工业密集型、交通枢纽型、文化旅游型等

11/27/2022372.小城镇社区小城镇的分类:11/26/202237特大城市——北京的一角

山东莒县店子镇的街景

11/27/202238特大城市——北京的一角山东莒县店子镇的街景11/3.城市:以非农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人口密度大,聚集效益高的社区。

1986年,国务院对设市标准进行了以下调整: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以及非农业人口虽不足6万,年国民生产总值虽不足2亿元以上,但属于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重要工矿科研基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都可以设置市的建制;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在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专署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口虽不足10万,年国民生产总值虽不足3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撤县设市.

11/27/2022393.城市:以非农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人口密度大,聚集效益高的

城市的分类

按城市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进行划分,我国城市可以分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四类。其中县级市又分为省辖县级市和州(市)辖县级市两种。按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特大、大、中、小四级城市。11/27/202240城市的分类11/26/202240中国日本美国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100万以上1级100万以上2级50—100万大城市50--100万50--100万3级25—50万4级10—25万中等城市20--50万10--50万5级5—10万6级2—5万小城市10--20万1—10万7级1—2万

10万以下(镇)8级1万以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类标准比较表(单位:人)

11/27/202241中国日本美国按城市职能划分,可分为三类:一是兼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城市;二是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三是一些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按城市社区在聚落形态上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形态的城市和群组形态的城市。集中形态的城市指的是建筑连片、无明显的空间分离的城市。集中的城市在布局上可以是同心圆形、扇形或多核心形。群组形态的城市指的是由两个以上聚落所组成的城市带、城市群等。11/27/202242按城市职能划分,可分为三类:一是兼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4.我国三种社区的特征的比较

类型

角度

农村

小城镇城市

地域环境土地、农业等自然资源丰富。人工环境落后,社区规划简单,住房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单一交通较为便利,一般处于农村的中心位置。社区规划较为科学、复杂,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各种房屋建筑的质量比农村好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各种交通的枢纽地位,各种能源丰富。人工环境最优越,有复杂的交通网、建筑群,社区基础设施健全

人口与群体人口密度低、异质性弱,人口质量较差、流动性较弱。家庭功能健全、血缘关系浓厚,组织简单、较少混合型的人口结构、有一定的规模和密度、流动性较强。组织有一定的自主性,家庭向核心型转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异质性强、流动性强、人口质量好。核心家庭为主,组织多为科层制

社会活动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生产与生活方式较为传统、落后混合型经济,在城乡物质、文化交流网络中起桥梁作用是非农产业聚集的地方,效益高、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文化心理

地方和传统特色浓厚,心态较为保守

具有城乡结合的过渡型文化心理

有科层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的文化心理

11/27/2022434.我国三种社区的特征的比较类型

城市

(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某一地域集中,产生城市和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也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的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11/27/202244(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是指第二、三2、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上,细分则目前至少有5——6种不同观点,从大到小依次为:一是“大都市圈战略”;二是“大城市道路”;三是“优先发展县级城关镇”;五是“小城镇,大战略”;六是主张多元模式,即采取“多元化、非均衡、逐渐递推、综合发展”的战略。

1.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

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值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

11/27/2022452、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1.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11/26我国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大城市重点论

这种观点同我国现有城市化发展方针截然不同。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我国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和发展大城市,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此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大城市在一定时期快速发展是历史的趋势。

第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显著,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从未有事实证明城市大到何种程度会出现不经济现象。

第三,大城市辐射能力强。

第四,大城市与“城市病”并无必然联系。

11/27/202246我国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11/26/202246

小城镇重点论

这是与大城市重点论针锋相对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现阶段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我国城市化唯一正确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蓄水池,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第二,发展小城镇可以有效防止“城市病”的发生。

第三,小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是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理想之路。

11/27/202247小城镇重点论 11/26/202247中等城市重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试图调和前两种观点,认为中等城市兼有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优点,易于克服二者的弊端,正处在规模扩张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包容度,因而主张大力发展中等城市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中等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具有承接大城市扩散、吸引乡村集中的功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第二,中等城市可以避免大城市和小城镇所产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市病”,使城市建设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解决了小城镇过于分散的问题,提高了空间集聚效益,从而也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11/27/202248中等城市重点论11/26/202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强化大城市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选择地发展小城镇”11/27/2022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3.消除城市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11/27/2022503.消除城市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11/26/202250

四、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以费孝通为例

费孝通(1910——),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1/27/202251

四、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以费孝通为例费孝通(1910—

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中费孝通的成就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费孝通以实地研究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在国际上著称。他和王同惠的《花蓝瑶社会组织》被称为立下了社区研究的基石,他的《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11/27/202252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费孝通的学术价值观和对社会科学的基本看法是他的社区研究的基础。其主要观点是:掌握社会科学原理可以认识中国社会,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成为民族自救的手段;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用得到的知识来推动中国的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一)社区研究的基础

11/27/202253费孝通的学术价值观和对社会科学的基本看法是他的社区研(二)社区研究是综合的实地的研究

(1)是综合的。其基础是社会整体观和以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为要务的学术目标。所谓综合的:一是指他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中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理论综合起来,二是指他在实际应用中使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2)是实地的。知识是人们对于变迁之中的事物的认识,只有与事物直接接触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理论是实地研究的工具,即在实地调查中整理资料的框架,也是实地研究的结果;在方法上,数量分析只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意义,数据的解释是从量的角度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总之,综合的实地的研究是要求研究者从事实出发,在事实中研究。

11/27/202254(二)社区研究是综合的实地的研究(1)是综合的。其基础是社(三)类型比较:逐步接近对整体的认识

类型比较法,即以典型来把握类型,并对若干类型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类型间共同的东西和更深刻的规律,从而从个别逐步接近整体,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11/27/202255(三)类型比较:逐步接近对整体的认识类型比较法,即以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提出模式理论,这是类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费孝通经过近十年的实地研究,先后在比较中提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耿车模式、福建模式、民权模式、专业性劳务输出模式等。

11/27/202256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提出模式理论,这是类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四)区域性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和全国一盘棋

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是在实地调查和思考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是费孝通的农村调查和小城镇研究的必然延伸。最初,他将小城镇和其周围的乡村视为一个经济社会区域,关注的是城镇体系对于乡村开发的意义。后来,他注意到市场因素对区域体系的影响,分析了两类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三个地区---沿海、中部和边区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1/27/202257(四)区域性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和全国费孝通还从“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角度强调了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承东启西、南北呼应的两个大战略:其一,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长江为脊梁,以南丝绸之路和西出阳关的欧亚大陆桥为尾闾的宏观一体化战略;其二,在黄河流域建立横贯全国带动西北的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宏观构想,其贯穿黄河中游的广大腹地,西接黄河上游多民族开发区,东联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的战略。再如“以西资东,以东支西,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设想。至此,全国经济一盘棋的局面已经形成。

11/27/202258费孝通还从“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角度强调了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参与题]

1.调查一个村子或一个街道,从社区的四个基本要素方面对其进行描述。2.查找费孝通的著作,如《乡土中国》、《江村经济》、《小城镇建设》、《行行重行行》等,对其中一本进行认真的阅读,并谈谈读后感。11/27/202259[参与题]11/26/202259【思考题】1.谈谈对社区各种类型的认识。2.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3.谈谈你家乡的社区建设举措.4.你赞成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为什么?11/27/202260【思考题】11/26/202260社区COMMUNITY

社会学概论11/27/202261社区社会学概论11/26/20221本章主要内容一、社区概论(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二)社区的分类 (三)社区的历史演变

11/27/202262本章主要内容一、社区概论11/26/20222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二、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二)社区建设11/27/202263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二、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 1四、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以费孝通为例(一)社区研究的基础(二)社区研究是综合的实地的研究(三)类型比较:逐步接近对整体的认识(四)区域性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和全国一盘棋

11/27/202264四、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以费孝11/26/20224(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

最早在社会学的研究上使用“社区”这个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1936)。一、社区概论11/27/202265(一)社区的含义与特征最早在社会学的研究上使

F·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1936)1887年,滕尼斯出版社会学名著“GemeinschaftUndGesellschaft”,此书被译成英文时名为“CommunityandSociety”,Gemeinschaft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一团体是因为他生长在这个团体。Gesellschaft表示一种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的、由分工和契约决定的、重理性而不重人情的社会关系的团体;人们加入这一团体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

11/27/202266F·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社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一定的地域环境2.一定的人口和群体3.一定的社会活动

4.一定的文化心理

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1/27/202267社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

社区和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社区:

社会学概念自然形成

单一形态人类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聚落

行政区划:

政治学概念法定形成

多重形态聚落及社区外部自然环境

11/27/202268社区和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社区:行政区划:11/2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社区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社会不强调“共同”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更紧密;社区的功能更为明确和专门化。11/27/202269社区与社会的关系社区强调共同的

(二)社区的分类

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11/27/202270(二)社区的分类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社区的历史演化轨迹来分传统社区:指历史上以传统的或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的社区形态11/27/202271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发展中社区:这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一种社区形态。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既延续了传统,又由于受到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兼具现代社区的一些新特质。现代社区:城乡融为一体,农村和城市功能互补,优势互补,人们借助便利的通讯、交通手段往来于城乡之间,乡村的生活不比城市差,甚至还要高于城市。11/27/202272发展中社区:这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一种社区形态。人们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按社区的空间特征是否明显)

法定社区:即地方行政区,它们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人为划定的,有明确的界限,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自然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

11/27/202273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虚拟社区(按社区的空间特征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互联网上的网迷社区,另一种是精神社区。

专能社区:即人们从事某种专门的活动而形成的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

右图:网迷们沉浸在互联网社区里11/27/202274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互联网上的网

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按社区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方式来划分)

神圣社区:在地理、社会和心理上与其它社会组织相隔离,是一个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单位。社区中社会交往以直接的、亲密的接触为本质,社会控制以舆论等神圣制裁为主,少暴力和强制的威胁,人们的行为大多受超自然主义的支配,社区中缺乏科学——理性主义。

世俗社区:与神圣社区相对立,它与其它社会组织相联系,理性高于超自然主义,科学是公认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社会控制以法律为主,一切越轨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世俗社区推崇个人主义和人的个性的张扬。

11/27/202275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按社区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方式来划分)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多元标准划分

11/27/202276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11/26/202216(三)社区的历史演变

3.中古城市

1.原始村落社区

2.早期城市的产生4.现代城市

11/27/202277(三)社区的历史演变3.中古城市1.原始村落社区2.早1.原始村落社区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即所谓的“新石器革命”时代,以农业为基础的长期定居村落开始出现,同族同部落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地域,形成了若干原始村落社区——村落和农村公社。

11/27/2022781.原始村落社区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即所谓的“新石器革仰韶文化遗址11/27/202279仰韶文化遗址11/26/2022192.早期城市的产生

人类生产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分离,促成了早期城市的产生

军事防御的需要是早期城市产生的政治和军事因素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第一批早期的城市社区出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

11/27/2022802.早期城市的产生人类生产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中古城市

出现在奴隶社会晚期、漫长的封建社会,直到工业时代的前夜。与早期城市的强烈的政治和军事职能相比,中古城市商业流通职能日益增强。

在欧洲,中古城市的代表是雅典和罗马

中古城市的社会结构接近于乡村社会,家族和亲属关系网仍是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习俗和严格的传统等级制度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中古城市在格局上常常划分为区。

11/27/2022813.中古城市出现在奴隶社会晚期、漫长的封建社会,直清明上河图11/27/202282清明上河图11/26/20224.现代城市

11/27/2022834.现代城市11/26/2022235.后现代城市的表现:大城市群区的形成、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11/27/2022845.后现代城市的表现:大城市群区的形成、郊区化和“逆城市化”2.社区发展的原则

(一)社区发展

1.社区发展的目标

二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11/27/2022852.社区发展的原则(一)社区发展1.社区发展的目标二1.社区发展的目标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包括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群体对成员的支持力等。

11/27/2022861.社区发展的目标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人际吸引;第二,成员对规范的遵从;第三,成员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11/27/202287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第一,个人方面

第二,群体方面

第三,环境方面

11/27/20228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第一,个人方面11/2

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表现为: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11/27/202289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形成及维持的作用表现为:保持群体的整2.社区发展的原则(1)基层自发、民主自治原则。

(2)大众参与原则

(3)社区合作原则

(4)全面规划原则

(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11/27/2022902.社区发展的原则(1)基层自发、民主自治原则。11/(二)社区建设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首次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提出,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深化,中央将城市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现在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社区建设大致应分为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两大类。

11/27/202291(二)社区建设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首次由民政部1.社区建设的主体: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三位一体。

上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是社区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它为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并对社区建设进行监督、评价和经验推广。

社区组织一般指各种类型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我国常常是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担负起推进社区建设的重任。居民委员会的功能定向是满足政府和居民两方面的需求。发展方向是不断地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多地偏向为居民服务。

11/27/2022921.社区建设的主体: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三位一体。

2.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建设

(2)社区文明建设

(3)社区环境和设施建设

11/27/2022932.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社区服务建设11/26/20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远景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近景11/27/202294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远景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的近景(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

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

1.农村社区2.小城镇社区3.城市11/27/202295(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1.农村社区

所谓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我国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社区形式。

11/27/2022961.农村社区11/26/2022362.小城镇社区又称集镇,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聚集着一定规模的非农产业的地域。它是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居民点,其性质与城市基本相同,但规模小。

小城镇的分类:

按行政规定分,可分为建制镇(城的范畴)和乡镇(属乡的范畴)。按小城镇在一定区域所处的地位,可分为县城镇、中心镇、一般的集镇。按小城镇自身的主要职能划分,可以分为行政管辖型、商品集散型、工业密集型、交通枢纽型、文化旅游型等

11/27/2022972.小城镇社区小城镇的分类:11/26/202237特大城市——北京的一角

山东莒县店子镇的街景

11/27/202298特大城市——北京的一角山东莒县店子镇的街景11/3.城市:以非农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人口密度大,聚集效益高的社区。

1986年,国务院对设市标准进行了以下调整: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以及非农业人口虽不足6万,年国民生产总值虽不足2亿元以上,但属于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重要工矿科研基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都可以设置市的建制;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在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专署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口虽不足10万,年国民生产总值虽不足3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撤县设市.

11/27/2022993.城市:以非农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人口密度大,聚集效益高的

城市的分类

按城市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进行划分,我国城市可以分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四类。其中县级市又分为省辖县级市和州(市)辖县级市两种。按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特大、大、中、小四级城市。11/27/2022100城市的分类11/26/202240中国日本美国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100万以上1级100万以上2级50—100万大城市50--100万50--100万3级25—50万4级10—25万中等城市20--50万10--50万5级5—10万6级2—5万小城市10--20万1—10万7级1—2万

10万以下(镇)8级1万以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类标准比较表(单位:人)

11/27/2022101中国日本美国按城市职能划分,可分为三类:一是兼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城市;二是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三是一些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按城市社区在聚落形态上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形态的城市和群组形态的城市。集中形态的城市指的是建筑连片、无明显的空间分离的城市。集中的城市在布局上可以是同心圆形、扇形或多核心形。群组形态的城市指的是由两个以上聚落所组成的城市带、城市群等。11/27/2022102按城市职能划分,可分为三类:一是兼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4.我国三种社区的特征的比较

类型

角度

农村

小城镇城市

地域环境土地、农业等自然资源丰富。人工环境落后,社区规划简单,住房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单一交通较为便利,一般处于农村的中心位置。社区规划较为科学、复杂,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各种房屋建筑的质量比农村好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各种交通的枢纽地位,各种能源丰富。人工环境最优越,有复杂的交通网、建筑群,社区基础设施健全

人口与群体人口密度低、异质性弱,人口质量较差、流动性较弱。家庭功能健全、血缘关系浓厚,组织简单、较少混合型的人口结构、有一定的规模和密度、流动性较强。组织有一定的自主性,家庭向核心型转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异质性强、流动性强、人口质量好。核心家庭为主,组织多为科层制

社会活动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生产与生活方式较为传统、落后混合型经济,在城乡物质、文化交流网络中起桥梁作用是非农产业聚集的地方,效益高、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文化心理

地方和传统特色浓厚,心态较为保守

具有城乡结合的过渡型文化心理

有科层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的文化心理

11/27/20221034.我国三种社区的特征的比较类型

城市

(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某一地域集中,产生城市和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也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的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11/27/2022104(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是指第二、三2、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上,细分则目前至少有5——6种不同观点,从大到小依次为:一是“大都市圈战略”;二是“大城市道路”;三是“优先发展县级城关镇”;五是“小城镇,大战略”;六是主张多元模式,即采取“多元化、非均衡、逐渐递推、综合发展”的战略。

1.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

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值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

11/27/20221052、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1.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11/26我国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大城市重点论

这种观点同我国现有城市化发展方针截然不同。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我国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和发展大城市,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此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大城市在一定时期快速发展是历史的趋势。

第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显著,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从未有事实证明城市大到何种程度会出现不经济现象。

第三,大城市辐射能力强。

第四,大城市与“城市病”并无必然联系。

11/27/2022106我国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11/26/202246

小城镇重点论

这是与大城市重点论针锋相对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现阶段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我国城市化唯一正确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蓄水池,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第二,发展小城镇可以有效防止“城市病”的发生。

第三,小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是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理想之路。

11/27/2022107小城镇重点论 11/26/202247中等城市重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试图调和前两种观点,认为中等城市兼有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优点,易于克服二者的弊端,正处在规模扩张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包容度,因而主张大力发展中等城市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中等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具有承接大城市扩散、吸引乡村集中的功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第二,中等城市可以避免大城市和小城镇所产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市病”,使城市建设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解决了小城镇过于分散的问题,提高了空间集聚效益,从而也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11/27/20221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