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_第1页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_第2页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_第3页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_第4页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11日又“北上”到山东青岛附近。“利奇马”带来的强台风、暴雨不仅造成列车、航班大面积取消和延误,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应急管理、铁路、民航等部门积极部署应对,全力防灾减灾。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强调,各地要毫不松懈,继续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019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应急部考察并主持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时指出,应急值守和防灾减灾责任重于泰山,防汛抗旱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要继续抓实抓好。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权威论述]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习近平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习近平[当前形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面临挑战]一是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预警预报精度以及信息传播水平和时效性需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城乡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避难场所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仍相对薄弱。三是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满足救灾需要,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等比较落后,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参考对策]第一,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第二,需科学应对,形成全面的防灾救灾体系。一是从预报上要加强监测,做好汛情、灾情的分析研判,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掌握防汛抗洪主动权,打好提前量。第三,突出防御重点,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堤防、大中型水库、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要加强薄弱地段、险工险段的重点防守,坚决避免大江大河发生溃口性重大险情。要全力做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重要铁路等重大设施防汛抢险相关工作。更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加强应急值守,采取巡查、巡测等多种手段,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每一个岗位。第四,要及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特别是要落实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转移避险措施,做好安置工作,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重要切入点】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是救人于水火、于危难的民生大事。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安全生产与风险防控意识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应对措施和决策、指挥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文章素材*[精彩标题]1.防灾化于心减灾践于行2.用行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3.防灾减灾救灾重在落实责任[精彩开头]示例一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既是利用地球资源以满足发展需求的历史,也是抵御和抗争各种灾害以延续生存的过程。习近平曾指出,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当今世界,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已成为广泛共识。示例二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地面沉降……人类几乎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人,永远也不可能完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在灾害中掌握更多主动,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让死神望而却步。[精彩结尾]示例一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防灾减灾,我们能做而且必须做的还有很多。要放眼长远,舍得投入,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金钱,多费一点心思。现在看似可有可无,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几何级倍增的巨大作用。示例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从强调提高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