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能力提升)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1页
高二历史: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能力提升)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2页
高二历史: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能力提升)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3页
高二历史: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能力提升)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4页
高二历史: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能力提升)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能力提升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江西昌江�景德镇一中高三月考)《礼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在《礼记·王制》中写道:“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由此可见,先秦时期()A.置民生问题于首位 B.注重粮食安全问题C.提倡农业精耕细作 D.推崇勤俭治国原则【答案】B【解析】《礼记·王制》(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强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三年的粮食积蓄,那这个国家将不成为国家了”,“在三年耕种期间,必须要有一年的粮食储备”,这表明先秦时期注重粮食安全问题,故选择B项;材料只是强调了粮食储备的必要性,没有与军队建设等问题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首位”的结论,排除A项;精耕细作是生产方式。2.(2020·江苏启东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 B.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C.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中国基层社会之所以是“熟人社会”,原因在于宗法纽带长期存在,基于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说明统治者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对地方的治理,A正确;古代基层民众没有参政议政权利,排除B;题干主旨是基层治理,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实现了长治久安,并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排除D。3.(2020·广西钦州�高一期末)北魏均田制有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A.门阀士族的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土地兼并的加剧 D.底层民众的生活恶化【答案】A【解析】均田制授田对象的变化,反映出北魏士族控制的部曲、奴婢到了唐代发展成为“杂户、官户、工商业者”,说明唐代门阀士族的衰落,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唐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项错误;“土地兼并”加剧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底层民众“生活恶化”与“家仆、奴婢”发展成为“杂户、官户、工商业者”不符,D项错误。4.(2020·福建三明�高二期末)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正遇瘟疫流行。他建造了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医院,取名为“安乐坊”。在苏轼任职期间,共医治了几千位病人。安乐坊及其运作模式受到极大关注并被朝廷在全国推广,在各地设置安济坊,免费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A.建立了完整的慈善救助体系 B.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自主权C.出现了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 D.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答案】D【解析】苏轼建立慈善性质的“安乐坊”以医治病患,这一模式被政府在全国推广,在各地设置安济坊,免费为穷人治病,说明当时的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正确;A中的“完整的慈善救助体系”有拔高之嫌,排除;B不符合史实,苏轼的行为是应急之举,并不能证明地方政府有很大自主权,排除;安乐坊或者安济坊不属于商业范畴,排除C。5.(2020·黑龙江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高二开学考试)明朝朱元璋时期,政府把普通百姓按职业划分为民户(包括儒户和医户)、军户、匠户、非正规职业户一一贾人、僧道、罪人,并且分别立籍进行管理。该措施有利于A.缓和明初的土地兼并 B.强化政府对社会的控制C.明代发展商品经济 D.遏制明朝社会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政府对民众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这主要是为了控制人口流动,强化对社会的控制,B正确;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无关,AD排除;户籍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排除。故选B。6.(2020·四川彭州�高一期末)秦晖教授曾把一般的“皇权不下县”说的核心观点概述如下:“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材料中“自治”的根源是A.中央对地方管理严重缺乏有效性 B.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影响C.宗法制较好地运用在地方管理中 D.伦理道德对地方管理的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唯物史观,“根源”即根本原因要从经济基础入手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封闭性,这是县级以下地方自治的经济基础,是“自治”的根源,B项正确;中央对地方管理是否缺乏有效性是着眼于政治因素,不是材料所述“自治”的根源,A项错误;宗法制较好地运用在地方管理中是着眼于社会因素,而不是根本,根本要从经济层面上入手,C项错误;伦理道德对地方管理的作用着眼于伦理道德的因素,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7.(2020·四川绵阳�高二期末)西周时期,对国人(周族平民)和野人(被征服的部族)实行分治,国人地位较高。战国时期,各国先后“编户齐民”,统一户籍,消除国人与野人的界限。这表明战国时期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民众赋税负担减少C.农民人身依附减弱 D.等级观念逐渐消除【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对本族的国人和被征服部族的野人实行分治,说明当时国家控制能力较弱,而战国时期实行编户齐民,统一户籍,说明这一时期国家对基层的控制力强化,即组织能力增强,A正确;户籍制度的变化并不等于赋税负担减少,排除B;题干内容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无关,排除C;D表述不符合史实,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等级观念并未消除,排除。8.(2020·陕西莲湖�高二期末)下面为汉代郡、县、乡、里的组织图。图中信息反映出汉代A.封建割据隐患彻底消除 B.地方行政机构相互制衡C.地方治理体系臻于完善 D.官僚政治体制日益成熟【答案】C【解析】汉代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在郡县之下,乡里什伍制度较为完善,而且各个层级之间隶属分明,说明汉代的地方治理体系臻于完善,C正确;A表述绝对,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容易导致割据,排除;从组织图来看,只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以及职能划分,不存在相互制衡,排除B;题干组织图是地方行政机构,缺乏中央层级的管理体系,因此无法得出官僚政治体制日益成熟结论,排除D。9.(2020·山东诸城�高二期中)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一做法A.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 B.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D.导致了地方势力膨胀【答案】A【解析】据材料“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可知汉朝的基层组织较秦朝更细化,这有利于国家对基层的管理,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故选A项;材料说的时秦汉的基层组织,并不是赋税,排除B项;政府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人身依附,排除C项;秦汉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遏制地方势力膨胀,排除D项。10.(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英国埃尔顿庄园的法庭案卷载有公元1300年19个茅舍农(农奴)涉讼的记录。他们因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被领主告上法庭。这些茅舍农坚称:他们没有装草的义务,除非他们出于自愿,主动这样做。为此法庭查阅了有关农奴劳役的惯例,然后确认:这些茅舍农必须在草地上或领主庭院里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由此可知,庄园法庭()A.完全站在领主的立场,为统治者服务B.尊重惯例、司法程序,以法律途径协调领主与农奴的权益C.基本上以法律名义偏袒了领主,但作出了让步D.是为维护庄园经济秩序而服务的,无法体现公平【答案】B【解析】材料中领主状告农奴一案,庄园法庭没有直接裁判,而是先查阅相关惯例,然后依法判决,反映出庄园法庭尊重惯例、按照司法程序,用法律协调领主与农奴的权益,B项正确;庄园法庭的判决引用了惯例,与农奴主张一致,没有遵循领主的要求,不是“完全”维护领主的利益,排除A项;“以法律名义偏袒了领主”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庄园法庭的判决体现了公平,排除D项。11.(2020·江苏泰州高三期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位同学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时搜集到下列材料,对其内容理解错误的是1832年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0~1907年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1875~1909年出台5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A.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B.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D.实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答案】C【解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前提的,所以A正确。分析表格,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每次完善,都是通过立法形式,B正确。从社会保障的内容来看,保障了一般公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劳动安全等,这必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正确。D项所述有些绝对化,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不能断言英国那时已经实现了社会公平,只能说其为实现社会公平做了很多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答案为C。12.(2020·山西祁县中学高一月考)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充分说明该政策实际上是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答案】B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北欧高福利国家福利政策调整的理解。根据提干提供的信息税前17倍和税后3倍收入差距反映的是国家利用政权通过税收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国家通过政策调整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ACD都是现象非本质。点评:福利制度是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想着通过政府扩大财政开支,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福利制度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确实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个方面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13.(2020·甘肃靖远�高一期末)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以往翻了一番还多,导致税收和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的局面。这种情况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的批评,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这表明A.高福利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支撑B.福利制度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C.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D.福利国家建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增多,导致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说明福利开支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即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故选C;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福利制度与西方意识形态无关,B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4.(2020·陕西省山阳中学高一期末)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政治家鲍威尔指出,国家承担了满足公民普遍需求的义务,这就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攻击,国家所承担的义务是无限的.随之而来的不满也是无限的。鲍威尔意在说明A.国家干预容易引发社会动乱 B.政府管理职能亟须强化C.自由放任政策得到社会认可 D.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根据“国家所承担的义务是无限的,随之而来的不满也是无限的”可知鲍威尔认为国家承担了社会保障的义务,就特别容易遭到部分民众的无限制的索取和要求,因而引来不满,说明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缺陷,故选D;AC项说法均无从体现,且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鲍威尔旨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而非强化,排除B。故选D。15.(2020·湖南怀化�高一期末)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为此,西方国家A.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B.发展了新经济模式C.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D.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为此,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故选A;20世纪90年代出现新经济,发展新经济与促进社会公平、使“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无关,排除B;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无关,排除CD。16.(2020·定远县民族学校高一月考)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 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 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答案】B【解析】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福利支出比重不断加大,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说明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没有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惠及所有国民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福利政策会加重经济增长的负担,故D项错误。故选择B。17.(2020·贵州遵义�高一期末)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C.福利制度推动西方国家实现真正的平等 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文价值和政治意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福利国家……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可知福利制度防止出现过度贫穷的人群,导致生活没有保障,影响国家统治,所以福利制度具有政治意义;根据材料“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具有人本价值,故选D;英国赢得二战是英国人民艰苦奋斗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并未放弃市场经济,B错误;福利制度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C错误。18.(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三二模)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这一状况,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改进供水系统。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政府逐步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修建下水道,移除······垃圾,······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较快,公共卫生建设没有跟上,所以迫使政府采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卫生建设,这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逐步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故选择D;只是进行公共卫生建设,没有干预经济,排除A;材料没有将工业革命前后的人民生活水平进行对比,排除B;无法体现“最早”,排除C。19.(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可知强调的是政府需要对经济进行协调,所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作用,符合题意的是A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20.(2020·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一期中)21世纪初期,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A.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B.片面照顾高收入阶层利益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化解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答案】A【解析】21世纪初期,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希腊等欧洲国家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争取减少赤字,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A项正确;缩减社会福利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照顾的不是高收入阶层利益,B项错误;二战后,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福利政策并不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C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不能化解“社会各阶层的矛盾”,D项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2020·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高三其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初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嘉靖后还承担轮流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明太祖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异化为带有一定地方割据色彩的基层政治观念。清末依靠土地、民望而长期扎根于基层乡村社会的乡绅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了。国民党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武装团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自治机关,但是也并没能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从地主手中夺取土地,然后通过鼓励基层百姓选举干部、建立基层政府,实现了“自治”应有的价值内核——民主权利。中国基层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自治。——摘编自刘凤雪、张佛《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基层地方治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化。(6分)【答案】(1)特点: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因时而变;重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2)变化:基层社会治理受西方自治观念的影响;传统继承治理体系逐渐瓦解;政党对基层治理进行新的尝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可归纳出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根据材料“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可归纳出因时而变;根据材料“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可归纳出重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作用;根据材料“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可归纳出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2)变化:根据材料“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可归纳出基层社会治理受西方自治观念的影响;根据材料“清末依靠土地、民望而长期扎根于基层乡村社会的乡绅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了”可归纳出传统继承治理体系逐渐瓦解;根据材料“国民党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武装团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自治机关,但是也并没能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可归纳出政党对基层治理进行新的尝试。22.(2020·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摘编自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不同,并说明古代社会救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救济的启示。(4分)【答案】(1)不同:宋代以前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粮食供应;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作用逐渐增大,侧重于日常生活中赈济。作用: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对政权的认同感。(2)变化:组织形态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到政府加强立法,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对社会事业进行“有限管理”。原因: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3)社会救济要符合本国国情,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健全社会救济的法律体系等;救助与教育相结合。【解析】(1)不同,根据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