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_第1页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_第2页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_第3页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_第4页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1、国民收入的衡量

2、物价水平的衡量3、失业的衡量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的衡量

A、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增长

物价

就业1、国民收入的衡量B、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市场价值……”:GDP要把许多种不同物品相加为一个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指标,因此它使用了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市场价值。

“……所有的……”:GDP要成为全面的衡量,它包括了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还包括了租金和佣金的收入。

“……最终……”:GDP只计算最终物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物品,避免对中间物品的重复计算。

B、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物品和劳务……”: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生产的……”: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并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一个国家之内……”:GDP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GN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在某一既定时期内……”:GDP衡量某一既定时期内进行的生产的价值。通常这个时期是一年或一个季度。GDP衡量在这一段时期中经济收入与支出的流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物品和劳务……”:GDP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衡量方法收入法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得到GDP的数字。不同类型的收入主要有工资、利润、地租、利息收入等。支出法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加得到GDP。四个部分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Y=C+I+G+NX。因为买者的支出必定是卖者的收入,所以收入法和支出法等价。□衡量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t年的名义GDPt=ΣPtQt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t年的实际GDPt=ΣPoQt,Po

是基期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比例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它衡量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名义GDC、GDP与经济福利

□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因此,人均GDP告诉我们经济中平均每个人的收入与支出,可以衡量平均每个人的经济福利。但GDP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影响福利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如闲暇、环境质量以及市场之外的活动。C、GDP与经济福利

□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D、其他衡量指标

GNP,NNP,PI,DPIGNP:国民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NNP:国民生产净值,是扣除了折旧损失后一国居民的总收入。PI:个人收入,是居民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缴税后的收入。

D、其他衡量指标

GNP,NNP,PI,DPI2、物价水平的衡量

A、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t期的CPI: 其中P0和Q0是基期的价格和数量, Pt是t期的价格。

2、物价水平的衡量A、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物价水平的衡量B、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企业购买的篮子物品与劳务费用的衡量指标。计算方法和CPI相同,只是所选的物品篮子不同。

C、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物价水平的衡量B、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企业购买的篮子RPI(RetailPriceIndex)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RetailPriceIndex)商品零售价格3、失业的衡量

失业者的定义: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新工作的人失业的类型(原因)摩擦性失业:因为变更工作等原因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的季节性特征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衰退)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行业的衰落引起的失业。

3、失业的衡量

失业者的定义: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就业者□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C.失业的衡量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C.失业的衡国内实际应用的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公式:国内实际应用的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九、宏观经济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基本模型

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九、宏观经济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基本模型A、总需求(AggregateDemand,简称AD):在任何物价水平上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由于存在着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物价水平实际GDP1、宏观经济基本模型A、总需求(AggregateDema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这种效应有时称为“庇古效应”。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这种效应有时也称为“凯恩斯效应”。汇率效应 :本国物价水平下降会使利率降低,从而使本国的货币贬值,使得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即汇率贬值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增加了对本国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减少,AD曲线向左移动。影响总需求的因素:自主消费变动(C):自主消费增加,会增加人们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自主消费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投资变动(I):企业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财政政策(G):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政府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货币政策(M):货币供给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外贸波动(NX):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财政政策(G):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所以总

1998-2002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2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源自中国统计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B.总供给(AggregateSupply,简称AS)总供给:在任何物价水平上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斜率:垂直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B.总供给(AggregateSupply,简称AS)总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存量和技术变动。生产要素的存量增加、技术进步会导致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向右上方倾斜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粘性工资理论: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即工资具有“粘性”,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减少从而引起企业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的减少。粘性价格理论: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物价水平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压低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粘性工资理论: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即工资具有“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生产要素存量、技术生产要素存量、技术等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预期高预期的物价水平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相反,低预期的物价水平增加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如石油价格,税收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生产要素存量、技术C、宏观经济均衡短期均衡:AD=SRAS长期均衡:AD=LRASLRASSRASPQAD1AD2eEC、宏观经济均衡短期均衡:AD=SRASLRASSRAS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A、简单的凯恩斯模型需求决定均衡产出:Y=C+I+G+NX, NX=X-M其中:C=C0+c(Y-T)c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均衡产出Y=(1/1-c)(C0+I+G-cT+NX)

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A、简单的凯恩斯模型Y=AEAE=C+I+G+NXC=C0+c(Y-T)C+IC+I+GYYAE简单的凯恩斯模型Y=AEAE=C+I+G+NXC=C0+c(Y-T)C+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也会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最主要的稳定器税制政府支出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B、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购买(G)

税收(T)C、政府购买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乘数效应:ΔY=[1/(1-c)]ΔG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B、财政政策工具乘数效应物价水平产量总需求,AD1AD2AD3200亿美元政府购买增加200亿美元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大于200亿美元。这种乘数效应的产生是因为总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乘数效应物价水平产量总需求,AD1AD2AD3200亿美元政支出乘数的公式政府购买变动=200亿美元消费第一轮变动=MPCx200亿美元消费第二轮变动=MPC2x200亿美元消费第三轮变动=MPC3x200亿美元......

需求总变动=(1+MPC+MPC2+MPC3+……)x200亿美元乘数=1/(1-MPC)支出乘数的公式政府购买变动=挤出效应利率货币量物价水平产量r2r1200亿美元MD2MD1货币供给货币市场总需求的移动当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时,支出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这使均衡利率上升,又部分抵消了总需求最初的增加.挤出效应利率货币量物价水平产量r2r1200亿美元MD2MDD、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乘数效应:ΔY=[-c/(1-c)]ΔTE、平衡预算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乘数效应:ΔY=1x(ΔG=ΔT)D、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A.

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含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货币职能

交换媒介 (mediumofexchange)计价单位(unitofaccount)价值储蓄(storeofvalue)A. 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含义41货币种类:商品货币: 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法定货币: 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而作为通货使 用的货币。货币种类:42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美国两种最广泛遵循的货币存量衡量指标是M1和M2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M2=MI中每一项+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不重要的项目美国经济中的货币43美国经济货币存量的两种衡量指标

衡量指标2001年数量包括的内容M15800亿美元

现金(currency)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s)旅行支票

5990亿美元其他支票存款合计11790亿美元

M211790亿美元

M1中每一项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不重要的项目合计54550亿美元资料来源:美联储。美国经济货币存量的两种衡量指标

衡量指标244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为了监督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两项主要职责:管制银行并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行;控制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美联储实际上如何改变货币供给?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活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45银行与货币供给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

准备金(reserves):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这种制度被成为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银行与货币供给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46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

部分准备金银行: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准备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47

现在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准备率为10%第一国民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10美元存款100美元贷款90美元现在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准备率为10%48在第一国民银行发放贷款之前,货币供给是银行中的100美元存款,但当第一国民银行发放贷款以后,储户的活期存款仍是100美元,但债务人持有90美元现金,货币供给等于190美元,因此,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在第一国民银行发放贷款之前,货币供给是银行中的100美元49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债务人用90美元购买了某人的东西,这个人又把钱存入第二国民银行。第二国民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9美元存款90美元贷款81美元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债务人用90美元购买了某人的东西,这个人又50同理,如果将这81美元货币存入第三国民银行,该银行仍是10%的准备率,于是8.1美元作为准备金,发放贷款72.9美元。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就是:同理,如果将这81美元货币存入第三国民银行,该银行仍是151初始存款100美元第一国民银行贷款90美元(0.9*100)第二国民银行贷款81美元(0.9*90)第三国民银行贷款72.9美元(0.9*81)…………货币供给总量1000美元初始存款100美元第一国民银行贷款90美元(0.9*10052货币乘数

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在这个假想的经济中,100美元准备金产生了1000美元货币,货币乘数是10。决定乘数大小的因素:准备率两者关系: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准备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而且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乘数53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美联储的货币工具箱中有三种工具:公开市场活动、法定准备金和贴现率。公开市场活动: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美联储的货币工具箱中有三种工具:公开市54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货币量;美联储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55B、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的,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是一条垂线。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高时,人们会少持有货币。反之,利率低时,人们会多持有货币。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B、货币市场

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反之,货币供给减少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利率货币量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均衡利率利率货币量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均衡利率C、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

货币政策影响投资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降低,减少了借款的成本,刺激了投资。货币政策影响消费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降低,减少了借款的成本和储蓄的收益,消费者会增加支出。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利率的降低,这又增加了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利率上升,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产出的变动。C、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货币政策影响投资货币市场利率货币量在物价水平P时的货币需求量r1r2货币供给MS1MS2货币供给从MS1增加到MS2使得均衡利率从r1下降为r2。货币市场利率货币量在物价水平P时的货币需求量r1r2货币供给物价水平产量AD2总需求,AD1Y1Y2总需求曲线P由于利率是借款的成本,利率下降使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从Y1增加到Y2.物价水平产量AD2总需求,AD1Y1Y2总需求曲线P由于利率十、短期经济波动和物价波动

1、经济周期

2、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

3、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

十、短期经济波动和物价波动1、经济周期A、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衰退(萧条)、底谷、复苏、高涨、顶峰B、经济衰退

定义:实际GDP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传统衰退: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滞胀由总供给下降引起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1、经济周期A、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传统衰退SRASAD1PYAD2传统衰退SRASAD1PYAD2滞胀SRAS2SRAS1ADPY滞胀SRAS2SRAS1ADPY2、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A、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政府支出增加,使得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去现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上升。减税减少税收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因此社会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上升。2、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A、扩张的财政政策B、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会降低,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上升,所以消费和投资会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汇率政策实行货币贬值,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会降低,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增加;同时,进口产品的价格会上升,本国对外国的进口减少。所已净出口增加,导致本国的总需求增加。B、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SRASAD1PYAD2P2P1Y1Y2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总需求增加SRASAD1PYAD2P2P1Y1Y2扩张的财政政策和C、对付滞胀的经济政策

供给学派的政策供给学派认为,减少企业所得税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会激励企业扩大产出,增加总供给,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产量会上升,同时价格水平下降。YPADAS1AS2C、对付滞胀的经济政策

供给学派的政策YPADAS1AS23、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A、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形成原因定义: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形成原因总需求增加:需求拉动总供给减少:成本推动3、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A、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形成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均衡的货币价值均衡的物价水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决定了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MS2MS1当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中物价水平更高,而货币价值更低。货币注入的影响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MS2MS1当增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一种理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V=(PxY)/M

其中P是物价水平,Y是产量,M是货币量货币数量论方程:这个方程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货币价值结合在一起。MxV=PxY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一种理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货币流通速度一直较为稳定由于V稳定,所以当M改变时,引起(PxY)的同比例变动

Y主要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当M改变而V和Y基本稳定时,M的变动反映在P上因此,当M增加时产生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代价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消费。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扭曲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名义资本收益名义利息收入混乱与不方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通货膨胀的代价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B.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或直接提高利率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会上升,投资和人们的消费会随之减少,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减少,均衡GDP和价格水平都会下降。汇率政策B.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C.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总需求下降,均衡的GDP和价格水平都将下降。增税政府增加税收,人们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总需求会相应地减少,价格水平和均衡GDP都将下降。C.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D.增加供给的政策供给学派的政策减少企业所得税能够降低起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会下降,但是GDP增加。D.增加供给的政策十一、长期增长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生产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产生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人力资本:工人受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十一、长期增长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从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追赶效应:开始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续)来自国外的投资教育产权和政治稳定自由贸易控制人口增长研究与开发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续)来自国外的投资十二、开放经济

1、国际贸易

2、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十二、开放经济1.国际贸易A.贸易的决定因素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数量国内需求国内供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价格1.国际贸易A.贸易的决定因素数量国内需求国内供给消费者剩余B.贸易的赢家和输家出口国的得失出口国内需求量国内供给量国内需求国内供给世界价格贸易后的价格贸易前的价格数量价格B.贸易的赢家和输家出口国的得失出口国内需求量国内供给量国内自由贸易的福利变动:出口国情况贸易前贸易后变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面积D表示总剩余增加并代表贸易的利益A+BCA+B+CAB+C+DA+B+C+D-B+(B+D)+D出口国内需求国内供给世界价格贸易后的价格贸易前的价格数量价格ABCD自由贸易的福利变动:出口国情况总结: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国家时,该物品的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物品的国内消费者情况变坏。在赢家利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来说,贸易增加了一国的经济福利。总结:进口国的得失进口国内供给量国内需求量国内需求国内供给世界价格贸易前的价格数量价格进口国的国际贸易贸易后的价格进口国的得失进口国内供给量国内需求量国内需求国内供给世界自由贸易如何影响进口国的福利贸易前贸易后变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AB+CA+B+CA+B+DCA+B+C+D+(B+D)-B+D国内需求国内供给世界价格贸易后的价格贸易前的价格数量价格ABCD进口自由贸易如何影响进口国的福利总结: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的时候,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来说,贸易增加了一国的经济福利。总结:关税的影响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消费的物品征收的税.关税的影响: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关税引起了无谓损失(D+F)。关税的影响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消费的物品征收关税引起的福利变动世界价格国内需求国内供给没有关税时的价格有关税时的价格数量价格ACD有关税时的进口关税BEFG没有关税时的进口没有贸易时的均衡关税前关税后变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总剩余A+B+C+D+E+FG无A+B+C+D+E+F+GA+BC+GEA+B+C+E+G-(C+D+E+F))+C+E-(D+F)关税引起的福利变动世界价格国内需求国内供给没有关税时的价格有进口限额的影响进口限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关税和进口限额都提高了物品的国内价格,减少了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福利,并引起了无谓损失。进口限额的影响进口限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进口限额的影响世界价格国内需求国内供给没有限额时的价格=世界价格有限额时的价格数量价格ACD有限额时的进口BE1FG无限额时的进口没有贸易时的均衡E2有限额时的均衡限额国内供给+进口供给进口限额的影响世界价格国内需求国内供给没有限额时的价格=世界进口限额引起的福利变动限额前限额后变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许可证持有者剩余总剩余A+B+C+D+E1+E2+FG无A+B+C+D+E1+E2+F+GA+BC+GE1+E2A+B+C+E1+E2+G-(C+D+E1+E2+F)+C+(E1+E2)-(D+F)下表比较了贸易不受限制和贸易受到进口限额限制时的经济福利:进口限额引起的福利变动C.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C.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1、国民收入的衡量

2、物价水平的衡量3、失业的衡量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的衡量

A、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增长

物价

就业1、国民收入的衡量B、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市场价值……”:GDP要把许多种不同物品相加为一个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指标,因此它使用了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市场价值。

“……所有的……”:GDP要成为全面的衡量,它包括了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还包括了租金和佣金的收入。

“……最终……”:GDP只计算最终物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物品,避免对中间物品的重复计算。

B、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物品和劳务……”: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生产的……”: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并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一个国家之内……”:GDP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GN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在某一既定时期内……”:GDP衡量某一既定时期内进行的生产的价值。通常这个时期是一年或一个季度。GDP衡量在这一段时期中经济收入与支出的流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物品和劳务……”:GDP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本图按当年价格计算□衡量方法收入法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得到GDP的数字。不同类型的收入主要有工资、利润、地租、利息收入等。支出法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加得到GDP。四个部分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Y=C+I+G+NX。因为买者的支出必定是卖者的收入,所以收入法和支出法等价。□衡量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t年的名义GDPt=ΣPtQt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t年的实际GDPt=ΣPoQt,Po

是基期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比例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它衡量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名义GDC、GDP与经济福利

□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因此,人均GDP告诉我们经济中平均每个人的收入与支出,可以衡量平均每个人的经济福利。但GDP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影响福利的某些东西并没有包括在GDP中,如闲暇、环境质量以及市场之外的活动。C、GDP与经济福利

□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D、其他衡量指标

GNP,NNP,PI,DPIGNP:国民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NNP:国民生产净值,是扣除了折旧损失后一国居民的总收入。PI:个人收入,是居民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缴税后的收入。

D、其他衡量指标

GNP,NNP,PI,DPI2、物价水平的衡量

A、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t期的CPI: 其中P0和Q0是基期的价格和数量, Pt是t期的价格。

2、物价水平的衡量A、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物价水平的衡量B、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企业购买的篮子物品与劳务费用的衡量指标。计算方法和CPI相同,只是所选的物品篮子不同。

C、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物价水平的衡量B、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企业购买的篮子RPI(RetailPriceIndex)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RetailPriceIndex)商品零售价格3、失业的衡量

失业者的定义: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新工作的人失业的类型(原因)摩擦性失业:因为变更工作等原因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的季节性特征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衰退)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行业的衰落引起的失业。

3、失业的衡量

失业者的定义: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就业者□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C.失业的衡量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C.失业的衡国内实际应用的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公式:国内实际应用的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九、宏观经济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基本模型

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九、宏观经济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基本模型A、总需求(AggregateDemand,简称AD):在任何物价水平上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由于存在着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物价水平实际GDP1、宏观经济基本模型A、总需求(AggregateDema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这种效应有时称为“庇古效应”。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这种效应有时也称为“凯恩斯效应”。汇率效应 :本国物价水平下降会使利率降低,从而使本国的货币贬值,使得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即汇率贬值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增加了对本国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减少,AD曲线向左移动。影响总需求的因素:自主消费变动(C):自主消费增加,会增加人们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自主消费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投资变动(I):企业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宏观经济基本概念-课件财政政策(G):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政府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货币政策(M):货币供给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外贸波动(NX):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财政政策(G):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所以总

1998-2002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2年国家财政支出数据源自中国统计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B.总供给(AggregateSupply,简称AS)总供给:在任何物价水平上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斜率:垂直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B.总供给(AggregateSupply,简称AS)总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存量和技术变动。生产要素的存量增加、技术进步会导致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向右上方倾斜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粘性工资理论: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即工资具有“粘性”,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减少从而引起企业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的减少。粘性价格理论: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物价水平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压低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粘性工资理论: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即工资具有“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生产要素存量、技术生产要素存量、技术等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预期高预期的物价水平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相反,低预期的物价水平增加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如石油价格,税收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生产要素存量、技术C、宏观经济均衡短期均衡:AD=SRAS长期均衡:AD=LRASLRASSRASPQAD1AD2eEC、宏观经济均衡短期均衡:AD=SRASLRASSRAS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A、简单的凯恩斯模型需求决定均衡产出:Y=C+I+G+NX, NX=X-M其中:C=C0+c(Y-T)c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均衡产出Y=(1/1-c)(C0+I+G-cT+NX)

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A、简单的凯恩斯模型Y=AEAE=C+I+G+NXC=C0+c(Y-T)C+IC+I+GYYAE简单的凯恩斯模型Y=AEAE=C+I+G+NXC=C0+c(Y-T)C+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也会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最主要的稳定器税制政府支出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B、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购买(G)

税收(T)C、政府购买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乘数效应:ΔY=[1/(1-c)]ΔG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B、财政政策工具乘数效应物价水平产量总需求,AD1AD2AD3200亿美元政府购买增加200亿美元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大于200亿美元。这种乘数效应的产生是因为总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乘数效应物价水平产量总需求,AD1AD2AD3200亿美元政支出乘数的公式政府购买变动=200亿美元消费第一轮变动=MPCx200亿美元消费第二轮变动=MPC2x200亿美元消费第三轮变动=MPC3x200亿美元......

需求总变动=(1+MPC+MPC2+MPC3+……)x200亿美元乘数=1/(1-MPC)支出乘数的公式政府购买变动=挤出效应利率货币量物价水平产量r2r1200亿美元MD2MD1货币供给货币市场总需求的移动当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时,支出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这使均衡利率上升,又部分抵消了总需求最初的增加.挤出效应利率货币量物价水平产量r2r1200亿美元MD2MDD、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乘数效应:ΔY=[-c/(1-c)]ΔTE、平衡预算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乘数效应:ΔY=1x(ΔG=ΔT)D、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A.

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含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货币职能

交换媒介 (mediumofexchange)计价单位(unitofaccount)价值储蓄(storeofvalue)A. 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含义135货币种类:商品货币: 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法定货币: 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而作为通货使 用的货币。货币种类:136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美国两种最广泛遵循的货币存量衡量指标是M1和M2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M2=MI中每一项+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不重要的项目美国经济中的货币137美国经济货币存量的两种衡量指标

衡量指标2001年数量包括的内容M15800亿美元

现金(currency)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s)旅行支票

5990亿美元其他支票存款合计11790亿美元

M211790亿美元

M1中每一项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不重要的项目合计54550亿美元资料来源:美联储。美国经济货币存量的两种衡量指标

衡量指标2138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为了监督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两项主要职责:管制银行并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行;控制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美联储实际上如何改变货币供给?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活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139银行与货币供给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

准备金(reserves):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这种制度被成为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银行与货币供给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的简单情况140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

部分准备金银行: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准备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141

现在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准备率为10%第一国民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10美元存款100美元贷款90美元现在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准备率为10%142在第一国民银行发放贷款之前,货币供给是银行中的100美元存款,但当第一国民银行发放贷款以后,储户的活期存款仍是100美元,但债务人持有90美元现金,货币供给等于190美元,因此,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在第一国民银行发放贷款之前,货币供给是银行中的100美元143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债务人用90美元购买了某人的东西,这个人又把钱存入第二国民银行。第二国民银行资产负债准备金9美元存款90美元贷款81美元假设第一国民银行的债务人用90美元购买了某人的东西,这个人又144同理,如果将这81美元货币存入第三国民银行,该银行仍是10%的准备率,于是8.1美元作为准备金,发放贷款72.9美元。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就是:同理,如果将这81美元货币存入第三国民银行,该银行仍是1145初始存款100美元第一国民银行贷款90美元(0.9*100)第二国民银行贷款81美元(0.9*90)第三国民银行贷款72.9美元(0.9*81)…………货币供给总量1000美元初始存款100美元第一国民银行贷款90美元(0.9*100146货币乘数

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在这个假想的经济中,100美元准备金产生了1000美元货币,货币乘数是10。决定乘数大小的因素:准备率两者关系: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准备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而且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乘数147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美联储的货币工具箱中有三种工具:公开市场活动、法定准备金和贴现率。公开市场活动: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美联储的货币工具箱中有三种工具:公开市148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货币量;美联储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149B、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的,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是一条垂线。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因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高时,人们会少持有货币。反之,利率低时,人们会多持有货币。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B、货币市场

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反之,货币供给减少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利率货币量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均衡利率利率货币量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均衡利率C、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

货币政策影响投资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降低,减少了借款的成本,刺激了投资。货币政策影响消费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降低,减少了借款的成本和储蓄的收益,消费者会增加支出。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利率的降低,这又增加了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利率上升,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产出的变动。C、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货币政策影响投资货币市场利率货币量在物价水平P时的货币需求量r1r2货币供给MS1MS2货币供给从MS1增加到MS2使得均衡利率从r1下降为r2。货币市场利率货币量在物价水平P时的货币需求量r1r2货币供给物价水平产量AD2总需求,AD1Y1Y2总需求曲线P由于利率是借款的成本,利率下降使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从Y1增加到Y2.物价水平产量AD2总需求,AD1Y1Y2总需求曲线P由于利率十、短期经济波动和物价波动

1、经济周期

2、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

3、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

十、短期经济波动和物价波动1、经济周期A、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衰退(萧条)、底谷、复苏、高涨、顶峰B、经济衰退

定义:实际GDP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传统衰退: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滞胀由总供给下降引起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1、经济周期A、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传统衰退SRASAD1PYAD2传统衰退SRASAD1PYAD2滞胀SRAS2SRAS1ADPY滞胀SRAS2SRAS1ADPY2、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A、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政府支出增加,使得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去现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上升。减税减少税收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因此社会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上升。2、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A、扩张的财政政策B、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会降低,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上升,所以消费和投资会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汇率政策实行货币贬值,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会降低,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增加;同时,进口产品的价格会上升,本国对外国的进口减少。所已净出口增加,导致本国的总需求增加。B、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给SRASAD1PYAD2P2P1Y1Y2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总需求增加SRASAD1PYAD2P2P1Y1Y2扩张的财政政策和C、对付滞胀的经济政策

供给学派的政策供给学派认为,减少企业所得税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会激励企业扩大产出,增加总供给,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产量会上升,同时价格水平下降。YPADAS1AS2C、对付滞胀的经济政策

供给学派的政策YPADAS1AS23、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A、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形成原因定义: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形成原因总需求增加:需求拉动总供给减少:成本推动3、通货膨胀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政策A、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形成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均衡的货币价值均衡的物价水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决定了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MS2MS1当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中物价水平更高,而货币价值更低。货币注入的影响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MS2MS1当增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一种理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V=(PxY)/M

其中P是物价水平,Y是产量,M是货币量货币数量论方程:这个方程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货币价值结合在一起。MxV=PxY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一种理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货币流通速度一直较为稳定由于V稳定,所以当M改变时,引起(PxY)的同比例变动

Y主要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当M改变而V和Y基本稳定时,M的变动反映在P上因此,当M增加时产生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代价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消费。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扭曲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名义资本收益名义利息收入混乱与不方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通货膨胀的代价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B.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