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近代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_第1页
第二讲近代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_第2页
第二讲近代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_第3页
第二讲近代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_第4页
第二讲近代中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1814.1.11—1864.6.1),原名洪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创建人、领袖。

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生日,拜上帝教民众在广西紫荆山金田村举行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向清王朝宣战。金田洪秀全像永安建制:指太平天国在永安分封诸将和确立军政制度的史事。太平军占领永安(今蒙山)后,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下诏封杨、萧、冯、韦为王,颁行一系列制度规定,太平天国的建制初具规模。永安建制旧址永安封王表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冯云山石达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阶级矛盾激化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根本原因)酝酿(准备阶段)目的: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把人民要求平等的思想用宗教理论表达出来。1.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基础)2、洪秀全的的宗教理论建设(思想基础)特点:3、宣传拜上帝教,形成六人领导核心(群众基础)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兴起北上进军措施军事上北伐西征东征政治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巩固政权的措施《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内容:

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突出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谋求天下百姓的福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1、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天下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2、产品分配原则:方法: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3、目的:“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政治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设立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票箱,公众选官。经济学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事业。文教反对迷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外交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韦昌辉杨秀清天京变乱石达开天京变乱-------使天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856年9月韦昌辉率军攻打东王府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天京安庆汉口武昌庐州寿州扬州杭州上海慈溪三河镇湘军淮军清军1864年夏,洪秀全在天京病逝。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军同入侵下关的英军激战美国流氓华尔。1860年清苏松太道吴煦和大买办杨坊出资雇佣美国流氓华尔招募外国亡命徒组成洋枪队。1860年7月,李秀成率军在清浦大败洋枪队,歼敌1/3,华尔身中5枪。

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洋枪队“常胜军”统领华尔。英国侵华分子戈登继华尔之后任“常胜军”统领,清政府授予他总兵、提督等职衔。地主武装湘军头目

曾国藩淮军头目李鸿章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不明确定都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断送了革命前程。战略上失误:偏师北伐等。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2.担负了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3.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4.太平天国的领袖提出了与各国通商贸易,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是19世纪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重大事件,客观上与各国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结)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内容结局评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的重点)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后期的重点)筹划海防,创建中国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内容工业的近代化教育的近代化军事的近代化破产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原因结局根本原因①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②顽固派的阻挠③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④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评价积极消极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②培养了大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⑤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①由官府举办,维护封建反动统治

②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不能求强③民用工业是为辅助军事工业,不能求富④经营管理腐败(结)

容闳(1828-1912),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字达萌,号纯甫。安徽安庆人,迁居广东香山(今属珠海),耶鲁大学毕业,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词解释: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戊戌变法的背景:1、外因: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1)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内因:(3)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1858~1927)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信奉孔子,1917年,伙同张勋发动复辟,被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武力镇压后失败。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严复

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天演论》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子。康有为称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

变法的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1895.春2.宣传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北《中外纪闻》强学会南《时务报》3、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论战问题(要不要)顽固派维新派维新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变者天下之公理兴民权反对君主立宪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内容实质影响维新派封建顽固势力双方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高潮:百日维新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6.11--9.21主要内容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根本触及顽固派的利益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取代光绪主持朝政的慈禧光绪帝北京中南海瀛台谭嗣同殉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5、失败:戊戌政变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三、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性质: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历史意义:1、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