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水害年预报_第1页
2019年水害年预报_第2页
2019年水害年预报_第3页
2019年水害年预报_第4页
2019年水害年预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水情水害预报编制人:技术负责人:矿长: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水害预报为了加强我矿2019年度的水患防治工作;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矿2019年水害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并进行预报。现将水害预报情况编制如下:第一章矿井相邻矿及其积水情况1、相邻煤矿XXX煤矿东北、西侧方向均有邻矿,东北与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紧邻,南侧与XXX县蜀河兴煤矿相邻,南东无邻矿。它们之间均留有50米隔水煤柱,从平面上、标高上均无重叠。若发生越界开采,两矿坑道相通,会造成越界汇水和透水事故,是水患之一。2、废弃老窑矿井周边废弃老窑情况:XXX县玉祥煤矿位于XXX煤矿东北侧,现为XXX煤矿风井;玉林煤矿位于XXX煤矿北侧;慧芸煤矿位于XXX煤矿主井北侧,已整合给XXX煤矿;新达煤矿位于XXX煤矿西北侧,已整合给蜀河兴煤矿。据访问这些小煤窑均为浅部平硐开采,现已基本无水流出。现在这部分老窑采空区已与现今矿山的采空区连成一片,由于过去开采均未留设煤柱,老空水全部流入矿井中,再由本矿井抽水外排。因此,废弃老窑积水早已疏干,不存水患威胁。第二章矿区自然环境情况一、气象、水文本区气候温暖潮湿,夏季多暴雨,冬季多雨雾,雨量充沛。据XXX县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1619.5mm,最大降雨量为1914.3mm,常集中于5〜9月以大雨或暴雨方式降落。9—12月份为霪雨季节,晴天很少。年降雨天数一般190—230天。空气相对湿度高,年平均达92%,冬季气候寒冷,海拔1360m气候低至-2.5^,夏季最高气温43°C(2011.8),年平均气温12C。无其它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利于矿山常年生产。二、地形地貌矿段地处琪长背斜南翼中段,矿区及邻近山地地貌与岩溶地貌并存,山地以脊状单面山为主,嘉陵江组泥灰岩组成北西西一南东东向分水岭。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地貌类型属深切割中山,总体南西高北东低。矿区最高点位于北西端野猪塆山头,标高约为+1437m,最低点在矿区北东侧沟心,标高约为+795m,矿区相对高差约为642m,主井口及风井口均位于矿区北侧边界附近。第三章矿山水文地质环境情况1、地表水本区属高中山地貌,岩溶发育,加之地形切割强烈,沟深坡陡,地表径流极不发育,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存在,只在非可溶岩地区发育一些小溪,但地表水一经流至可溶岩地区则转为地下水,成为补给地下暗河的水源。大气降水在矿区内沿近东西向分水岭为界,多沿斜坡经冲沟汇入沟谷后径流排泄。其中在矿区南侧汇入岩溶区转入地下而补给岩溶地下水;在矿区北侧经斜坡汇入XXX,部分地表水则沿岩石节理、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区内地下水,XXX为龙塘暗河补给区各支流的交汇地带。2、地下水据新塘矿段勘探报告,矿段内直接充水的含水层有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四段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1—3段裂隙、溶隙含水层和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前者构成B4煤层的直接顶板,总厚316m,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占8.6%)与碎屑岩间互的单斜承压多层溶隙、裂隙含水层。据大量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单位降深涌水量0.0089—0.174L/S.m,渗透系数为0.02688—0.7481m/d,为弱至中等富水,钻孔揭露的地下水位标高为+970.63—+1254.61m,煤层大部分在该水位以下;后者构成硫铁矿层的直接底板,岩性为中厚层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结核,总厚443m,岩溶发育,岩溶洼地、落水洞、溶蚀谷、漏斗、溶洞等星罗棋布,为地下水的补给创造了良好条件,岩溶水丰富而不均一,以暗河管道水为地下水存在的主要形式。龙塘暗河出口处流量0.48m3/s—61.825m3/s,变化系数129,其动态为典型的气象型。岩溶水在近暗河地带极为丰富,偏离暗河管道地区则含水微弱,甚至相对隔水。暗河水位标高+650—+746.16m,大部分硫铁矿体及煤层位于暗河水位以上。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溶隙及岩溶充水矿床。本矿区内地貌呈逆向斜坡陡坡或顺向缓坡及陡坡地形,接受大气降雨的渗入补给,在地形适宜处以泉井形式排泄。但据本次调查,由于矿区内及周边地区多年采煤的影响,矿区内浅部地下水已基本被疏干或漏失。见图13、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XXX煤矿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石灰岩、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含煤地层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等互层夹细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夹粉砂岩及薄层生物碎屑及泥质灰岩、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石灰岩及第四系全新统(Q4)残坡积层。各岩层含、隔水特征如下:(1)碳酸盐可溶岩类岩溶含水层:矿井范围内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和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第一段)、嘉陵江组(TJ)均属此类含水岩层:在此区该两含水层岩溶十分发育,在地表多见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及溶沟、溶脊等岩溶地貌形态;在地下则以岩溶洞穴和岩溶管道为其特点。大气降水通过地表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汇入地下,然后沿着地下洞穴和管道集中汇流最后在低洼处以岩溶大泉(或暗河出口)的形式流出地表补给地表河溪。(2)层状碎屑岩类构造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井范围内的P2x4+T]f17层状碎屑岩就属这类含水岩层,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其单位降深涌水量变化在0.0089〜0.174L/sm之间,富水性弱〜中等,主要由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但由于该两含水层出露于煤矿北侧的反向斜坡中、上部及分水岭地段,大气降水容易顺坡向形成地表迳流流出区外,故地下水的补给资源量较少。所以该两含水岩层的富水性较弱。该两含水层均位于可采煤层B4的开采疏干范围之内。故常将此两层合饼组成一个统一的含水岩组,为b3+4煤层开采中矿坑充水的唯一含水岩组。(3)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井范围内的P2x1〜3、T1f4+5以粘土岩、泥岩为主,主要以浅部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为主。风化带厚度受岩性和地形的控制十分明显,所以其富水程度极不均匀。接受

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但因位于浅表容易蒸发和流失,富水十分微弱。总体而言为相对隔水层。P2x1~3中粘土岩占的比重较多,其裂隙经水浸泡后容易膨胀闭合,成为比较稳定的隔水层。煤矿水文地质柱状图地层单位地层代号厚度(m)斑柱状岩性简述含(隔)水性质系统组段第四系Q10砂土、亚砂土、粘土、碎石、砾石。孔隙弱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第段7/158~111~石灰岩间夹薄层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夹泥岩。碳酸盐可溶性岩类岩溶含水层eiie|cnf.1-r飞仙关组第四加五段T俨2341ee|c上部以暗紫色厚中层状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细砂岩和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和假箭状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层,视为相对隔水层ee[ej_e灰岩。下部以紫灰色、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薄层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eIe|e—第至段寸285上部以紫灰色粉砂岩为士正为b届*况卓iff!层状碎屑岩类构造裂激弱~中等含水层土》rJ>\./匕石、rw^7岩及生物碎屑灰岩薄层及条带。下部为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生物1ec|e1e~rCe••••♦・♦・♦♦»4-.ec|ec碎屑灰若薄层。/泥岩、粘土岩、粉砂\叠系上统宣威组第四段36.…....….......石、细砂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含煤35层。110.79泥岩、粘土岩互层,夹粉砂岩、细砂岩含煤4-10层,其中B4、B3为可采煤层,B2为局部可采煤层,底部为硫铁矿层网含视隔一带隙,对化裂层相层风状水为水*一至二段—————_—-——————_下统茅口组Pjme1一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碳酸盐可溶性岩类岩溶含水层11e-F1e:rnn1~~1e

(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del)和洪冲积物(Q4ap】),零星分布于坡脚和沟谷中,富水性微弱。各含、隔水层与矿层的关系见图2。四川省XXX县先锋硫煤矿区地层情况及含、隔水层划分简表土加层单位地层厚度岩性描述含、隔水层系统组段代号(m)第四系Q0〜15以粉质、砂质粘土为主,含砂、泥岩风化碎石、块石,主要分布于岩溶糟谷及缓坡地带孔隙含水层上统须家河组T3XJ>500细〜粗粒砂岩类三个含煤段(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炭质泥岩及漫煤层弱〜中等裂隙含水层三中统雷口坡组TJ110.0该组分两段,上段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下段主要为白云质泥灰岩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叠嘉陵江组T1j225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岩,泥灰岩及泥岩岩溶含水层二段Tt232泥岩夹粉砂岩、白云岩及石灰岩互层相对隔水层系下铜街子组一段1Tti161石灰岩夹泥灰岩、泥岩中等岩溶含水层统四、五段1Tf4+5192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相对隔水层飞仙关组一〜三段Tfi~31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及泥灰U-I,有弱〜中等裂隙上宣威组或四段或长兴组P2X4或Pc321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粉砂岩、细砂岩及薄煤层含水层叠统龙潭组一〜三段2P2X1~3或pl1~3111泥岩、粘土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含煤3~12层,可采煤层3〜5层,底部为硫铁矿层相对隔水层系下茅口组+棣霞组2P1q+m443厚层~块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岩溶含水层统梁山组Pl8粘土岩、泥岩、细砂岩,夹不稳定的煤线相对隔水层志留系中统迫星哨组1S?hx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泥灰岩相对隔水层4、构造水据新塘矿段勘探报告,矿段内断层少,断距均小于20m,且规模较小,破碎带宽度一般0.19—2.0m,多由糜棱岩、断层泥组成,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因矿段内直、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多为泥质岩类,砂岩、灰岩少许,富水性弱、破碎带塑性好、贮水空间差等,是本区断裂带导水能力差、富水性弱的主要原因。但在井巷施工中发现,沿断裂破碎带、裂隙等多有滴水或线状滴水现象,分析为上水平采空区、老窑积水沿断层下渗,故矿井中所揭露的部分隐伏断层仍有一定的导水性。第四章矿井涌水状态目前矿井水主要来源于上部含水层的节理裂隙、层间水以及采空区积水,且主要沿顶板涌入,涌入方式以零星滴水为主,局部地段为线状滴水。矿坑水采用机械抽排,据调查,原XXX硫铁矿煤矿丰水期流量约为20m3/h,枯水期流量约为10m3/H,说明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较明显,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现有矿井的涌水量(Q。)、采空面积(F。)、沿煤层走向的采掘长度(L。)与未来矿井相比拟,采用下式预测未来矿坑涌水量:Qs=Q。式中Qs预测未来矿坑涌水量(m3/d)Q。已采矿坑的实测涌水量(m3/d)。Fo――已采区的采空面积(km2),L。沿煤层走向的已采掘长度(m)F设计煤矿的预计采空面积(km2)。L沿煤层走向的设计采掘长度(m)试中F。、L。、F、L均由1:5000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上量取。计算结果见下表:涌水量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表已采矿井设计矿井采空面积F(km2)采掘长度L。(m)涌水量Q。(m3/d)采空面积F(km2)采掘长度L(m)预算涌水量Q(m3/d)0.181050一般:2401.7733001334雨季:4802668从计算结果表中可以清楚地知道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未来矿井开采时矿井涌水量一般为55.6m3/h,雨季为111.2m3/h。第五章矿井生产充水因素影响情况一、矿井开采现状1、井田开发情况XXX煤矿始建于1989年,原设计生产能力30kt/a。2002年5月由“XXX县XXX硫铁矿煤矿”和“XXX县仙锋乡昌宏煤源有限责任公司(XXX井)”整合后组建的矿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函〔2007〕16号《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由原“XXX煤矿”整合相邻“XXX县仙锋乡昌宏煤源有限责任公司(XXX井)”,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210kt/a。2009年6月25日,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川经煤炭函[2009]748号文批准了该矿建设为210kt/a。2、井田开拓方式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4个井筒为全矿井服务分别直通地面。+851m主平硐(X=3123935,Y=35496395,Z=+851,a=55°)、+851m副平硐(X=3123960,Y=35496375,Z=+851,a=55°)、+851m人行平硐(X=3123906,Y=35496412,Z=+851,a=55°)和+875m回风斜井(X=3123822,Y=35497068,Z=+875,a=21°)。设计主平硐、主暗斜井运煤进风,人行平硐、人行暗斜井行人(安装架空乘人器)和进风,副平硐、副暗斜井作辅助提升,运矸、材料和进部分风,回风斜井为全矿回风,并兼作矿井安全出口。3、水平及采区划分该井田划分1个水平:即+720m水平。全矿井划分为3个采区,1、2采区为双翼采区,3采区为单翼采区,采区走向长560m〜1360m,倾斜宽400m〜580m,煤层开采采用由上而下开采,即先采B4煤层,后采B3煤层的下行开采顺序;先采一米区,再采二米区,最后开采三米区。4、一采区布置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副暗斜井及人行暗斜井分别作一采区运输上山分别作为进风运煤、进风运料、人行之用、轨道上山和人行上山,一采区再另设回风上山。一采区走向长约900m,倾斜宽390〜400m。一采区阶段垂高82m(+700m〜+782m),上部留20〜40m(斜长)的采空区隔离煤柱,布置4个区段开采,一、二、三、四区段垂高均为20m。一采区每个区段分东西两翼布置工作面,每个回采工作面沿煤层布置有工作面回风巷、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轨道巷,三条巷道通过煤层开切眼相连。工作面出口超前压力范围内采用梯形金属支架加密支护或架设抬棚加强支护,抬棚支柱选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巷道长度不少于20m。4、一采区工作面布置一采区每个区段分东西两翼布置工作面,目前于+761m水平布置有7411采煤工作面和7412抽采工作面共两个工作面,即一采一备采两个采煤工作面。布置3个掘进工作面,即一采区7413采面轨道运输巷、一采区+720m西底板抽巷和+720m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二、矿井开采对充水因素影响矿井在过去开采过程中,水平之间均未留设隔水煤柱开采;在主副暗斜井及+810m总回风平巷之上的B4、B3煤层护巷煤柱也被开采,矿井上履岩层整体下沉,含水层及隔水层均被破坏,造成巷道内顶板淋水较大;同时由于过去开采时上两个水平均未留设水仓,每个水平涌水直接至+720m水平,因此,无本矿采空区积水威胁,但增加了矿井排水难度。第六章水情水害预报结果一、矿井水文地质特点矿区大气降雨沿坡面排泄入溪沟,径流途径短,排泄通畅,仅有少量渗入补给地下水。矿区属于封闭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矿坑充水主要为上部含水层的节理裂隙、层间水以及采空区积水,且主要沿顶板涌入,涌入方式以零星滴水为主,局部地段为线状滴水。本区采煤历史悠久,矿区煤层露头线一带有老窑和老硐分而,原矿区范围内大面积米至,米空区积水是矿井充水源之一。矿井可采2层煤,煤层平均倾角120,煤层开采后,顶底板都将产生裂隙,造成矿井涌水增大。因此,应密切注意涌水量的变化情况。二、水文地质分级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地质队对我矿水患现状调查报告结论及本矿补充调查,我矿为水文地质简单类型矿井。第七章预防措施1、本矿采空区在正常情况下基本无积水,但在被淤积及堵塞的地段有积水。严禁在采空区进行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