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下-第4到8已修答案_第1页
必修一下-第4到8已修答案_第2页
必修一下-第4到8已修答案_第3页
必修一下-第4到8已修答案_第4页
必修一下-第4到8已修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第三定律分析及应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第三定=(三)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典型例题 B.大汉 所示.如果人用力推木箱顶板,则小磅秤和大磅秤上的示 T1、T2的变化情况是 A.T1增大,T2减 B.T1减小,T2不C.T1增大,T2增 D.T1增大,T2不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存在 三、针对训练 B.10C.20 D.5 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4所示、不计摩擦,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mg,(M C(M 针对训练 图 FF 一 D.四 C.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D.速度方向向西,速度大小先不断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体,A静止,B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现分别对它们加上完全相同的水平推力F,能使它们达到相同速度的条件是( A.F的方向向右,m1B.F的方向向右,m1C.F的方向向左,m1D.F的方向任意,m1=用6N水平力拉质量为2kg的物体,沿水平桌面匀速运动,若水平拉力改为10N,则物体加速 质量是3kg的木块,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在受到8N的阻力后,继续前进9m,速度减为 针对训受到的力有.其中小车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上;重力的平衡力是,作用在上;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上,方向;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课堂检测 如图8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 D.Q对桌面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 图 B.物A静止在物B上,A质量小于B质量,所以A作用于B的力小于B作用于A的力 参考答案1.AD三、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课堂检测1.ABD 5定律的应用5定律的应用即F合 或A1m1m2的木12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lKm1C.lm

l (mm D.l(m1m2 Km 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Oα60°.m1

为 3

C. D. 3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Q仍静止不动,则()A、B分别50N60N0.25;夹A、B轻弹簧2cm400N/m,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B上.4所示.F作用后静止不动.F=1N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如图5,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 二、物体的平衡·课堂检测41mF B.42Gθ角逐渐减小时,为了使物体最后静止,拉绳头的力F必须()D.无法确定

如图43所示,一物体A置于粗糙的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保持静止,用水平力F推A,当F由零稍许增加时,物体A仍保持静止,则( 44ABBCθθ角BCBC绳中的拉力的变化情况应当是()

如图45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带着质量为m的滑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如图46所示,人通过滑轮用绳拉住一平台,使平台处于静止,已知人重600N,平台重200N,则人对绳的拉力是N,人对平台的压力是N.如图47所示,在竖直墙壁的顶端有一直径可忽略的定滑轮,用细绳将重为20N的光滑球沿墙壁缓慢上拉,起始时绳与墙角的夹角为30°,最终绳与墙间夹角为60°,在这一过程中拉力F的最大值为N,最小值为N,球对墙的压力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是.如图48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顶点的正上方h处的O点,和一根长l的细线悬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靠在半球上,则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与地面夹角为60°,试求氢气球所受细绳拉力和风力的大小.参考答案(四)针对训练课堂检测37.40403RR

G; R6sinT6tanF

TF

6 3332336 3366定律的应用分析这两点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二、典型例题11m=4kg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1θ=37°µ=0.2F5s5s5s末的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222所示,质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30°角的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0.5m0.6m/s0.4m/sμ=0.1,求F的大小。(g=10m/s2)三、第二定理的应用之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F,使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0.410kg6s18mF的大小。(g=10m/s2)5kgF=40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37°0.2F5s后立即撤去,求:(g=10物体5s内的位移多大?5s末的速度多大质量为1.5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t=2.0sBABL=5.0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在和火车站都可看到用于对行李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行李放上传送带时,传送4m/sAB20m,传送带与行李箱间的动摩擦因数0.25kg的行李箱无初速度地放上传送带A端后,经多长时间被传送到B端?四、针对训练 逐渐增.逐渐减 D.先增大后减6mlm2的另一木块,先后分别用水平力mlm2使两木块都能一起运两木块间的摩擦力分Fμ1Fμ2,则两次拉动时,拉力之比为()m1F

F1F

m1F1m2F

C.变为做匀运 D.变为做变加速运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三个平行水平面的共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已知F2垂直于F3,若三个力中去掉F1,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2.5m/s2;若去掉F2,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1.5m/s2;若去掉F3,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B.2.0 C.1.5 D.4.0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7所示,则下 一物体质量为m,受到F1、F2、F3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去掉F3后,则物体的加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放于水平面上,现在物体上施一水平力F,使物体开始沿水平面运动,运动10s时,将水平力减为F/2,若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水平力F=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g取10m/s2)A、Bv=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所示,A、B11m,一物体(可视所需的时间为s(g=10m/s2)参考答案二、典型例题例 F合Fmgsincos40400.60.20.8aF合m

x1at212.45230 0.4 例 a2 2 m/s F合mgFsinFcos F三、第二定理的应用之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fF

afm

22m x12

a218m/s21m/s2

Ff F1010.41010N3(1)

x10.452 vat0.45m/s (2)a2gsincos x22

m xx1x2a2g2m/s

x2

42

m v

a1

2

Fma1mg1.580.21.510ag t4s x1222 x204 t16s ttt 四、针对训练m7定律的应用第一部分7定律的应用一、超重和失重现象V△Va↑↑↑F>↑↓↓↓↓↓F<↓↑↑F=二、注意=三、典型例题:A:定性分析:B:定量计算机上时,他最多能举起120kg的重物。问:该升降机可能作什么运动?以1.0m/s2加速度上升,钢丝绳是否会断裂?例3.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以认为物体 A.(1+L B.(1+L C.L D.L 梯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在7s内上升的高度为多少?针对训练 D.人所受的重力保持不变 D.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值最小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中,如果升降机作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N=m(g+a,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 B.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 对于站在电梯里的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千克物体。如果在电梯内弹簧秤最多能挂上40千克物体,此刻电梯在作 。(g取10米/秒2)500Nv-t4所示。在下列几段时间内,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分别为多大?(g=10m/s2)(1)l~2s内,N1 (2)5~8s内,N2 (3)10~12s内,N3 针对训练 图l.木箱中有一个l0kg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向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5g,至第3s末,钢绳突然断裂,那么,4.5s末物体对木箱的压力是( A.100 C.150 D.5电梯内弹簧秤上挂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电梯在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9.2N,若弹簧秤示数突然变为58.8N,则可以肯定的是( D.电梯加速度突然增 F.电梯突然改变加速度方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内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的示数为40N已知弹簧秤下挂着的物体的重力为50N取g=l0m/s2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大于500N B.小于500NC.等于500 D.上述说法均不 图6所示。现发现物体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D.下下降(ag),则人对地面压力为)A.(M+m)gC.(Mm)g+B.M(ga)D.Mg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一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80kg的物体,则电梯的加速度为,如果电梯以这个加速度匀加速上升,这个人在电梯内最多能举 的物体(取g=l0m/s2)。FF1140Na14m/s2,不计空第二部分瞬时问一、物体的瞬时状态在动力学问题中,物体受力情况在某些时候会发生突变,根据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物体受力共同点:(1) 变;弹簧的长度既可以变长(比原来长度大F与形变量(较之原长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的关系遵守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弹力不能突变(因形变量较大,产生形变或使形变都有一个过程,故在极短时间内可认为形变量和弹力伸)不能变短.受力后会发生较大形变(伸长Fx的关系遵从胡=二、典型题型:例1.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lcm,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g=l0m/s2)()A.2.5 B.7.5C.10 D.12.5 ( A.甲是0,乙是 D.甲是g/2,乙是针对训练 图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12所示,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拴住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用一水平外力F推木块压缩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当突然撤去外力F的瞬间,本块的速度为,加速度为,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超重和失重问题2.不是例3.agkx向 以a匀加速下降或以a 上5.h针对训练 6(1)400 针对训练 8(1)m=10kg(2)v= x= 第二部分瞬时问题1.A2.C针对训练:8定律的应用8定律的应用一、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经常会涉及到相互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类问题称为“连结体问题”图 图二、解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与三、典型例题15所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AB,其质量为mAmB。当水平F作用于A左端上时,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其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1;当水平力F作用于B右端上时,两物体一起做加速度运动,其A、B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B.N1+N2<FC.NlN2D.N1:N2 匀加速运动,A、B的质量相等,都是m,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3.如7所示,质量ml的物m2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仅能承6N的拉力的线相连。ml2kg,m23kgFmlm2,使物体运动起来且不致把绳拉F的大小和方向应为() 图成水平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当车厢以一定的加速运动时,ab绳受到的拉力变为零,求此时第二部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静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问加在木板上的力F多大时,才能将木板从木块和地面间抽出来?系统以l02针对训练 若撤去F1若撤去F2若撤去Fl若撤去F2两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11所示,A、B的质量分别M、m,Aμ1,BA之间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B受到的摩擦力()A.等于 D.大小等于

12所示,A、BmAmBFlF2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A、B间的压力。 图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15。若重物以加速度a下降(a<g),则人对地面压力为( m1l0kgm220kg16所示。两物体与水μ1=0.1,μ2=0.2F80N向右的水平力,使它们一起做加速运动。取g=l0m/s2,求:若F1从右向左作用在m2上,求的作用力μ1μ2(或水平面光滑N1/N2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细绳连接后,放在水平桌面上,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若对其中F1,若桌面粗糙,恰好拉断细绳时的水平力为F2,下面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