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三国鼎立课件1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三国鼎立课件1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三国鼎立课件1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三国鼎立课件1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三国鼎立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而史书里的曹操是一个能谋善断、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一页,共28页。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1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二页,共28页。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第二页,共28页。2课前预习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2.哪次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4.夷洲是现在什么地方?第三页,共28页。课前预习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第三页3一、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第四页,共28页。一、官渡之战历史背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第四页,共24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②、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人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不可以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警惕;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刘备(161—223),字玄德。b、客观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能舍弃优势;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曹操袁绍第五页,共28页。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曹操袁绍第五页,共28页。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六页,共28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六页,共28页。6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第七页,共28页。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第七页,共28页。7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

官渡官渡之战一、官渡之战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第八页,共28页。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官渡官渡之82、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特点:意义: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割据战乱的局面。第九页,共28页。2、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统一北9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渡之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乌巢以少胜多第十页,共28页。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公元200年官渡官10二、赤壁之战历史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孙权曹操第十一页,共28页。二、赤壁之战历史背景:孙权曹操第十一页,共28页。11

孙权(182—252),字仲谋。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二、赤壁之战第十二页,共28页。孙权(182—252),字仲谋。在张昭、周瑜等人的12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曹操评价他:“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二、赤壁之战第十三页,共28页。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13内容二、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第十四页,共28页。内容二、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第十四页,共28页。14二、赤壁之战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1.时间:208年2.交战双方:曹军vs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十五页,共28页。二、赤壁之战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15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曹军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五万二十万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第十六页,共28页。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曹军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五万二十万16第十七页,共28页。第十七页,共28页。17

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合作探究:第十八页,共28页。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18战役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同点典型战例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胜利原因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交战方都有曹操一方参加战争性质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影响都对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点时间200年208年交战双方曹军——袁绍曹军——孙刘联军结果曹军大败袁军孙刘联军战胜曹军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启示集体不论大小,团结就是力量;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能舍弃优势;不可以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警惕;不用骄傲,骄兵必败。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第十九页,共28页。战役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同点典型战例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191、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1)、背景:①、曹操:赤壁之战后,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北方;②、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③、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三、三国鼎立第二十页,共28页。1、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三国鼎立第二十页,共28页。20三、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政权名称称帝时间建立者都城(今名)魏220年曹丕洛阳(今河南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四川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江苏南京)第二十一页,共28页。三、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政权名称称帝时间建立者都城(今21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②、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人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b、客观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集体不论大小,团结就是力量;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第二十二页,共28页。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第二十二223.孙吴开发江东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曹魏重视农耕2.诸葛亮治蜀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第二十三页,共28页。3.孙吴开发江东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曹魏重视农耕223夷洲第二十四页,共28页。夷洲第二十四页,共28页。24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第二十五页,共28页。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第二十五页,共28页。25

图示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晋P84:课后活动1.答:(1)、①、景象:东汉末年荒凉、惨绝人寰的景象;②、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人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2)、①、“壮心”是指: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②、结果:没有实现;③、原因:a、主观原因:曹操贸然挥师南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再加上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当,最终在赤壁兵败北撤。b、客观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与发展,无论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都尚未成熟。2.答:两次战役中胜方取胜的因素都有指挥得当、策略运用巧妙和军队战斗力强等,而败方战败的因素都有指挥者骄傲轻敌、指挥失误等。第二十六页,共28页。图示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26随堂演练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C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三顾茅庐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A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D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A、海南岛B、台湾C、澎湖列岛D、辽东半岛B第二十七页,共28页。随堂演练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C227历史园地:如果你是曹操,怎样打赤壁之战?第二十八页,共28页。历史园地:第二十八页,共28页。28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而史书里的曹操是一个能谋善断、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一页,共28页。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29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二页,共28页。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第二页,共28页。30课前预习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2.哪次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4.夷洲是现在什么地方?第三页,共28页。课前预习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第三页31一、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第四页,共28页。一、官渡之战历史背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第四页,共232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②、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人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不可以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警惕;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刘备(161—223),字玄德。b、客观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能舍弃优势;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曹操袁绍第五页,共28页。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曹操袁绍第五页,共28页。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六页,共28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六页,共28页。34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第七页,共28页。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第七页,共28页。35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

官渡官渡之战一、官渡之战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第八页,共28页。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官渡官渡之362、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特点:意义: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割据战乱的局面。第九页,共28页。2、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统一北37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渡之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乌巢以少胜多第十页,共28页。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公元200年官渡官38二、赤壁之战历史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孙权曹操第十一页,共28页。二、赤壁之战历史背景:孙权曹操第十一页,共28页。39

孙权(182—252),字仲谋。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二、赤壁之战第十二页,共28页。孙权(182—252),字仲谋。在张昭、周瑜等人的40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曹操评价他:“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二、赤壁之战第十三页,共28页。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41内容二、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第十四页,共28页。内容二、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第十四页,共28页。42二、赤壁之战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1.时间:208年2.交战双方:曹军vs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十五页,共28页。二、赤壁之战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43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曹军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五万二十万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第十六页,共28页。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曹军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五万二十万44第十七页,共28页。第十七页,共28页。45

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合作探究:第十八页,共28页。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46战役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同点典型战例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胜利原因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交战方都有曹操一方参加战争性质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影响都对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点时间200年208年交战双方曹军——袁绍曹军——孙刘联军结果曹军大败袁军孙刘联军战胜曹军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启示集体不论大小,团结就是力量;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能舍弃优势;不可以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警惕;不用骄傲,骄兵必败。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异同比较第十九页,共28页。战役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同点典型战例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471、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1)、背景:①、曹操:赤壁之战后,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北方;②、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③、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三、三国鼎立第二十页,共28页。1、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三国鼎立第二十页,共28页。48三、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政权名称称帝时间建立者都城(今名)魏220年曹丕洛阳(今河南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四川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江苏南京)第二十一页,共28页。三、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政权名称称帝时间建立者都城(今49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②、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北方农业生产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人民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b、客观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集体不论大小,团结就是力量;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等因素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第二十二页,共28页。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第二十二503.孙吴开发江东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曹魏重视农耕2.诸葛亮治蜀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第二十三页,共28页。3.孙吴开发江东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曹魏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