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的 有 限 与 无 限_第1页
人 的 有 限 与 无 限_第2页
人 的 有 限 与 无 限_第3页
人 的 有 限 与 无 限_第4页
人 的 有 限 与 无 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有限与无限远志明、由于科学开阔了眼界,今天大概没有人还像科学初兴时一样,乐观地相信人的理性能够尽知宇宙的囊底。《华盛顿邮报》在评选一千年来最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时,将下面一件事列为“最大的讽刺”:人类不得不重新承认,信心、直觉和情感,至少与理性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理性崇拜主义的破灭,再次突显了人在宇宙中的有限地位。然而,认为人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乐观态度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怀疑。许多人以为,我不能影响天地,也不能改变他人,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当是天经地义,也是力所能及的。在对自身命运的支配上,人的能力难道不是有限的吗?严家其先生冷静的反省颇具启发性。当然这首先是人生对他的启发。从投身改革、支持学运到流亡海外,世事沧桑,命运炎凉,多少回身不由己,多少事出乎意料,善良的心恐怕不愿去数算了。人们说,弱者顺命,强者立命,然而谁是强者呢?秦始皇是强者吧?历史却没有按著他的意思“秦二皇秦三皇”地延续下去,他自己几度怕死寻访仙丹反而五十岁就死了。唐太宗李世民是强者吧?没想到吃了天竺方士的长生不老药中毒而亡。自封“圣神皇帝”的武则天是强者,她天天疑神疑鬼,死后只留下了一块无字碑。毛泽东是强者,自己落得个孤家寡人,凄楚可怜,越活越糟糕。邓小平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吗?他没有像刘少奇一样被毛孩子们斗死,却像个活木乃伊一样给妥善保管了起来。很简单,人若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活就不会有这么多失意和无奈;人类若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间就不会有这么多不幸和痛苦。人啊,不过是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已,不过是像瞎子渴望看见前面的道路而已。但瞎子毕竟是瞎子。我想对家其兄的“三因素”加一些补充。人作任何一项决定,首先都有动机。这动机在弗洛伊德,说是“本能”,在弗洛姆“第三期心理学”,说是“需要”,总之不外乎人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利益”。利益驱使人的理性能力去评估、衡量、作决定,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这个“利益理性决定”的过程中,有他的情绪始终相伴随,干预著理性能力的运作。同时,又有他的良知时隐时现我说时隐时现,是因为有些决定并不涉及良知,如决定喝桔汁还是喝白水对身体更有益;还有一些涉及良知的决定,如是否离婚,利益、理性和情绪很容易会把良知“习惯性窒息”良知若出现,则对决定过程中的理性起审视的作用。下面是世人作决定的一般公式:二、我在这里不作任何价值判断,只谈一谈这个决定过程的有限性。“利益”是狭隘的:个人、集团利益的狭隘性显而易见;常被政客高举、冠冕堂皇的国家民族利益,正是造成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大规模战争、最多百姓伤亡的根源;即使只有极少数经典科学家和慈善家才能真正为之献身的“全人类利益”,也常常会由于忽略人类之外的自然系统而导致一系列“人类集体自私”的祸害,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理性”是有限的:不仅是理性能力的有限,更表现为理性能力的运用通常也是由利益目标驱使的,所以“理性在制造恶中能起非常大的作用”。“情绪”是自我的:他常常是利益得失和理性判断的伴随物,如压迫剥削会使人愤怒,民主理念会诱人激动。但情绪也可以毁坏利益与理性的巧妙联盟,显出愚蠢的“纯然可爱”或不顾一切的“凌然可敬”。四、试想,狭隘的利益驱使有限的理性,在个人情绪的伴随下去作决定的时候,结果会如何呢?一方面,他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利益目标的要求,一定会有他想不到、摸不透的地方;另一方面,假定他的决策完全满足了目标的要求,也只是满足了他自己的目标,一定会同他人的目标有摩擦、有冲突,这种冲突甚至会彻底打乱他的决定。个人命运的飘泊不定和人类命运的变幻莫测,都源于此,以致于我们对下面的奇怪现象已经熟视无睹了:每个人和整个人类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策划明天、掌控自己,结果是流产、失控、出人意料;然而每个人和整个人类每天仍在绞尽脑汁策划明天、掌控自己,结果是……这令我想起那出有名的话剧:等待戈多……又令我想起那个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滚下来,推上去,又滚下来还有一个比喻:人类是一条巨大的航船,船上的每个人都依著自己的决定,朝不同方向摇橹。在相互冲突的合力中,这条船便驶向了谁也不晓得的一个地方。我倒觉得,是每个人都在摇著自己的一只小船,拥挤在有限的水域中碰来撞去,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定和方向,实际上谁也决定不了自己去哪里,看上去只是每个人都在奋力争取著什么,一代又一代地碰撞著,直到沉没到水底,消失了为止。五、可悲的不是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本是人的本相;可悲的是人自以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便是人的自欺了。人的自欺,是利益和理性的无限膨胀引起的。人的利益本是有限的,却自我无限化了,即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现代人的消费享乐早已深深地淹没了“人类必需〃的水准线,成了滔滔泛滥的洪水了。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却有无限的冲动,想知道一切,并千方百计持守著“能知道一切”这一虚假的自信。康德曾透彻地揭露说,人的理性能力总想知道自身能力以外的事,即想“象神一样”(圣经),结果总是陷入“二律背反”,不可自拔。利益原本狭隘却自我无限化,就叫贪婪;理性能力原本有限却自我无限化,就叫僭越。《圣经》将这两点都概括在人吃“智慧果”的原罪中。有限的东西却以无限化的方式行事,这正像瞎子自以为能看见便自信地行走,隐含著极大的悲剧和危机。六、这不是太悲观了吗?你是不是导向了“宿命论”?不是。人除了有限的一面,还有真正无限的一面,只是常常被忽略、被压抑著罢了。让我们从良知说起。前面我一直没提良知在“做决定”过程中的作用,因为良知在当今世人的利益追逐和理性盘算中的地位,实在是微乎其微。但人的良知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人也不知道良知的来源。康德曾说,他对一切都不感到惊奇,唯有当他仰望星空和自问良心时是例外。后来他将良知称作“绝对命令”,是人应当无条件遵守的。家其兄在《民主中国》创刊号上的短文,就叫“良知是上帝的声音”,现在他说“良知的声音最接近上帝的决定”,也许是他意识到上帝会有更真切更有力的声音吧。中国古人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和“四端”之说,说得也是良知这一面。七、很明显的事实是,良知并不附合利益和理性,倒总是反对人在物质上的贪婪和理性上的狡诈,俨然是“内在的公义”。良知的存在表明:人是一个矛盾的存在物;人之为人不仅是物质与理性的混合体,还有一个超越其上、也就是超越其有限短暂自私狭隘之上的独立声音。这是令最伟大的理性主义者康德惊奇的声音,也是一切罪人、恶人、贪婪世人都无法消除的声音;这是令《罪与罚》中那个人不知鬼不觉的杀人犯坐卧不宁、寝食不安的声音,也是令《悲惨世界》中的贼犯“冉阿让”不能不流泪忏悔的声音。像良知一样,人身上还有另外两样东西,也是来自上帝而超越物身与理性的,这就是信心与直觉。人凭著坚定的信心,可以冲破按照理性判断不可能冲破的障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样,人凭著信心也可以进入凭借理性能力无法进入的信仰境界,这件事更是遍及人类古今。人的直觉是一种召之不来、挥之不去的神奇能力,很象中国人说的“悟性”,能产生莫名其妙的“灵感”和“异象”。理性对它的行踪望尘莫及,而一旦它出现,理性要去否定也无能为力,只能困惑地乖乖顺著它去思索求证。库恩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证明大科学家们都难以解释最初的灵感是如何出现的;至于上帝的启示,显然更要用直觉去领悟了。比如,用理性去分析天空大地自然万物,最多导致一些知识;若用直觉去体悟,则能发现你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浑然一体的大生命中,你甚至能感受到这个巨大的生命体跳动不息的脉搏,以及它背后那令人敬畏的智慧与权能。八、信心、良知、直觉,这三样东西都是上帝所赋予,可以用来与上帝沟通的。它们或许是上帝赐给人的灵、即人身上上帝之形象的三方面属性。它们超越了人身上物质与理性的有限性。它们是人的内在矛盾中属于上帝的那一方。它们的存在表明人的生命中有永恒的因子,既不随著人的利益和理性而起伏,也不会随之而消亡,“因为上帝把永恒放在人心里〃(圣经)。尽管这些永恒的因子在一个日益张狂、享乐、贪婪、僭越的世界上,越来越隐而不显,但他们无比重大的价值,正是在他们渐渐失去时,方才渐渐显露了出来。前面所提《华盛顿邮报》一千年反观中那个“最大的讽刺”,便是一个证据。只是原本来自上帝的,若不复归上帝,就是残缺不全软弱无力的,即便意识到了他们的价值也没有用。而一旦复归上帝,人身上永恒的因子便将人生带入永恒的境界,那时,人才能真正地发现并实现(在那里发现就是实现)自身本来具有的无限性。问题就在于,一方面,人若不凭借信心、良知和直觉能力,便无法通向上帝;另一方面,人若不通向上帝,其信心、良知和直觉能力就在狭隘有限的利益、理性和情绪的膨胀中奄奄一息著。这就是人走向上帝的大困难之所在。因此,在很早以前,上帝走向了人。藉著道成肉身的耶稣,人的灵魂的重生、人的无限性的焕发有了一条道路。只是要走上这条通向永恒的道路,人依然要乘著信心、良知和直觉的翅膀,而不能靠利益和理性这双惯于行走在地上的脚。因为那是一个无限的、属灵的国度,“上帝为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圣经)。九、在上帝里,信心、良知、直觉都复活强壮了的人,他作决定的过程应当是:对上帝的信心是信仰者的力量和意志所在。与上帝相连的良知就是信仰者的博爱。以直觉领受从上帝而来的异象则是信仰者最大的智慧。在上帝里,“爱”代替了“智”,“良知”代替了“理性”,成为人作决定的中枢,而“完全的信靠”与“活在异象里”便是最可靠的保证。那么,驱使世人作决定的个人“利益”哪里去了?耶稣说“你们若不舍弃一切,便不配作我的门徒”。个人“情绪”呢?被融解在“归回安息、平静安稳”的婴儿般心态中了。至于人的“理性”,你要全然否定吗?不。有限的理性此时已恢复了其有限的本相,不再是作决定的准则,而只是工具;不再是会计师,而只是算盘;它顺服于良知、信心和直觉,也就是顺服并执行“上帝的决定”。一个人怎么知道上帝对他的决定?当他的信心、良知、直觉都打开了,他自然知道:上帝要他去爱,爱生养我们的天父,爱天父创造的自然,爱天父一切的儿女,包括你所憎恨和厌恶的人……康德仿佛在这里说:这里是“彼岸世界”,在这里,理性一无用处;这里是天国,“天国在你们心里”(耶稣),这里要靠信仰。自然,当人睁开祷告的双眼正视这个硬邦邦的“此岸世界”时,人的理性就有用了,但不是以它惯常的自恃和精明去否定、而是去执行上帝“爱”的命令:在公司里,在学校里,在团契里……在职业中,在生活中,在研究中……用时间,用金钱,用生命……对骨肉之亲,对陌生人,对一切不晓得上帝之爱的人……十、此时,人的决定就不是奠立在人的有限性一面,而是奠立在人的无限性一面,这一面原本是属上帝的。无限性一面一旦在上帝里确立,就全然包含著有限性一面。人内在的矛盾就消除了,心灵归于平静,人的“决定”——与其说是人的决定,不如说是人对上帝的顺服,即“上帝的决定”一一便与人的命运相契合。这种契合就在于:人以无私的投入而全然了悟了自己的命运。因为这命运不再以一己的浮沉为内容,乃是以荣神益人为宗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