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

云》三篇课文。本组课文带领学生了解更加奇妙的世界,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天地之间的

神奇与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文编排

《我们奇妙的世界》通过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

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

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

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感情。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

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

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写清楚”的内

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

写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

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大熊猫,然后根据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

习作。

【单元核心目标】

1.本单元的课文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世界的奇妙之处,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2.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课文有条理地整理信息,介绍事物的方法。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认识个生字,读准个多音字,会写个字,会写个词语。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243363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自然段。

3.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

范、写匀称。

4.熟读并记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L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2.知道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能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好处,能借鉴课文的表达仿写句子。

4.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5.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6.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7.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

容。

8.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

累的语言的意识。

9.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10.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L

2.实践活动:

(1)观看中央一套《人与自然》栏目。

(2)假期参观当地的海洋馆。

【单元任务群设计】

能说出课文分别从那方会写天空和大地。

三・齐1:感悟奇妙世界/

把写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物能说出课文是从啷几个方声耒表现海底世

是F二:了解海底世界

清界的景名奇异和物产本定的.

会借助关就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整务三:欣觉火烧云景象

息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汉之情.

介绍国宝大熊猫

借助给出的信息并查找相关资料。

国统中心把特点写具体.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语言运用: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课前解析】

关注题目:本课的题目对全文具有统领作用,文章围绕“奇妙”展开了具体的描写。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顺序,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关注语言:文章语言生动,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如大雨过后,地上形成众多小水洼,

这一个个小水洼,却成了有趣的镜子。由闪烁的群星想到千万支发光的小蜡烛,由房檐上落

下的小水滴想到一颗颗珍珠...

【教学目标】

1.认识“呈、蔚”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

“奇妙、呈现”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呈、蔚”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

并积累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咱们先来共同领略几处风光景致。(出示课件3)

2.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发现。

4.教师小结过渡:世界是多彩的、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

藏。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同时,利用图片与音乐

相融合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周围世界的奇妙,发现这些美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5.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学生书空:我们奇妙的世界,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理清顺序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我们奇妙的世界”“奇

妙”在何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3.(出示课件5)呈现蔚蓝雕饰变幻光辉光芒刀剑模型

教师组织读词语:学生自读两遍,开火车读,齐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4.(出示课件6)学习多音字“劲”。

预设:读后鼻音的时候表示有力气有力量,例如:劲风、强劲、刚劲;读前鼻音的时候

表示力气、力量,可以组词为:使劲、干劲、费劲。

5.(出示课件7)教师检测识字效果:识字小游戏认读词语:雕饰普通光辉光芒

模型

6.(出示课件8)教师组织交流:“我们奇妙的世界”究竟“奇妙”在何处呢??

学生活动:交流汇报,试着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

预设:“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作者在第1自然段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7.(出示课件9)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些写世界的奇妙?

学生找到句子后汇报,预设:

“你看天空的珍藏一一”

“再看大地的珍藏一一”

教师小结: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作者是从天“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

界的奇妙。教师板书:天空大地

8.梳理结构,理清脉络。(出示课件10)

师生交流:本文先总的介绍“我们的世界是奇妙的”,再具体描写天空是怎样奇妙,大

地又是怎样奇妙的,最后写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全文正是按照“总起一分述一总结”

的结构来写的,条理清晰。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结构,从几个方面把事情

写清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掌握生字的读音,从而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

课文结构,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明确课文是从“天空”“大地”两方面来描写世界的奇

妙的。引导学生找到划分课文结构的句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总起一分述一总结”的结构

形式。)

三、品析天空之“奇妙”。

1.(出示课件11)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是按什么

顺序写的?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

2.学生活动: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出示课件12)

预设L从“清晨,太阳升起”“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黑夜降

临了”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是按“清晨一落日一黑夜”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预设2:“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

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这句话写出了清晨的太阳这种奇妙的美。教师板

书:清晨的太阳

3.教师追问: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还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

4.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作者还选择了“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群星”这些事物来写天空。教师板书:

云彩、水洼、落日的余晖、夜晚的群星。

(1)品读“太阳”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3)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

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①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美?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L通过“粉红色”“蔚蓝色”体会到日出颜色的奇妙。

预设2:“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朝阳又

大又圆的特点。

②学生活动:欣赏日出时天空变幻色彩的图片资料,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当时的奇妙。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4)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

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①教师提出问题:落日的余晖也十分美妙,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美的?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作者善于观察,捕捉到了颜色的变化,“金色”“红色”“紫色”这是多么美丽

的颜色啊!让我们感受到了落日的奇妙。

②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5)作者通过太阳升起和落下时颜色的变幻,让我们感受到

多彩的天空是那么美好。

(2)品读“云彩”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6)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

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故事……

①教师提出问题:云彩的奇妙之美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作者写了云彩有很多形状,让我感受到了美。

②教师追问: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师生交流:这里是省略了由各种形状的云彩引发的无数想象。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7)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喈喈啪啪地降落到大地

上。

①教师提出问题:你从“又黑又重”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云彩的奇妙之处:在天空中飞行,各种形状;下雨前,云彩又黑又重。

②小练笔(出示课件18)你能想象出云彩的哪些形状?请你用“有的云彩像

它在讲的故事”的句式想象说话。

预设1:有的云彩像一只奔驰的骏马,它在讲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

预设2:有的云彩一片连绵的雪山,它在讲一个惊险的故事。

③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出示课件19)这部分作者主要抓住了云彩变化的形状、颜色

来写的,云彩是极其普通的,但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千变万化,常常能引发我们

许多美妙的联想。

(3)品读“雨点”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20)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喈喈啪啪地降落到大地

上。

①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僻嘿啪啪”拟声词,这里是写雨点打在大地上的声音,写出了雨点急、雨

大的特点。

②教师指导朗读。

(4)品读“水洼”“群星”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21)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

射着我们的脸。

①教师提出问题: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写出了浅水洼的有趣、奇妙。

预设2:“就像有趣的镜子”“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些都是作者的联

想。

②(出示课件22)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群星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师生交流:第二句,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点。

③(出示课件23)小练笔: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群星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

烛在发光。

教师过渡: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再根据图片仿写两句吗?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猎狗像箭一样跑走了。雪像花瓣一样从天空飘落下来。

5.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4)第2-8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空的日出、云彩、

雨点、落日、群星,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6.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5)为什么作者说这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云彩在天空中飞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告诉我们奇妙的故事。

预设2:雨后地上的水洼能映射出我们的脸,好像在和我们玩耍。

预设3:落日的余晖好像在天空涂上颜色,在表演变脸绝技呢!

预设4:天上的星星一堆一堆的,好像在开生日宴会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天空”的奇妙之处,抓住重点语句,借助

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对内容的感悟、理解,体会作

者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主要特征,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按照一定顺序把“奇妙”

写具体。)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26)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指导“呈、芒、普、型”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幻、诱、润、冰、佥h模”是左右结构的字,“通”是半包围结构

的字。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诱、佥h型”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

27-29)

(设计意图:加强写字教学,夯实读写基础,巩固生字词。)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0、3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大地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事物的奇妙写具体的,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够说出对课文中心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回顾内容

教师导入:(出示课件3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奇妙世界中的“天空”,这节课我们学

习“大地”,继续领略这奇妙的世界。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二、品析大地之“奇妙”。

1.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33)朗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想一想,那大地又珍藏了

什么?

2.学生活动:同桌之间交流。

预设: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大地的奇妙的。

(1)教师过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到大地去看看植物生长的奇迹。

(2)教师提问: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1:春天植物生长、各种颜色诱人的水果

预设2:夏日一一大树

预设3:秋天--蝴蝶、鸟儿、秋风、

预设4:冬天-一冰柱、小水滴。

3.交流句子:(出示课件34)再看大地的珍藏——

(1)师生交流:这是一个总起句。

(2)教师提出问题:大地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

学生汇报交流。

4.体会“春”的生长奇迹。

(1)交流句子(出示课件35):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

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①教师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你们能读出植物的什么特点?

②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春天植物在生长。教师板书:春天:植物的生长

③教师小结:春天到了,种子渐渐“生根”“发芽”“开花”,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植

物生长的奇妙。

(2)交流句子(出示课件36):我们能看到各种颜色诱人的水果,圆涧的鲜红色的樱桃,

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①教师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中,你们又读出了水果的什么特点?

②师生交流:“鲜红色、深紫色、浅黄色”体现了水果颜色各异。

③学生活动:给上面的词语配上相应的水果图片,再指名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水果颜

色的丰富。

5.体会“夏”的绿荫奇妙。

交流句子:(出示课件37)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1)教师提出问题:此时此刻你就坐在这夏天的绿荫下,你会说些什么?

(2)学生想象说话。

预设:这么炎热的天气,坐在绿荫下乘凉真是太舒服了!

教师板书:夏日:绿荫清凉

6.体会“秋”的神奇。

(1)教师出示要求:(出示课件38)指名读第13-15自然段,交流作者眼中认为奇妙

的地方。

(2)教师提问:这里写到了秋天的什么特点?文中还写到了秋天的什么事物?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抓住“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

着泥土振翅飞翔”“树枝颤动,树叶飘落”来感受秋的神奇。

预设2:抓住秋风、小动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教师板书:秋天:落叶、秋风、小动物

(4)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读。

7.体会“冬”的有趣。

(1)交流句子:(出示课件39)“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从房檐

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①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作者觉得冬天奇妙的地方是什么。

②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L有冰柱、水滴。教师板书:冬天:冰柱、水滴

预设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体会冬天的冰雪奇妙。

(2)小结学法:(出示课件40)大地上有春天生长的植物,夏日的树荫,秋天的光芒、

动物、风和落叶,冬天的冰雪等等事物,让我们感到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板书:喜爱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1)为什么作者认为春夏秋冬这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夏秋冬看到的事物,写出这些普通事物的奇迹和生命

活力。

预设2:我们身边的普通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如

此美好,有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大地”的奇妙之处,抓住重点语句,借助

图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奇妙,升华情感。

L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2)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告诉了我们

什么?你发现作者强调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出示课件43)我们要善于观察,寻找。

3.(出示课件44)[师提出问世:第17自然段列举了几样极普通的事物:卵石、模型、

羽毛,它们美在何处?

交流句子: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

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普通的事物变美;发现普通事物带给人的好处,

可以使它变“美”。

预设2:有趣、奇特。

4.(出示课件45)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

的”这句话的理解。

师生交流: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当中的,都是美的,但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寻找。

比如流动的小溪、鸣叫的蝉儿、嫩绿的小草、不断跳动的秒针、被压在路面上的铺路石、被

风吹动的风车……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46)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7)

3.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8-49)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长河落日扁(节选)》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0、51)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4)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与爸爸妈妈互相讲讲自己眼中世界的

奇妙!

【板书设计】

清晨的太阳、

我云彩

们‘天空水洼

妙落曰的余晖_

的夜晚的群星r喜爱

界ɪɪ(春天:植物的生长

[大地夏日:绿荫清凉

秋天:落叶、秋风、小动物

I冬天:冰柱、水滴J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云彩

的奇妙形状和大地上的动植物以及景物,表现了世界的奇妙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

比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得生动具体,语言生

动有趣,感情真挚深厚,充满了童真童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无

比热爱。

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接着梳理文

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内容概括。设计步步为

营、扎实有效。

文中所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

这些事物的特点,也不易觉察其中的奇妙和乐趣,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

解、在读中感悟:作者所描述的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的事物、景物。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比如I,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

者描述的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发生了哪些奇妙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

力,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

然的思想感情。学生基本能够从事物中体会到美,但是对于事物的不同变化、形态特征、具

有生命力等方面较难理解,需要教师从中点拨、引导,指导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

味,感受世界的奇妙。

23海底世界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语言运用: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思维能力: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是如何表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课前解析】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不仅整体结构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

一个段落也都是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

关注首尾:课文以问句开头,结尾作答,相互呼应。

关注段落:课文中间部分的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如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共

5句话。第一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接下来二至五句具体介绍了5种动物的

活动方法。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比如,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使用拟声词将海底动物的声音描摹地惟妙惟肖。还有“窃窃私语”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并不是没有声音,只是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

“海底、宁静”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

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意思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理解

并积累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海底世界的景

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领略海底的神奇与美丽。

3.教师导入新课: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神秘的海底世界。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海底世界,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图片,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文中哪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5)出示词语:窃窃私语警报肌肉达到细胞煤炭储量金属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6)学习多音字“差”

预设:当它表示“稍微;较”的意思时,读“Cha”,可以组词为“差异、差别”;当

它表示“不相同;不相合”的意思时,读“C向”,可以组词为“差得远、差不多”;

当它表示“被派遣去做的事”时,读“沙司”,可以组词为“出差、差使"。

(3)(出示课件7)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识字:小鱼游啊游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8)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活动: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L第一自然段“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以问句开头,点明主题。

预设2: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预设3: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回应

问题。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是按“总起一一分述一-总结”的结构来写的。

5.(出示课件10)教师提问:研读课文第1、7自然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开头设问,引出了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通过抓中

心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抓住“宁静”悟“趣”

教师引导:大家可以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来感

知每一段的大意。

L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意思。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从第一句可以看出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预设2:还能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

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2.教师追问:海底的光线怎么样?

师生交流:海底光线暗。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侧面写出了海底的

宁静。教师板书:海底宁静、黑暗

(二)抓住“声音”说“趣”

1.(出示课件12)教师出示要求:朗读第3自然段并概括主要意思。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底到底有声音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汇报交流:海底有声音。第一句是个设问句,还是本段的中心句,总领全段,还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出示课件13)读下列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交流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预设:“窃窃私语”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海底动物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写出

海底动物发出声音轻、小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写出类似的句子吗?

学生进行仿写拟人句。

预设: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出示课件14)精读第3自然段,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交流句子: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

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海底小动物们都发出了哪些声音?

(2)师生交流:这段话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先告诉我们海底是有声音的,那

里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然后为我们作了具体介绍。

(3)教师提出问题:这句话中列举了哪些动物的哪些声音?

学生汇报交流: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以及打鼾的声音。

(4)教师追问:句子结尾处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汇报:表示省略了其它声音。

(5)(出示课件15)教师出示要求:想象一下,海底动物还有那些声音,试着写一写。

学生活动:尝试完成小练笔。

预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有的像小猫一样瞄瞄;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有的像小鸡

一样叽叽;还有的像喜鹊一样喳喳……

(6)教师指导朗读

(7)教师总结:海底世界其实不是宁静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发出各种各样的声

音,的确是一个景色奇异的地方。教师板书:海底有声音、各异

4.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句式、理解重点词语、进行仿写训练、品味朗读,层层深入,更深刻地

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四、学习写字,书写指导

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示课件16),注意读准:翘舌音“参",后鼻音“宁、旺、

攻”。知道“宁、官、参”都是上下结构,“宁”和“官”是上宽下窄,而“参”则是上窄

下宽。“汪、险、攻、推、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推”的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

重点指导“官、参、推、迅”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17-20)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1、2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是如何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

富”的。

2.体会“窃窃私语”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3)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学会了通过分清层次和找出关键句来概

括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看看海底景色怎样奇异,物产怎样丰富。

二、抓住“活动”读“趣”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4):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

写的,并圈画出来。然后再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1)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出示课件25)

(2)教师提问: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师生交流:“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句话是本段的关键句。教师板书:

动物活动方法各异

(3)教师追问:围绕关键句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预设1:文中写了“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预设2:写了“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预设3:还写了“贝类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6)这个自然段先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

方法”,再分开写各种不同动物的活动方法不同: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梭子鱼每小时能游

几十千米,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2.交流语句(出示课件27):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

旅行。

(1)教师提出问题:将“免费的长途旅行”换成“移动”好不好?

(2)学生汇报交流:不好,因为这句话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

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贝类的活动方法,非常有趣。

3.教师指导朗读练习

(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你们把自己当作海底的小动物,加上动作,介绍一

下自己的活动方法吧,让我们了解地更深刻一些。

预设:生读海参时候结合课文内容语速可能要慢一些。

预设2:生在读梭子鱼和乌贼、章鱼时语速要快一些。

预设3:生读贝类的时候,觉得比较有趣,可能会读得轻松活泼一些。

教师相机指导。(从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指导)

(2)齐读第4段。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齐读的方法,丰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

样方法理解文本,进行朗读表达。)

三、抓住“差异”思“趣”

1.教师过渡:(出示课件28)认识了海底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

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2.教师出示要求:(1)读第5自然段,圈画出这一段的关键句。

(2)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3.学生汇报交流

(1)教师引导:”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是本短的关键句,总写全段。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植物的差异体现在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9)

预设1:从''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色彩差异大。

预设2:“最大的海藻”和“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两者进行举例说明,同时进行对比,

说明形态差异很大。

(3)教师总结:课文分别从色彩和大小两个方面来写海底植物的差异。通过列举不同颜

色表现色彩的差异,列举最小的和最大的植物来表现大小的差异,这样通过对比一目了

然,表现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教师板书:植物色彩多样、大小不一

4.教师指导朗读。

5.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0):想一想:课文第3-5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师生交流:都是先总述后分述,分述时围绕着关键句来说。

6.(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小练笔:请你运用总一分的结构,写一段话

学生活动:完成小练笔。

预设:大自然的景色不胜美丽。春天,万物复苏,迎春花向我们吹响春天的号角,带给

我们希望;夏天,百花齐放,垂柳向我们展示百媚千娇的柔情,带给我们心醉;秋天,

天高云淡,大雁向我们传递无言的信念,带给我们力量;冬天,银装素裹,松柏向我们

宣告百折不挠的精神,带给我们坚强。

四、抓住“蕴藏”赏“趣”

1.(出示课件32)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

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朗读第6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交流句子:(出示课件3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

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预设:“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稀有金属”说明矿产资源丰富。

3.(出示课件34)教师拓展:稀有金属:地壳中储藏量少,矿体分散的金属。如锂、

被、锄、钛、钢...

4.学生齐读感受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教师板书:矿物丰富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中心句,分析如何将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

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五、总结提升(出示课件35)

六、结构梳理(出示课件36)

七、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7)

这篇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

设海洋的积极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8、39)

教师安排学生了解仿生学,欣赏歌曲《踏浪》。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了解仿生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通过梳理写法,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1)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2)教师布置作业:以课文第一句话“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

是怎样的?”为开头,向家长介绍海底世界的特点。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走向生活,实现语文学习的迂移运用和生活化。)

【板书设计】

海底宁静、黑暗

底海底有声音、各异

世景色奇异

动物活动方法各异

界物产丰富

植物色彩多样、大小不一

矿物丰富›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

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设计

“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学好生字新词,使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梳理结构,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写法,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精读感悟、有感情朗读来突破课后问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首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勾画,再进行

集体交流、指导学习、感情朗读。在教学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学生都要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

会。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清楚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精心地设计,第4自然段引导学习,通过列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深入小结。最后以读代讲,品读体会。第5自然段在引导的基础进行

放手学习,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第一句话写清楚的”。

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指名读、齐读、补充填空读,特

别是丰富多彩的课件丰富了学生想像的空间,使教材变成鲜活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

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提高,引导学生读出奇异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

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与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

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2火烧云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

语言运用: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思维能力: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审美创造: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课前解析】

关注景象:早晨或傍晚,大气层云层比较厚,而且太阳光是斜射的,这就加大了光线穿

透云层的难度。这时,只有红色和橙色光在穿过云层时减弱得最少,自然只有它们可以穿透

云层,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形成光彩夺目的火烧云奇景。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平实但精妙。首先用词丰富,尤其是颜色词。如叠词:“红彤彤”

“金灿灿”;不同颜色糅合一起:“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

比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其次排比句的运用,如“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成串的排比写出了火烧云一连串颜色上的变化,读来赏心悦目。

【教学目标】

1.认识“喂、盈”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字,会写

“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喂、盈”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字,会写

“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

1.教师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2.教师新课导入: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吸引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赞美

它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优秀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萧红(出示课件4)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

神”。代表作:《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作家,深度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火烧云?课文是

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找到相关语句,圈画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喂猪笑盈盈红彤彤跪着寺庙一模一样镇静

揉眼睛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7)学习多音字“模”。

预设:当它表示“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的意思时,读“出百”,可以组词为

“模样、模板”;当它表示“规范、仿效”的意思时,读“36”,可以组词为“模型、模

仿、模拟”;

(3)(出示课件8)识字小游戏

(设计意图: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

碍,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9)什么是“火烧云”?

2.学生活动: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预设: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0)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大家可以从文中找一找点明顺序的语句,如“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

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3)师生交流:课文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的

顺序记叙的。教师板书:上来了下去了

(设计意图:以火烧云为切入点,主题鲜明。对于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的“火烧云”,通

过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让学生初步理解。明白火烧云名字的由来,也感受到火烧云这种

自然现象的绮丽壮美。)

四、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出示课件11)教师出示要求: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火烧云上来时的

美景。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2):从“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

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您老是

金胡子了”这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火烧云的威力真大,把世界都变成金红色的了。

3.(出示课件13)交流句子:火烧云出现后,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

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1)教师过渡: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

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教师板书:红

(2)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透过“霞光”这部分的学习,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4.(出示课件14)教师提出问题:火烧云有什么特点?朗读第2、3自然段,圈画相关

词句。

5.交流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预设1:“红彤彤”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明亮而饱满。

预设2: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探究颜色变化的特点(出示课件15)

(1)教师提出问题: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

(3)教师追问:都有哪些颜色?

师生交流: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教师提出问题:四个“一会儿”串连起表示颜色的词语。“一会儿”说明时间怎么

样?从四个“一会儿”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颜色不仅多,而且变化快。

(5)师小结:四个“一会儿”构成排比句式,说明颜色变化不仅多,还非常快。教师板

书:颜色多变化快

(6)教师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

(7)(出示课件16)教师小结:梳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学生活动:体会火烧云的色彩明媚又惹人喜爱。

(8)(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问题:朗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为什么用顿号而不用

“和”呢?

交流句子: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葡萄灰和梨黄和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师生交流:使用顿号能使语速更快。正好表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

7.(出示课件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