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_第1页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_第2页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_第3页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_第4页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解析: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解析: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解析: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如今,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解析:教育的确要为社会服务,但只有阶级社会的教育才具有阶级性。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解析:1)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三、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四、简答题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较强;专制性突出;宗教性较强;道统性突出;理论性较强;象征性突出;教育生产相脱离;教育为封闭教育;现代教育特征:教育生产紧密化;学校教育民主化;教学手段科学化;培养全面发展化;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思潮;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到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规律之一;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答: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劳动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变化而变化;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五、论述题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意义:(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2)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即使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也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3)明确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拓创新的人才。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答:我认为教育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以人为本。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人生观。(2)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使学生个性、优点的发展。(3)循序渐进的教育观。教师应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他们内心都是积极向上向前发展的。(4)以爱育人的教育观。老师要以爱作为基础和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去关心和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第二章教育功能一、单项选择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二、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值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4、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指: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三、简答题1、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答: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还有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的功能。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答:教育相对独立性包括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步。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或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就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必然会失去自身存在的必要性。3、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答: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四、论述题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答: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答:(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3)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五、案例分析题1.《新疆,你怎么了》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这是教育向负向功能发展的体现。只有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第三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10.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A)。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二、解释名词教育目的(狭义)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三、辨析题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解析: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解析: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解析: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解析: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社会因素制约;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制约;时代的制约;未来社会的教育思想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答: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以整个社会的宏观价值观为核心,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论述题“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答:不可能实现。因为:1、当今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物质的需要而不是精神;2、不管老师还是家长注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3、学生当前普遍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人际交往并不乐;六、案例分析题;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答: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新--------------------------------------------------------------------------------1、当今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物质的需要而不是精神、情感、审美的需要;2、不管老师还是家长注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实践;3、学生当前普遍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人际交往并不乐观;六、案例分析题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答: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A.教师中心B.民主平等C.授受关系D.教学相长E.尊师重教2.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D)。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3.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D)。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新教师的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D包括以上三者4.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专门职业的观点,是(B),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A1959B1966C1985D19695.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始于(A)年。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A),二是教育技巧,三是教育研究素养。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12.“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A.创造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1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二、辨析题1.教师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解析: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指以“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使之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为主要专职人员。教师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和主体力量。2.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两种途径。(×)解析:除了这两种途径,还有师范教育这个途径3.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从知识的传授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生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4.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解析: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培育人的特殊劳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劳动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三、名词解释1、教师P83教师是指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使之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权利P91教师权利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益。3.师生关系P110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态度等。4.教师专业发展P100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师劳动的基本特征。答:1、复杂性;2、示范性;3、创造性;4、专业性;5、简洁性;6、长期性2.简述教师专业化答: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现代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随着国民教育制度重心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转移,而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迅捷发展。3.简述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答: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因为,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与他对社会的贡献。其次,教师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满足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4.简述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答:传授者---促进者;管理者---协助者;遵从者---开发者;教书匠---研究者五、论述题试述新时期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答:(一)高尚的师德。(二)宽厚的文化素养。(三)专门的教育素养。(四)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将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判断能力、反应能力、评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等。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教室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尤其强调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综上,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它不仅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的基础,而且是造成教师劳动价值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六、案例分析案例1:分析案例《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并谈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答:这位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首先她违背了老师对待学生的公平性原则,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关注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利的,对学习优越者造成不良的的优越感,对学习差生造成弱的心理抗打击能力。其次这老师还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的优缺点,老师应该正确积极引导,使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劣势最大化弥补。此案例提示我们要建立一种平等,互信,互爱的师生关系,要想做到这样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一视同仁兼因材施教;2、提高自生素养,培养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养。3、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案例2:《两个孩子·两个老师》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及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9月21日,9月23日)。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桌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的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摘自《中国青年报》1999年7月12日)[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你心目中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绝对的更喜欢第二位老师,因为这个老师真正懂得怎么教学,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是相互依存的,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的,共同成长的,在人格上是平等互尊的,在人际关系中是民主的,在心理情感上是互容互信的,以上两位老师,只有第二位做到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身心素质。第六章课程一、单项选择1.请在下列与教育目的相关的范畴中,选出顺序正确的一组(C)。A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课时目标B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时目标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课时目标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时目标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类为:(B)、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A知识目标B认知目标C事实目标D知道目标3、隐性课程是(B)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课程B、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课程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4、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主要包括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A)A、综合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本位课程D、发展主义课程论5、“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B)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卢梭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B)A、课时分配B、开设哪些学科C、学科顺序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7、范例方式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C)A、布鲁纳B、赞科夫C、瓦根舍因D、杜威8、泰勒课程设计的四个基本步骤是(A)。A、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B、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综合课程、进行课程评价C、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设计、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D、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9、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D、劳动技术教育三、名词解释1.课程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狭义:课程指各类学校为了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2.课程方案课程方案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校及其专业的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机构定制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3.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的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学校教学指导性文件。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厅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三、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课程有什么作用答: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是教育目的的载体与实现路径。作用:(1)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保证(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4)为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2.课程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什么P123答:(1)课程设计,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研制的主要依据(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3)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校展开教育活动的最重要资源。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答:学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的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亦作“分科课程”,主要包括科目本位课程、学时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是古老的应用广泛的课程类型,起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累积下来的文化遗产。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从而丰富和增长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亦叫经验课程,主要包括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是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会。4.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答:(1)改变课程过于专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时候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5.如何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P136;答:课程设计一般分为学科中心设计、学习者中心设计;第七章教学理论;一、选择题;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A布鲁纳B布卢姆C赞可夫D夸美纽斯;2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A布鲁纳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5.如何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P136答:课程设计一般分为学科中心设计、学习者中心设计和问题中心设计,了解了课程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怎么规划自己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了,至少要考虑以下九个方面: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专题、学习材料、学习方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评价方法程序、时间安排、空间和环境。第七章教学理论一、选择题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A布鲁纳B布卢姆C赞可夫D夸美纽斯2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A布鲁纳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A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A上课B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E提高升学率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是我国教学论专家(C)在其他代表作《教学论稿》中提出的观点。A、李秉德B、吴文侃C、王策三D、滕大春6、苏联著名教育家(D)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A、凯洛夫B、维果斯基C、斯宾塞D、赞科夫7、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A)在1980年提出的。A、巴班斯基B、赞科夫C、维果斯基D、戈里8、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B)。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9、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原则是(B)。A、教学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最优化原则D、巩固性原则10、下列直观手段中,(D)直观程度最高。A、语言直观B、多媒体教学C、模象D、实物1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A)。A、学记B、大学C、孟子D、礼记12.教学因素包括(C)。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B.学生、教学内容、环境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二、辨析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解析: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所以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解析:①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3、教学就是教育。(×)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谈业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学与教育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展、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可以方便知识的理解加以巩固,但方法多种多样,不一定按照这种方法来教育。5、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培养和发展智能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解析:智力因素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非智力因素则是独立运行,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三、名词解释1、教学广义:教学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教学指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定制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健康个性的过程。4、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答: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资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测评教学效果。2、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答:(1)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为,并且是间接地学习。(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主。要是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3、谈谈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于教学活动各之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存在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际系原则(3)启发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5、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理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学习步步深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得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五、论述题1、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答: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引导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习主体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感情、是想培养目标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由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同时该主体地位应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纠正等作用,此外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应试教育下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提示: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答:应试教育只能解决考试相关的能力强化问题,并非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教育。知识被教师视为现成的成果,学生只需要接受、记忆、再现即可。这种教育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目标取向的片面性再加上学生机械地重复学到的知识,必然导致“高分低能”。3.为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提示: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反映了学生的的认识规律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有成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自己的智能和情操,毕竟要靠学生个人主动探究与反思,要通过个人的经验不断改组、改造和提高才能实现。其次,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在我国,最早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艺术,把握时机,当学生处于“心愤口悱”、有强烈求知欲和正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应适时进行诱导、点拨,以“开其意”、“达其辞”。外国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也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学习步步深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得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六、实例分析1.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答:该教师言行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因为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时,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只有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当代更是需要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人才的快速成长。2.请分析下述案例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一位小学老师在讲“天花板”这个词时,向学生作了如下提问:问:“你头上是什么”7答:“是头发”。问:“头发上面呢”答:“帽子”。这时老师有些急了,厉声问道:“帽子上面是什么”这个自以为答得不错的学生看到老师动怒,又惊又怕地伸手摸一摸帽顶,摸到个小洞,便答到:“老鼠咬的洞。”惹得哄堂大笑。答:此案例违反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因为材料中老师没有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而进行及时施教,还有就是老师的启发诱导不得法,启发诱导的目的不明确。3.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答:此案例遵循了教学的主观性原则。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引导性讲解相结合(3)从直观感知抽象理解(4)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帮助儿童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答:此案例遵循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学习步步深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得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5.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答:此案例遵循了教学的主观性原则。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3)采取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4)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教学,但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第八章教学实践一、选择题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D)。A、教师教的方法B、学生学的方法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形式D、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2.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C)。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3.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A)。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B、双边性、教育性、情感性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D、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4、(A)教学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A、讲授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实验法5.(B)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大的应用性,但对太复杂、太简单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A、实验法B、发现法C、练习法D、讲授法6.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A)。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贝尔——兰卡斯特制D、分组教学制7.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A)。A、作业、参观、讲座、辅导B、作业、参观、讲座、;C、参观、讲座、辅导、上课D、讲座、辅导、上课、;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B),其;A.写教案B.课后辅导C.制作课件D.熟悉学生;9.课时备课的结果是(D);A.上课B.熟悉教材C.布置作业D.编写教案;10.教学策略具有目的性和(A);A.主体性、调控性B.知识性、调控性C.调控性、;11--------------------------------------------------------------------------------A、作业、参观、讲座、辅导B、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上课C、参观、讲座、辅导、上课D、讲座、辅导、上课、课外活动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B),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A.写教案B.课后辅导C.制作课件D.熟悉学生9.课时备课的结果是(D)。A.上课B.熟悉教材C.布置作业D.编写教案10.教学策略具有目的性和(A)。A.主体性、调控性B.知识性、调控性C.调控性、趣味性D.主体性、高效性1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行为分教学行为和(C)两大类。A.主教行为B.助教行为C.管理行为D.对话行为12.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B)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A.学生B.教材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13.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A.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C.讨论法、参观法、实验法D.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发现法13.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14.我国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A、考查、考试B、期中考试、学期考试C、书面测验、闭卷考试D、口试、笔试二、名词解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根据年轻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三、辨析题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解析:因为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2.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解析: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学生能力的发展不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发的进行,认为学习了知识就自然而然的发展了能力,或有了能力就自然掌握了知识的看法都是错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转化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3.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解析: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俩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知识越多,思想道德水平越高。4.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解析:考查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小规模的检查与评定,考试是指对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考试和考查是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的俩个组成部分。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解析:"教学有法"既指在教学中存在一种稳定的具体的方法、手段,又可以理解为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也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法则;"教无定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与途径,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建立在"教学有法"的前提下,教师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和教学规律,才能根据自身教学需要自由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四、简答题1.上课的常规要求都有哪些答:(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恰当(5)教学语言艺术精湛(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式教学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3.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答:(1)上课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作用的直接表现,对教师来说,是他的思想、教学能力的反映,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个性的反映,上好课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上课的准备,课外作业、课外辅导、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都是在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的。4.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答:(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恰当(5)教学语言艺术精湛(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5.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要注意多样性和有效性(3)讲究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艺术性(4)恰当地以“姿势助说话”,以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配合讲授6.什么是谈话法,运用此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的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谈话中心、要求、提问的对象等要周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有启发性,多样性(3)谈话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4)谈话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答案,支出谈话过程的优缺点7.简述教学的几种水平的特点。答:记忆水平:这是一种低水平的教学,主要特点是教师老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输,不会引导、启发,学生则停滞在死记硬背、机械掌握、一知半解上,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理解水平:主要特点是教师认真详细讲解了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认真听讲、思考与练习,基本上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了教学任务。探索水平:这是教学的较高境界,主要特点是教师注重引导、启发、讲解、示范;善于提出发人深思、能挑战学生智慧的问题。五、论述题为什么班级上课制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有没有不足之处答:原因:(1)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制度(2)以“课”为单位,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的知识(4)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不足:(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的机会少(3)学生主要是接受现成的学习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4)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个别学生的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教学内容、时间、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不能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6)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六、案例分析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答: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第九章学校德育一、选择题1、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C)。A、社会政治意识B、思想观念C.育德D、无答案2、(C)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A、皮亚杰B、杜威C、柯尔伯格D、无答案3、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A)。A、涂尔干B、罗杰斯C、卢梭D、无答案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C)。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A)。A、针对性B、多开端性C、全面性D、长期性6、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C)。A、应是相同的B、应是完全不同的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7.德育的主要途径是(A)。A.各科教学B.班主任工作C.说服D.榜样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A)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A.知、情、意、行B.思想、情感、目标、行动C.思想、意志、目标、行动D.知、情、思、行9.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理想教育D政治教育10、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B)。A、德育方法B、德育内容C、德育模式D、德育过程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A)A、政治经济B、学生年龄特征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D、教育者的价值观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A)。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社会实践教育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A)。A、讲解B、典范C、表扬D、批评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B)。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讨论法D.品德评价法1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辨、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C)。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讨论法D.品德评价法1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C)。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7.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是(D)。A.坚持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B.坚持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C.坚持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D.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二、名词解释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的活动。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说服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是学生心悦诚服地弄懂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修养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三、判断题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与交往,是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过程,因此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解析: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3、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解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德育原则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主要内容和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解析: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适用于所有学生。5、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解析:推行学校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从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6、劳动教育就是劳动知识与技术的教育。(×)解析: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几种形式。(√)解析:情感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环境因素,以情感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8、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解析: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四、简答题1、简述德育的概念、意义和中小学德育的任务答: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的活动意义:(1)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到的觉;(2)规范学生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3)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4)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答: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3、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4、学校--------------------------------------------------------------------------------意义:(1)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到的觉醒(2)规范学生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3)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思想(4)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是他们中优秀分子将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答: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3、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社会教育。4、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心理咨询法、生活指导法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答: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也就是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品德包括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在德育过程当中,有以下三个特点:德育具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德育具有多开端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育具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此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答: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该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爱护、尊重、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3)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要严肃批评兼热枕帮助,严禁任何形式体罚或冷嘲热讽。3.运用说服教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明确目的性,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切忌一般化,空洞冗长,唠叨。(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所选内容、表达方式、力求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并乐于实践(3)注意时机,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几遍,而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六、分析题(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以下问题)1、初一(四班)的陆亮在他的信中说:“他最近感到无所适从,有两位任科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学他们所教的学科,学不好就考大学无望,班主任说我们不应只顾学习,还要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全面发展;妈妈说我帮助别人太傻,让我们以后不要做那些吃亏的事。”陆亮为什么会无所适从你认为教育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无所适从的状态请用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P318)答:(1)原因:这是由学校德育和家庭的道德目标与内容不一致所致,反映在个体的身上,从而造成了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学生的德育形成、发展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由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这要求各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前后一贯,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相互衔接。(2)措施:学校的各种教育力量要与学生的需求一致,案例中的教师恰好背道而行;学校要与家庭、校外教育机构及社会团体加强联系,形成三方教育网络;相互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衔接工作,保持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连续系统性;2、台湾女作家三毛上小学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三毛发挥出色,考了较高的分数。但数学老师不相信她,认定她作弊,并随即出了一套难度很高的试题,让三毛一人做。结果三毛一题也没有做出来。老师用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0,然后逼她到走廊和操场上当众展示她的“分数”。三毛从此变得害怕进学校,以致最终逃学。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请用有关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理论进行分析。答:不对,首先,这位老师违背了德育原则。(1)疏导原则,对青少年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即使学生有了缺点、毛病,行为上出现了过失,错误,也要注重疏通思想,提高自觉。更何况学生是否有作弊都没调查清楚,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一套难度很高的试题。(2)长善救失原则,没有“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对学生抱有成见,没有看到学生的努力,只是固执地以为她一定是作弊的。(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该老师没有尊重和信赖学生,而爱护、尊重与信赖孩子又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次,该老师德育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接受,用毛笔在脸上画0,还逼她当众展示,最终导致学生逃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应通过说服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3、小康平时写作业龙飞凤舞,难以辨认。任课老师多次批评也不见效。一次,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张贴出去,小康非常生气,立即把作业撕了下来。课代表把情况立即向班主任作了汇报,班主任肯定了课代表的责任心。当班主任走进教室的时候,小康情绪有些紧张,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可是,班主任平和地说:“你们知道小康为什么把自己的作业撕掉吗他是在为自己作业写的潦草而生气,撕下来正是为了把作业抄写工整。小康的作业是能写好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之间小康惭愧得低下了头,可同学们的脸上却表现出将信将疑的样子。第二天,小康真的把一份抄的工工整整地作业重新贴在了“批评栏”内,并在作业下面写道:“请看我以后的实际行动吧!”这一案例说明了品德评价法运用时有什么要求答:品德评价法是指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表现予以褒贬、判断的一种德育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预防和克服不良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对不良品德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调节品德认知向品德行为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品德评价法的功能在于,使学生从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了解、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能强化学生积极因素,矫正和克服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调节作用。4、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都没有捡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