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3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4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素养目标】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虚词、通假字等文言知识,了解并掌握状语后置这一特殊特殊句式。2.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3.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4.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教学重难点】1.从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2.鉴赏孟子出色的论辩艺术,学习“迂回婉转”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点拨法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古往今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或者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或者为了自己的同胞能享受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或者为了国家的和平独立敢于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们无一不是用切实的行动甚或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他们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光辉的业绩如同漆黑的历史航程上的一座座耀眼的灯塔,引领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齐桓晋文之事》,跟着孟子走进那个时代的家国天下。一、知人论世.了解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3.了解《孟子》《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4.相关背景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一次谈话的记录。它集中地阐述了孟子反霸道、尊王道的政治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实现这一政治主张所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作品。5.解题①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②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觳觫(husu)胡龁(he) 彼恶(wU)知之TOC\o"1-5"\h\z.. . .褊(b询n)小忖度(cunduo)便嬖(pianbi). .. ..莅(li) 商贾(gu) 惛(hun)赡(shan). ...三、文本研究【思考1】解释加点词语并疏通文意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不得已),则王(行王道以统一天.. .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安民,养民)而王,莫之能御(阻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往)?’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释放)之!吾不忍其觳觫(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若无罪而就(走向)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不识有诸(“之乎”的合音)?”..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舍不得)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的确)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 ..易之也。”曰:“王无异(对……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他们)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知之?. ..王若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理所当然)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这)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厨房)也。”..TOC\o"1-5"\h\z王说(同“悦”,高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揣测)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这样)行之,. .. .反(回头)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禀报)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整. . ..车的柴火)。’则王许(认可)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偏偏、却)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表示被动)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何以(怎么、用什么)异(区分)?”. ..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告诉)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敬爱)吾老,以及人之老;.TOC\o"1-5"\h\z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于寡. ..妻(正妻,一说为贤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拿)斯心加诸(之于)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天. . . . ..下),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儿女)。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丈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考虑)之!.. .“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王兴甲兵,危(使……处于险境)士臣,构怨(结怨)于诸侯,然后快(痛快)于. . .. .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指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指绚丽的颜色。TOC\o"1-5"\h\z.. .. ..“采”同“彩”)不足视于目与?声音(指音乐)不足听于耳与?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 ..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开辟)土地,朝(使……朝见)秦楚,莅(临视,指统治)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如此)所为,求若所欲,犹(犹如)缘(攀登,爬)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像)是其甚与?”.曰:“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同“盍”,何不)亦反(回到)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天下.TOC\o"1-5"\h\z之欲疾(憎恨)其君者皆欲赴诉(奔走求告)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明事理,糊涂),不能进于是(达到这一步)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愚钝),. ... ..请尝试(试行)之。”..曰:“无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至于)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 .无恒心,放(放纵)辟(不正)邪侈(过度),无不为已。及(等,等到)陷于罪,然后从而(接着就)刑(处罚)之,是罔(同. . . . .. . .“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养活)妻子,乐岁(丰年)终身饱,凶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 .. ..轻(容易)。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只是)救死(摆. . ..脱死亡)而恐不赡(足),奚(何)暇(空闲)治(讲求)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种植)之以桑,. .. . .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鸡、豚(小猪)、狗、彘(猪)之畜,无失其时(季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 .其时(指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慎重办理)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之教,申(申诫,. . .. .告诫)之以孝悌(敬爱兄长)之义,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者不负(背着东西)戴(顶东西)于道路矣。老者. .. .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思考2】划分文章层次明确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思考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一下文章的论证思路。明确中心论点是“保民而王”。文章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全文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气势磅礴,十分严密。【思考4】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章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圣人也会说谎么?明确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思考5】试分析为什么“王笑而不言”,孟子又是怎么做得呢?明确①齐宣王不得不承认自己所怀有的“大欲”,但还是不肯具体说出它的内容;②孟子于是就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宣王“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称霸天下的“大欲”;③接着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邹与楚之战来比喻小不敌大,从而说明寡不敌众的道理,使宣王死心塌地地暗中承认这种“大欲”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思考6】孟子提出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试概括。明确①“制民之产”。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甘愿为国家出全力。孟子非常重视人心的背向,只有人和,才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所以“人和”是施行王道的根本。②“谨庠序之教”重视教育。让老百姓懂得礼仪,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特别注重教化,注重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品德修养。【思考7】试分析本文“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明确要看清文章的三个波折。第一个波折:概述: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分析: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说,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第二个波折:概述: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分析: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路。第三个波折:概述: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分析: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彳爰快於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总括:文章中的这三个波折,呈现出迂回曲折的特点,千回百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这都是由齐宣王认识上的曲折决定的,课文的这种准确的记录,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