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42021学年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某一文化所代替。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该文化遗存在下图对应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根据“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某一文化所代替。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璧薄如蛋壳”可得出大汶口文化被龙山文化取代,而“蛋壳陶”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即图上的①,A项正确;BCD项是仰韶文化、大汶口、良渚文化,不是龙山文化,排除BCD项。故选A项。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i)。”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 B.政权与族权结合C.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D.大小宗分工明确【答案】D【解析】根据“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i)。”并不能看出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是如何的,D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这是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宗法制度之下,按分封制进行封国,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士大夫的等级序列,大宗与小宗的分工及身份明确,等级森严,体现了族权与政权的结合,家国一体。ABC项都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3.《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关于材料所述制度的表述有误的是A.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 B.主要流行商周时期C.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井田制,在这一制度下,土地国有而非周天子实际占有,而且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实际占有土地,而非周天子,A项符合题意;BCD项对井田制的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4.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说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在并立中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提倡“仁政” B.老子提出“相生相胜”C.荀子主张隆礼重法 D.邹衍提出“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荀子主张隆礼重法,C项正确;孟子提出了仁政,排除A项;邹衍提出了相生相胜,排除B项;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排除D项。故选C项。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下列措施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拆大家庭个体小家庭 B.集小都乡邑聚为县C.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由官府给农民贷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由官府给农民贷款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商鞅变法,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其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6.《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该作者的观点是A.加强周天子权势和地位 B.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C.专制天子是天下之大害 D.恃强凌弱是天下的大势【答案】B【解析】根据“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可知该作者的观点是认为没有了天子就会导致天下混乱,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有天子的政权,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B项正确,排除C项;该作者强调的是实现统一,并非加强周天子的权势和地位,排除A项;恃强凌弱并不是天下的大势,排除D项。故选B项。7.《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以下不属于“暴秦”描述是①焚书坑儒②刑法严苛③统一货币④统一文字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和文字,加强中央集权,③④不属于暴政,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始皇利用焚书坑儒打击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制定严刑峻法推行暴政,①②不符合题意,A项排除;焚书坑儒属于暴政,不符合题意,C项排除;刑法严苛属于暴政,不符合题意,D项排除。故选B项。8.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其中出现了“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作品。该作品是A.《史记》 B.《汉书》 C.《上林赋》 D.《资治通鉴》【答案】A【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项正确;《汉书》与”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不符合,排除B项;C项是汉赋而不是史书,排除C项;D项是北宋的,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列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昭代魏称帝,国号晋 B.南朝先后经历齐宋梁陈C.西晋被内迁鲜卑贵族所灭 D.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D项正确;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西晋是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公元383年,前秦统治者苻坚自恃强盛,不听劝阻,大举进攻东晋,双方交战的地点在A.赤壁 B.官渡 C.淝水 D.建康【答案】C【解析】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1.《魏书》高度评价了北魏孝文帝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以及他改革的意义。以下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从洛阳迁都到平城 B.以汉服取代鲜卑服C.与汉高门士族通婚 D.禁鲜卑语,说汉语【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孝文帝改革中迁都是从平城迁到洛阳,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2.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统治,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彰显国力,便于隋炀帝南巡C.贯通南北,鼓励北方人民南迁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在于沟通南北,巩固统治,A项正确;“便于南巡”是开通大运河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B项排除;隋朝开通大运河推动了北民南迁,并非“鼓励”,C项排除;大运河的主要职能是航运,并非灌溉,D项排除。故选A项。1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与之前制度相比,科举制更有利于A.缩小了统治的基础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任官的标准,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项正确;科举考试增加了平民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基础,A项排除;科举制重视考试成绩,在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方面无明显优势,B项排除;科举制具有开放性,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项排除。故选D项。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一书中指出,直到唐代,宰相职权,更是划分得明白。全国最高政令,名义上由皇帝颁发,唐人谓之敕。在法理上,则有些敕书,全由宰相拟定。以下关于唐代宰相职权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A.尚书省负责草拟 B.中书省负责执行 C.门下省负责审核 D.政事堂下设六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直到唐代,宰相职权,更是划分得明白。全国最高政令,名义上由皇帝颁发,唐人谓之敕。在法理上,则有些敕书,全由宰相拟定”及所学知识可得,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如果有错误,可以驳回,C项正确;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排除AB项;尚书省下设置六部,排除D项。故选C项。15.两税法推行后,陆贽《翰苑集》认为“每州各取大历(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以下有关两税法的影响最能体现陆贽观点的是A.扩大国家收税对象 B.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人身控制 D.加重农民赋税负担【答案】D【解析】根据”每州各取大历(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可得出,李贽认为把最高收入者作为征税标准,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象扩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能够保证财政收,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是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6.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品是A.《胡旋舞》 B.《洛神赋图》 C.《芙蓉锦鸡图》 D.《清明上河图》【答案】B【解析】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B项正确;ACD项都与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7.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千米处,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得名。以下关于佛教传播的搭配正确的是A.三国——佛教传入 B.西晋——法显取经C.唐朝——鉴真东渡 D.隋朝——空海求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项正确;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A项排除;东晋时期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学习佛法,B项排除;唐朝时期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D项排除。故选C项。18.下图是某一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B【解析】根据“三司使”、“中书门下”、“枢密院”等信息可知,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出现在宋代,B项正确;图示的中央机构出现在宋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19.时人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该评价可以得出A.变法没有实现富国强兵 B.变法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C.变法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D.可能是反对派的夸大之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可知,该评价对王安石变法持反对态度,认为其改革发展速度过快,扰乱百姓,加重人民负担,但带有夸张的色彩,因此该评价可能是反对派的夸大之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富国强兵”,A项排除;材料认为变法加重了人民负担,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变法导致北宋灭亡”,C项排除。故选D项。20.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说明辽政权A.未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可知,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以缓和民族矛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全国的控制,A项排除;“民族分化”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迎合汉人”的信息,D项排除。故选B项。21.下面是不同史籍关于辽、金历史的记录。据此可知,辽、金记录出处“辽太祖多用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制契丹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元】陶宗仪《书史会要》“(金)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元】脱脱《金史》A.照搬汉字辑录民族历史 B.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响C.构建民族文化发展脉络 D.模仿汉字创造民族文字【答案】D【解析】根据“辽太祖多用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制契丹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金)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可得出,金辽都有模仿汉字创造民族文字,D项正确;照搬的说法错误,排除戒面;材料不能体现与北方有关,排除B项;构建脉络的说法太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22.《元史·释老传》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元代管理“土番之地”的机构是A.宣慰司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枢密院【答案】B【解析】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B项正确,排除A项;理藩院是清代的,排除C项;枢密院是宋元时期负责军事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2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中“我朝罢丞相”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中央集权 C.避免官员倾轧 D.精简国家机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罢丞相是在明初,其目的是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A项正确;罢丞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非提高中央集权、避免官员倾轧和精简国家机构,排除BCD项。故选A项。24.《明史》中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上述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明朝对外交往的①路线②目的③影响④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可知,明朝对外交往实行朝贡贸易,以宣扬国威为目的,但造成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故上述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明朝对外交往的目的、影响、方式,②③④可选,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交往的路线,①不可选,A项排除;材料可以佐证明朝对外交往的目的,②可选,C项排除;材料可以佐证明朝对外交往的影响,③可选,D项排除。故选B项。25.内阁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以下关于内阁说法正确的是A.明太祖时设立 B.拥有“票拟”权 C.代皇帝“批红” D.长官相当于宰相【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票拟”权,B项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排除A项;司礼监宦官代皇帝“批红”,排除C项;内阁长官不是宰相,排除D项。故选B项。26.“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雍正帝)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为此雍正帝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奏折制度 C.大兴文字狱 D.提升内阁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密陈朕(雍正帝)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可知,雍正帝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实行了密折制,B项正确;材料与军机处无关,A项排除;文字狱属于文化专制,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内阁属于内侍机构,为皇帝服务,D项排除。故选B项。27.明朝蒋以化的《西台漫纪》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生……日取分金为饔飧计。……两者相资久矣。”此现象可以得出吴地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B.百姓放弃农业生产C.市民生活困苦不堪 D.手工业生产占主导【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生……日取分金为饔飧计。……两者相资久”可知,在吴地的纺织业行业出现了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A项正确;“放弃农业”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市民生活困苦不堪”,C项排除;材料只论述了纺织业,不能得出“手工业生产占主导”的结论,D项排除。故选A项。28.明清之际,某一思想家政治上严厉地批判君主专制。他的重要见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批判君主专制”、“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人物指的是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提出相应的思想,C项正确;王守仁是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王夫之坚持“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等辩证法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9.下图是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②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③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④反映了当时人们地理学知识有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从《坤舆万国全图》所展示的世界情况可以看出,它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当时人们地理学知识有限。①②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0.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小说取得了重要成就。下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B《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C《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中期中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D《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中期我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不是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D项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ABC项中的搭配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

图2材料二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哪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解决图2制度带来问题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的职权。并结合所学,说明行省制实施的意义。【答案】(1)图1:西周,分封制;图2:汉初(西汉或汉),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职权: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意义:军政大权集中(或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解析】(1)根据“晋”、“鲁”、“燕”等信息可知图1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根据“胶东国”、“北海郡”等信息可知图2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图2中封国带来的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职权:根据“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可知行省的职权主要是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行省的实施主要是使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班固《汉书》材料二南北方户口数和赋税收入列表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海纳信息网材料三——摘编自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江南地区的耕作方式,并概括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书院地理分布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宋元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答案】(1)耕作方式:火耕水耨(刀耕火种或原始耕作方式)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2)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表现: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财政收入依赖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3)特点:南多北少。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分配名额,分别录取;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解析】(1)耕作方式:根据“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得出火耕水耨。特点根据“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得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2)趋势: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南方的人口数目和财政收入贡献都要超过北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即财政收入依赖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3)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